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怎樣開始修行?就是今天我們講的主題。只是明白道理,沒有一個下手的修行方法,那就講了也是白講。我們在《觀無量壽經》裡面,釋迦牟尼佛教導韋提希夫人,沒說怎樣做觀想念佛之前,先教她什麼?「淨業三福」。所以佛開示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佛教韋提希夫人修淨業。「淨業」就是淨心,心清淨,「心清淨,則佛土淨」。那如何修淨業?就要修這個三福,這三福可以說是,一切大乘修學的法門的綱領。所以佛告訴韋提希:「汝今知否?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諸佛成佛的法門可能不同,但是這個「淨業三福」是必修課。一切菩薩要成佛都要必修,是三世諸佛的淨業正因。
這三福分別是「人天福」、「二乘福」和「菩薩福」。佛說完這三福之後,再教韋提希夫人去繫念西方阿彌陀佛。因此,《觀無量壽經》所說的修行方法,就是正助雙修。正修就是念阿彌陀佛,《觀經》講的十六種觀,其中第十六觀就是「持名」,所以《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都是教我們「持名念佛」。
而《觀經》就包括得比較廣,有觀想念佛,有觀像念佛。那沒念佛前那個助修很重要,就是「淨業三福」,幫助我們成就菩提正道的修行。在淨土裡面的正修是「持名」,或者籠統說就是「念佛」。「信願念佛」,深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這樣念阿彌陀佛,這個就是淨土的「正修」。
而「助修」就是「淨業三福」。修福很重要啊,在《阿彌陀經》裡面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就是菩提正道,就是落實於信願持名,助修就是福德、因緣,落實於《觀經》裡面的淨業三福。所以我們修行,要按照淨業三福的次第好好落實。
在這裡我就為大家介紹如何來落實。我所根據的、依據的是老法師多年來,教導我們如何修行,以及借助一點點蕅益大師所教導的,來編成這個表,這個表是「淨宗修學次第」的內容。我們怎樣修淨土?就按這個表來修。我自己在這裡面摸索了二十多年,得到了這個表。這個表雖然簡單,但是大家要落實,還是要很多年。
因為自己想著不久之後,就要進入十年閉關靜修。古人也講:「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沒死,但是和大家要分別十年,一定要講最好的東西給大家聽。那大家只要按照這一種修行的次第,認真去落實,將來每一個都必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這裡面沒有一樣是我自己的東西,主要是老法師的教導,加上蕅益大師的教導。我把兩者綜合起來,就是這樣做一個會集本。而我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當然我未來的十年,其實都是在繼續落實這個淨業三福。那淨業三福,我們如果能夠圓滿地落實,將來往生西方是上品上生;落實差一點,就上品中生;再差一點,上品下生;差到最差,就下下品往生。
其實,應該講只要你能夠落實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福,你往生西方,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有說:你至少是中品下生。如果你能夠再加一點第二福的內容,至少是中品中生。我現在就慢慢跟大家講解,大家就注意聽,聽不到就要十年之後再聽的了。
首先,這個淨業三福雖然是有次第,有這個次第修行,從人天福到二乘福,二乘就是聲聞、緣覺,出世的解脫道。到菩薩福是大乘,雖然有次第,但是它也是圓融的,所謂「圓融不礙行布,行布不礙圓融」。次第跟圓融是不二的。這個圓融是以什麼?是以「發菩提心,一以貫之」。
