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但又不同於宿命論。古語有雲: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果的觀念也早已深入“以善為本”的中華傳統文化。
故事之一:放生消業
御史胡牧亭說:他家鄉有人養了一頭豬。這頭豬只要一見到鄰居的老頭兒,就瞪起眼睛狂吼,並橫沖直撞地追來要咬他。但見到別人卻不會這樣。那老頭兒起初非常憤怒,想把它買過來殺掉吃它的肉才解恨。不久他忽然省悟,心想:“這大概就是佛經上所說前生結下的冤仇吧?然世間上沒有不可解的冤仇!”於是,他就以高價把它買來,送進寺院作為長生豬喂養。此後這頭豬再見到老頭兒,便俯首貼耳很親昵地靠近他,再也不像從前所見那副凶惡的樣子了。
我曾看過孫重畫的一幅《伏虎應真圖》。圖上還有巴蜀西部人李衍題的詞。其大意說,道行廣大的人騎著猛虎,如同駕御良馬一般。豈是它本來就是馴良的,而是道力化解了它的凶性。由此可知天地之間,一切有情都可以成為契友,但願眾生能至誠相處,不要互相畏忌而成敵對。
我想,這段題詞正好可以作為胡御史所講這個故事的旁證。
故事之二:大士慈悲
滄州的插花廟,有一位姓董的尼師。適值觀世音菩薩的聖誕,她便治備供品,敬獻佛前。當她擺設完供品之後,忽然感到有些疲倦,便靠著供案暫歇片刻。恍惚之間,夢見菩薩對她說:“你不給我上供,我也餓不著。你給我上供,我也不會因此而加飽。寺門外有四五個難民,他們乞不到食物,快要餓死了。希望你把這些供品拿去給他們吃。能救活他們的命,比給我上供的功德要大上十倍呀!”這位尼師忽然驚醒,她打開寺門一看,果然有四五個饑餓的人,遂將供品布施給這此難民以充饑。
從此她每年上供之後,都把這些供品施捨給乞丐們吃,她說:“這是菩薩的意思啊!”
故事之三:丐婦效孝
黨兄旭升說:有個討飯行乞的婦女,她對婆婆特別孝順。有一次,她自己餓得跌倒在路旁,但她手裡討來的一碗飯卻捧得緊緊不肯撒手。她嘴裡還不停地叨念說:“婆婆還沒吃飯呢!”
有人關切地過來幫助她,並詢問她一些情況。這位討飯的婦女說,當初她隨婆婆出來討飯,只是謹慎地跟隨在婆婆身後,聽從指揮而已。有一天晚上,她和婆婆蜷縮在一座古廟的廊下過夜。半夜裡,她聽見殿堂之上有人厲聲吼道:“你這混蛋!為什麼不避開那位孝婦?害得她受了陰氣,發冷發熱,頭昏腦脹!”就聽另一個聲音辯解說:“當時我手裡拿著緊急檄文,慌裡慌張地沒看清是誰。”又聽前一位的聲音更加火冒三丈,罵道:“混蛋!凡是忠臣孝子,頭頂上都有幾尺神光照耀,難道你是瞎子,沒看見嗎?”接著聽到一頓鞭打聲和呼號聲,這樣鬧了好久才平靜下來。
第二天,婆媳倆來到村裡,果然聽說有位農婦往田裡送飯的時候被旋風所襲,現在還頭痛不止。當人們談論起那位農婦時,都交口稱贊她的賢淑與孝道。這位討飯的婦女為此深受感動,從那以後,侍奉婆婆唯恐有不周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