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應無所往而生其心”應分以下各個方面:
A 是什麼讓心有所住?
不論是覺悟者舞游三界時,妙用其心的主動執著,還是昏昧者輪轉六道時,隨波逐流的被動挾裹,心之所執即是住心之所。
B 心有所住時會怎樣?
第一,真心是清淨光明的。心有所住時,覺知主動地被拘於所住,真心“本來無一物”的壯態被破壞,心的空間不再清淨。心有所往時,覺知者只能覺知到心之所住,住心之外的處所不能被照知,心的空間不再光明。
第二,有所可住的心,失去真心的清淨光明,稱為妄心;在妄心的催生下,心所會越發增廣,“彩筆隨之舞,揮灑一片天”,從而演化出無盡的業緣,諸佛世界及六道惡土均是如此生成的。第三,真心具有保持其“本來無一物”的性質與能力。一旦心有所住,真心隨即會自發地啟動摧毀"心之所住"的過程;“心之所住”(稱為Ⅹ)就會在妄心的催生(A)與真心的摧毀(B)兩種力量的作用下,開啟其無常的演化進程。A的力量大於B時,Ⅹ進行其形成增廣的演化;A的力量小於B時,X進行其分解縮減的演化。
第四,中陰期間的投生,是願力與業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願力與業力共同決定了心之所住:中陰期間,業力會使心覺得所在絕非住身之處(實則非身,僅一心識),願力會使心尋覓住身之處(實則非身,僅一心識)。若住心於和樂之處,則生天道;若住心於奮勇堅剛之處,則生修羅;若住心於友愛互助之處,則生人道;若住心於自私貪婪之處,則生餓鬼;若住心於痛苦駭心之處,則生地獄。實際上,住心之所無量無邊,相應地感生的眾生之種類量越恆沙,六道僅是對眾生種類之大致的粗略的分類。
C 心無所住時會怎樣?
第一,對於正在演化中的分段生死,其演化是真心、妄心與臨時作意共同作用的結果。心有所住時的心是妄心,心無所住時的心是真心;心無所住時,分段生死的演化,全部受真心的指導,朝向使X分解縮減的方向進行。若心無所住是暫時的,Ⅹ實的一面會應激性増長;所以出定的修心人或夢醒後的眾生,往往會覺得身相有所長大。若心無所住是長久的,X空的一面會出現增長;所以入長定的修心人或世間長期百無聊賴的眾生,會被別人察知身相的消瘦。
第二,真心、妄心與作意共同運作下的生命,作意的作用就是造業,A若作意停止作用,則生命的運作走上消業的方向。B妄心的作用就是監測即時的生命演化,若妄心停止作用,則正在演化的生命會失去對即時的監測,從而會把心中浮現與眼前所現混淆在一起,判斷不出它們之間的區別;例如俗世中困極未眠者與瀕死者,都會因妄心的失能,而把心中浮現與眼前環境混在一塊區別不開。C真心永遠都在,不會失能。
D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妙用。
心處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壯態時,作意與妄心都停止了作用,生命的演化達至真心的壯態,處處時時清淨光明,心之所向不受任何拘束,這意味著演化方向的無限性,而心的每一個演化方向都意味著後續相應的顯現與功用乃至化界幻千,例如小的方面之各種神通與大的方面之恆沙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