孔子對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那究竟這一以貫之的「一」是什麼?孔子講得很含蓄,曾子理解成:「忠恕而已矣」。那大乘佛法,尤其是淨土宗以什麼來貫之?「以發菩提心,一以貫之」。所以《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你看看,都講到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如果沒有發菩提心,往生就有問題了。
所以首先我們要發大菩提心,要願作佛,願度眾生。然後落實就要從一年級開始。所以第一福「人天福」,我們以《弟子規》落實,「人天福」四句的前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弟子規》落實什麼?孝親尊師。而「孝親尊師」就是整個大乘佛法的根,再濃縮就是一個字「孝」。《梵網經》裡面說:「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名為戒」。所有的佛法都可以用「戒」這個字來規範。戒定慧三學,「定」就是定共戒;「道」,道共戒就是慧。所以戒定慧都是這個「戒」。
而「孝」就是戒。孝順父母、師僧,「師僧」就包括教導自己的法師、和尚阿阇梨,為自己傳戒、傳法這種就是師僧;三寶,三寶裡面也有「僧」,那個僧是所有出家人。前面那個「師僧」是專門指教導自己的親教師,怎麼孝順?「如教修行」就是孝順。
所以《弟子規》你別看它這麼簡單,其實它也是「一以貫之」,一部《弟子規》可以貫通到全部。我曾經說過《弟子規》裡面的前面四句話:「父母唿,應勿緩。」「父母教,須敬聽。」這四句,我說了有十一個鐘頭,這四句話,整個大乘佛法都在裡面。
現在觀世音菩薩他還是在落實「父母唿,應勿緩」,為什麼?因為觀世音菩薩看一切眾生就是自己父母,「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眾生如果有急難恐怖,只要唿「南無觀世音菩薩」。「應勿緩」,立刻就到。觀世音菩薩也正在做《弟子規》了,所以你不要輕視《弟子規》,跟大乘佛法都是不二的。「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弟子規》也是圓教,看你懂不懂,會不會了。
我們怎麼落實?經上教我們就是:讀誦、受持、為人演說。「為人演說」這部分我們隨緣做,自己就要讀誦、受持,這樣就要量法。讀誦要讀多少?一千遍。「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弟子規》:「父母唿,應勿緩」,你別看這兩句這麼簡單,其實意思很深,《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在這裡面了。
所以阿彌陀佛都在「父母唿,應勿緩」,我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念的話,阿彌陀佛都聽到,臨終時候他會來接我們的。這個就是「應勿緩」,所以一直念到一千遍,你就會真正理解裡面的深義意。當然,更加要做到。
讀誦一千遍太熟了,你肯定會背,而且隨時隨地你可以提起來,這樣就變成自己的東西,改變觀念。當然還要去理解,你如果不聽講就可能理解得很淺。譬如說:「父母唿,應勿緩」。你就只是知道:塬來就是我的父母叫我,我就應一下。這就太淺了。裡面有很深的道理在,所以要聽講,或者是閱讀講記至少一遍。如果你覺得聽不明白,再聽,聽到明白為止。
第二「慈心不殺」,落實在《太上感應篇》,這個是講因果的。雖然《弟子規》是儒家的,《太上感應篇》是道家的,但是我們也可以採取來用,將它落實在我們的行為、做人、待人處事當中。「只要以大菩提心行之,一樣是菩薩道。」。這句話是印光大師在《太上感應篇直講》的序文裡面說的。,《太上感應篇》雖然是道家,志於成仙,但是只要以大菩提心行之,一樣是大乘佛法。你看看,一定要圓融,也是讀誦一千遍,聽講或者閱讀講記一遍,至少一遍。
