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大家好,不知道諸位同修對此《心經》是否熟悉。裡面的意義也是否了解。其實這部心經看似比較很簡短,但是內容包括非常之廣泛,它完全能夠代表所有的三藏十二部,及能夠完整地表達宇宙真相自然規律。所以說這部《心經》是非常之“重”。

我把這部經的內容,簡單的說幾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也可以稱之為觀世音菩薩。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兩句表達是同等境界。我們佛門中每一位佛,菩薩,的名字都是表達內心的高深的境界。

觀,是心量的廣闊。自在菩薩,清清楚楚地了解了大自然生與滅,這種幻相演變的規律。並且能夠在事相之中能夠展現出取,捨自如。那種灑脫,那種自在安詳。完全展現出大智慧的行為。

行深般若菠波羅蜜多時,這就是說明內心的功夫之深登峰造極。這樣境界才能夠體悟到大自然的無比的殊勝。所以就自然的展現出法喜充滿。

照見五蘊皆空。內心已經證到如此的境界,徹底地了解了宇宙的真相。發現了,萬法原來是假像而已,不是實有。於此同時對眾生生起了憐憫之心。

捨利子。就是在呼喚著我們眾生親人。心情無比的殊勝。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時就不由自主地向我們大家來宣說,大自然的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色,指的是塵世間的一切事相,摸得著,看得見的一切有為的。空。是看不見,摸不到,並非是不存在,也就是說遍布虛空中的這種性質。也可以稱為能量。

這個自然中的一切事相,都是由這個空性在起到的作用。所以說,色與空沒有兩樣,空與色,也是一體。空,是相的體。色,是空性的妙用。也都是由這個空性在作用。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