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麼做到清心寡欲呢?我們都會講清心寡欲,可是遇到境緣來的時候,心都清淨不起來,欲望就是高漲。那怎麼辦呢?怎麼清心寡欲呢?今天我們研討這個「逸樂過節」,我們就是好好地能夠希望學到一點智慧。老法師跟我們開示,怎麼修清淨心?這不就是我們要的嗎?學佛學了半天,學了一輩子,不就是要這三個字嗎?清淨心,菩提心就是清淨心。那怎麼修清淨心呢?這一段我覺得很值得各位學習參考。
第一點,老法師說,如何修清淨心?在行中修。行是什麼?行就是在生活、在工作、在應酬、在待人處世裡面,在這裡面學不著相。在世間跟出世間一切法裡面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心就清淨了。不要把拉拉雜雜的事情放在心上,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只有經典上的教誨。心地清淨空寂,什麼都不想,做再多的好事都不放在心上,統統放下來,清淨心裡面生歡喜、生智慧。這個歡喜不是從外面來的,是從內心生出來的,是真歡喜。所以重點是什麼?把拉拉雜雜的事情全部放下來,把人我是非、名聞利養放下來,不要放在心上。老法師說,最重要的一點就不要放在心上,就是剛剛講不落印象,馬上放下來,不要放在心裡。做再多的好事,做再多的善事也不放在心上,你就會生歡喜心。
第二,世間不管什麼事,聽到也好、見到也好,統統不要放在心上。見如不見、聞如無聞,時時刻刻保持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魔不得其便,魔干擾這一關一定要通過。有些人為什麼會著魔?有些人為什麼會遭受魔考?他就是什麼?他就是聽到也好、見到也好,放在心上太執著了。所以老法師說,用真誠心平平安安度過,為眾生,為度眾生,不為自己。我修行,我學講經,我學教,我念佛,我生活,活在這世間為什麼?我為眾生。如果你有一念私心,魔就得其便了,就來擾亂了。世尊用戒定慧來降魔,所以佛陀在成道有八相成道,裡面有一相是降魔。佛子心裡常住戒定慧,魔就不得其便,自己的道力就容易成就,回過頭來也度了邪魔債主。所以最主要你不要貪圖世間的名聞利養,不要被五欲六塵所污染了。最重要一點就這裡面講的沒有一念私心,不為自己,那魔就沒有你的辦法,魔就不得其便。
第三個,凡夫的習慣是怎麼樣?這個也挑剔,那個也挑剔,誰都看不順眼,老是嫉妒別人。看到別人好就嫉妒、就毀謗。然後比如說看到佛像,這個佛像好,那個佛像不好看。這本經好,那本經不好,這個經印得好,我喜歡,那個經印不好,我不喜歡。老法師說,連佛法,學佛都還在挑剔,都還著相,你哪一天才能成就呢?你哪一天才能入不二法門呢?什麼叫不二法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真空,「生其心」,妙有。你要怎麼樣才可以入不二法門?你要做到《金剛經》裡面講的境界,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前十六品教你破四相,後十六品教你破,沒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有些《金剛經》經本,有分成三十二品,前十六品教你破四相,後十六品教你破四見,告訴你,行一切善,離一切相,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一直跟你強調,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
什麼叫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眼睛看到的,老和尚剛才講,看到就等於沒有看,就馬上放下來,不落印象,不放在心裡,這個叫做不住色布施。什麼叫布施?布施就是放下。什麼叫做不住聲布施呢?我們講說,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那什麼叫不住聲布施呢?人家講你不喜歡聽的話,人家講你喜歡聽的話,馬上放下來,有聽到但是不落印象,沒有放在心裡。有沒有聽到?當然有聽到啊,那是你的覺性作用,你的聞性的作用。但是你不落印象,你沒有放在你阿賴耶裡面,你就聽了以後,馬上就轉掉了,「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功夫高的,根本沒有起心動念,就沒有落印象,那就用聞性,不用聞識。這是交光大師說的,在《楞嚴經正脈疏》裡面講,「捨識用根」,「識」就是執著,「根」就是用根性。什麼叫根性?見聞覺知叫根性,清淨心叫根性。這叫不住聲布施。