然後「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裡面,也是讀誦一千遍,聽講至少一遍。這三部分別是儒釋道三家之根,老法師經常說的「三個根」,很重要。讀誦千遍之後變成自己的,你不僅是要理解,還要做到。譬如說修十善業:身不造殺盜YIN,口不造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不起貪瞋癡。要做到,都很不容易了。你說:我可以身不造殺盜YIN,口業難免有時都會講一下妄語、惡口;即使我口業不造,我意地都會起貪瞋癡,太難了。真是第一個根就不容易。真的,這個第一福,這個做不到,人天都難保了,所以叫「人天福」。你說你想做個好人,就以這個為標準。
假如你覺得你業障很重,我確實是惡念很多,惡行沒法子改,怎麼辦?你可以禮拜「占察忏」,地藏菩薩教導我們的,用「占察忏」修十善業,落實人天福。好多人就是一聽到「占察忏」,就以為是另外一個法門。其實不是,它是淨土法門的助行,是幫我們落實《觀經》裡面三福的第一福:人天福。
因為我們的罪業很重,所以連第一福都很難落實。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又不能夠慈心不殺,然後常常修十惡業。譬如說打游戲機,殺人游戲不就是修殺生的業嗎?殺人業等等。老是喜歡看那些黃色的錄像,那些電影,就修邪YIN業。學佛的人都未必改得過來,為什麼?就因為業障深重,跟這些惡業很熟悉,很習慣,不能夠放下。
這就要勤求忏悔,所以對這種人我就推薦拜「占察忏」一千部,因為這個忏是蕅益大師提倡的,專門幫助末法時期的眾生,有重罪、惡業的人,是一個「救病神丹」。這個塬話是蕅益大師說的:「救病神丹」。我自己也都是業障深重之人,所以前面三個根,覺得那個藥的力不夠,加上這個「占察忏」,覺得好很多;或者你們在座的人會比我業障輕很多,就不需要。假如你跟我一樣也是業障深重,你不妨用一下這味藥。當然也都要聽講解和閱讀「占察忏」相關的書,這個我之前有講過幾堂課,你好好聽一下就明白了。你第一福修完了,「占察忏」如果能夠禮拜到清淨輪相就最好,這就說明你三業清淨了。如果不是,你也不敢說自己三業清淨。
地藏菩薩跟你印證,用清淨輪相就是證明,這個是求得的感應。如果沒有這樣的感應,你自己不可以說謊,說我已經修到十善業了。即使得到清淨輪相了,都是暫時得到,要馬上從第一福升到第二福繼續修行;如果不是的話,就又會墮回來,又要被惡業、罪障所包覆。
我自己過去在台灣三年學戒,第一年前半年就主要是禮忏,求得清淨輪相;然後才能夠說,可以受戒。第二福主要就是說受戒、持戒的內容,所謂:「受持三歸,具足重戒,不犯威儀。」。所以如果沒有前面人天福、十善業的基礎,你持戒都沒辦法,一定你會破戒。
「戒」是建立在前面「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的基礎上。前面第一福不叫做戒,但是是戒的根,沒有它持不了戒。如果你前面的根不夠,好好忏悔。忏悔清淨了,第二福你才有能力做得到。要「受持」,「受」就是要受戒,受三皈、受戒;「持」就是受了之後要持,不受就沒得持,受了一定要持,不持這個罪就很重。這個昨天都說過了。這個修行次第已經安排打印,我們義工非常高速、高效,中午之後就可以發給大家了,感謝我們義工。
第二福怎麼落實?首先你要受戒,大家都有受三皈五戒嗎?都有是吧?沒有的話,應該去受一個。受了三皈五戒就好好持戒,這樣才是在落實二乘福,二乘福是走解脫道了。解脫是以戒為根基的,出三界。只是在人天福裡面修,你不想出三界你出不了。受了三皈五戒,當然如果更增益的有「八關齋戒」,好像今天大家還在持八關齋戒?既然持戒,就要做到「輕重等持」。輕戒和重戒一樣平等受持,不可以說:「我重戒不犯就可以了,輕戒沒所謂。」要知道輕戒是護持你重戒的,輕戒做不到,重戒就危險了。所以一定要重視輕的戒,這樣你的重戒才能夠做到安全。
