今天的《楞嚴經--五十陰魔略說34》是說受陰中第三個魔境。即修行人剛突破色陰,進入受陰,因為在定中沒有新的境界產生,失去了前進方向。此時定力足夠,可智慧不足,於是停滯不前,遭遇瓶頸了!回頭看啥也沒有,向前亦是什麼都沒有,可是又退不回去,陷入一種非常尴尬的處境!這時如果不做聖解,知道這是前行路上的一個階段,沿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地堅持下去,就能突破瓶頸,安然突圍;如果以為這是最高的修行境界,安住於此,不肯前行,則有憶魔入心,投其所好,使其心糾纏在這一階段,不敢妄動,成為死水枯禅。若不及時出來,沉浸其中,難免墮於輪回!
在學佛的過程中,我也遭遇過進退兩難的瓶頸,也有過無處下手,不知如何前進,自己給自己挖坑,跳下去後爬不出來的感覺。學佛的最初階段感覺挺順利,以為做功課、讀讀經、念念聖號就是學習了,所以當成任務一樣,以為把每天的功課完成就一切OK了,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學佛是件再容易不過的事!
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學佛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的改變:虛飄飄的走,所以沒有實在的東西可持,可續,可揚!兩手空空,好像自己在那玩耍一樣!經文中禅定者定力很深,有實在的功力,只是此時智慧不顯而造成停滯。而我是空架子花擺設,實無可取之處。學來學去把自己內在陰暗丑陋的一面一點點地曝光,這樣越學越發現自己面目可憎。
在遭受現實諸多打臉之後,我發現華而不實是非常自損的掩耳盜鈴的表現!那麼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呢?
隨後老師講的正是教給我們如何化解學佛中遇到迷惑困境的手段方法。
首先是沉澱自己的感受,即要及時地記錄,又要看它隨時間、環境的變化而發生什麼樣的改變,是否是真實的、正確的、不動搖的,經得起考驗的,從中找到我們真實的體悟,不是激情澎湃,也不是浮光掠影。
其次是梳理自己的佛教的框架,把所學、所做、所得都放入其中,從中找到他們的位置,衡量它們的方向,以便確認自己走在正確路上,並最終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線。
如何突破憶魔的困擾?以智慧為前提,就是沿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地堅持下去。智慧從哪裡來?佛說: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相信自己,相信經典,相信這條路的前景。
跟著老師在幻海迷局群學習,雖然常常會有感受,但之前從未認真梳理過,也就是沒有沉澱的過程,任憑這些感受象雨一樣來,像雲一樣飄走,如夢一般忘失!這樣就抓不到或者是收獲不到,如猴子掰苞米一樣!
至於佛法的框架體系,只知道這個名詞,但很少的去套用,很少去從中衡量自己,總是愚鈍的去外求,去尋找外在的幫助。這些我都做得不夠好!所以我要找到正確的方向,認定一條正確的路,努力下去,終會有收獲!
佛名覺者,如何覺悟?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人生的每一步,從當下眼前的每一景,無不是在提醒我們,無不是在告示我們,只是要看我們自己如何去理解、品味!
感謝人間天老師指導!
弟子DY寫於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