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前行路,走穩當下每一步
《楞嚴經--五十陰魔略說》第15節讀後感
本節說的是入禅定後突破色陰的狀態,以及心精的狀況。因為遮蔽被去除,自性的光明發灑出來,感覺十方世界全都光明照耀,沒有幽暗了。色陰中遇到的第一個境界心精發明,說的是當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心精就能發出殊妙的光芒,就能看到世界的四大元素,但這四個元素是個體分離的,不是交織的,更不是頑固結合的,中間有空洞和空隙。當修行進入到這種境界的時候,就可以產生一個意生身,它可以從一個地方穿越物質到另一個地方,在空氣中、水中、大地中、大火中都不會有危險,出入自由。而這些狀態是在沒有突破色陰的狀態下就可以實現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出神通了,它全是靠意身在操作,這個意生身也就是我們的靈魂或被稱謂為神識。
聽完這一段內容,首先我思維劫濁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人的妄想執著,頑固顛倒為其本源!在這裡首先有一個幽暗和明朗的對比,幽暗一方面是指外界的環境,一方面是指五陰的遮蔽;而外界的惡濁陰暗也是內在的惡習感召而來,所以依據前面所學,這虛空、世界都是心念衍生出來,那麼劫濁也就是我們心念的展示了。
《地藏經》中也說,若非威神,即是業力。我們來到這個五濁惡世自然就是業力牽引了,而業力從何而來?從五蘊而來!又如《覺林菩薩偈》言:“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所以所有的惡源直指這顆心。而明朗是指誰呢?從文中看,心若不明,即使你視力很好,在幽暗的環境也看不清!仍被外境、內境所迷,所以還是歸指這顆心,這不是指我們的物質的心,而是指自性。讓自性的光明顯露出來,即是真正的明朗。說一千道一萬,關鍵是如何做到,如何的讓它成為現實?
其次,心精是什麼?他是怎麼來的?經中告訴我們,這個靠修行所產生的意身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和感受,可以穿越物質,當修出這種狀態時,它只是心精,是禅定中用功去修行後使得心精發光,其光流淌到現前的物質境界上,從而產生的一個境界罷了,並不是證得了聖果,也不是成了阿羅漢,更不要以為自己修行成了佛菩薩,覺得自己很厲害、修行境界很殊勝,這念頭一起就會有諸多的邪魔境界出現了,也就是色陰的第一個魔境界。
這裡我理解的是自滿。謙招益,滿招損。不能多聞佛陀的教誨,不明白此境界是修持必有的,以為這就是修行有了大成就了,以為就出輪回了,卻不知本是虛妄,認為自己已證得阿羅漢果了,那麼無間、阿鼻地獄已為你備好茶了。所以修行路上多磨難,那麼這些難哪來的?心生的!是因為有一顆慢心,得到一點收獲甜頭就認為自己了不得了,這傲慢心一起來,這路就偏離軌道了。
從這慢心裡在仔細觀察,其中有貪,貪美好境界;沒有定力,執著於好壞,隨著境界轉動心念;沒有智慧,不懂得觀察分析。這些都是修行中常常犯的習氣和毛病,以為有了這些功夫自已就很了不起、很牛了,這樣的想法一有,無疑就是死路一條!
我們學佛也是如此,遇到境界的時候,是誰轉誰呢?還是以凡夫為借口?可實際上我已經學習多久了?我經歷多少次了?為什麼還惡習難改呢,還如此的剛強難化呢?真的是習性所然嗎?自己不想改變,任何力量也無法改變;自己不想真正的解脫,永遠也無法解脫!
輪回因誰而有?惡習如何產生?如果不是對自己的放縱,不是把出離生死擺在至關緊要的位置,不是心念的妄想執著的牽絆,我怎麼能是我,我為什麼不能回歸真我!
所以《五十陰魔》的學習是我必需學習學明白的,不了解這些,此路是走不下去的。人間天老師曾說過“我們所走的修行之路如履薄冰”,不想冰破掉水裡淹死,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仔細謹慎走好走穩當下的每一步!
感謝人間天老師指導!
弟子DY寫於201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