要持到「皎如冰霜,塵點不染」,若有犯戒,當如法忏悔。怎麼忏悔,昨天都已經講解給大家聽。假如犯上品罪,不通忏悔的,在大乘法裡面就通過拜忏得見好相,才能夠重新受戒;犯中品罪、下品罪的,就要對法師對首做作法忏悔,中品罪對三位法師忏,下品罪對一位法師忏;如果是起心動念犯罪的話,就在佛前自責心忏悔。這個就是如法忏悔,你如果不如法,罪不得除。所以我們靈峰每半月半月都有誦戒,大家受了五戒或者八關齋戒,應當參加半月誦戒,有的人還受了菩薩戒,那更應該誦戒。
誦戒之前,最重要就是憶念一下:我從受戒以來有沒有犯戒?有犯戒的,要對法師忏悔。如果法師不在場,我們這邊塬先我有帶的僧團,他們都會樂於用視頻出罪,就是跟我們通過視頻,微信視頻,等於是面對面,你跟他照著這樣、按照儀軌這麼做,也可以忏悔出罪。如果不是,這種罪業留下來它會增長,越增越大,到最後臨終的時候,你就很麻煩了。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裡面,有一條叫做「悔過得生願」,第二十一願,大家有沒有印象?「悔過得生願」。說道:「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
這種人是忏悔罪過的,而且忏悔之後「便持經戒」。「持經」就是按照經教如教修行,「持戒」就是按照戒律精嚴地持戒。這種人才是真忏悔人,這種人命終不會墮三惡道,只要他想往生,阿彌陀佛就接他。所以阿彌陀佛接引的是「悔過得生」的人,如果不肯忏悔罪過,阿彌陀佛都接不到,他的願裡面沒有這條。沒有說「不悔過得生」,他沒有這一條;他只有「悔過得生願」,所以要如法忏悔。
這罪犯了,不要怕對法師說出來,「發露忏悔」。你不好意思說出來,為什麼你好意思做?既然都好意思做,那就不怕發露出來,你肯發露出來,你那種慚愧心、自責心就是你改過自新的動力。這種人才能夠得生極樂世界,因為他的心是清淨的。覆藏自己的罪過,有罪不肯發露出來,不肯跟別人講,不敢,怕別人說他怎麼怎麼樣,那個心就難了。他跟阿彌陀佛就不相應,所以持戒裡面,包括最重要的內容還是忏悔。
我們現在都是每一天想到自己的過錯,都要去跟法師對首忏悔,比丘對比丘、沙彌對沙彌這樣對首忏悔。比丘戒二百五十條,怎麼可能條條都能做到?肯定有犯,犯了就要對首忏悔,忏悔得清淨,後不再造。那你說:以後再造怎麼辦?以後再說吧。現在你要發願不要再做,不能說:反正以後都會做,現在不要忏了。不是這樣的。就好像反正我都跌倒了,以後還會跌倒的,我不用站起來了。站起來還是要站起來,以後再跌倒?還是要站起來。所以有犯戒,犯戒就忏,忏完之後,難保以後還會犯,犯了再忏。連普賢菩薩忏悔業障,你看看,「盡未來際,念念相續,無有疲厭」。人家忏悔都忏悔到念念相續,無有疲厭,你才忏了幾天?就疲厭了,那怎麼行?
所以,這個受戒、持戒裡面,忏悔是個很重點的內容。我們靈峰基金會就是每半月,現在有一個「華樂講堂」在華樂大廈,在火炭,半月誦戒前都歡迎大家報名參加,包括忏悔,包括誦戒。萬一自己沒辦法參加,要在家裡自己誦。受了五戒要誦那個五戒戒本,大家都有嗎?沒有的,我們這裡可以流通的,快點拿回去,每半月要誦戒。這個五戒的戒本要讀誦一千遍,要會背,然後還要聽講,或者閱讀講記至少三遍。講記現在還沒有出,主要就是聽講,過去我講過「淨宗根本戒」就是講這個,就是以五戒戒本為主,是《無量壽經》第三十五品。
對於我們真正想修行的人,還是應當受持八關齋戒。八關齋戒就是「沙彌十戒」的前面九條。沙彌第十戒是「不捉持金銀錢寶」,在家人就不需要受這條戒,其余的前面九條戒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沙彌十戒威儀錄要》這本書,是蕅益大師所編輯的,都應該讀誦一千遍。尤其是我們想發心在佛門裡面做義工,那些威儀門都要應當熟悉的,在家人也可以學習。這個過去我講過兩遍,最後一遍就比較好一點,大家可以聽。那剛剛講完的「八關齋戒講要」也都可以聽,所以「五戒」和「沙彌十戒」都要讀誦一千遍,對於在家人來說,功課做到這裡就可以了。
對於出家人,還要受比丘、比丘尼戒,還要五年或者六年要學比丘、比丘尼戒,那大家就可以不需要太關心怎麼學,我是下面那些內容,表裡面的,是為出家人所講的。
