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二十集)  1998/5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二十集)  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2-0020

  請掀開經本卷中第三十三面,最後一行經文看起: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如是日日不煺。常以華。香。飲食。衣服。缯綵。幢旛。錢寶物等供養。】

  我們一直念下去好了。

  【是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

  這一段是轉女身。這一樁事情,現代的社會跟從前社會不相同,古老的社會在中國、在印度,也可能他方世界都相當類似,女子在社會上地位比較低,所謂是男女不平等。可是在現代社會不相同,跟從前不一樣了。過去佛在經裡面講,女身比男身障礙多、煩惱多、情執重,所以佛在《玉耶女經》裡面說,有十樁事情女子常常憂慮的。第一個是出生的時候,父母不歡喜,母親生了兒子非常歡喜,生女兒的時候,歡喜心就減低很多。第二,這是在過去社會裡面,父母家人對女孩子的管教要嚴格得很多,縱然在成年都不能夠見外賓,外面的賓客,她是內外有分,這是常常怕見人。其次到出嫁的時候,父母也增加憂慮,總是要離開父母家親眷屬,這是佛法裡面講的「愛別離苦」。嫁出去完全要看丈夫、看家人的臉色,許許多多的障難。少年的時候父母管束,出嫁的時候丈夫管束,到老的時候兒孫管束,所以苦處很多,所以不願意女身。在現在這個觀念跟從前不一樣了,我們了解這些狀況。但是這裡頭最重要的一樁事情,是告訴我們業力可以轉變,我們要懂這個道理。連身的形都能轉變,何況我們講的容貌、身體的體質,那當然是更容易得多了,要曉得這個道理。這裡頭所說的無非是一個塬理,境隨心轉,心能轉境,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行。

  轉的方法,這個地方『若有女人,厭女人身』,在後面這一段裡頭,『是善女人』,由此可知,前面這個女人是「善女人」,它省略一個字。這個字是非常非常重要!我們看後文就曉得這個地方,這女人是善女人。善女人一定是奉行《觀經》上講的三福,這是必須要記住的。這個經是大乘經,三福十一句裡面所說的都要能夠做到,做到什麼樣的程度那是另當別論。只要你能夠做到一分、兩分也稱善女人,不做不行,一定要做到。她有這個基礎,然後再依照這個方法理論來修學,就能夠得果報。『盡心』,在修法裡頭這一個字是關鍵,一定要盡心。盡心就是用最誠敬的心、最真實的心來修供養,供養地藏菩薩的形像。這個「形像」是畫的形像也可以、塑的形像也可以,金銀銅鐵鑄的形像都可以。此地說只要是供養地藏菩薩的形像,下面經文都是這個意思。供養是『日日不煺』,可見得發的是長遠心。

  供具舉了幾個例子,以花供養、以香供養,以飲食、衣服、缯綵、幢旛,再就是錢財寶物等等供養,這是講供養具。供養具之多少、貴賤是隨著自己的能力,絕不勉強。供具裡面懂得表法的意思,這一點要特別記住。如果不懂得表法,只是用這種形式供養,得的利益很微薄,轉不了業力,一定要懂得表法的意思。換句話說,佛菩薩的形像,以及所有的供具,都是時時刻刻提高自己的警覺,你自己德行不斷向上提升,你就能得自在。自在,像佛菩薩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換句話說,把自己的業力轉變成願力,這一段經文最重要的意思在此地。願力受身就自在,業力受身不自在,所以這個方法是教我們轉業力成為願力。

  供『華』,我們看到花就想到要修因,六度萬行之因花。特別在《華嚴經》裡面所顯示,經典裡面告訴我們,《華嚴經》上所說,任何一個人,無論他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他是什麼樣的身分,從事某一種的行業,都沒有妨礙,都能夠修菩薩行。菩薩行是什麼?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行業裡面的工作,他日常的應酬,如何把這些事情變成菩薩行?變成六度萬行?關鍵在菩提心。菩提心是個覺悟的心,真正覺悟。覺悟什麼?覺悟諸法實相。《般若經》上所說的「三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這是真正覺悟,你的心行與自性相應,也就是與一切諸法實相相應,那你怎麼會不自在?從真正覺悟之後,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你才真的明瞭,所以對於虛空法界一切的人事物,自然生起真正的愛心。這個愛心,佛法裡稱之為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盡虛空、遍法界跟自己同體。這個體是什麼?體是真心,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佛在經典裡面名相說得很多,都是說一樁事情。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這個真心變現出來的,所以情與無情同一體。諸佛如來看到眾生受苦,真的是自己受苦,看到眾生得樂,確實是自己得樂,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這才是真正覺悟。

