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夢齋山人:巧論佛法之大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法有大小之分嗎?從體而言無大小之分,但在起用上就有大小之別。下面根據佛經記載,說大乘與小乘佛法之同異 。

  涅槃經有一公案:佛講大乘法時那些阿羅漢不能理解。因佛講法華時,開權顯實,匯三歸一,涅槃經講涅槃四德常樂我淨。於是捨利弗等問佛:世尊在鹿野苑講四聖谛,告誡我們世間苦空無常無我,緣起性空。要我們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而今又讓我們回小向大,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行菩薩道,這豈不矛盾嗎?佛說一喻答之:有一婦人因病吃藥,醫生告誡用藥期間奶水有毒不能乳兒。女亦遵醫囑示兒,媽奶有毒吃不得。過後女病愈停藥奶無毒,又示兒奶水可吃。你們初修行時皆是凡夫,見思未斷煩惱熾盛,如同奶水有毒不能吃。所以初轉法論講娑婆世界苦空無常無我,讓你們發出離心,脫離濁世證得涅槃。如今你們經過修行,已斷見思二惑證阿羅漢,這如同婦人病愈停藥奶無毒可食用。你們應倒駕慈航入娑婆行菩薩道度眾生回小向大,再也不用擔心退到凡夫,最終證得佛果。

  另佛在楞嚴會上講到非因非緣,亦非自然時,阿難問佛,世尊當出講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緣起性空莫執著,如何今又否因緣呢?佛說當初講緣起法,是對二乘人方便說。大乘究竟法講不是因緣不離因緣。由上二公案可看出大小乘區分所在:一是大乘是真常唯心系,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講阿賴耶識和如來藏。小乘只講第六識。二是大小乘都講緣起法,但區別很大。小乘只講業力緣起,大乘不只講業力緣起,而且還講阿賴緣起、如來藏緣起和法界緣起。三是大乘講理具事造,一心具足三千性相。理事具足萬法才可圓滿。如搾豆可出油,搾冰不能出油,因冰理不具油性,雖有緣起事造而果不成。小乘只講緣起業力集散,不講理具事造。四是小乘只講三法印,大乘在三法印基礎上講實相無相無不相一實相印。大乘講極樂世界,小乘否之。

  由此可見南傳佛教和四阿經所講佛法是基礎權法。法華說:十方諸國土,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我們學習研究實踐佛法,要把大小乘綜合聯系起來,不能使其割裂,更不能相互排斥抵觸。以前有一大德是學三論宗和南傳佛教的,他把楞伽經判成不了義經,這是很不妥的。自古以來,唯識(相宗)和三論(性宗)爭執不休各說其理,以及禅宗和淨土兩宗相執不下,都是犯了一個老毛病,就是不能把佛法多方位、多角度統一圓融起來,只是盲人摸象而已。真佛子要在弘揚實踐佛法時,不要破壞佛法的完整統一性,因為佛法是圓融無礙至高圓滿的真理。

  禅宗六祖慧能開悟偈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本無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這把萬法理體描述得很詳盡了。自性本自具足什麼?十法界善惡染淨盡在其中。自性如何能生萬法?華嚴說法不孤起,仗緣方生。法華說諸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依染業緣起則有六道,其中依善業緣起則有三善道,依惡業緣起則有三惡道;依淨業緣起則有四聖。關鍵是自性本自具足萬法,這是生萬法的先決條件,否則只有緣起無有性具,不可成事。

  蒸沙不成飯,搾冰不出油是也。小乘只講因果論和緣起論,沒講本體論和實相論。大乘在小乘因果和緣起的基礎上,進而講本體和實相論。楞伽經說自性是非有非空,即有即空,非非有非空,非即有即空。楞嚴說自性離一切相而即一切法。這都是說自性不在有無兩邊,不離有無兩邊,離四句絕百非。大小乘都講緣起性空,小乘性空是指無常無我無自性,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也。大乘在小乘的基礎上又加深一層,性空是指能生萬法的本體,不可取捨,不能言思,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小乘的空是分析空,大乘的空是當體即空。小乘的空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可取。大乘的空指所有相皆是實相,不可捨。只有不取不捨離一切相,才能證得自性----諸法實相。中論說自性是:不生亦不滅,不斷亦不常,不一亦不異,不去亦不來。深研佛法,要把大小乘聯系起來,切不可守在小乘的窠臼裡,得少知足。有法師喻:你證得阿羅漢,所做已辦不受後有,這才是剛拿到小學畢業證書,後面還有初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生要學呢!“三賢位、十地位、等覺、妙覺”還有四十二個台階才能達到圓滿的終點,好自為之。

 

上一篇:夢齋山人:佛法能治病嗎
下一篇:淨界法師:你的佛號不能都是在散亂心中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