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修,大家好。我們的佛教已經流傳了幾千年的傳承,人們不斷地去用種種的不同意識形態在追隨。那麼佛教的傳承究竟意義在於何處呢?

佛教所傳遞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永恆不變的自然法則。這個法則不是表現在思維、意識形態之上,而是在於當下這一念的覺。方可體悟了了分明。所以說萬法最高的境界領域皆是同源性海,妙現三千,姿態萬別。

所以說這個佛法所表達的如是等一體同觀的自然現象。這個自然現象是完全超越思維意識的影像。這也稱之為普周湛然。

我們大家的修行一定要從根本、心地上努力才是。這個心地上的功夫,就是指內心的心態,對事相的取捨表現的自如。同時深刻地透視事相的實質。表現出來內心的自在,安詳,充滿著法喜,智慧。這種種極為殊勝的表現。這都是內心的境界。

思想意識千萬不能被外境所困,同時也不能被佛法所迷,也就是說也不用思維的角度去衡量佛法。因為佛法是靜態,思維是動態,這完全是兩個方向。

所以我們學佛,修行一定要按照程序。關於這個“悟”,請大家更不能對此誤會。“悟”不是讓我們用思維去理解佛法,去思維佛法。而是對自心的認識。及對自心的轉變這是覺悟。覺,思維上的察覺。悟,明了清醒。

希望大家在修行的過程中不能被法相所困,諸法猶如手指示明月。我們一定要順著手指示的方向看月亮才是。可不能抓住手指不放,這也稱之為入佛魔。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