好,第一福、第二福兩條,我算了算時間,假如你每天平均修學六個小時,包括聽經和讀誦,大概第一福要一年,第二福要一年,加起來就兩年,是每天六個小時,要很勇勐精進。你早上四點鐘起床,一直讀讀到七點鐘吃早餐,吃完早餐去上班,早上三個小時;接著晚上下班回來了,你如果受八關齋戒不用吃飯,或者吃得簡單點,跟著從這個七點鐘或者八點鐘再用功三個小時,就十一點鐘睡覺。這樣努力精進才行。假如說六個小時太多了,那一天兩個小時也行,不過要六年,兩小時就六年;那每天拿一個小時,就十二年。所以「隨其精進」,求道勇勐精進的與否,遲早都能夠得到的。就像《無量壽經》裡面說的,跟菩薩一樣,你精進就快點,你稍微慢點就慢點,不怕,「會當得之」。
好,第三福是菩薩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個是入大乘門,第一就是發菩提心。很多人對發菩提心不甚了解,到底什麼是菩提心?我怎樣去發?最好的一篇文章,就是我們淨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師所寫的「勸發菩提心文」。
這個文我現在正在講,用粵語說,將來會出播經機,保證可以閉關之前講完。這篇文其實不僅是淨土宗的人學,所有宗派的人都應該學的,因為發菩提心是通於所有大乘宗派,那也是讀誦一千遍,聽講或者閱讀講記至少一遍,最好你就是可以多聽幾遍,我國語的講過兩遍還是三遍,粵語的現在正在講,你最好都聽,不同時候說的,對不同的聽眾說的,角度是不同的,你不妨也聽聽。
我們淨土宗裡面也有一個發願文,就是淨宗八祖蓮池大師他的「西方發願文」,這個文就是我們淨土學人的菩提心了,更加短,專門是以發願求生西方為主的,發願求生西方就是無上菩提心,又是讀誦一千遍以上,聽講至少一遍。我講都不止一遍,大家起碼要聽一遍是吧,講一遍等於大家聽十遍那個深刻度。所以一遍都是我最低的標準,或者是對於最上根人的標準,他一遍聽完就可以了,就像六祖惠能大師一遍《金剛經》聽完就開悟,這才行。如果不是這種根性,不妨多聽幾次有好處。
對於我們發菩提心的人來說,有可能的話,當然最好受菩薩戒,用菩薩戒護持我們的菩提心。《華嚴經》上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魔的業,你修善都是魔業。所以在佛門當中,很多人造了魔業都不知道,將來變成魔王。魔王就是第六天的天王,他化自在天天王,他的福報大,三界裡面沒有人比他福報大的,就是欲界裡面沒有比他福報大。但是他因為以前沒有發菩提心,積累這些福報只是變成魔王來受。所以我們應當要知道,如何去發菩提心?如何能夠保持菩提心不要忘失?菩薩戒就是最好的標準。假如你的行為有違菩薩戒的話,一定是你菩提心有煺。所以真正發菩提心的人,一定樂於受菩薩戒,他不會排斥的。
菩薩戒當然它的分量就比五戒、八關齋戒多,它有「十重戒」、「四十八輕戒」。我曾經講過十重戒,四十八輕戒還沒時間講,看看在閉關前有沒有時間將它講完,留給大家學習。但是我所依止的果清律師,他所依止的道海律師,就有說過菩薩戒。我之前在正覺精捨學戒的時候,已經將文字整理好出來,現在已經出書,大家也都可以拿來參考學習。那這個戒本讀誦一千遍,聽講或者閱讀講記至少一遍。
到這裡為止都是發菩提心的內容,真正要「深信因果、讀誦大乘」,要落實在《無量壽經》或者是《阿彌陀經要解》。《無量壽經》是淨土第一經,《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同步的大、小本,所以是一本經來的。當然《阿彌陀經》比較短,我們就要求讀《阿彌陀經要解》,這個是蕅益大師所寫的,印光大師讚歎為:「古佛再來為《阿彌陀經》做作註解,都不能超過其上。」所以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最好的註解,分量跟《無量壽經》差不多。
《無量壽經》偏重在事相上講得多,《阿彌陀經要解》偏重在理上講得多。當然兩者都是理事圓融的,也都是要讀誦,多少遍?三千遍。不是一千,是三千,這個是老法師開出來的。讀得多了,極樂世界在你的心裡面,印象就深刻了,你念佛、憶佛的時候,才有點東西可以憶念,要不然心裡空空的,都不知道極樂世界是怎麼樣的,那你怎麼憶念?
