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達到出離生死,免除輪回,永恆不滅的目的。
現在詳細講解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兩句話的玄機,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觀自在菩薩在進入深度禅定開慧了生死的修煉過程中,發現五蘊皆空,五蘊就是指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這五蘊概括起來就是一切所知所感,也就是說你所知曉的一切。皆空的意思就是說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化為空無。
禅定可以分為深度禅定,中度禅定和淺度禅定三級。哪怎樣分別淺度禅定,中度禅定和深度禅定呢?有兩種方法可以分別淺、中、深度禅定:一是根據禅定者出現的景象來劃分。二是根據入定者入定的時間來劃分。
先說入定後出現的景象劃分法:淺度禅定是指打坐之人剛入定不久,由於打坐之人大腦皮層意識已經很安靜了,那麼打坐之人的深層意識就會活躍起來,深層意識也叫潛意識,也叫第七識末那識。因為人的大腦裡存儲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有的存儲在淺層,有的存儲在深層。當淺層意識不活躍的時候,深層意識就會活躍起來,就象睡覺做夢就是潛意識在活動。當潛意識活躍了,打坐之人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景色,也有可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也有可能有大、小、沉、浮的感覺,總之一句話什麼現象都有可能會發生,這就是淺度禅定的景象。淺度禅定是沒有任何開慧作用的,但是對人的生理調整會有作用,比如有些毛病不藥而愈了,身體更健康了。
中度禅定也會出現一些景象,但是中度禅定出現的景象比淺度禅定出現的景象更真實一些,更有可能出現六神通中的某一神通,比如天眼通能看到很遙遠的地方。比如天耳通能聽到很遙遠地方的人說話等等。但是這些神通不是很穩定的,而且只有你進入禅定時才會發生,不是你什麼時候想要都能有的。當你出現某一神通或看到很久遠以前的人或物時就證明你已經進入中度禅定了。
不過中度禅定中出現的景象並不是證明你已經開悟了,而是我們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在發揮作用,阿賴耶識在道教裡稱為陰神,也有人叫它叫“靈魂”。這個靈魂陰神可以離開人體去投胎轉世,也可以附體某個人。像佛教密宗的達賴和班禅轉世,就是這個阿賴耶識投胎轉世。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的“心王”!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性情,我們的所作為都是由阿賴耶識發出的。進入中度禅定的人有一定的開慧作用,但是並沒有完全開悟,只有進入深度禅定之人才徹底開悟。
深度禅定有什麼景象嗎?剛開始進入深度禅定之人是什麼景象都沒有的,就是完全無意識狀態,然後就是一片空寂,這個時候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的境界了。一片空寂過後會出現景象,這時的景象不是真實景象,而是真正的神通了,也有可能會是“法身”。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使用這些神通了。法身在道教中稱為“陽神”!出現法身只有過了漏盡通的人才會出現法身,沒有過漏盡通的人是不會有法身的。什麼是漏盡通呢?漏盡通就是年青男子不再有精子,陰莖縮如嬰孩。年青女子沒有月經,不雅词不显示縮如童子。而且出現法身並不是代表已經修成正果了,道教稱法身叫“陽神”,陽神還需要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兩個過程,只有合道了,才算修成正果。學佛也是要把法身煉成“真空”成就一切種智了,才算修成正果。
