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生是“願力”重要,還是“業力”重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梁東 《處處見生機》

  我們到底怎麼看我們的生活?我們似乎都處在這樣的狀態裡,好像什麼都還可以,但又不是很純粹——我到底是應該像中流砥柱一樣負起責任,還是應該隨遇而安?從民國時期開始,每一個中國人都在探討這個問題:到底我們該怎麼活著?

  要有生命的覺知和生命的決定。首先你要尊重他的生命業力,同時要轉他的業力到他的願力上去,先迎合,後引導,這就是太極的力量,所以這兩者之間是不矛盾的,既要抓住他的業力、習慣,又要在一個恰當的點,以一個合適的機緣轉到他的自主和自覺上來。 

  人生是“願力”重要,還是“業力”重要?

  這沒法思考,只是選擇。

  我選擇願力驅動,因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陽主陰從。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用願力可以有更好的定力。

  有的人為什麼定得住?關鍵是他有願力,有願力可以有更好的定力。願力不是在神靈面前許願“你給我們多少錢,我就回來還願”,發願是拿自己整個生命與眾生交換的過程。無論是地藏菩薩的十二大願,還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大願,講的都是怎麼樣利他。

  後來,我發現一個秘密,那就是當你真正全心全意地利他時,你會擁有超乎想象的能量。這一點我在自己身上經常發現,具體的故事就不在這裡講了,以免被認為“怪力亂神”。反正我是深信不疑。

  有一本書,書名是《現在發現你的優勢》,這本書是蓋洛普公司做的。書的內容講的是他們經過統計發現人類有三十二種優勢。我做過測試之後,發現我的優勢就是把不相關的事情變成相關的,那就是連接。

  所以很多年前我在鳳凰衛視工作的時候,做的節目就是把碎片化的娛樂事情、財經事情變成一件事情來講。現在回過頭來看,那是我最愉快的一個工作,對我來說,那是我非常享受的一個過程。我努力地把我接觸到的很多養生、生命、管理、發展、困惑,反正大家在微信上看到那麼多碎片的東西,盡可能變成一件事情和大家分享。

  為什麼我有這個信心呢?有一天我采訪了王唯工老師。他以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神經科學,後來在紐約做西醫;再後來陳履安就把他從紐約請回台灣做西醫和中醫的比較。他試圖用現代物理學、生物物理學和神經科學去和中醫很多的知識和邏輯進行嫁接和連接,寫了三本書叫《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旋律》。他用他的方法講述了我們中醫看到的氣血觀念。我覺得他的觀點能很好地幫助我們把所有的碎片知識連接在一起,讓那些獨立的小島慢慢慢慢地連接成一個完整的大陸。

  當我產生這種整體感的時候,突然發現任何細節都是有意義的。

  其實,每個人都受制於他的業力,比如你的出生時間、童年教育背景、體質,甚至你的名字常常被叫所產生的對你的暗示。我們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每一個字都是一個符。當然這並不是不可以改變,我後來去參加一個課程,那個老師就講,許多人都沒意識到透過後天的努力,尤其是心智模式和行為習慣的改變,可以整個改變你的命運。所以才有了《了凡四訓》。而且當你發的願越大,你越希望去為眾生服務的時候,你改變自己的推動力就越大。

  在大學我是學電視編導專業的,我們宿捨共六個人,五個人都沒繼續拍片子,只有一個人一直在拍,終於拍出來一部叫《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的熱門網劇。目前也是時尚導演,前幾年請了影帝梁家輝出演他的片子。每次看到他,我都深深地感覺到一個人的願力是可以突破業力的。

  如果不是因為立品的黃明雨先生,立志要把這本書出版出來,可能二十年後這本書也不會出版,它們就是一堆散落的稿紙,分散在各部電腦裡面,不知所終。

  所以我覺得生命一直被業力也就是過往的種種慣性所牽引,但是它也受到我們願力的作用。我以前是個宿命論者,很相信業力對我們決定性的影響。甚至以此為借口,推脫自己努力的可能,放棄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可能。

  但是人過中年之後,反而借由挫折生出一種坦然的發願。梁漱溟先生說過,人生的第一個階段受欲望和恐懼的驅使去獲得很多東西,包括財富和權力,來避免自己受恐懼的困擾。當獲得這些東西之後,他發現他並沒有滿足,他也並沒有免除恐懼,於是開始出離,甚至厭離,用消極的態度過清貧的生活。他離開人群,以為靠獨自的修行可以改善這一切。

  當他持續往前走的時候,他發現這種厭離的生活實在是無趣透頂,而且對自己並沒有多大的幫助,於是他又走到第三個境界,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到達“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沉靜,真誠地努力,盡人事知天命。也不討論鬼神,也不隨便算命,按照一個讓自己的靈魂更完善更高級的方向去努力,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它唯一的結果就是到老的時候,不後悔。至於做不做得到,已經不是他關心的問題了。

  這就是人生三重不同的境界。當一個人有了這樣的發願,他就會發現他的生命開始呈現出勃勃生機,而這種勃勃生機並不像孩童時期那樣受荷爾蒙和恐懼所籠罩或者驅使,而是更加緩慢而堅定地前行。我認為這是儒家思想非常美妙的地方。後來我才發現,原來佛家也講發大願,道家也講“我命在我不在天”,其實殊途同歸。

  所謂的生機就是在絕望之後產生出來的,“你愛不愛我,我都愛你;你需不需要我,我都存在”的那樣一種堅定和執著。我覺得這就是生命力在人生不同階段的一個升華。

  如果以此來推而廣之,當你發現在一個不性感的行業,不是金融也不是互聯網,也不是央企,然後你碰到了一批不那麼精明強干的同事,甚至發現你自己也遠不是你自己想象的那樣聰明能干,然後你是否還願意堅持去做你現在堅持在做的事?

  再比如說,當你發現你已經有這樣或那樣的病,從高血壓到痛風,到糖尿病,各種可能,甚至還有這樣那樣的家族遺傳,你是不是還能夠活好每一天,該吃吃該喝喝,你是否還願意很快樂地生活?再比如,當你發現你的老公又自私又發胖又不能掙錢還另外有女友,是否還能仍然像你本來應該做的那樣,給他一個肯定的微笑,點一下頭,問他是否有髒衣服要洗?這已經與他無關,而是你是否願意做出這樣的選擇。

  以上的就是在生活、生病和家庭等這一類日常作業當中,我們升起的一種定力和慧心,所以“戒、定、慧”是一直貫穿在這裡的,《大學》裡面提到的“修齊治平”也是貫穿在這裡的。所以處處見生機講的是,生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由純正發心而來。你決定有,於是就有。你有光,於是世界就有了光。你就是上帝,你就是佛。

 

上一篇:夢參老和尚:世間事不必爭一切都是因果
下一篇:靜波法師:安住現在不要帶著煩惱走進新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