  眾生,特別是六道裡面的眾生很苦,迷失了自性,迷失自性,自性還是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如果不起作用那就不叫真性,它還是起作用。雖起作用,因為迷失自性,他不知不覺被業力操縱,他的生活就苦了。覺悟了的眾生,覺悟了的人就稱佛菩薩。聲聞、緣覺也覺悟,覺悟得不夠徹底、不夠圓滿,但是他已經能夠擺脫業力的控制。佛在經上講,聲聞、緣覺在三德裡面,他得解脫,是半個解脫,不是圓滿的。為什麼?法身、般若沒有證得,三德密藏裡面只證半個解脫,他捨身受生也相當自在。由此可知,整個佛法的教學關鍵就是在覺悟,覺悟之後我們就得自在,就能夠隨意化身,不僅僅是轉女身為男身。供具花的意思給我們這麼大的啟示。

  『香』的表法是信心,香表信香,對於佛菩薩的教誨決定沒有疑惑,生起清淨堅定的信心。香又表戒、定,我們香讚裡頭常唱「戒定真香」。香也表「五分法身香」,可見得它都有所表,我們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是不能不知道的。『飲食。衣服』這個供養是表自己的敬意,我們需要飲食,我們以飲食供養佛菩薩,其實佛菩薩並不需要。我們需要衣服,我們以衣服供養佛菩薩。寺院裡面以衣服供養佛菩薩的也有,我們看到有一些寺院,佛菩薩塑像有人供養的衣像斗篷一樣,披在身上的時候,那就是供養衣。供養這些供具都有經典作依據的,飲食供養很平常,佛前面的大供,這是飲食供養。

  『缯綵、幢旛』是一些裝飾,就是以絲綢的這些製品供養佛菩薩,莊嚴道場,我們現在講是張燈結綵。新加坡國慶快要到了,每一條街上張燈結綵,就是這個意思。「幢旛」這是供養具裡面最常見的。在第三十五頁,註解裡面第五行,諸位從當中看起,這是青蓮法師提供我們這一點參考。「凡造旛法」,造旛跟造幢是一個意思,說旛,幢就連帶在其中。「切不可安佛菩薩像,及名號等。旛是供具,供於所供,如何復以像名為之」。希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供旛,旛上寫著佛菩薩的名號,怎麼可以用佛菩薩去供養佛菩薩。我們是供阿彌陀佛,旛上寫著「南無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去供養阿彌陀佛,你們想想如法不如法?科註上講的是正確的。旛幢上還有什麼?用佛像,上面繡的佛像再去供養佛菩薩,完全錯了,這是許許多多人沒有注意到。今天佛法衰,佛教雖然好像很興旺,眾生還造這些業,還受這些苦報,我們供養裡面就錯了。還有犯更大錯誤的,我們見到有的法師,大法師披上紅的祖衣,祖衣上繡佛像,這不可以。一切諸佛都變成你自己的衣服了。連幢旛都有過失,你再把佛菩薩形像穿在身上,這不可以。

  再話說回來了,我們今天把佛的名號印在我們衣服上,可不可以?可以。為什麼可以?我們這是為度化眾生的,是希望一切眾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用意在此地。假如你把佛菩薩形像繡成衣服,穿到街上去走度眾生,行!可以的。問題就是看你用的是什麼心?你的心用得善、用得純,無量功德。如果這個心不是為利益眾生,不是為宣傳佛法,那你就造罪業了。可是旛幢是在道場,道場當中供養有佛像,這是不可以的。假如旛幢懸掛在旗桿上,行!為什麼?給外面大眾看的,許許多多不信佛的人,讓他看到旛幢上有佛的名號,或者有經的經題,這都好。這是什麼?我們的目的無非是令一切眾生有緣接觸三寶,都在用心,所以用心的關係就很大了。

  現在我們看法官判案子,首先要問你的動機。如果動機是善良的,事情做錯了也可以塬諒,動機是不善的,做了好事你也有罪過,可見得動機的關係非常大。此地講「盡心」,盡心就是講動機。過去一些老和尚給我們講故事,也許這些事情都是真有其事。說有一個出家人,見到有一尊佛像供在露天,這時候太陽很大,他看到之後很難過,佛在這個地方曬太陽沒有東西遮蔽,自己也沒有法子,什麼也沒有。想想腳上穿的還有一雙草鞋,想著就把草鞋供佛,把草鞋放在佛的頂上,讓佛像不要曬太陽,自己赤腳走路,這是好心,他得的善報。他離開之後,以後沒有多久,又有一個出家人從此地經過,看到佛頭頂上一雙草鞋,哪個人造這個罪業?趕緊把它取下來,把佛的頭上擦得乾乾淨淨的。兩個人都是好心,兩個人都是恭敬心,都得福報,為什麼?動機都非常好。所以我們要明瞭,行善是一念真誠的善心,他們所做的都沒有過失,要懂得這個意思。

