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兩種相不一樣;迷悟,兩種受用不一樣。迷是不覺,悟是一念覺。於是我們就懂得,佛所開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目的就是一個字,覺;門門都能夠啟發我們的覺性,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選擇法門要契機,也就是適合自己修學,這叫契機。學起來不太難,自己歡喜,一生當中可以成就,這叫契機。這個法門太難,對你來說太生澀,那就難。難,不容易成就,叫不契機。一定要選擇我們歡喜的法門,學起來容易,很輕松。譬如念佛法門。但是念佛功夫不得力,這是什麼原因?你有許許多多的障礙沒放下。這是誰都幫不上忙,佛菩薩對你也用不上力,這個必須你自己覺悟。佛幫助你覺悟,但是真正覺悟一定要放下,沒有放下不算覺悟。沒有放下,這叫信解。你能相信,你能理解,不錯了,後頭要行。行是什麼?行就是放下,放下之後你就證果。
惠能大師放下,證無上菩提佛果。放下少分證小果,放下多分證大果,完全放下證究竟的佛果,全在放下。我們今天自己功夫跟別人比,不如人。其實,不是不如人,是別人放下我沒有放下,我能放下跟他無二無別。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這個不能不知道。我一生感激老師,特別是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他就教我「看破、放下」。他說,學佛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兩句話,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在大乘教裡頭,看破,觀門,止觀;放下,止門。止幫助觀,觀幫助止,止觀不二。我那個時候是剛剛入門,要給我講止觀,我不懂。老師以善巧方便,用看破放下這個名詞來跟我說,我能體會,雖然不是很深,有這個概念,這種說法對現在人很有效果。這首先教我們看破。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二一一集)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