有沒有出現法身也是驗證你是成羅漢,還是成菩薩的標准。你進入深度禅定後,沒有出現法身就入涅槃圓寂了,哪麼你修證的是羅漢果位。羅漢又稱為自了漢,因為羅漢是開悟後就入涅槃圓寂了,沒有去弘法度眾生,所以就稱為自了漢。如果你出現法身,不把法身煉成真空。那麼你就是菩薩,菩薩就可以到處去弘法度眾生。像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就是沒有把法身煉成真空成佛的菩薩。如果你把法身煉成真空成就一切種智了,那麼你就成佛了。
下面說說用入定時間劃分高、中、淺度禅定的方法。這種劃分法不一定很准確,但應該還是比較靠譜。一般打坐之人能坐三個小時以上至六個小時就算進入淺度禅定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般的人如果沒有真正入定,那麼他的氣血就不暢,身體會僵硬,坐三個小時以上他的生理無法忍受。只有真正入定的人他的身體才不會有任何的不適,所以坐三個小時以上至六個小時很正常。
能坐六至十二個小時就算進入中度禅定了。這種按時間來劃分禅定的方法只適合剛入禅定的人,不適合入定很久的人,因為入定很久的人入定並不是循序漸進的,他們是可以飛越式的,剛入定的人肯定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前面就說過這種劃分法不一定很准確,但應該還是比較靠譜的。
剛入定的人必須要能坐十二個小時以上才能算是進入深度禅定的境界,前面就說過剛入定的人必然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必然過程,是無法超越的。只有多次進入深度禅定之人才不受時間的限制,他們可以一入定就進入深度禅定的境界,更是可以坐幾個月或幾年不吃不喝不拉,他們可以隨時圓寂入涅槃,他們想成羅漢就成羅漢,想成菩薩就成菩薩,想成佛就成佛。他們可以隨心所欲,所以修煉真的是很奇妙的!好了,禅定分級講完了,咱們接著解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一段話的整體意思是說:觀世音菩薩在進入深度禅定開慧了生死的修煉過程中,發現世界一切萬事萬物都可以化為空無,都不是永恆存在的。既然入定後世界一切萬事萬物可以化為空無,都不是永恆的,自然就可以解除一切煩惱痛苦和苦難了,這就叫度一切苦厄。五蘊前面簡單地介紹過,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這五蘊。作者對這五蘊的具體內含不作具體介紹,作者是介紹具體修煉的方法和過程的,不是來解字的,所以有人想了解五蘊的具體內含,可以自己去查資料。
下面要給那些想要入定開慧了生死的人提示幾點:現實當中有很多學佛的人參禅打坐,可是能入定的人幾乎沒有,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這些人沒有一個人六根清淨的,因為六根不淨,他的大腦總是在胡思亂想,雜念不斷。由於大腦總是在胡思亂想,雜念不斷,那麼他的心就靜不下來,他的心靜不下來,他就不可能入定;所以想要入定了生死的人就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徹底戒除貪、嗔、癡、妄、YIN、殺、盜、邪這八個字。貪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欲,眼為色欲,絕對不能有貪看、想看、喜歡看的念頭,只要你有一點色欲,你的眼根就不清靜。耳為聲欲,絕對不能有貪聽、想聽、喜歡聽的念頭,只要你有一點聲欲,那麼你的耳根就不清靜。鼻為聞欲,絕對不能有貪聞、想聞、喜歡聞的念頭,只要你有一點聞欲,那麼你鼻根就沒有清靜。舌為味欲,絕對不能有貪吃、想吃、喜歡吃的念頭,只要你有一點味欲,那麼你的舌根就沒有清靜。身為觸欲,觸就是身體接觸和感受到的感受,YIN就是屬於觸欲,觸欲的包含內容要比前面的四欲要廣一點,所以絕對不能有身體接觸以及感受的欲望,否則你的身根就不淨。意為意想心意,意為六根之王,意統攝其余五根,其余五根皆聽命於意,意也就是心,所以說萬物由心造,心不生一物,四大皆空。你的心絕對不能有任何想法,故心不清淨,其余五根皆不得清淨,你的心有任何想法就是意不清淨。因此修行人必先修心!心不修則罔稱修行人,修心就是修除六欲,斷除六根。六根不斷,任你修上十萬年你也入不了定,六根六欲概括起來就是一個貪字,人無貪欲,六根自然清淨,人造種種惡業,皆是一個貪字,所以貪是萬惡之源,這是第一個字貪,絕對要戒除,貪念不除永無出路。
