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禅悟道有三重境界:
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只是山。
三重境界,就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三個階段。
第一重境界,“見山是山”,是執著的境界。
這是沒有參禅時的凡夫俗子的見解。在這個時候,我們還沒有破除世俗的見解,我們局限於感官的認識,被外在的色相所迷惑,“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如見到美女、美酒、美元,就魂不守捨,意醉神迷,生起種種貪求、執著之心。我們將山水看做是實實在在的山水,不知道它們原來是因緣所合成的事物,不知道它們的本性是空的。這樣,外界的事物擾亂了我們的心靈:“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目盲、耳聾、口爽,這就是凡夫俗子的執著境界。
第二重境界,"見山不是山",是虛無的境界。
通過一段時間的參禅,隨著認識提高,我們對宇宙萬象的真實相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四大皆空,萬法皆空;知道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知道了“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並且,這不可得亦不可得。
我們感悟到:一切都是無常,一切都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我們感悟到榮華猶如花間露,富貴好比草上霜;感悟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在這個時候,當然就有“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感受了。這時候眼中的美女、美酒、美元,與前一階段就大不一樣了。美女是什麼?一堆碳水化合物罷了;美酒是什麼?H2O1嘛;美元是什麼?一堆廢紙,做衛生紙還嫌髒!
這第二重境界是對第一重境界的否定。在第一重境界中,我們什麼都要要要,在第二重境界中,我們對什麼都扔扔扔,這就陷入了虛無。因此,我們還必須繼續修行,進入第三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是淡定的境界。
在這個境界中,我們用不著刻意逃避外界的形相,青山綠水依然,而修煉有成的人,已經修成了金剛不動的禅心,用淡定從容的慧眼,看到了宇宙人生的本來面目。這時,山只是山,水只是水,我們對它們清清楚楚地覺察,卻不計較,不執著,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是《維摩诘經》所說的 “善於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就是《壇經》所說的:“外離相曰禅,內不亂曰定。”
這就是人生的三個境界:執著的境界;虛無的境界;淡定的境界。
我們之所以對同樣的山水,有不同的看法,是因為通過修煉,我們的心靈發生了不同的變化。運用這個理論,我們就可以對我們的生活進行一個新的審視。
當我們參禅之前,我們的生活,是世俗的生活,見到功名利祿、酒色財氣,容易被它們迷惑,這叫“見山是山”。
當我們開始參禅時,我們將世俗的生活全部拋棄,將一切俗世的功名看破、放下、拋掉,這叫“見山不是山”。
當我們參禅大徹大悟時,我們在形式上重新回到了世俗的生活中,重新過世俗的生活,但我們的心靈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們珍惜一切,善待一切,欣賞一切,但不執著,不計較,不貪求。我們繼續求名,繼續謀利,但和在第一階段的求名求利有了本質的不同,有了霄壤之別,這就叫:“求名要求萬世名,謀利要謀天下利。”我們的視野更廣闊,我們的胸懷更博大,我們的人格更精純,我們的愛心更加浩瀚無涯!
希望大家修煉好自己,去感受去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的境界,這樣的生命才是智慧的生命,才是清醒的生命,才是超越了執著、超越了虛無的從容淡定的生命!
達照法師:參禅悟道三個境界
參禅受用要分三個境界。
第一步就是破本參
破本參是破什麼?就是你看一念不生之前,參住這個話頭,追究這個疑團。疑團打破了,懸崖撒手,喪身失命,天地廣大,無家可歸,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你立足。所以禅師說:去年窮不算窮,去年窮是沒有立錐之地,今年窮才算窮,今年窮連錐也沒有了,去年那個錐還不知道往哪裡下,現在連錐都沒了。
就是昨天告訴大家的:“念佛是誰問者知”,問的這個人,不但所參的那個一念不生之前的境界,猶如虛空幻影,原來看鏡子裡面有東西,看了半天你才知道,鏡子只是一個反光作用,裡面啥也沒有,那個是所看的沒有,能看的也徹底透過了。放下自在、能所雙亡就是達到了打破本參的境界。
所以參禅要悟道,悟到什麼?就是所參的這個東西,現在我們用語言講來實實在在,大家去感受也明明白白,可是你參,再參下去,參到最後,你發現能參所參虛空粉碎,因為虛空還有個概念,這個概念也粉碎了,不但沒有立錐之地,而且是這個錐也沒有了,放捨根塵,無牽無掛。
悟道的這個人如果過去聽過無我的道理,相似地在境界上體會過,已經認准無我的涅槃是生命的真相,而現實的種種五欲六塵純是幻想的結果,因為世間的價值觀念隨時在改變,沒有一定,真理是不變的,不停地在改變的這些全是客塵煩惱,他懂得這個道理,一旦是參破了,他是如獲至寶、歡天喜地,可以慶快平生;如果還沒有聽過這種法,沒有做過思維觀察,那一旦看到了能所雙亡、無我無人,他內心自然生起極大的悲感,為什麼要傷心、痛哭流涕?就是過去無量劫以來,把這個“我”當著寶貝,所有的一切都圍繞“我”去展開,而這個時候他不得不承認,這一切法原本無“我”,過去隨時隨處緊抓不放的寶貝,好像被摔破了,怎能不傷心呢,這是悟道的破本參的人。
第二步破重關
如果大家發過大乘的菩提心,希望在自我解脫的時候,能夠回轉根塵,回到現實度一切眾生,使眾生也從種種痛苦顛倒當中解脫出來,那麼就需要破重關。
重關怎麼破?事實上破重關就是不住涅槃、無話可說。本來看到涅槃是無相的,大家如果有大菩提心的善根,當你一旦看到了無我,身心的重擔卸下來,你接下來就會迫不及待地去度一切眾生,你已經沒有各種憂傷痛苦,就很想去為眾生分擔這種憂傷痛苦。
但是分擔的時候又難免會做錯了一些事情,後得分別智不夠,所以菩薩在破重關的情況下,要修習一大阿僧祇劫,那不是簡單的,那個跟我們現在要了生死的難度不相上下。我們要了生死,還是自己一個人的生死問題,菩薩要在破重關以後,要能夠圓融自在,那要為一切眾生解決問題,這談何容易啊!
對他好他粘著了,對他不好他又脫離了,就像你手上抓的鳥,抓緊了它死掉了,放松了它又跑掉了,自己用功是如此,你要度眾生也是如此。你對他好,他馬上把你當親人看,粘著了,使他增長了另一重執著,你對他稍微冰冷一點呢,他跑得遠遠地,又不接近你,又不喜歡聽法了。
所以度眾生對於破重關的菩薩來說,是他要學習的課程,從這裡悟到的是大乘的菩提道,只到第三個阿僧祇劫圓滿,才是真正地圓融自在。
第三步破牢關
我們大家如果有大乘根性,度眾生的願望又非常的強烈,參禅參到關鍵時刻,不但自己在參無我,同時也在參一切眾生的無我,不但自己定力好了以後,慢慢觀察到自己的身心感受都是有前因後果,而且也看到了其他眾生在事相上各種各樣的前因後果,他生這個病原因在哪裡,他會有這種煩惱,他的毛病在哪裡,慢慢地觀察,慢慢地呈現,慈悲心越重心越細。
當你一旦打破虛空,那就本參重關一起透,只是兩個念頭:第一個念頭自我沒有了,第二個念頭眾生也是無我,兩個念頭就經歷了兩大阿僧祇劫,所以禅宗有破重關的功夫,當然末後牢關是圓成佛道,那麼我們大家就要知道,參禅悟道幾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