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今天所談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也是大家修行的共同的焦點。究竟什麼是“輪回”,什麼在“輪回”。這是大家所應該追求、探討的一個中心目標。

我曾講過這個方面的話題,大家可能是沒有十分注意,佛法所講的主要是以“心”為主題。而是以外相為輔助。這樣子的程序。何為“心”這是在佛法中的術語。也就是說最根本的意思。

它的代號名詞很多,比如:空性,佛性,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等等。在科學裡面的術語,可以稱為“能量”。總而言之,這都是同一個目標,只是不同的名字,所以諸位不能對此誤會。

那麼既然佛法是以這個“心”為根本。我們就得圍繞這個“心”來展現,為什麼說禅宗,是單刀直入直指心性,句句不離本心沒有絲毫的轉折。淨土不同,它是從事相上來轉折,來進行導歸“極樂”,就是自然空性。

這個輪回主要不是在於外相,主要的是心性的作用,稱之為:心態,思維,意識,念頭。這也稱為“業”。這個業有兩種:1.業障,障為因。2.業力,力為果。這個業是執著的習性。是它在輪回。也就是說這個執著的思維、念頭,就是輪回。由於這個執著的念頭來展現出外相。心起相現,心滅浪盡。

大家修行,修的是什麼呢?就是讓我們來了解宇宙的事實真相,自然規律。這個事實真相不是說這個世間要斷除一切相,不是的。因為這個相本來就是空性起的作用,也就是說空性本來就在作用。所以“相”,是不可斷滅。

這個修行,就是修正歪曲的見解,必須要契入佛知見。透徹地了解事相的本質。認識到本來的自我,萬法當體即空。這樣方可安心,如如不動,取捨自如。這就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覺悟,不被外境所困。這就是大自在,也稱為寂靜涅槃,這就是佛。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