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前言: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一者契理,二者契機。學誠法師言:“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皆是應病與藥,故法無高下,唯應機為要。無論念佛、誦經、念咒,關鍵在於專一、恭敬、深信,只要把握這點,無論念佛、誦經、念咒,皆得大益。”
A、佛說法,是大家都能夠受用的,是能夠普應群機,就是你大根大器的人,你聽了以後大徹大悟,你小根小器的人,他聽了以後也是能夠得益。---《百法明門論》學誠法師解析
B、佛法的珍貴在於契理契機。更多的時候,不是眾生難調難化,而是說法者不契機,悲心、智慧不夠。因此,度眾生需要慈悲、智慧,和善巧方便。否則以自己的一套要求人,則將人拒之門外,必須結合人的根性,法才弘得開。---《學誠大和尚側記》
C、網友問:佛教裡有兩句經常聽到,一句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還有一句是真實不虛,這兩句怎麼去權衡,怎麼去理解才不矛盾?
學誠法師答:佛法講究契理契機,對不同的人開示的重點有所不同,就好像藥一樣,對不同的病人用不同的藥。學習佛法,不是單純分析“藥”,更要緊的是知道自己是什麼病。
D、網友問:師父,昨天看到解釋中國禅和印度禅的文章,說二者一求“慧”,一求“定”。而在佛教簡化中而生的淨土宗《阿彌陀經》念佛觀的法門不又是在求“定”嗎?是不是佛教的簡化其實就是為了擴大傳播並滿足世俗需求,進而簡化為只求“定”,而淡化了“慧”的修為呢?那這樣不又違背了簡化後求“禅智”的目標嗎?
學誠法師答:不同的經典,是佛陀在不同的因緣下,對不同根機的弟子所講的,強調的修行重點有所不同,不能生搬硬套,把一部經、一個法門當做完整的佛法。只有了解了佛法的本意及全貌,才能融匯貫通。佛法的傳播與演變受到時空因緣的影響,根本上說是眾生業力、根基、希求的影響。
E、網友問:弟子今天在看印度佛教史時,裡面介紹了佛教的興起與發展,還有大乘佛教思想的形成。我的問題是,佛法既然是佛陀發現的,那為什麼還要經過這麼多的發展呢?為什麼會分小乘與大乘呢?佛法是本然存在的,還是某類事物發展的產物呢?
學誠法師答:佛法是常在的,不生不滅的,但是它在世間的顯現與興衰,是隨著眾生的業力變化的。眾生對佛法有希求,佛法就興盛;眾生對佛法不希求,佛法就會隱沒。佛教中的各種流派,都是順應眾生根基和時空因緣而產生的。
F、網友問:在寺廟中祈求錢財功名,算不算“執”、“貪”,與清修相悖嗎?
學誠法師答:佛法慈悲,廣為一切眾生敞開普度之門。入佛門眾,有求福報者,也有求智慧者;有求獨自寂靜者,也有發大菩提心者,根基不同,而佛法皆能容納,應機而赴。佛法如藥,正是為了對治眾生的煩惱病,以不同的方式引導不同的眾生,逐漸令入佛智。
G、網友問:頂禮法師,寒山問拾得,是否與佛教入世救人相沖突?
學誠法師答:佛教經論、祖師大德的開示很多,有的談智慧,有的談慈悲;有的破執著,有的立知見;有的講漸修,有的講頓悟;有的講空,有的講有……各個開示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诠釋佛法,針對當下的受眾給予教授,看似矛盾,實則都是佛法的一部分,不能拿著一法去破另一法,那就完全搞錯了。
H、網友問:阿彌陀佛,頂禮師父。有人覺得佛講的經典之間有矛盾的地方,是不是佛陀對不同根基的人做的善巧方便?
學誠法師答:盲人摸象,覺得象鼻與象牙互相矛盾,如果看到整體,就不成為矛盾了。理解嗎?佛陀講經,針對不同的聽眾、不同的因緣,有不同的用意、不同的答案。有時需要破,有時需要立,分別針對不同的問題,但都是整體佛法的一部分。能夠融會貫通,就不會覺得矛盾,而是相輔相成。
I、網友問:頂禮法師,請教學修要依哪種法門,誦何種經典?
學誠法師答:修學什麼法門,誦什麼經典能夠相應,這決定於自己宿世因緣,沒有一個定論。佛菩薩這一方慈悲普度是相同的,關鍵是看自己的信心是不否具足。
J、網友問:好多居士拜佛都是心有所求,不知應怎麼規勸同修呢?