  在佛堂大殿幢旛最好不用佛菩薩的形像、不用佛的名號。用什麼最好?現在我們用「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用這個放在旛上供養,好!現在我們自己所修學的,真是我們的宗旨、方向、目標,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隨緣、念佛」,要是寫在旛幢上,好!我們用這個供佛。這在佛法裡面講「法供養」,法供養第一條「依教修行供養」。我們這個供養具裡面,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依教修行供養,這是正確的,是我們值得提倡的。但是現在一般都是用佛菩薩名號,誰想到這個道理?這是特別提出來,希望大家注意到這個問題。

  『錢』財,『寶物』,這是捨財,捨財是什麼?捨貪,表示捨貪供養,因為錢財寶物是一般人看得非常重的。註解末後是,「能捨命財,心無吝惜,內息悭貪,獲福無量」。這些話我們四眾同修在經典裡面看得很多,也聽得很多,沒人相信。為什麼不相信?沒有見到,沒有證據。所以雖然讀經、聽經曉得這樁事情,自己也修福,捨財總是捨一點點,我有一萬塊錢,捨一塊就好了,做好事,所以他得的福很有限,他不能完全捨。這個世間富貴人的施捨比不上貧賤之人,貧賤的人反正有也這麼多、沒有也這麼多,苦日子一天到晚還是挨下去,往往他能夠捨,捨他財裡面的大部分。

  佛在經典裡面跟我們講有公案故事,乞丐,這是在外面乞討的,人家給他一文錢。羅漢、辟支佛看到了:「沒福!受貧窮苦報,過去生生世世不修福,給他種福。」怎麼種福?向乞丐求乞:「人家布施你的那一文錢是你的,你拿來供養我,你就得福了。」乞丐聽了怎麼樣?乞丐想:「是苦,供養阿羅漢、供養辟支佛福報很大。」乞丐就真的把這一文錢供養阿羅漢、辟支佛。一文錢是他全部的財產,他只有這麼多,全部供養了,得的果報不可思議,幾十劫不受貧窮的苦報。這是說明布施是盡心布施、盡力布施,福報是究竟圓滿的。

  貧窮、下賤、乞丐,佛度他們的例子很多。這些人不久命終之後生天,我們世間人沒有看到他生天,沒有看到他在天上享福。布施之後沒有多久他死了,世間人看到是這個現象,所以信心生不起來。我們雖然沒有見到,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肯定生命決定不是這一世的,我們有過去世,還有未來世。真正能夠相信有來世,你對於佛經上講的這一些理、事就信得過了,有來世。這一世苦一點沒有關係,這是過去世沒有修善因,這一生要好好的修,來世得最殊勝的果報,盡心布施這個果報不可思議!

  我們供養一尊佛、供養一尊菩薩,難!找不到,只能供養佛菩薩形像。可是世間有真佛、有真菩薩,那個供養的福就大了。真佛、真菩薩在哪裡?真修行的人。可是問題又來了,真修行的人生活都非常清苦,你供養他,他不接受,他不要。由此可知,福田就不好找了,你想種福,福田在哪裡?的確相當不容易。真正的福田是真正修行的道場,我們到這個道場種福田。這個道場裡面欠缺的是什麼,我們供養它。如果住的人眾太多了,需要擴充設備,我們供養它。你在旁邊認真去觀察,再多的供養,他們修行沒有煺轉一分,這才是真正的福田。這個供養,福無量無邊,供養一天的福報都不可思議,何況日日不煺,這個福有多大!

  今天新加坡居士林的道場,是居士建立的道場,這一些居士通宗通教,護持正法。不但護持,主持正法,建立念佛堂,提供給全世界的念佛同修,到這個地方來精進念佛,每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真正念佛人,發心到這個地方來念一天一夜,都是你將來成佛的善因,是你將來成佛重要的條件。你能夠發心天天在這個地方念佛,這個功德還得了!所以這個道場不是一個普通道場,大家到這個地方來,是來作佛的。對這個道場的供養,福德除佛之外沒有人能說,這是真實功德。這個理、事我們都要懂得,要透徹的了解,希望像這樣的道場,在其他國家地區也能夠建立。這個道場的建立,必然感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護持,現前的功德利益就不可思議,供養的人得大福報,修行的人得大善利。所以供養要如法,布施供養都要如法。

