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華嚴經》就是《六十華嚴》,講十忍,十忍第一個“音聲忍”,第二個“順忍”,第三個“無生法忍”,跟此地的完全相同。我們參考資料裡頭第九頁,“十忍”,這是《華嚴經》上說的。這裡面的解釋,“忍,即安忍”,安是心安,沒有懷疑,沒有意見,完全接受,叫安。忍,心住在這個地方。“亦忍可也”,忍可就是同意,承認、認可,忍字旁邊加個言字邊,認可,有這個意思。“謂菩薩既斷無明之惑”,這一句非常重要。
無明惑是什麼?我們現在常講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無明,本來明,起心動念就不明了。為什麼本來明?本來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這個心像水一樣,沒有波浪,平靜的,沒有染污,沒有動蕩,這是真心,這是自性。起心動念,它就有波浪了,我們今天講產生波動現象,波動現象照外面的境界就模糊了,就不清楚了,能照,照不清楚了。如果他再有分別,再有執著,這就被染污了,不但產生波動現象,還產生了染污,於是明就失掉了。這個明失掉了,就是你本來是明了的,無論是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境界全是實相,真相,因為是自性見。
性是明了的,一變成無明,就不是實見,是識見,不是性見。《楞嚴經》上告訴我們,見了性的菩薩,他見色是見性見,見性見色性,這明心見性,聞性聞聲性。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就在這裡,他六根所接觸的是真相,色聲香味觸法,全是真相,實相。我們今天是識見,第六意識見、第七識見,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所以我們見色聞聲都帶著分別執著,見不到真相。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三七六集) 201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