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律儀五百答》
菩薩戒有限制嗎?
答:沒有限制。《梵網經》說:“但解法師語,盡得受戒。”畜生甚至(神鬼)變化人,都有資格受菩薩戒,而稱為菩薩。
212、什麼是三聚淨戒?
答:三聚淨戒就是:
一,持一切淨戒無一淨戒不持;
二,修一切善法無一善法不修;
三,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菩薩戒的內容,就是三聚淨戒。雖然只有三句,但是卻包括了自度度人以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門。
213、為什麼說菩薩戒是最殊勝的?
答:菩薩戒聚集了持律儀、修善法、度眾生的三大門類的一切佛法,作為禁戒來持守。在小乘戒中,作惡是有罪的,不去積極的行善卻不會有罪;殺生是有罪的,不去積極的救生卻不會有罪。所以小乘戒只能做到積極的去惡消極地行善,積極的戒殺消極的救生。菩薩戒不但要積極地去惡修善,而且要積極地戒殺救生,把不修善與不救生,同樣列為禁戒的范圍。因此,菩薩戒是最殊勝的。受了菩薩戒,就要如法如律地去做,這樣才不愧為“菩薩”一場。
214、在經中怎樣稱三聚淨戒的?
答:在經中稱三聚淨戒為:
第一攝律儀戒;
第二攝善法戒;
第三饒益有情戒。
215、三聚淨戒的內容全面嗎?
答:三聚淨戒的內容,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的。
攝律儀戒——涵容了大小乘的一切戒律、威儀;
攝善法戒——包羅八萬四千出離法門;
饒益有情戒——概括了慈、悲、喜、捨,廣度一切眾生的宏願與精神。
216、三聚淨戒的精神是什麼?
答:三聚淨戒的精神,就是無善不舉、無德不備、無法不包、無大不及、無微不至、無遠不屆、無功不成的學佛法門。
217、四宏誓願與三聚淨戒如何匹配的?
答:眾生無邊誓願度——攝眾生戒;
煩惱無盡誓願斷——攝律儀戒;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學——攝善法戒。
218、是不是《菩薩優婆塞戒經》是最難受得的?
答:《菩薩優婆塞戒經》的菩薩戒,根本就是在家的大乘戒而非即是菩薩戒,這也是所有大乘戒中最難受得的一種漸次戒。受戒以前,先要次第供養父母、師長、妻子(丈夫)、善知識、奴婢、出家道人。並且問九種遮難:
1,家屬不聽、
2,欠他人錢、
3,身心有病、
4,污淨梵行、
5,作五逆罪、
6,盜法賊住、
7,性別難辨、
8,殺道人心、
9,眾前妄語等。
如果犯了其中一個,便不能受戒。在受其六重二十八輕的菩薩戒之先,必須先受三歸五戒,雖然受了五戒,還需要經過六個月的觀察,再於二十比丘僧中以羯磨法秉受。可見這不是不分品類,便可受得的菩薩戒。
219、為什麼受《菩薩優婆塞戒經》要如此嚴格呢?
答:《菩薩優婆塞戒經》卷三——受戒品中說:“是戒能為沙彌十戒、大比丘戒、菩薩戒,乃之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作根本。至心受持優婆塞戒,則能獲得如是等戒無量利益。”這是說,優婆塞戒的本身,是沙彌(尼)、比丘(尼)、菩薩戒的根本,受了優婆塞戒,才能獲得沙彌(尼)、比丘(尼)、菩薩戒的無上利益。也就是說,究竟可以成佛。
220、出家菩薩戒與在家菩薩戒有什麼區別?
答:說到出家菩薩戒與在家菩薩戒的問題,我們也必須加以說明。根據菩薩戒的精神來說,凡是菩薩,都應該斷除YIN欲,雖或方便度眾的,可以有其YIN欲的行為,但是卻不得存有YIN念。小乘重在戒行,菩薩重在戒心。聖位的在家菩薩是為悲心度生而不妨行YIN,絕對不同於凡夫是以貪念YIN樂而行YIN。所以菩薩戒的根本精神是斷YIN的,既然斷YIN,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的分別,也僅僅是化現的不同而已。出家菩薩戒與在家菩薩戒的分別,是以YIN戒為准。在家菩薩戒的YIN戒,規定是不邪YIN;出家菩薩戒的YIN戒,規定是斷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