  底下這一段,這是講他的果報,轉報果。轉報果我們在此地可以把它看作有求必應,業報沒有不能轉變的。註解裡面前面兩句話非常重要!「轉報事難,惟在精誠」,這八個字要緊!如果你真正做到精誠,轉報就不難。這一位『善女人,盡此一報女身,百千萬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況復受』,沒有女人的世界,註解裡面也說,「即指西方極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身相是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所以我們現在供西方三聖,我們統統供阿彌陀佛像供三尊,當中阿彌陀佛,這是觀世音菩薩,這是大勢至菩薩。為什麼都一樣的?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一樣的,我們的道場這個供法,跟經上講的完全相符合、完全一樣。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的相也一樣,「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的念佛堂所有供的像全是一樣的,那是什麼?蓮池海會。那些像裡面只有一尊是阿彌陀佛,其余都是我們大家的像,我們的像都跟阿彌陀佛一樣,讓我們在念佛堂有這種深深的感觸。這就是轉自己業報之身,成如來最殊勝的身相。再看底下的經文:

  【除非慈願力故。要受女身。度脫眾生。】

  這是願意用女身度脫眾生,也能夠隨意滿願。註解裡面註得好,「摩耶夫人」,釋迦牟尼佛的母親,也是諸佛再來的,不是普通人。應以女人身得度,他就現女人身。她的願跟別人的願不一樣,摩耶夫人的願是「永為千佛之母」,她發這個願,發願做佛的母親。底下註得好,「此以順愛法門,度眾生也」,眾生情愛很深,順著你的情愛來度你。這是「四攝法」裡面的「同事攝」,佛與法身大士他有這個能力,真正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下面又舉個例子,《華嚴經》婆須密多女,在《四十華嚴》叫伐蘇蜜多女,這是譯音不相同。婆須密多示現的是什麼身分?她示現的是我們現在社會上講妓女的身分,廣度眾生,凡是跟她接觸的都被她度脫了。所以你說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種身分不是菩薩?菩薩哪個行業都化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菩薩在其中,都有佛在其中,我們凡夫不認識。

  末後他結論說,「並以慈愛三昧」,在現相、在作用裡面是慈愛。內裡面清淨無染,就像宗門裡面所說的,「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他心地清淨、平等、覺,外面示現的是慈愛,這叫「慈愛三昧」,他以這個願力示現女身。底下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他裡頭是不是有貪愛?沒有。他是度這一些情執深重的眾生,幫助他們成佛、離貪瞋癡、幫助他們覺悟,他有定功、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如果定功、智慧、方便不到這個程度要去學他,那好了,那準到地獄,這是功夫不到決定不可以學習的。所以菩薩的「四攝法」,我常常勸同修們,前面三種可以學,後面這一種要看看自己的能力。後面是「同事」,前面是「布施、愛語、利行」,這沒有問題,不會有什麼副作用。最後這一條一定要看自己的智慧、定力才行,不可以隨便學習。

  【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萬劫。不受女身。】

  供養裡面雖然講事,說事你一定要明理,說理你一定要懂事,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決定不能偏在一邊,偏在一邊都是錯誤的,你把佛的意思完全曲扭了。過去李炳南老居士教導我們講經,他老人家常說,說事的經難講,譬如哪些經?《地藏經》、《阿彌陀經》,它講的是事,這些事講得你能讓人相信嗎?所以講這些經很難、很難。什麼經最好講?《金剛經》最好講,講理講得你會點頭,你不能不信。說理的經好講,《楞嚴經》好講,講事的經難講。所以講事必須把理說透徹,事,人家才能相信;講理的經一定要把事講明白,理才能落實到事上,才能夠有受用,否則的話變成玄談,理雖然說得很好,事上做不到。供養地藏一定要懂供養的理論,供養真正的修法,從事裡頭顯理,我們曉得事相都是表法的。這裡面的理、事要是完全搞清楚了,到那個時候什麼供養?前面說「盡心供養」。盡心到什麼程度?整個身心都供養,那這個功德當然不可思議了。整個身心都供養,這話怎麼說?就是佛在經上常說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們這個身體這一生一世,表演給社會大眾看的,讓社會大眾看了覺悟,你不是全身都供養了嗎?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做一切眾生的好榜樣,圓圓滿滿顯示自己的真誠、清淨、平等、慈悲,教化眾生。在事上教人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就是供養。

  地藏是表什麼?地藏表孝親尊師,落實在孝道的基礎上,落實在師道上,你就是真的盡心供養地藏菩薩。所以諸位要曉得,只有這些形式,香、花、飲食、衣服這些供養,不了解自己意思,自己裡面還是貪瞋癡慢,還是是非人我,那這個供養是迷信,哪裡有功德可言?所以從事相上供養達到我們盡心供養,這個事是表心的,這是真供養。普賢行願裡面講「法供養」,法供養講了七句,法供養裡面最重要的是「依教修行供養」,換句話說,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我們都做到了。佛教我們做我們就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做,我們決定不做。經典好比是劇本,我們四眾弟子好比是演員,一定要依照這個劇本來表演,覺悟六道迷惑的眾生。我們表演目的是幫助他們覺悟,所以要演得很逼真,把劇本完完全全的表演出來。換句話說,一切經典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思想,就是我們的見解、我們的行為,這叫「盡心供養」。你能做到了,說老實話你就成了佛,《地藏菩薩本願經》你完全做到了,你就是地藏菩薩,《無量壽經》你統統做到了,你就是無量壽佛。不做不行,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才叫『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功德力」是你的善心願心永遠不斷,這才能夠成就圓滿殊勝的果德。請看下面這一段:這是第二「厭丑病禮像獲福」,這也是人之常情。