所以讀誦三千遍,聽講或者是研讀《淨土大經科註》,和《阿彌陀經》的三部鈔:《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阿彌陀經疏鈔》《阿彌陀經略解圓中鈔》,這三部鈔都是古大德。《要解》是蕅益大師作的;《便蒙鈔》是清朝達默法師所作的,註解《要解》的;《阿彌陀經疏鈔》是蓮池大師所作的;《圓中鈔》是跟蓮池大師同時代的幽溪大師,天台宗的祖師。你真正學淨土,你最好這三部鈔都讀,這是要學《彌陀經》必讀的三大部。
但是你如果學《無量壽經》,就主要讀《淨土大經科註》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兩個都讀最好,特別是將來想要弘法利生,像我們這樣的人就必讀的了。如果不是,不可能對淨土的教理通達,一定要深入。
但是你覺得讀這個古文比較困難,聽也可以。所以這一段功夫下去,加上要受菩薩大戒,也是力求做到「輕重等持,皎如冰霜,塵點不染。若有犯者,當如法忏悔」。
好了,這方面到此為止,主要是在我們心行的修持上面。這裡假如你每天修學六個小時,第三福約需五年的時間。因為《無量壽經》三千遍,真的要這麼長時間,假如你一天讀三遍,三遍就三個小時,那就要,三千遍至少至少都要三年。
再加上其他的?《梵網菩薩戒》比較短,大概是《無量壽經》的一半,那一千遍等等,還要去研讀,還要聽講。老法師的「大經科註」都一千兩百個小時,你想選短點的,我說的也有一百二十三個小時。最近講的「無量壽經報恩談」再加上「科註」裡面的玄義,就是前面《無量壽經》的「概要」。《阿彌陀經要解》也是剛剛講完,根據《便蒙鈔》和圓瑛大師的講義來講的,這些都要去多次薰習,至少要多次,一遍兩遍可能都不行,所以五年是少不了的。
所以連同前面兩年,加這裡五年就七年時間了。你可能說:「嘩,這個真是時間這麼長,好難啊,我直接用一句阿彌陀佛行不行?」你自己可以試試,假如你可以,那沒問題。一天十萬佛號,一直念下去,必定可以往生。
但問題是,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跟我所觀察的這些經驗?基本上沒有一個人行。真的,為什麼?沒福報啊。所以為什麼《觀無量壽經》裡面,佛告韋提希夫人,未念佛之前,一定要先修淨業三福。就是你要福報夠,你福報不夠,你想念佛都很難。你不信你試試,將你關在關房裡面,關一天,叫你念十萬佛號,你念不下來的。念到要跳樓的,真的,在裡面發狂了。因為什麼?自己的煩惱業障太重。
我是收集了二十多年,然後才試過一次閉關,短期的,三個月閉關,在閉關房裡面就是一天十萬佛號,這樣念,念了九十天,念了一千萬佛號。一開始念也是念到腰酸骨痛,念到心浮氣躁,真的。你沒有去訓練自己的心,福報不夠的人,他業障現前,甚至會病,甚至有些人會走火入魔,都有可能的。
所以先要修福,這個修福不僅是布施,我這裡講的淨業三福,佛教我們的,直接從心上面來改,斷惡修善。然後持戒,持戒的福報,超過布施百年之功德,再加上能夠深入大乘經典,加上持菩薩戒,發願求生西方,有諸佛如來的護念。《彌陀經》裡面講:,若人真是要發願往生西方,即得十方諸佛如來之所護念,不煺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這個福才夠啊。
靠你一天到晚布施這些少的,一些錢啊,一些物啊,那些福不夠的,要這樣下足功夫去修,然後你才具備好福德的因緣。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你福德因緣才夠的。再加上善根因緣怎麼修?就是「信願持名」,我們只是用《觀經》裡面十六觀的第十六種觀,就是「持名念佛」,最簡單,最容易。要怎麼念?你可以找一個時間,譬如像我這樣三個月,一天十萬佛號,閉關這樣念,那念之前,還應當先拜阿彌陀佛十萬大拜,就像密宗它要求十萬大拜,非常好。十萬拜,一天如果拜三百拜,大概一年就行了,十萬大拜。
