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人偶得: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佛教主張做慈善,還說做慈善事業是佛教的正務。這種似是而非的觀點很容易引起社會人士的共鳴,混淆了佛教的本來面目。佛教最注重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最終成就佛道,而並非只以做慈善為正務。如果佛教只以做慈善為正務,而不注重解脫生死,成就佛道,那麼佛教與其他宗教又有何不同呢?佛法是善法,但善法不一定都是佛法。如今人們只為修人天福報而奔走,可又有多少人為了脫生死而拼搏呢?我們必須搞清楚,人間佛教不是人乘佛教,佛法是既現實又超越的。做為一名佛弟子,要能解如來真實義呀。我們不能只為了現實,而忘記了超越。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不是世間法。佛法與世法為不二。南無阿彌陀佛。
2、儒家講每日三省,方能無過。修行就是要更多的反省自己,不是反省別人。印光大師說:看別人都是菩薩,唯有自己是凡夫,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什麼事都是說者容易做著難。我們還是在實修實干方面,下大氣力吧。天下無賊無敵,果報盡緣自己,自作還需自受,莫要怨天怨地,行善莫造諸惡,淨心還得自己,心外無法無佛,守一大事完畢,慈悲喜捨無量,無怨無悔唯一。南無阿彌陀佛。
3、人生的許多成敗,不在於環境的優劣,而在於正確的心態的定位;人生的許多空虛,不在於人身的孤獨,而在於心靈的寂寞;人生的許多輝煌,不在於狂熱的宣洩,而在於智慧的冷靜與凝結。享受快樂,只需要單純,而尋找快樂,卻需要智慧,假使我們已無法單純,那麼,就讓我們擁有讓自己快樂的智慧吧!學會看破是一種智慧,學會放下是一種覺悟,解脫自己的心靈,釋放自己煩惱就是解脫眾緣。南無阿彌陀佛。
4、眼裡的世界,從來只是表象;心靈的聲音,才是生命的真谛。一片落葉,是衰敗的跡象,還是重生的征兆,取決於心的方向。心存美好,判斷人事的標准就會偏向美好。內心的安寧才是真正的安寧,它更干淨、更純粹、更飽滿,更接近那個叫自性的地方。追求美好生活,先美化自己的心靈。心淨則一切淨,美化生活與人生,淨心為要。
5、山人偶得:法爾如是一團泥,可做東來可做西。泥巴本來無自性,盡有心手造新奇。學佛修行亦如此,全由佛性創奇跡。善惡染淨緣不同,則有法界十境顯。上天入地人與佛,不是外力全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