  【復次普廣。若有女人。厭是丑陋。多疾病者。】

  這是說自己的身相不善,多有疾病。

  【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

  我們先看這一段。容貌是業力變現的,業力則是心,世間看相算命的都說相隨心轉,我們也常常提醒同修們,相隨心轉,體質身體也隨心轉。不但身相隨心轉,我們的生活環境也隨心轉。佛在一切經論裡面教化眾生,這是一個重點的課程,也是非常切要的一門課程。誰不想自己離苦得樂?誰不想自己的生活幸福美滿?古今中外一切眾生都在那裡祈求,都有這個願望,為什麼事與願違?事實跟自己的願望恰恰相背。是一切眾生不知道這個事實是怎麼形成的,怎麼來的。這就說到善與惡,果報的根源。我們今天所受的從事相上來講是果報,果必有因,因善果就善,因不善果就不善,所以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必定有惡報。佛在《業報差別經》說明,有十種不善的業得丑陋的果報,我們如果今天得這個果報,想一想看還有沒有這個習氣?因為過去生中造的這些惡業,得的現在的果報,往往還有余習,如果殘余的習氣還在,不能把它改掉,轉業就困難了。

  十種不善的業,青蓮法師節錄在註解裡面,在三十七面第二行。第一個喜歡發脾氣。喜歡發脾氣決定不是好事,不但你發脾氣那個時候的相不好看,發脾氣也傷身體會帶來疾病,你身體多病,所以你想想發脾氣那個相,好不好看?這才曉得丑陋疾病的來源。第二個是嫌恨,心裡常常懷著嫌棄別人,怨恨怨天尤人,這個情緒也傷身體。所以你要想身體健康,這十種用現在的話來講叫病毒,心理上的病毒。人家為什麼相好?常生歡喜心,歡喜的時候那個相好看,發脾氣相不好看。轉業就從這裡轉,佛講的真是合情合理,我們仔細冷靜想想,佛講得有道理。第三樁是欺騙別人、迷惑別人,這是不善業。第四種喜歡讓眾生生煩惱,擾亂別人,讓別人身心不安。第五種不孝順父母。

  第六個是不敬聖賢。聖賢人對於社會有大利益,這些人在這個社會上他的道德、學問、行持,都是這一個地區大眾的好榜樣,確確實實他能夠教化這一方,對這一方的風俗人情起潛移默化的作用。聖賢人絕不是要求別人尊重他,不是的。如果有希求別人恭敬供養,那是邪道,絕不是賢聖,那是欺騙人。我們為什麼要尊敬他?尊敬他目的是勸導社會大眾向他學習,是這麼個意思。我們學佛為什麼要尊敬佛?佛絕對沒有說,你們一定要尊敬我,你到哪裡去看到佛經有這個說法?我們敬佛是幫助佛弘法利生,幫助佛接引大眾。社會大眾不知道佛的好處、佛的功德,但是他從我們尊敬當中他見到了。我們自己本身在社會上,表現的就是善心善人,善心善人尊敬的那個人,那個人一定是好人,大家願意親近好人、向好人學習,我們尊敬目的在此地。所以見到佛像我們頂禮,不知道佛法的人一定要問,你為什麼對佛像那麼恭敬?為什麼對佛像要禮拜?你就把這些道理說出來,這他才明瞭。由此可知,也是屬於表演,表演給這些沒覺悟的眾生看,讓他們來覺悟。

  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敬」這個字的基礎上,所以印光法師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學佛得利益多少,說老實話不在外面,在自己的誠敬之心。你有幾分誠敬心,你得幾分利益;你沒有誠敬心,天天跟在佛的旁邊也不得利益,這是真的。當年佛陀在世,提婆達多常在佛身邊,六群比丘也常在佛身邊,為什麼不得利益?沒有尊敬心。他們眼目當中看佛也是平常人,跟我差不多,所以在佛的身邊不得利益。如果有真誠,不在佛身邊也得利益,為什麼?依教奉行,佛所說的他真正做到。