你不要忽視這些助修的這個功德,你沒有助修,你正修上不去。正修說來很簡單,若一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就行了,但是沒幾個人行。不要說若一日,若一年若二年若七年都不行,甚至七十年都不行,一心不亂,一生都得不到。為什麼?就是因為助修不夠。
所以這裡我就是奉勸大家,重視助修,助修不會妨礙你的正修,只會有幫助,叫做助修嘛,李炳南老居士講的:「正助雙修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那小鳥只有一隻翼,牠怎麼可能飛得起來?兩隻翼才飛得起來。
所以這些十萬大拜,拜下去了消業障,或者你覺得十萬大拜難,那就拜小拜也行。密宗裡面的大拜我很欣賞,為什麼?他這樣趴下去的時候,對身體,都是非常好。特別我們香港人,運動少,所以很多那些職業病,寫字樓的病,你每天拜個三百拜,全身透汗,比你跑一千米更好,你跑一千米還要去吸塵,不如在家裡,專門拜十萬大拜,作為一個資糧。
或者是修「淨修捷要」也行,老人家覺得拜太多拜不動,「淨修捷要」,我們最近錄完那個粵語的,將來會流通,跟著粵語,裡面有觀想,有禮拜,三十二拜,非常好,拜一千部。這些功課要做,做完了,然後你就可以專心持名。或者是邊拜邊持名也可以,總之這個念阿彌陀佛,到最後就是衝刺的階段,要放在最後,現在你不要衝,你衝不起來的,現在要積累福德因緣。
那到最後了,以深信切願之心,求生淨土之心,念阿彌陀佛聖號一千萬,最好就是找出三個月,一千萬佛號,可以的不難的,一天十萬。你現在開始堅持,先是可以念一天一萬,先一萬,能夠堅持一萬了,覺得知道怎麼念了,到你衝十萬就不難。
如是經過大概七年的時間,這樣努力精進,你的功夫應當來講,就差不多了,可以成就了,假如還沒有成就,就說明你業障比較重,那怎麼辦?剩下來的主要就是念佛。
這個時候,你福德因緣是夠的,就是差那個善根因緣,就是念阿彌陀佛。怎麼念法?一天十萬佛號。一個七打下來,然後休息休息,休息幾天,再第二個七,一天十萬佛號,這樣來念。念到最後,現前見到阿彌陀佛來接你,這個就是成就念佛三昧。
那這三福,次第的這樣修上去,當然你可以中間揀一些先修也行,譬如講,《無量壽經》我已經開始讀了,一直讀下去也行,反正三千部嘛,我一天讀一部也可以的。所以它那個順序,基本上按照這個次第,但是也可以隨你自己的安排。總之你就要將這些功課做完,慢慢計數,做完它。
我們可能設計一張表給大家,我們靈峰可以專門做一個督學,監督大家。每個月,或者每兩個月,將那個表交上來。然後十年之後,等師父出關了,師父出關之後,哪個做完功課的,有大獎啊,當然我那個獎應該是微不足道了,阿彌陀佛會獎勵你。那時候我相信,你應該能夠修得一心不亂了。只要你能夠至少,一日一夜念佛一心不亂,見到阿彌陀佛,或者夢中夢到阿彌陀佛,那你往生就有把握。你臨終必定可以再見到阿彌陀佛,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根據《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的義理,這三福假如能夠做到,全部做到,當然是上三品往生。假如全部都沒有做到,第一福都沒有做到,你就說:我只要念佛就行了,不用孝養父母的,不用慈心不殺,不用吃素,不用修十善業,那持戒更加不用了,然後讀誦經典也不用了,統統不做,只是一句佛號,假如沒做到的人,但是他是有信有願持名的,這種人能不能夠往生?假如他的信願是真實的,一樣可以往生,但是是下三品往生。