學誠法師答:每個人有自己的需求,就像生病了要找醫生看病一樣,也要理解包容他們的心情。學習佛法是一步步深入的,自己有能力,就慢慢引導大家。眾生根機不同,自己對的,不一定要證明別人錯,可能只是對方還沒有走到那一步。
K、網友問:如果只是為了求福報而修善行,會不會太功利呢?這樣的發心是不是不夠純正?
學誠法師答:不同根機的人,入門途徑不同,不存優劣之分。有人因求福報而修行,有人求智慧而修行,上根利智以無願無求為修行,雖剛開始有所不同,到圓滿時,都是一樣了。
L、網友問:感恩法師點撥,學佛人在一起,尤其是不同傳承的,太容易產生類似的對峙辯論了,反而生煩惱影響修學。
學誠法師答:善知識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特定的因緣、對象、目的,“法不孤起,仗緣方生”,佛法本來就是對治法、對待法,離開了說法者的意趣,單單抓住一句話去爭論,是很容易偏頗的,不同的角度理解不同。這樣去辯,佛法也成為了引發煩惱的助緣。
M、網友問:法師,早安吉祥,我看正念的奇跡說到,佛對眾生都一樣,佛還說眾生皆具如來,而且念經學佛如果是想要達成福報或某些願望其實是在跟佛進行利益交換,那麼法師,我很疑惑如果學佛念經是因為自己開心,覺得眾生皆苦回向給眾生這是不是也是利益交換,還是我有這樣想法就起了分別心呢?
學誠法師答:學佛有次第,有的人先從求福報開始,再慢慢一步步走上去,也不是錯。修行是很實際的,佛法的境界很高,也要從下腳處開始走,從自己能夠相應、得力的地方開始。別人用什麼方式學佛是他的事,自己是在什麼層次、應該如何努力,清楚嗎?
N、網友問:恭請法師開示解惑,這世界是一切都剛剛好(淨觀),還是還可以變得更好(菩提心行)?
學誠法師答:不同的觀法,有不同的目的,對治不同的問題,都是針對我們內心的。根據善知識的引導去修,而不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修。
0、網友問:師父,對佛法有懷疑是罪過嗎?比如:佛說肉身是臭皮囊,可是佛又說人身是由很多小蟲子組成的,不是也由很多生命體組成嗎? 佛講要愛眾生,那為何不愛自己的身體,而要時刻提醒自己棄之如敝履呢?
學誠法師答:這不是懷疑,是不理解。佛說法都是為了對治問題,不能只看一句話的字面意思。譬如佛說“觀身不淨”,肉體就是一個臭皮囊,是要對治人的貪欲和對身體的執著;佛也說“暇滿人身寶”,人身是無比殊勝的珍寶,要珍惜它,但珍惜不等於貪著。
P、網友問:感恩法師!在您的指引下,我自覺漸入修行之門。在與人相處上,對陌生人好辦,以自己的光明心對其的光明心即可。但在與家人相處中,見其發宏願時,除了贊揚,難免會指出須要洗心革面,可這樣做便會打擊人。請問法師,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家人從沮喪走向更加沮喪,如何讓自己的經驗教訓對他們有所幫助?
學誠法師答:在他需要經驗時,再給他提醒,剛開始要多鼓勵。說話,不光是實話就夠了,還要觀察對方的承受程度、理解力和當下的心態等等。
Q、網友問:師父好,最近接觸了王陽明的心學,感覺和佛法有相似的地方,但他說我們佛門不執著於相,但卻又遠離父母妻兒,不承擔人倫責任,有違人性。弟子修學淺薄,心境易被其它學說浸染,愧對師父孜孜教導。
學誠法師答:佛法的修行,出世與入世均能涵攝乃至圓融,只是不同修行階段的重點和方法有所不同。
R、網友問:師父,有科學家用統計方法研究念佛、禅修時人的腦成像,揭示念佛、禅修的利益。弟子正好在美國念統計博士,也想做此類研究,發論文、演講,發心讓世人認識念佛、禅修的意義。然而怎樣避免讀者、聽眾反感,造成謗法業?怎樣才能真正以此利益人?
學誠法師答:最關鍵是利益大眾的發心。不是一廂情願“推銷”佛法,要考慮到聽眾的根基和需求。多祈求三寶加持,讓自己的心清淨、慈悲、持久。
S、網友問:頂禮師父,“燃一指成佛”的字面意思,真燒掉自己一指頭,除卻誤解佛經外,是否也有貪功德、急切成佛的嫌疑?求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答:修行不能片面理解,要完整看待,次第而修。自利與利他、福德與智慧、空與有……是圓融的、全面的,不能只拿著一句話當做完整的佛法,也不能用這一句佛法去質疑那一句佛法。我們去修行,也有著自己的入手點和方法,不要把佛經上的話當做自己的境界,佛法如藥,應病而設。
T、網友問:身邊有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逢年過節或者有心事,就會燒香拜佛。祈求平安,幸福安康,升官發財什麼的。我特別想告訴他們,那都是佛祖勸告不要著的相,如來他老人家自己曾說過“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 但我又擔心,他們的自尊,或信念受到打擊,請問法師,該如何是好?
