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律儀五百答》
1、為什麼要有戒律?
答: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守法與犯法的善惡界限,也僅僅是一念之差別。為了警策公民,不要犯錯誤,所以要制定法律。主要是保護合法的公民,不受傷害。佛教之有戒律也是如此!因為我們畢竟是凡夫,有這樣那樣的習氣毛病,而修行的道路是漫長的,稍微不留意就會犯錯誤,那麼就永遠不能了生死,所以就一定需要有戒律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少犯錯誤直至不犯錯誤。特別是在現世,修行人的根基差,若沒有戒律來約束,那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因此戒律至於修行人——是生命,是必不可少的!
2、佛陀為何制定戒律?
答:佛陀弘法的最初數年,根本就沒有戒律,因為初期的佛弟子們,他們的根器特別深厚,在聽了佛陀的開示後,馬上就開悟證果了,所以初期的佛教,用不著制定戒律來約束佛弟子,因為大家本來就是清淨的。直到佛陀成道的第五年,由於一個弟子(出家人)受俗家母親的逼迫,為了給家裡傳宗接代,與原來的妻子又睡在了一起,犯了YIN戒。於是,佛陀就開始一點一點地講授戒律,佛教的戒律,就漸漸地制定起來了。
這是為了維護僧團的清淨莊嚴,是為了保護佛弟子們戒體不失,也是成道的助緣。
3、戒的功能是什麼?
答:戒的功能是在斷絕我們生死道中的業緣業因。如《三世因果經》中說:“欲知過去事,今世受者是;欲知未來事,今世作的是。”如果我們不造生死之因,那麼生死又奈我何!
戒的主要作用是,正確的指導我們應該怎麼做,不有關怎麼做,或者有關做的要做等等。
4、我認為戒律是修行的束縛,法師認為對嗎?
答:是錯誤,也是謬論的。戒律的制定不是佛陀對佛教弟子的一種束縛,實際是佛弟子解脫道的助緣,是僧團的防腐劑。佛教如果沒有戒律作為教化的依據,那麼佛教將會是自私自利,烏煙瘴氣的。
佛弟子如果沒有戒律作為日常行止規范的依據,了生脫死是很不容易實現的!
5、隨著時代的進步戒律也不適宜了,會消除嗎?
答:不會的。前面已經講過戒律對於佛教的重要性了,再簡單地講一下。佛在滅度時,告訴訓誡後世的弟子,應當以戒為師。因為佛已經滅度兩千五百多年,也只有以戒為師了。佛教只要有戒律存在,佛教的本質就不會變,佛教就會永遠存在。反之,沒有戒律,佛教也就不存在了。末法時期,特別要提倡持戒的風氣,這樣才能讓正法久住。
修行人如果沒有戒律來約束,那麼了生脫死是很難實現的!
6、為什麼要以戒為師?
答:因為佛在滅度的時候,告訴後世的弟子,要以戒為師。戒為佛制,尊重與遵守戒律,就是尊重佛陀。唯有以戒為師,才能有警策,約束自己守戒,也能協助和保護他人持戒,這樣學佛才能有收益。
如果人人持戒,佛教必然興盛!
7、剛剛步入佛門有哪些步驟?
答:入佛門有三個步驟:第一必須受戒、第二必須學戒、第三必須持戒。
8、為什麼要受戒?
答:佛教的根本精神,在於戒律的神聖與尊嚴,在於佛教弟子們對戒律的尊重與遵守。所以,剛步入佛門的第一件大事情,就必須要受戒——歸依三寶。不然,即使自稱信佛學佛,也不被我們佛教所承認。是個門外漢,當然也得不到多少學佛的好處,也就是種一點善根而已。
9、在家人的戒有哪些?
答:一、歸依三寶;二、五戒;三、八關齋戒;四、菩薩戒。
10、歸依三寶是戒嗎?
答:有些人認為“三歸”不是戒,五戒以上才是戒。其實“三歸”也是戒,因為戒是禁止的意思,而歸依三寶後也有三種禁止:
一、“歸依佛”——盡形壽不歸依邪魔外道!
二、“歸依法”——盡形壽不歸依外道邪說!
三、“歸依僧”——盡形壽不歸依外道徒眾!
所以,歸依三寶的本身,就含有戒的特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