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人與人的差別只在迷悟之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聰明的爭議

  聰明很好嗎?語雲:“聰明反被聰明誤!”三國時代的楊修,因自持聰明,恃才傲物,最後反招來殺身之禍; 東吳的田豐,力勸袁紹不要對曹操正面作戰,袁紹不聽,將之打入大牢,出兵後果真大敗,牢中的田豐一聽, 說:“我命休矣!”人曰:“你勸谏得對,袁紹一定會放了你。” 田豐說:“我素知袁紹為人心胸狹窄,我說錯了,他或許可以容我;我說對了,他必定不肯容我。” 田豐的聰明,不但沒有為他帶來官運亨通,反而冤死獄中。

  蘇東坡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雖然是蘇東坡對當朝的諷刺,但也說明,一個人徒有聰明才智,如果沒有培養福德因緣,也是很難立身處世!

  宏觀與微觀

  維摩居士的丈室雖小,它能容納三萬八千多作獅子座椅,能接待萬千的菩薩羅漢,就等於佛陀看整個的三千大千世界如庵摩羅果,這就是宏觀。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劉玄德前去訪顧請教, 所謂“隆中對”,諸葛亮道出三國分治的遠景,這就是宏觀。

  從一片雲朵可以知道天氣的變化;從一粒米可以看出農夫的汗水和辛苦;從一沙一石可以看出三千大千世界;從袈裟的一角可以看出佛像的金容慈悲;從樹木花草的成長,可以見到大自然無限生命的機能。

  所謂“見到一切諸法的成就,就能見到因緣”,這是微觀;“見到緣起,就能見佛”,這是宏觀。乃至“須彌納介子;介子藏須彌”,就是宏觀;“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就是微觀。

  低頭

  有一個人問一位哲學家:“從地到天有多高?”哲學家回答:“三尺高!”

  “為什麼這麼低呢?我們人不都長得至少有四尺、五尺、六尺高嗎?”哲學家回答:“所以,你超過三尺高的人身,要在天地間立足,便要懂得低頭!”

  這段話實在深富人生哲理!古代的儒家,學子入學,先教你叩頭拜師;佛教的信者,信佛要先禮拜。甚至朋友相交,也要點頭敬禮。一個人如果不和人接觸,隨你長得有多高,隨你如何昂昂乎不可一世;但是假如你要和人接觸,你就不需要低頭、謙卑。

  在佛教裡,關於低頭還有另外的解釋,所謂“照顧腳下”,意指一個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要把路走好。

  抵制誘惑

  世間上,到處充滿了誘惑;抵制誘惑,才能成長。夏娃和亞當不就是因為經不起一顆蘋果的誘惑, 才犯下了罪業;佛陀的弟子須提那本來已經出家了,但是回家的時候,經不起妻子的誘惑,做出和修行不相應的事情,所以讓佛陀有了制戒的因緣。儒家的修身養性,主要的也是要讓人有不受誘惑的力量。

  世間上到處都是誘惑。金錢的誘惑、名位的誘惑、愛情的誘惑,甚至於甜言蜜語的誘惑、富貴榮華的誘惑。 這個世間上,五欲象個大磁鐵,誘惑你、吸引你,成為他的俘虜;你不想受它的誘惑,你就得有另外一套抵制的力量。

  誘惑看起來是從外面而來的,眼見得紅男綠女,萬種風情;耳聽的靡靡之音,耳聞輕柔淡雅的香味,還有那輕柔溫暖的感觸,甚至一些刺激嗜好的食品,所謂財、色、名、食、睡的繩索,就會把自己緊緊地捆綁起來。人不能怪外境的誘惑,這是因為自己的內心無力,所以才抵制不了外境的誘惑。

  飛蛾投火,春蠶作繭,色不迷人人自迷,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抵制的力量,所以才在誘惑下喪失了生命。

 

上一篇:呷絨多吉上師:《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75)謙虛恭敬低調
下一篇:嘎瑪仁波切:用世間八法來刷自我存在感,只會讓我們的內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