嗔是指嗔怒、生氣、發火、憎恨、憤怒、仇恨、怨恨、不滿的總稱,嗔為七情之一,修行人七情也不可以隨便發露的,必須保持安和。你如果有嗔念,就會對某些事情耿耿於懷放不下,那麼打坐的時候心也一樣靜不下來,心靜不下來,自然就無法入定,所以必須戒除嗔念,嗔念不除,修行無門。
癡是指癡迷,癡迷是指迷戀一樣或幾樣深陷其中而留戀忘返,不能自拔就叫癡迷。有的人迷戀女色,有的人迷戀酒,嗜酒如命,有的人迷戀收藏古玩,有的人迷戀音樂,有的人迷戀賭博,有的人迷戀歌舞,有的人迷戀繪畫,有的人迷戀下棋等等不一而論。癡是最耗費人心力的,凡是癡迷某一物者的人基本上沒有一個長壽的,大多數都會短命的,癡就是執著某些東西難捨:所以癡念不除修行無路。
妄是指各種妄想、妄說、妄為的總稱,妄字除了影響修行人入定外,還會影響修行人的品行道德,所以妄字對修行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妄字具體表現為:“異想天開,癡心妄想,胡言亂語,胡說八道,睜眼說瞎話,胡作非為,違法亂紀”等等,故妄念不除輪回有路。
YIN是指YIN欲,YIN欲本來屬於身觸一欲中的,但是YIN欲比其它觸欲的總和還要難斷,比眼、耳、鼻、舌四欲還要難除,YIN欲不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發露,就是進入中度禅定後依然會發露,而且很容易被YIN魔引誘入魔道,所以把它單獨列為一戒。YIN欲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學習人人都會的,我們的身體就是因為父母YIN欲後所生,YIN根深入我們的骨髓,所以想要戒除它也是非常困難的,只有從日常生活中樹立起把它當做洪水猛獸,輪回種子,造業的根本,入魔的門徑,恩怨的枷鎖,修行的障礙。然後把它束之高閣,敬而遠之,恐而怕之,愄而懼之,驚而恐之來對待。只有這樣對待它,才能從我們的思想中徹底消除YIN念,入定時才不會被YIN魔引誘入魔道,更不會在入定後看到他人YIN欲而去投胎;所以YIN欲對修行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必須要徹底戒除,YIN欲不除,輪回有種。
殺是指殺生,殺生不屬於七情六欲,但是它所造的業障非常大,那麼被你所殺的冤魂在你入定後會來向你索命,你會因為驚嚇而導致精神錯亂或精神失常,而成為瘋癫之人,出家修行人要有慈悲心,要愛護一切眾生,不得造殺業。由於我們平時無法感受到這些冤魂的信息,你覺得沒有什麼,但是你入定後肯定會感受到那些冤魂的信息,這不是假的,現實中真的有修行人被嚇成精神失常的,這真不是危言聳聽,所以修行人必須戒殺,殺不戒則業難消。
盜是指盜竊,盜竊也不屬於七情六欲,但是它造成的業障一樣很大,也是道德品行的問題,盜竊所造的業障雖不如殺大,但是它所造成的業力依然不小,如果你把一個救人命的錢給盜走了,那麼那個等著被救的人肯定沒命了,他死後他的冤魂會放過你嗎?再比如你把一個人准備創業做起動資金的錢給盜走了,這個人創業就基本上無門了,而且還很有可能毀掉他一生,甚至會讓他輕生尋死,如果這個人真的輕生死了,請問他的冤魂會放過你嗎?還有就是你入定後看到別人的奇珍異寶財物依然還會起盜念,那麼你就成了神盜了,請問上天會讓一個神盜成佛成菩薩嗎?所以盜念不除修行難入聖。
邪是指邪惡,邪惡是指各種坑、蒙、拐、騙、燒、殺、搶、擄、奸YIN、謀害等等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的邪惡行徑。凡是犯邪惡的人不要說能修成正果,就是入定也入不了,因為這種人六根不淨,品行極差,是天地人誅殺的對象,這種人將來肯定要下地獄的,所以修行人絕對不能犯邪念,邪念不除、地獄是家。
其實修煉很簡單,也很容易。只要你能放下一切欲望念想,不執著任何有形的東西,做到無思無欲,作者保證你能入定修成正果。如果你真正做到放下一切,沒有欲望念想,無思無欲了,打坐沒有任何雜念了,當然入定後還不能出偏差,你如果還修不成正果,那麼作者就是個大騙子,將來肯定下地獄!而且永世不得超升。
