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百喻經卷下》:57、蹋長者口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譯文:

  從前有位大富翁,左右的人都想取得他的歡心,竭盡恭敬之能事。富翁吐痰時,左右侍奉的人馬上用腳蹋掉。有一個愚人,趕不上機會去蹋,便想道:「若是吐在地上,眾人即刻蹋掉了。還是趁他想吐的時候,我搶先蹋掉他。」於是長者正咳著要吐的時候,這愚人飛起一腳,蹋在長者口上,踢破了唇,折斷了齒。富翁問愚人道:「你為何蹋我的口?」愚人答道:「長者若是痰出口落地,左右討好的人捷足先蹋了。我雖是想蹋,總是趕不及。所以,痰要出口之際,抬腳先蹋,希望得您的歡心。」

  大凡事物都須時機,時機未熟,強行去做,反而得到苦惱。因此,世人應當知曉是時機與不是時機。

  《百喻經》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捨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诃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谷從何而生。答曰。五谷從四大火風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

  57、蹋長者口喻

  昔有大富長者,左右之人,欲取其意①,皆盡恭敬。長者唾時,左右侍人,以腳蹋卻②。有一愚者,不及得蹋,而作是言:“若唾地者,諸人蹋卻。欲唾之時,我當先蹋。”於是長者正欲咳唾,時此愚人即便舉腳蹋長者口,破唇折齒。長者語愚人言:“汝何以故,蹋我唇口?”愚人答言:“若長者唾出口落地,左右谄者③,已得蹋去;我雖欲蹋,每常不及。以是之故,唾欲出口,舉腳先蹋,望得汝意。”

  凡物須時,時未及到,強設功力,返得苦惱④。以是之故,世人當知時與非時。

  注釋:

  ①取其意:得到歡心,討其喜歡之意。

  ②蹋:踏。

  ③谄:谄媚;巴結奉承。

  ④返:他本作“反”。

  源流:

  《雜譬喻經》(比丘道略集、鸠摩羅什譯)第十四則:外國小人事貴人,欲得其意,見貴人唾地,競來以足蹹去之。有一人不大健剿,雖欲蹹之,初不能得。後見貴人欲唾,始聚口時,便以足蹹其口。貴人問言:「汝欲反耶,何故蹹吾口?」小人答言:「我是好意,不欲反也。」貴人問言:「汝若不反,何以至是?」小人答言:「貴人唾時,我常欲蹹唾。唾才出口,眾人恆奪我前,初不能得,是故就口中蹹之也。」此喻論議時,要須義出口,然後難也。若義在口,理未宣明,便興難者,喻若就口中蹋之也。(《大正藏》第四冊第五二五頁)

  來源: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

 

上一篇:學誠法師:快樂和財富是啥關系
下一篇:虛雲老和尚:無論老少,常讀《楞嚴》,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