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捐王,力求正覺
在很久很久以前,阿彌陀佛也像我們一樣,是一個世間的凡人。當時他是一個大國的國王,名為世饒王。其時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佛。世間自在王佛在世界上教授佛法,為諸天及世間的人演說經文、講論道要。世铙王聽到佛的說法,頓然心開,明白了佛法的要義,非常歡喜,發起大菩提心,力求無上正覺,便捨棄了國土與王位,離世出家,成為比丘,法號為法藏。世饒王以國王身,放棄人間第一的富貴與榮華而出家求道,表現出真實的出離心。出離心正是修學佛法的基本。學佛人種種放不下,功名富貴、眷屬恩愛、人我是非等等,究其根源,即是沒有真實的出離心。
法藏比丘才德過人,富有智慧,對佛法有很深的信解,並且志願廣大,修菩薩道,勇猛精進,人中第一。
有一天,法藏比丘來到世間自在王佛前,禮佛贊佛,發願要像佛一樣,獲得種種自覺覺他的功德,要像過去無量諸佛一樣,做眾生的大導師,救度一切世間的人民,解除眾生生老病死的種種苦痛。
法藏比丘願心廣大,力求無上正覺: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救度世間,覺醒群迷,首須覺己。供養恆河沙數的佛菩薩,還不如自己堅定勇猛地求取正覺。《普賢行願品》曰:“諸供養中,法供養最。”精進勇猛地求取正覺,正是法供養,供養之最!自已覺悟了,才有真實的能力救度別人。蕅益大師說:“自未能度,雲何度人,如被漂者,欲拯岸行。”
法藏比丘發願,他成佛後要成就一個廣大清淨的佛國淨土,讓生死輪回、僅受痛苦的各類眾生盡快地往生到他的國度,沒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為救度群迷,法藏比丘發無盡大悲,願心堅固:“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至心精進,結得大願
法藏比丘立志成佛,並欲成就超勝殊妙的佛國,讓一切眾生都生到他的國度安樂修道,並且永遠不退,終究成佛。世間自在王佛告訴他,譬如一人以斗量取大海之水,經很長很長的時間都可窮見海底,若人能以至誠心求道,精進不已,肯定能成就自己的願望的。
世間自在王佛為法藏比丘宣說了二百一十億佛國殊勝、差別的種種情況,並根據法藏比丘的心願,將各種國土的淨穢、善惡等種種情形現給法藏比丘觀看。法藏比丘目睹各種國土的情況,仔細觀察各個國土中人們的善惡,一一仔細分別,研究透徹,用了五劫的時間,對無量佛國剎土,種種奇妙功德、殊勝莊嚴,與各種善惡的差別,明了通達。經過長時深入的思惟、選擇,修習、攝取、廣選善妙,捨棄粗惡,終於結成大願,要造就一個超過所有這些國土的佛國,這就是西方極樂淨土。
然後,法藏比丘又來到世間自在王佛面前,說了自己的想法。世間自在王佛印可說:“善哉!”並叫法藏比丘於大眾中宣說他要造就極樂淨土的殊勝大願,讓大眾得到大善利。這就是著名的“四十八願”。
由此可見,“四十八願”其來有因,其中關於西方淨土的種種構想,乃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研究了許許多多的佛國剎土的種種情況,修習攝取才成就的。
積功累德,圓滿成就
法藏比丘發了大願,就從願起行,在無量劫中,依真實的智慧,勇猛精進,專心致志地修行,一心建造開闊廣大、莊嚴殊妙的西方淨土。《無量壽經》中記載了法藏比丘在這漫長的時間裡是怎樣勤勉修行的:“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嗔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行寂靜行,運離虛妄。依真谛門,植眾德本。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慧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谕策進。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谄曲之心。莊嚴眾行,軌范具足。觀法如化,三昧常寂。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這段記載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時福慧雙修、自行化他的文字,淺顯易明而內涵深湛,堪為所有淨業學人日常修行、念佛學佛、自利利他的規范。
由於這樣積功累德地精進修行,法藏比丘在許多劫中,生生世世都感得勝果,或為德財具足的長者,或為居塵不染的居士,或為名門望族,或為高官顯吏,或為人間的國王,或為天道的天主,生生世世感得善果,在許多佛前尊重供養,所作功德,無量無邊。法藏比丘由於德財富足,生生尊貴,上宏下化,皆滿所願。
就這樣,法藏比丘廣修菩薩行,積累了無量無邊的種種功德,終於圓滿成佛,“於一切法而得自在”;所發的四十八誓願都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功德莊嚴,圓明具德,廣大清淨的西方淨土終於成就。
法藏比丘成佛,即為阿彌陀佛;所成就的佛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摘自《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