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一個人真正做到了無我,把自己布施出去了,當遇到利益他人的事情時,他會毫不猶豫地去做,絕不會做只利益自己,損害他人的事情。倘若我們的利益是建立在傷害他人,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我們又能利益自己多久呢?只有雙贏互利,彼此才能持久、友好地合作、發展。
佛教不是不講自利,也不單講利他,佛教是講自利利他,和現在的管理學上所講的雙贏互利是一回事。因為萬物是一體的,我們彼此看似不相干,你是你,我是我,但實則同一體。比如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大氣層下,同一個大環境中,同一個政策下,彼此都是息息相關的,誰也離不開誰。
如果你不能與周圍的大環境融為一體,你與身邊的小環境——你的家庭、同事就更無法融為一體了。當你拋開自己,只考慮他人,為他人著想時,你已經被考慮、被照顧了。
比如現在的年輕人只考慮自己,做事只想著自己的利益。這樣別說你得不到利益,就是得到了,也會很快失去。一是被別人奪去了,二是你自己抓不牢,又丟了。因為你的這份利益是與他人息息相關的。人就是這麼怪。
比如這裡只有一個蘋果,如果我不問你們吃不吃,自己拿過來就啃,你們肯定會覺得不舒服。但是如果我先請你們吃,你們肯定會說:“我不吃,我不吃,你吃吧。”這就是人的逆反心理,從中也能體現出一個人處理事情的方法和境界。
信徒:我曾經看過一個小品,它說什麼叫幸福?幸福就是當大家都沒有蘋果吃的時候,我一個人有蘋果吃。
上師:這個人根本就不懂生活。你去試試,這麼多人沒有蘋果吃,就你一個人吃,你吃得下嗎?(眾笑)確實有一部分人是這樣,只管自己吃,自己喝,旁若無人。這樣的人,你敢和他共事嗎?你會和他交朋友嗎?
信徒:其實這種人很危險,總有一天別人也會搶他的。
上師:沒錯,當一樣東西只有你一個人有,別人都沒有的時候,別人一定會想辦法把它奪走。當一個人心裡只有自己時,是最自私、最狹隘的。當一個人自私狹隘的時候,是沒有價值可言的。一個人不敢忘我地去付出,去做利益他人的事情,他的存在就如同不存在。要知道,哪個地方都不缺領導,哪個地方都不缺吃飯的人,這是兩不缺。還有兩缺:哪個地方都缺錢(眾笑),哪個地方都缺有責任感、有奉獻精神的人。你們說對不對?(大眾掌聲熱烈)
這就是一個團隊中通常會出現的兩種人,你願意做哪一種人?前一種叫活死人——活著已經死去的人。後一種叫死活人——肉體可以死亡,但精神永存不滅。譬如釋迦佛與孔子,我們人類至今還在吃著他們的飯,享受著他們帶給我們的利益。
所以,他們至今仍然活著,而且就在我們中間(掌聲再次響起,熱烈而持久)。如果我們效仿他們,按照他們的教導去做,我們就融入了他們,成為他們的化身。我們學習的是他們的精神,傳播的也是他們的精神。
當一個人時時都在做利益他人的事情,他走到任何地方,是不是都會被他人所接受和尊重?當大家都接受你,尊重你時,就意味著你與大家融為一體了,你是不是就把自己推銷出去了?你把自己推銷出去後,再讓他們接受你的思想和理念,是不是很容易呢?
如此說來,究竟是你轉變了他,還是他轉變了你?這就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技巧和方法。你不必要求他放下自我融入你,你先放下自我融入他,最後,你依然存在。不奉獻自己,你就不是真修行人;是真修行人,你就必須奉獻自己。
東華禅寺
東華禅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禅》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禅》融通人生四大關系:我與家庭的關系,我與社會的關系,我與國家的關系,我與自然的關系,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