學誠法師答:對於佛法,不同根器的人有不同的接受方式。對有的人說“不著相”,對有的人以利牽引,導向善行,都是增長善根。適機而赴,無有優劣對錯,不必以己之“高”否定他人之“低”。我們自己好好學習教理,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有因緣時可善巧開導,接引其更進一步。
---學誠法師開示之“法無高下,對機者良”
01、網友:師父,請問孕婦應該讀一些什麼經書好呢?需要讀多少遍呢?
學誠法師:去正規寺院流通處恭請經論,讀哪種都好,讓自己心情安定平和,通透歡喜。多多益善。
02、網友:師父好,我感覺我的心沒有力量,愛不上別人,愛不上自己,愛不上自己的生命和這個世界,仿佛一切都沒什麼了不起的,無所謂的。這種感覺並不好受,師父,我要怎樣才能踏踏實實的跟大家一樣好好生活?
學誠法師:靜下心來分析一下,自己的煩惱到底是什麼。這種憂郁的情緒是許多煩惱日積月累沉澱下來的,要找到症結在哪裡。
03、網友:頂禮師父!如何跳出對立去看問題?
學誠法師:眼界更高,格局更大。譬如與同事有意見分歧,就把自己放到領導的位置想一想;兄弟姐妹之間有矛盾,就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看到問題,不要覺得這跟自己無關,要有責任心。
04、網友:師父,遇到境界,讓自己想起了以前特別不能接受的事情,怕以後還會發生。腦子一股勁兒,沖的頭都疼,想控制也控制不了,想其他的辦法也轉化不了!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
學誠法師:到團隊中去,藉助環境的力量改善。煩惱現行的時候,單憑自己的力量,難以提起正念。
05、網友:師父吉祥,自己在生活中感覺到很多行業損害到別人,或性質帶有點坑蒙拐騙的意思,而不敢放下心盡力去做,怎麼辦?
學誠法師:盡量尋找清淨的行業,盡量把握自己的發心。
06、網友:法師,運氣不好是福報不夠嗎?有的時候真心真意去幫助別人做善事又會被人說虛偽,做作,害得自己不敢去做好事了,該怎麼克服這種害怕的心理呢,求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想要幫助別人,要先提升自己的福德與智慧,增長自己調伏煩惱的能力,這非常重要。換言之,無論自利還是利他,都要腳踏實地地修行,不然很多問題是沒有答案的。
07、網友:頂禮師父!我父母離婚已經快20年了,父親離開家時帶走了所有值錢的東西,我和媽媽生活得很辛苦。雖然現在生活好很多,媽媽還是會咬牙切齒地罵父親,怨恨他對我和媽媽不公。我父親後來又建成自己的家庭,有多套房子,媽媽就讓我占一套,因為是父親欠我的,要不我們就太吃虧了,師父,我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如果放不下內心的怨恨,爭搶再多也難以釋然。即使得到,內心也不會覺得滿足,會覺得這是自己應得的,別人依然還是欠自己。慢慢幫助母親撫平怨氣、放下心結,才是真正解決之道。
08、網友:師父,我是一個志願者,也已經皈依佛門了,我心裡很喜歡做志願者和陪伴、幫助一些孤寡老人,也希望自己以後能一直做志願者,但是去年我母親生了一場大病雖然現在康復了,這使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師父,我有點擔心這一世我沒修成證果,我老了去世了,下一世或者下下一世我輪回的時候,如果我會忘了我現在的想要做公益幫助別人的心願怎麼辦?
學誠法師:正因為有這樣的擔心,所以現在要更精進地集資糧、造善業、堅固願心、培養正見,念念相繼地用功。此外,非常重要的是與師法友團隊多結善緣。
09、網友:請法師開示,念經念到業障現前與普通的不順有沒有什麼本質差別?肉眼凡胎怎麼判斷是不是提前消業、重罪輕報?比如末學去年11月底發心皈依之後,到參加皈依儀式,再到之後天天按時做早晚課,至今三個多月了,期間連續感冒不見好,咽喉炎導致念經時經常咳嗽。這種現象在往年不可能那麼長時間不痊愈的。
學誠法師:不在外境分別,在自己內心的轉變。去判斷、探究外境到底是什麼情況,用心就偏了。生病的事,跟氣候、體質變化、病情輕重都有關系,不要牽強附會、胡亂猜測,該吃藥就吃藥。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