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佛應該用什麼態度去學,應該以什麼樣的心理去學,這是很要緊的事情,真正關系我們修學成功與失敗。學佛的人二六時中,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之內,一定要保持心地的清淨。又要博學多聞,又要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就是功夫上道,會學了。我們聽講經,道理聽明白,心裡一塵不染,什麼叫不染?心裡面不起分別、不起執著就不染,不落印象,這開的叫智慧,開智慧。有分別、有執著,好,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記在心裡,心裡落的有印象,這叫什麼?孔老夫子說的「記問之學」,記得很多,說得一點沒錯,智慧不開。智慧為什麼不開?就是被這些東西障礙,這些東西把你的智慧堵塞了。
這樁事情我們套禅宗一句話,「諸位好好的去參吧!」所謂參,不用心意識就叫參,用心意識不叫參,我們世間叫研究,用心意識叫研究,不用心意識叫參究,一個是生智慧,一個是障礙智慧。所以會的人天天生智慧,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生智慧,你看六祖在《壇經》裡面,他老人家用一般若,那一般若就是根本智,就是清淨心、平等心,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八萬四千智慧,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是博學多聞,見處、聞處皆生智慧。
我們怎麼樣?我們是見處、聞處盡生煩惱。一樣見、一樣聽,為什麼人家開智慧,我們生煩惱?我們再說明白一點,就《楞嚴經》上講,人家用見性去見,所以生智慧;我們用眼識去見、用第六意識去見,怎麼不生煩惱?第六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我們用第六識的見分、第七識的見分、眼識的見分,我們用這個去見,我們不知道用見性去見。
見性見得清清楚楚,就是沒有分別,沒有第六識;沒有執著,不用第七識,所以就生智慧。見性跟八識五十一心所的見分是起聯合作用的,要緊的就是見性在八識五十一心所各個見分裡頭它做得了主宰,它不受那些影響,這就是佛知佛見,就開智慧。凡夫是可憐在哪裡?做不了主宰,見性跟著這些聯合起見的時候,它說這樣、它說那樣,別人做主,他自己做不了主宰。他是事事要聽別人的,自己不能做主,這就叫顛倒,這就叫生煩惱,煩惱心所起作用,清淨的見性不能起作用。
摘自楞嚴經 (第四十五集) 1980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7-001-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