在《觀經》裡面講,這個是惡人往生,因為他第一福都做不到嘛,又不孝親,又不尊師,又不肯吃素,還要殺生,還要十惡業,其他就免提了。這樣的人,惡人往生,信願持名,一樣可以往生的,但是是下三品。那這種人往往是什麼?都是等臨終的時候,遇到善知識,勸導他,他知道自己錯了,於是就忏悔,忏悔求生西方,「悔過得生」,下三品。
我希望大家不要做這種人,萬一你那個心不是真的,你可能就往生不了。要知道你的心是不是真的,看你肯不肯做功課,你肯做功課的人才叫做真的。譬如說,我很想考上香港大學,但是我就是不做功課,不做作業,你說你是真的還是假的?其實是假的,自己騙自己而已。所以這種人我們不可以做到了,不要去賭博了,萬一賭錯了,那就麻煩了,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做功課。
假如你能夠做到第一福,就像現在大部分人都停留在這個階段上,扎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確定很認真地落實,這個是人天福做到了。那麼這種人,信願持名,中品下生,《觀經》裡面判的是中品下生。
在第一福的基礎上,又能做到第二福,乃至能夠齋戒一日一夜,這種人信願持名,往生是中品中生。所以大家如果能夠好好將第一福補上,然後齋戒,今天已經有了,一日一夜對吧?而且是兩日兩夜,你們往生至少是中品中生,你看多賺,一下就超過別人了,中品中生。
如果能夠第一福做到,再加上第二福都是終生受持,就是持戒,第二福主要是持戒,嚴持戒律,終生受持。這種人往生,信願持名,中品上生。如果三福全部做到,那樣你信願持名,上三品往生。那上上品的人,一定是開悟的,上品中生的人都是開悟的人,「解第一義谛」,就是開悟。通過讀誦研究經典,加上念佛,定慧等持,前面戒根清淨,定慧等持,可以一下觸發你的悟性,可以達到開悟的境界。淨土宗開悟就是理一心不亂,念佛念到能夠證得真如自性,這樣的人上品上生或者中生,上品上生再加上通達所有大乘的經教,讀誦大乘裡面包括所有大乘經教,那這種人就更加難得。就像古時候的祖師大德,永明延壽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這些人就是上品上生的。
我們呢?能夠做到上品中生,已經是最了不起了。當然了,下下品往生都滿足了,下下品的人也都要信願具足,信願持名,而這個信願要真實,不要搞假的。所以為了要真實,我們最好就是做功課。我們精進努力,就是為了使我們的真心發出來。不是靠我們精進努力的功夫往生的,靠功夫往生不了的,往生極樂世界是靠信願。但是這個信願是要真的才行,搞假的往生不了。
你怎麼才是真的?就是要做功課,你每天的這樣按照定課去做,這樣說明你是真的,你有誠意啊,你沒有誠意你肯定不會做的,所以是真是假?十年之後一驗即知。所以阿彌陀佛都知道我們的。我呢?我要靠驗。其實不用我驗,你自己驗自己就知道了。
那我們希望大家確實個個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無論中品往生還是上品往生都好,大家真正往生至少中品的了,放心吧,至少中品中生了,因為大家已經受了八關齋戒,所以至少中品中生,你看多好啊。
——摘自《淨土在人間》粵語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