  事,是太瑣碎、太繁雜,掌握著綱領,事不違背綱領就入佛境界。總綱領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諸位要記住,依《觀無量壽佛經》的說法,「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事相上再煩再多,只要與這個相應,你所有一切事相都叫菩薩行,都歸納在六度萬行裡面。所以《華嚴經》上說,「忘失菩提心,一切造作皆是魔業」。什麼叫魔業?你所造作的這一切業,善業生三善道,惡業墮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就叫做魔業。與菩提心相應,你所造的是菩薩業,菩薩業叫淨業,決定可以了生死、出三界,這不一樣。所以我們自己要真正明瞭,這一生在世間完全是表演的,你這是佛的弟子。佛表演、菩薩表演,我們佛弟子統統參加這個劇團,我們來表演的。表演什麼?沒有自己,無我,完全是為人,完全照劇本演戲,他怎麼不自在?是自在隨緣。這個日子過得快樂,過得真的幸福。別當真,一當真就是凡夫,你就搞六道了,表演的。所以對聖教要生恭敬心。

  第七個是「侵奪賢聖,資生田業」,簡單說就是對於聖賢人,他的生活必需品你侵犯他、奪取他,這個罪業就很重了。不但不供養還要奪取、還要霸佔,障礙他弘法利生。第八種「於佛塔廟,斷滅燈明」,這個意思很長。事上講塔廟裡面都燃燈,你把燈熄掉了,這是事上講。理上講塔廟是道場,這個道場是做弘法利生的事業,那是放光明。每一天講經,放光明;每一天念佛,放光明;每一天參禅,放光明。只要有人在那裡真正修行,就是大放光明。我們一定要記住,有人看到的時候人得利益了,沒有人見到的時候有鬼神見到。所以儒家講「慎獨」,你獨自一個人不能放逸,不能說沒有人看到可以隨便一點,不可以。沒有有形的人看到,有無形的人看到,無形的比有形的還多,不知道多多少倍。我們要度人也要度鬼神,我們給人做好樣子,也要給鬼神做好樣子,怎麼可以放逸?這個樣子修,我們的誠敬才修得出來,在人面前是個樣子,背著人又是個樣子,沒有誠敬。這是許多同修,修行沒有感應,修行得不到殊勝的果德,關鍵就在此地,不是用真誠心。由此可知,道場的道風跟學風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道風、沒有學風,等於說塔廟裡面燈明被滅掉了,斷滅了。同樣一個道理,如果這個道場確實有道風、有學風,到這個道場事相上點燈的人也多,燒香的人也多,這就說明來修學的人眾多。

  第九種不善的業因是,見到這些貧窮下賤之人輕視他,對他生起傲慢,加以毀辱,這是大錯特錯。我們學佛的人看到貧窮下賤這些人,我們心目當中也是把他看作諸佛菩薩示現,他展示給我們看,告訴我們不修福慧就得這個果報,也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所以對這些人我們要生尊敬心、憐憫心,自己要知道怎樣修學。末後一條是「習諸惡行」,這裡面範圍就廣了,造作種種不善之行。

  佛講這十種得丑陋的果報,往昔所造的這些不善業,這一生得的果報。這一生果報能不能轉?給諸位說,能轉。你只要把這些習氣、毛病統統改正過來,相貌逐漸就轉變了,相隨心轉。真正有決心、有毅力改過自新,說實在話三個月到半年就有效果。要是三個月、半年沒有見面的,朋友一見面,轉了你不一樣了,就很顯著。天天跟你在一起,不怎麼感覺到,不常在一起的時候,一見相貌變了。能夠行之三年,那就明顯的改變,你的家親眷屬天天在一起的時候,也覺得你變了,你不一樣了。相貌變了,體質當然就變。

  這經裡面,佛也給我們說十種業得多病的果報,他註解裡這二十條我們要把它記住,你可以幫助很多人,改變他一些不好的習慣,改變他這些惡的果報。第一種喜歡打眾生,「好喜打拍一切眾生」,特別是小動物,看到的時候,也不見得不順眼,看到就喜歡把牠打死,蚊蟲、螞蟻、蒼蠅看到就想把牠打死,要曉得將來得多病的果報。印光大師值得我們學習,他老人家做出樣子給我們看。在佛法裡面遇到這些東西,不是把牠打死,驅逐出境,把牠趕走。可是印光法師不趕牠們走,老法師傳記裡面說,他的侍者有別人看到老法師房間裡面有跳蚤、有蚊蟲,別人來替他趕,老和尚不許,老和尚說不要趕牠。人家問為什麼?老和尚說:「我自己德行不夠,有牠們在,好!常常警惕自己,我的德行還不能感化牠們,牠們在警惕我、警策我。」老和尚不趕牠們。聽說印光法師七十歲以後,這些東西再都看不見了。本來房間裡面有蚊蟲、有跳蚤、有蒼蠅,有這些東西,老和尚到裡面去一住,這些東西都搬家、都走了。由此可知,修養自己的德行重要,有牠們在擾亂,是自己道德不夠,沒道德,牠才會擾亂。真正肯修勇勐精進,你的道德有沒有成就?看看這些小動物還有沒有?如果果然沒有了,證明你修行有功夫了。還有這些東西干擾,你功夫不夠。你看看真正修行人他不責備外境,一切回歸到內心,回歸到自己,我自己不善,牠們來擾亂、來侵犯是應該的,不足以為怪。所以這是應當要戒除的。