出家人只做以下三件事
在說具體要做的三件事之前,先說一說出家人是干什麼的?只有搞清楚了出家人是做什麼的,才能搞明白出家人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哪出家人是做什麼的呢?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度人出家的目的是“出家證果了生死,斷煩惱,免除六道輪回,成就一切種智,普度眾生,願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種智,離苦得樂”。所以釋迦牟尼佛說的《四十二章經》第一章開宗明義就說“出家證果”,而且佛教齋堂裡的《食存五觀》的第四條和第五條也明確指出“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根據食存五觀的內容(詳細內容請看作者注解的食存五觀)你如果不是為了證果了生死,斷煩惱,免除六道輪回,成就一切種智,普度眾生,願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種智,離苦得樂,那麼你就沒有資格吃出家人這碗飯,釋迦牟尼的飯不養閒人!既然知道了出家人要做的是“證果了生死,斷煩惱,免除六道輪回,成就一切種智,普度眾生,願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種智,離苦得樂”,那麼就該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所以出家人只做以下三件事。
第一件事守戒:守戒的目的是要戒除我們後天形成的“貪、嗔、癡、妄、YIN、殺、盜、邪”等種種惡習,使自己返樸歸真,六根清淨,為入定證果了生死打基礎,也使自己以後不再增新業。了生死修行需要消除種種影響主觀入定的客觀因素,只有客觀因素完全符合主觀入定的要求,你才能輕松入定,否則客觀因素會影響主觀入定:因為一個六根不淨的人是不可能能入定證果了生死的,所以你如果想要證果了生死,就必須要戒除貪、嗔、癡、妄、YIN、殺、盜、邪等種種惡習,使自己還樸歸真,六根清淨。你如果不能戒除貪、嗔、癡、妄、YIN、殺、盜、邪等種種惡習,想要入定證果了生死是萬萬不可能的!
所以守戒是出家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如果出家人不守戒,不能戒除貪、嗔、癡、妄、YIN、殺、盜、邪等種種惡習,哪麼他(她)就沒有資格稱為出家人,佛教弟子,而是一個不知慚愧、羞恥、敬畏、上進心為何物,自甘墮落,六道輪回等死的可憐人!(請看前言說明)雖然守戒不是具體在做某件事,但是要完全做到卻不易,故“戒不守,則不能入聖”!
第二件事奉獻服務它人:奉獻服務它人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放下一切,不要執著任何有形的東西,包括自己的身體生命,你如果放不下一切有形的東西,包括自己的身體生命,哪麼你就無法做到還樸歸真,六根清淨,因為一個執著外在有形東西的人,他(她)就還有貪念,有貪念,六根就無法清淨,六根不淨就無法入定證果了生死。道理和守戒一樣,消除妨礙主觀入定的客觀因素,奉獻服務它人是奉獻自己一切可以奉獻的東西,包括身體生命,一切財物服務它人,不留一絲一毫,無牽無掛,沒有任何執念,你的六根才會清淨,六根清淨了,你才有可能入定證果了生死。道理和守戒一樣,消除妨礙主觀入定的客觀因素:奉獻服務它人是在給自己積德消業障,也是入定證果的“不二法門“!所以不能奉獻服務它人的人都不是出家人,佛教弟子,他(她)都是指佛穿衣,賴佛吃飯,問佛要錢,混吃混喝等死的可憐人。
第三件事打坐入定:打坐入定的目的是證果了生死,成就一切種智。因為證果了生死,成就一切種智只能從禅定中得來,故佛教修行概括起來就二個字“戒、定”,你如果不打坐入定,就永遠也無法證果了生死。守戒奉獻服務它人是證果了生死的外在客觀因素,打坐入定是證果了生死是主觀直接因素。客觀因素是完全可以影響主觀因素成敗的,只有客觀因素完全符合主觀意願的時候,你的主觀意識才能主宰一切:否則只能是勞而無功:所以成就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都必須要主客觀因素配合,二者缺一不可。故打坐入定是證果了生死的唯一方法,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也是要入定的。否則連門都沒有,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如若禅定就是入定的境界,請看作者講解的《彌陀經》講解。