那什麼叫不住香布施?聞到香味,聞到臭味。像我到醫院去做臨終關懷,我從來不會嫌病人臭。你說有沒有聞到病人的味道?有,怎麼會沒有聞到味道?尤其那個加護病房,怎麼會沒有味道?久病在床怎麼會沒有味道?那糞便的味道都有啊,藥水的味道都有啊。還有那個業障很重的時候,那個病發出來,那種磁場的那個氣味,就特別不好聞,有沒有聞到?我很幸運,我每一次去開示都沒有聞到那個不好的味道,別人聞到,我都沒有聞到。這是佛力給我加持,不是我真有那個功夫,說不住香布施。我們說,哎呀,這個太臭了,我不要,這個你已經著相了。這叫不住香布施。
那味呢?不住味布施,什麼叫不住味布施?煮得不好吃,不吃了,連菜都不夾,挑好的菜來吃,不挑不好的菜,挑好的來吃。你在味上已經著相了,你怎麼離相呢?你怎麼離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連一個味道都已經著相了。所以老師跟我們講,有些人喜歡吃辣椒,像我還有那個習慣,不行,我還是要把辣椒捨掉才可以,我喜歡吃辣椒。老師說,哪一天不要辣椒的時候,已經離開味布施了。煮得淡,煮得味道比較重,你都很清楚,但是你沒有起心動念,你沒有分別執著,這個叫不住味布施。
你不落有,也不落空,你說,哎呀,我沒有看到,我沒有聽到。你能夠觀,你能夠體悟那個空性,但是你還要什麼?在天台宗裡面講,你能夠空觀,你還要有辦法假觀,菩薩是用假觀,阿羅漢用空觀。阿羅漢他用空觀,所以他可以證無生,入偏真涅槃。菩薩用假觀,可以教化眾生。你沒有假觀,你根本沒辦法教化眾生。為什麼?菩薩說,如果說一切都是假的,那假的就不用做啦。菩薩有假觀,假觀要智慧,一切都是夢幻泡影,佛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這樣就不用做啦,菩薩沒有這樣說。
菩薩猶如清涼月,常游諸法畢竟空,菩薩他已經,他能夠在空有裡面游刃有余,最後到佛究竟圓滿,入中道實相,不住有也不住空,住空有不二,真空妙有。這個叫做什麼?這叫入不二法門,他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涅槃是本具的,他到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眾生在六道受苦,菩薩只有悲心沒有苦。菩薩知不知道苦?知道苦,可是菩薩沒有苦。所以菩薩到地獄,地獄馬上變七寶池,八功德水,那個地方馬上,所有在地獄裡面的眾生,當時的所有這些刑具全部停止,所有這些枷鎖、刑具全部脫落,聽地藏菩薩說法。為什麼?「若非威神,即須業力」,《地藏經》裡面講的,菩薩的慈悲普照了這些受苦受難的眾生。所以老法師說,如果你連學佛都著相,你哪一天才能夠入不二法門呢?
第四,能捨棄一切惡業,「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就不討厭惡人,以清淨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這一生就超越六道,就超越十法界,這是親近阿彌陀佛的條件。這一條是最難做的,明明那個人你就很討厭他,他曾經毀謗你,你很討厭他,請問你還要不要邀請他?「不念舊惡」。你有沒有討厭他呢?「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如果你能做到了,你就做到清淨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老和尚說,你能做到,這一生就可以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你跟佛沒有什麼差別,這就是親近阿彌陀佛的條件。我們很多學佛人,尤其是念佛人,還是一樣有憎愛,憎就是討厭,愛就是喜歡。這是我的道場,這是我的蓮友,那是你的道場,你的蓮友,開始在裡面分別、執著了。這怎麼去極樂世界呢?
