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虛法師:《楞嚴經》講記(29)啟教第一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啟教第一問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於時復有恆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這是講,阿難一見到佛陀,就上前頂禮,他這時的心理是很復雜很難過的,又羞又慚又愧又悔,百感交集,忍不住就哭泣流淚了。他恨自己無始以來,在生生世世的輪回中,都只是注重多聞,注重對聖言量的博聞強記,過耳不忘,但是沒有注重實修實證,沒有很扎實地在自己的心地上真正的用功,所以“未全道力”。

  像這個毛病,很多所謂的學者“磚家”(磚頭的“磚”),甚至很多佛弟子都會犯!很多頭銜光環很“高大上”的,什麼教授、博士、專家、大學者、大居士,甚至大和尚、大法師,他們可能看過的經書比我還多,專業術語比我說得還溜,但是他們卻偏偏就是那種不信不敬僧寶的“二寶居士”、“二寶大師”,有的甚至是連佛法也不信、連祖師都不信的!比如那些以邪見邪思維來考據“大乘非佛說”的在家人和出家人(實際上那些已經不能算是出家人了),按照經典裡佛說的,這些人其實都是魔王外道、都是魔子魔孫來的。

  相比之下,阿難尊者要比他們好多了,阿難至少還有正信正見,只是實修沒有跟上而已,所以說他是“未全道力”——聞思修證,缺了後面最關鍵的“修證”的環節,那實際上就會樣樣都不全、都不圓滿了,首先就不可能成就出世解脫的基本的阿羅漢道,那當然就不會具足三明六通的大自在道力,至於更高層次的緣覺道、菩薩道和無上佛道的道力,那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阿難知道自己的毛病,他這回終於痛定思痛了,所以他在這裡就做了很深刻的反思反省,緊接著他就向佛陀請教了,很至誠、很懇切地向佛陀啟請開示。他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他們得成正覺,成就無上菩提,成就微妙圓滿的止觀禅定,這樣定慧等持的解脫聖果,它入手修持的最初方便是怎樣的?換句話說,我要怎樣去修,才能得到和諸佛如來一樣的定慧解脫的究竟聖果?阿難問了這麼一個問題,一個很根本的大問題!看得出來,阿難尊者這回是痛定思痛,被摩登伽女給教訓了,他經過摩登伽女的這個切身考驗,這回是要很認真地開始進入實修了。

  希望大家明白一點,不管是什麼樣的因緣、緣起,只要能夠善用或轉為道用,那麼就是好事,就可以把壞事變為好事。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都應該要感謝摩登伽女,是她和阿難的因緣共同成就了這一場法會,無數眾生因此而得利、得度——是她促使阿難發現了自己修行上的大漏洞,更是她促使阿難為我們一切眾生問出了這個事關生死解脫的大問題,最重要的大問題。

  這個問題一出來,佛陀身邊圍繞的像恆河沙一樣多的諸大菩薩、阿羅漢、辟支佛等等,他們一聽就知道,好戲要上演了!所以他們個個都很歡喜地“俱願樂聞”,於是就很懂規矩地各自默默坐好,准備聽聞和承受佛陀開顯的無上法義,要了悟其中的解脫要旨,是為“聖旨”——這才是真正的聖旨!

  那麼,在這一段經文裡,阿難提到了三個專業術語、專業名相,那就是“妙奢摩他、三摩、禅那”,看起來是不是很深奧神秘的樣子?你們了解這個意思嗎?這三個專業名詞的意思?不了解,那師父就放心了。這個“奢摩他”是梵語的音譯,翻譯成中文就是“止”的意思,停止的“止”,也有寂靜、能滅的含義,可以說是禅定的另一個異名。

  那麼禅定還有一個名字,就叫做“三摩缽提”,在本經這裡簡稱為“三摩”,翻譯成中文就是“正受、正定”的意思,是形容一種身心安和、專一寂滅、清淨光明、殊勝無染的禅定境界。師父不這樣形容的話,用更專業的術語來描述,我怕絕大多數人更加聽不懂,所以諸位不妨先姑且聽之。

  而“禅那”就是“思惟修”的意思,又叫做“靜慮”,形容一種由於正定導致的覺照萬法、洞見實相、正念思維的很微妙的心靈境界。不過這個所謂的“禅那”並不是禅宗的那個“禅”,很多人都搞錯了,但是禅宗的“禅”也並不是完全和“禅那”、和“禅定”無關,明白嗎?很難懂吧?大家暫時不懂也沒關系,只要記得這個知見要點就好。

  上來這三個專業術語指向的修行境界,其實是一不是三,不能完全分割的。在中文翻譯裡其實還有一個更簡明、更扼要的詞可以用來概括它們,那就是“止觀”這個詞,這兩個字。這個止觀禅定的修法,其實在外道也有,在人天乘、人天善法的層面,我們佛法的止觀和外道修持的四禅八定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甚至是相同的。但是阿難尊者在這裡說的“奢摩他、三摩缽提和禅那”,在前面加上那一個“妙”字,那就完全不同了。

  很顯然,阿難尊者詢問的,並不是什麼外道共法的禅定,也不是小乘偏空取滅的止觀,甚至也不是菩薩道的不圓滿修持,他詢問的是“十方如來”圓成佛果的無上大摩诃止觀的境界,也只有這個境界的修法才可以稱之為“妙”,才是真正的“妙”!所以佛法裡面,一個字,經常的,一個字就具足微言大義,不要小看和忽略過去了。

  所以為什麼歷代祖師,我們漢傳的歷代祖師都不約而同地評判《楞嚴經》,說它是究竟成佛的無上了義圓頓經典?道理就在這裡。這個氣象從一開始就已經在經文裡隱隱暗藏了。

  不好意思,今天的講經時間到了。所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我們還是那句老話,下節課第十講我們大家再見。

  (待續)

 

上一篇:大虛法師:《楞嚴經》講記(28)無畏光明頂上出
下一篇:大虛法師:《楞嚴經》講記(30)空假中三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