一個不打坐入定的人就不是出家人,佛教弟子,所以出家人只做以上三件事,做其它任何事都叫“不務正業”!一個出家人如果把以上三件事做好了,還有時間和精力,學一學經忏法器也是可以的,因為你主業已經做好了,學一點副業也不妨礙你的主業,而且經忏法器也可以服務它人,所以這不叫不務正業。如果一個出家人守戒,奉獻服務它人,打坐入定這三件事沒有做好,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來學經忏法器就叫不務正業,就是一個指佛穿衣,賴佛吃飯,問佛要錢,不知慚愧、羞恥、敬畏、上進心為何物,混吃混喝等死的可憐人,自甘墮落的愚癡者。
凡是看過作者注解的《心經》釋義的出家人,不去認真做好以上三件事,混吃混喝等死,他(她)將來都必定墮惡道的,做牛做馬償還釋迦牟尼佛的飯錢和單錢,有人看見這話可能會想,你是什麼東西?你說我墮惡道,我就真的會墮惡道嗎?如果真的有人這麼想,那麼作者說他(她)肯定是個“心盲”!為什麼這麼說?因這個人沒有一丁點智慧,根本不知道作者在說什麼!所以才會對作者說的話不屑一顧。如果這個人還有一丁點智慧,就能從書中看出作者是什麼人,就知道作者說的話會不會應驗。一個心盲墮落是理所當然的事,將來墮惡道時更不要抱怨沒有人提醒過你釋迦牟尼佛的飯不可以白吃!釋迦牟尼佛的錢不可以白拿!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由於我們人類對後天的習染太深,已經完全迷失了本性,所以想要徹底戒除貪、嗔、癡、妄、YIN、殺、盜 、邪這八個字很難很難!有些修行人也知道要六根清淨,可他就是六根清淨不了,既然六根清淨不了,那他也只有等著生死輪回了,誰也沒有辦法,除非佛菩薩顯靈幫他斷六根,否則佛菩薩也沒有辦法,哪作者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斷六根呢?好辦法到沒有,不過可以提幾點建議供你參考:
第一、要有遠大的理想,發大宏願,今生今世我必須要修成正果,普度眾生,惠及全人類的決心,你有這樣的宏願,並認真去做,佛菩薩就會給你加持。凡是發大宏願者,並認真去做的人,都會有佛菩薩給他加持的,有佛菩薩給你加持,修行就容易很多了。另外你發完大願後,也可以直接請求佛菩薩為你加持,加持你早日六根清淨,清淨入定,早證菩提,普度眾生。要反復說三遍,但是你必須要按釋迦牟尼佛的要求去做,放下一切,謹守戒律秋毫無犯,否則你就是天天去求佛菩薩為你加持也沒有用,你如果完全能做到按佛所說的去做,也可以每隔半年或一年去求釋迦牟尼佛或觀世音菩薩一次,因為佛菩薩都是一樣有感而應的,什麼叫有感而應呢?佛菩薩是已經斷煩惱之人,他們不可能分身追隨每一個眾生的,只有你去求他們,他們才會有感應,也就是俗話說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觀世音菩薩被稱為尋聲赴感,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是應聲而應的,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方式方法。
第二、必須要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意志,還要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不達目地不罷休的信心和毅力,堅持是克服一切困難的靈丹妙藥,堅持是達到任何目標的唯一途徑。
第三、你要知道任何欲望都是阻礙你修行的障礙,我不要這些欲望會不會死呢?答案是肯定不會死,既然不會死,我為什麼要這些欲望呢?難道比我了生死修成正果更重要嗎?難道非要到老了孤苦拎仃一個人,疾病纏身,痛苦呻吟的時候再後悔嗎?古人雲:“年少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自甘墮落。
