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湛然大師做《始終心要》一文,山人不才以五門偈頌解知,以飨讀者。
三谛門:
學佛修心為大事,一心三谛有奧秘,
若能解得如來義,成佛作祖駕長車。
中谛為統一切法,真谛為泯一切法,
俗谛為立一切法。
中谛何統一切法?
中論八不說的巧,不生不滅祛生滅,
不斷不常非斷常,不一不異還異一,
不來不去在何方? 眾生本具非造作,
舉一反三非前後。諸法如義為如來,
諸法本如入不二。真谛何泯一切法?
一法不立還本源。諸法歸一見本體,
十種法界皆虛妄,心佛眾生無差別,
凡聖本是一心造。一真法界無一物,
眾生目翳惹塵埃,造的大千花綠綠。
俗谛何立一切法?有體必顯諸法用,
有體無用落空無,非順法性真實義。
宛如明鏡照萬物,鏡影鏡體為不二,
見相非相見如來,諸相非相分不開,
若離諸相無非相,離開非相諸相滅。
色即為空空即色,色空不二為一如。
三惑門:
三谛秘藏何不顯?三惑為亂障一心。
根本無明障法性,塵沙無明障導化,
見思無明障空寂。根本無明四十一,
障住本性不顯用。三賢十聖升等覺,
妙覺成佛全破除。塵沙無明數不清,
系住眾生不覺醒。見思無明為枝末,
五頓五利十結使。貪嗔癡慢疑為頓,
思惑有五難去除。身見邊見見取見,
邪見外加戒見取,五利見惑相對易。
諸法本空常寂照,無明出生照寂無。
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煩惱本是心中物,體上虛妄成三惑。
若能識得盡虛妄,轉凡成聖證菩提。
三觀門:
大覺慈尊喟然歎,真如界內絕假名,
平等慧中無自他,相對執著起妄想,
如如本性不自證,六道輪回莫能返,
多生多劫受苦難。佛陀由此立三觀,
破盡三惑證三智,三智開慧成三德。
空觀假觀及中觀,空觀破盡見思惑,
證得根本一切智,頓成微妙般若德;
假觀破盡塵沙惑,巧證方便道種智,
能成法界解脫德;中觀破盡無明惑,
一切種智速圓成,終證無上法身德。
空觀即是不立法,所有諸相皆虛妄,
放下執著看本性,如如不動本來人。
眾生諸佛立假名,無自無他皆平等。
假觀即是不廢法,四科七大如來藏,
一真盡顯為妙用。青青翠竹為般若,
郁郁黃花盡真如,法界處處皆是佛,
只因多了一個我,煩惱在顯菩提歇。
中觀統攬一切法,不立不廢離二邊,
諸法如義證如來,離即離非離假真,
是即非即入中道。真是假來假是真,
真真假假不離分,諸法皆入不二門。
三智門:
一切智及道種智,一切種智得菩提。
三智開慧定中得,無慧不能證菩提。
一切智為根本智, 融為真谛做空觀,
無我無常苦加空,本性常寂無一物。
若證此智得二乘,五百羅漢辟支佛。
本體起用道種智,方便化度多眾生,
菩薩難行菩薩道,慈悲喜捨無量心。
化度無盡諸有情,地獄不空不成佛。
大願感動十法界,諸佛眾生盡歡喜。
一切種智是佛智,根本方便化一如,
不生不滅無來去,中谛中觀破無明,
成佛做主利眾生。
三德門:
諸法本空無二相,徹照心源般若德;
差別不同十法界,究竟無縛解脫德;
一切具足法身德,常樂我淨含十界。
諸法差別萬千相,回歸本源空無二,
妙性圓明離諸相,本來無有界眾生,
究竟平等不變異,體大相大用無邊;
依體起用別不同,四聖六凡在其中,
諸佛菩薩阿羅漢,天堂地獄苦樂迥。
三德莊嚴何不現,只因無明縛心性。
一心三觀空假中,一心三谛融法性,
正因了因加緣因,三因佛性化三身;
依性起修破無明,全修在性圓法身。
三谛三觀在修為,圓破三惑成三智,
無明破盡成三德。一心三觀為修因,
三智三德得修果。法身不可著相取,
法身不可寂滅求,不是二邊不離邊,
中道不二萬般閒。
一念心性具諸法,覓之無物謂之空,
不空而空如來藏,無色無相謂無相,
何有一物惹塵埃?從空出有相宛然,
百界千如法界彰,萬德具備謂假觀,
空而不空如來藏,諸法宛然無不相。
空假一體融寂照,遮照同時無絕待。
諸法一如四無礙,為空不空如來藏,
實相無相無不相。
一心三德本具足,一心三藏化無方,
一心三智在於修,一心三惑為假相,
一心三身莊嚴寶,一心三谛破賊贓,
一心三觀放光芒,一心三因顯佛性。
若得修心法要理,菩提道果鑄輝煌。
後附《始終心要》原文:
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統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舉一即三,非前後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悲夫!秘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故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然茲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
於是大覺慈尊,喟然歎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由是立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
然三惑、三觀、三智、三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然此三谛,性之自爾。述茲三谛,轉成三惑,惑破借乎三觀,觀成證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
從因至果,非漸修也,說之次第,理非次第。大綱如此,網目可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