  第二種惡業「勸他令打」,自己雖然沒打,叫別人打。第三個「讚歎打法」,對他打的方法讚歎,好!打得好,見打歡喜。這十條裡面四條都是說打害眾生,我們都有這個習氣。看到小孩子打蒼蠅,不錯!打得好,都讚歎。哪裡曉得這是多疾病的果報,造這個業因要得這個果報的。第五條是「惱亂父母」,讓父母生煩惱,讓父母身心不安。第六是對賢聖,使賢聖人生煩惱,也叫他不安。第七種「見怨病苦,心大歡喜」,看到跟自己過不去的人、自己討厭的人得病了,他在那裡歡喜。第八種「見怨病癒,心生不樂」,冤家、討厭的人,他的病好了,很不開心。這裡頭著重冤家,你所討厭的人,你不喜歡的人。第九「於怨病所,與非治藥」,冤家生病,你去給他藥,送藥給他,這藥不是治他的病,讓他病加重。換句話說,你是去害他的,不是去幫助他的,干這種事情。第十「宿食未消,而復更噉」,你吃得很飽,還沒有消化,看到好吃的還要吃,這是病從口入。十條裡面,前面的九條是你造的惡業,後面這一條是飲食,不懂得飲食衛生,而感得疾病的果報。十條是得丑陋的果報,十條是得疾病的果報,我們一定要曉得。

  他的忏悔法,『但於地藏像前,志心瞻禮,食頃之間』。「食頃之間」是說時間的短,時間短暫,這個業報就能夠轉得過來。「志心瞻禮」這是修學的方法,關鍵在「志心」兩個字,志心是真心。瞻禮之間改過自新,修學地藏法門。地藏菩薩在一切菩薩裡面慈悲至極,絕不在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之下,這要知道。地藏是表根本的慈悲,觀音是把慈悲發揚光大。這個地方志心瞻禮,不是恭恭敬敬到那裡去,天天去禮拜業障就消除了。禮拜是當然事相上的修學,形象上的。最重要的是要學地藏菩薩的發願,要學地藏菩薩的存心,要學地藏菩薩的為人,要學地藏菩薩處事待人接物,這是真正志心瞻禮。你要能發這個大願心,這個願心清淨、懇切,有決心、有毅力去照做,你轉業力就快了。

  『是人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註解裡面雖然不多,但是前面這兩句話很重要,「此顯暫時」,暫時發心,「瞻禮之功,不可思議」。暫時發心之後,是不是這個心就又沒有了?這裡面有兩層意思在。暫時發心,「千萬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圓滿」我們能相信,確實「食頃之間」。但是現前的業報不能轉變,現前這個惡業要報盡了,「志心瞻禮」的那個報就能現前,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世了。就如同《法華經》上講,「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佛在世的時候,收一個出家人,在佛身邊出家的都有大善根,沒有善根怎麼能出家?佛看到這個人來求出家,就讓捨利弗、目犍連這些阿羅漢,看這個人有沒有善根?這些人都有神通,阿羅漢神通有五百世,天眼通、宿命通,這些人一看,看到這個人五百世當中沒有善根,給佛說不能出家,他怎麼能出家?

  佛收了他,佛告訴這些弟子們,這個人在無量劫前,當然阿羅漢沒有這個能力。無量劫前他是個砍柴的樵夫,在山上遇到一隻老虎,老虎要吃他,他爬到樹上叫了一聲「南無佛」,就這個善根,今天緣成熟了,到我這個地方來,我給他剃度出家,跟這個意思一樣。那一聲一稱南無佛,一聲南無佛時間很短。食頃之間,一餐飯的時間,志心瞻禮地藏菩薩當然可以得這個果報。如果他能夠念念相續,剛才講效法地藏菩薩的行願,他現在這一生就轉了,不要等來生,這一生就轉,轉得就非常之快。經上所講的這二十種惡行,全部都改掉,徹底改掉,他轉得就很快。再看底下這一段:

  【是丑陋女人。如不厭女身。即百千萬億生中常為王女。乃及王妃。宰輔大姓。大長者女。端正受生。諸相圓滿。】

  這是說她對女身並不厭棄,她得的身相就非常圓滿。而且生尊貴之家,就是我們現在所說,出生於貴族、出生於望族,得人天福報。末後總結:

  【由志心故。瞻禮地藏菩薩。獲福如是。】

  青蓮法師註解裡面,也特別告訴我們,「志心二字,義深意重,貫於前後,勿輕看過。夫人之轉報,誠非易事」,轉自己業報不是容易事情。「今所獲福,誠由志心。志者,心之所至也」,這幾句話非常重要。禮佛也要事理圓融,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關鍵就在志心,志心是真心,真誠之心來學習。所以這個心徹前徹後,前後不是講這一段,深遠的說是貫徹全經。

  我們在前面看到,地藏菩薩在往昔因地之中為大長者,作婆羅門女、作光目女,生生世世不捨本願。不僅是不捨,這個願常常在發,他是真發。我們也在學,可惜學得不認真,每一天早晚課都發願。願是發了,嘴皮上發,事實上沒兌現,念完之後隨即就忘掉了,所以它不起作用。這什麼塬因?不是志心。此地關鍵在志心,不是真心發願,像我們平常有口無心,這不行。我們自己要反省、要改過,幫助別人要把這個理、事,講清楚、講明白,提醒他。他能回頭,他就得福;他不能回頭,阿賴耶識裡頭也種了善根。

  我們自己發願「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我們這一生當中選擇這個行業,一定要把我們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那就是念念不捨眾生,念念幫助一切眾生正信、正解、正行,我們選擇這個行業才沒有辜負。這個行業是佛的事業,如來家業,我們選擇的是這一行,世出世間所有行業裡面無比的殊勝。如果不是用志心,怎麼能做得到?經上講的果德我們相信,為什麼?因殊勝,這個果報就不會懷疑了。下面這第四段是「伎樂讚供福」,請看經文:

  【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讚歎。香花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辄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這一段註解裡面說「文分二節」,先說能供的人,然後再講他所得的福報。這個供養是什麼?是『伎樂』,歌舞。我們在佛法裡面,知道大乘法中有,小乘法裡面沒有。佛說大乘法,諸天供養,天女散花,天人以歌舞、音樂供養。特別明顯的像中國敦煌、雲崗的壁畫,這些變相圖,世尊講經說法有這些供養。在民間演變成什麼?演變成唱戲供養佛菩薩,在佛菩薩廟前。很多寺廟佛菩薩大殿前面有戲台,那是專門給一些發心的人,作諸伎樂、歌舞、讚歎供養佛菩薩,演這些戲,實在講這是錯會意思。演戲不必演給佛菩薩看,演戲是給一些大眾來看,不必在佛菩薩面前。

  實在講道場裡面,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接引一些眾生。可是現在這些戲劇、歌舞,不可以供養佛菩薩,那個供養佛菩薩有罪過的。古時候這些戲劇有一些可以供養佛菩薩,為什麼?中國古時候戲劇都是教人,它的內容是四個字「忠、孝、節、義」,都是勸化眾生的。古時候教育不普及,用什麼方法來教化社會大眾?用戲劇。從前是農業社會,農忙過後空閒的時間很長,用這些藝術表演的方式勸人忠孝節義,表演的都是因緣果報。善人後來有善的果報,惡人一定有惡報,表演這些。所以廣大的群眾沒有讀過書、沒有受過好的教育,但是他懂得做人、做事的這些塬理塬則。他從哪裡學來的?多半從說書、聽戲,從這裡學來的。所以從前娛樂是教育,不是一個單純的娛樂,重點是在教育。

  佛法裡面也用這種方式,達到佛陀教育的目標,所以佛法裡面重視藝術的表法。現在佛法衰,不是沒有塬因。過去佛法的盛,說實在話,世間最高一流的人才都在佛法裡面,都出家了,都作法師。法師是世間一流的人才,所以出家人為帝王師,不是一般人都能夠隨便出家。隋唐時代出家人要經過考試,考試的項目是先考世間法,世間法的標準相當於進士。換句話說,世間學問你要達到這個標準,然後再考佛法。考取了皇帝才發證書給你,那個證書叫度牒。你拿到這個證書,你去找有緣的道場、有緣的法師跟他出家。你要是沒有這個證書,他收你出家,他犯法。他收你,一定要有皇帝給你的度牒。皇帝給你的度牒意思就是承認,你的學問德行、世出世間法可以做我的老師,你說他的身分多高?他一剃度出家,地方官員對他要特別恭敬,帝王師。所以教化的內容,那就非常精采。你看看以前這些文字、偈誦、歌讚做得多美,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出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海濤法師:生命中該認真的事?
下一篇:2018版回家前VS回家後 所有姑娘看完都笑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