第五,真正修道人,不見一切眾生的過失,六祖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見他人過,心才能真正清淨,才不染著。眾生有沒有過失?決定沒有。造極惡業的眾生有沒有過失?我們看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善的,我們尊重、贊歎、恭敬他的本性,我們自己才能夠成為純善純淨。最傻、最笨的人是什麼?把眾生的染污放到自己的心裡面去,看到別人的不善、看到別人的缺點、看到別人的毛病,把自己的心變染污了,自己的心也壞掉了。我們心裡裝了一切眾生的善,眾生的不善,我一絲毫都裝不進去,所以好快樂、好自在、好歡喜,見到任何人都恭恭敬敬。這方法要學。
第六,人家說好事,我聽,我歡喜。人家說壞事,我立刻禁止,我不聽。為什麼?保持自己的清淨心,保護一個恭敬心,這是我們自己。保護一個恭敬心,這是性德,絕不容許染污,永遠記住別人對我們的好處,與人為善。我們自己安樂幸福,我們自己自在安樂幸福,一生中沒有一個冤家對頭。這是我常強調的,不要跟人家結怨。這個很重要,不要有冤親債主,縱然有冤家敵對,是他對我的誤會,我對他沒有誤會,他以惡意對我,我以善意對待他。
第七,清淨心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不是念佛的時候才清淨,不念佛心就不清淨。現在很多人犯的毛病,就是念佛的時候清淨,不念佛的時候心就不清淨。所以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心都要保持清淨。你有家庭、有事業要做,更好、更圓滿。因為你有智慧,我的事業是為社會大眾,沒有得失心,賺錢歡喜,賠錢也歡喜,不受外境干擾,那就自在了。
第八,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用清淨心。清淨心是不用感情的,心裡確確實實沒有七情五欲。七情是哪七情呢?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呢?財、色、名、食、睡。對人、對事、對物,平等,沒有分別心、高下心,平等就是虛靈。能用這種心態,在佛法裡無論修哪個法門,沒有不成就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怎麼樣可以保持清淨心呢?就是說,沒有七情五欲,沒有這個七情五欲,你心就比較會接近平等虛靈,那這樣你對人、對事、對物就沒有分別心跟高下心。
第九,心愈清淨功夫愈深。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可是你妄想煩惱照樣起來,沒有用的。一定要看破放下,放下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責任放下,而是把心裡的妄念放下。很多人都搞錯了,他把工作放下,他也把責任放下,其實他心裡煩惱還是沒有放下。所以老和尚說,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責任放下,而是心裡的妄念放下,煩惱、憂慮、牽掛要放下。
第十,生活愈簡單愈健康。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淡薄名利,養清淨心。所以我們要清心寡欲,怎麼樣?我們要生活簡單、要淡泊名利。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保持心地清淨、平等,這是真正的淨土。心淨則國土淨,真正淨土是在心裡。你現在住在淨土,將來一定往生彌陀淨土,淨土跟淨土感應。
第十一,今天的災難是全球性的,一切眾生共業所招感的,躲不過的。我們處在這種充滿了共業跟災難的這個世間,什麼地方最安全呢?老和尚說,心地清淨最安全,縱然災難遇到了,也會絲毫恐懼都沒有,不驚不怖,這樣念佛決定往生。如果不念佛,沒有這個意願往生,你的心還是安靜的,沒有恐怖、沒有驚慌,死了以後也生人天,最少生人道或是天道。最怕是什麼?慌張、恐怖、驚嚇,在這種心態下墮三途。學佛能學到這一點,你這一生就沒有空過了,那就是什麼?你一定要修清淨心,什麼災難來,你都不會有絲毫恐懼。所以清淨心很重要。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二二四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因果教育弘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