第四、日常生活必須按以下內容去做,知足常樂,不求一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遇而安,不妄想妄為。不管你遇到任何不如意的事情都不要著急,也不要生氣,更不要煩惱,要順其自然,心寬體胖,放下一切執念,要忍世人難忍之事,要容世人難容之人。
要少一點自尊心,多一點奉獻和服務他人的精神,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要慈心下氣,在你沒有修成正果之前,你沒有什麼比別人高的,多奉獻,多服務他人,是給自己消業障,只有把自己的業障消除干淨了,你才有希望修成正果。
心要像鏡子一樣,事來則映,事去則空,不要把任何事情留在心中,不要放不下。對待萬事萬物都要一式同人,不要有高低貴賤的分別心,只有可憐人和需要幫助的人,不存在富人、貴人、賤人。要時時檢查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有過錯?要時時反省自己是不是有貪念了?只有如此才能成就你的功行,這就是修行。
真正的修行人絕對不能有任何執念,必須要放下一切,對他人絕對不能有是非對錯分辨之心,如果有人要割你的頭,你必須要讓他割。如果有人要挖你的心,你也必須要讓他挖。如果有人要你的錢,你也必須給他,絕對不能有任何的不悅,你如果能做到如此,那麼你現在就是佛。
你如果有執念,放不下,對他人有是非對錯分辨之心,那麼你打坐的時候心就靜不下來,心裡就會老想著那些事情,心靜不下來,打坐就入不了定,入不了定就了不了生死。是非對錯只能對自己,絕對不能對別人。同樣也不能有功利之心,不要總是想著我去做多少功德,會有什麼福報,你如果有這種想法就是貪,同樣會妨礙你入定,所以真正的修行人絕對不能有任何執念,必須放下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二、要破除打坐時易犯的“四病”。四病就是作病、止病、任病、滅病。這四病絕大多數人都會犯,所以絕大多數人即使能入定也修不成正果,由於他們修煉的方法不正確,自然也就修不成正果了。第一病作病:作病是指采取一些有作為的方法集中意念幫助自己入定,可是這些人執著這些方法永遠不放,致使自己永遠也入不了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數數、默經、聽息、觀息、觀想,叩齒、吞津咽氣,搬運等等方法吧。作病就是這些人執著這些方法不放,哪如何破解作病呢?破解的方法就是到了沒有雜念了,心比較安靜了,身體也比較舒適了,就要放棄那些方法,順其自然。但是一旦入定後,會出現一些景像或聲音或身體有某感觸時,你的心意就不能跟著他們跑了,如果你的心意跟著出現的現象跑了,那麼你就犯任病了,哪怎麼辦呢?就是要用“覺觀”之心。覺是知覺感覺的覺,觀就是觀察的觀。覺觀就是用你的心去看著那些現象自然變化,你的心不能去參與,既不能跟著現象 跑,也不要想去阻止那些現象的發生,始終要保持一顆覺察之心。你的心不去參與,又能覺察,就是觀了,所以就叫“覺觀”之心。
止病就是指你出現雜念時,用另外一個念頭去阻止前面的那個念頭繼續發展,就叫止病。另外當你入定後出現的景像、聲音、身體有感覺的時候,想要阻止它們繼續發展,也是屬於止病,還有比如打坐時會出現痛、癢、麻、重以及看到恐怖的景象,或聽到恐怖的聲音也都不要制止,更不可以停止打坐。破解止病的方法依然是“覺觀”,覺觀就是你的心不要想去阻止任何現象的發展,也不要參與任何現象的發展,只是在那裡看著那些現象自然發展就是“覺觀”,也就是你的心不能有任何想法,要“無心”。
任病就是指你的心跟著出現的現象跑了,比如你入定後出現某些景像,於是產生好奇心,想去尋根探源,或跟著景象的發展,而產生喜怒哀樂的感受都是屬於任病。再比如你聽到某些聲音產生好奇心,然後想去尋根探源,看看到底是哪發出來的呢?或者產生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都是屬於任病。還有身體發生某些感觸,感覺很舒服,希望這種感覺一直保持就好,這也是任病。任病一般都是在入定後比較容易犯的病。一般在沒有入定之前,基本上不存在任病。因為在沒有入定之前無論產生什麼想法都是正常的,而且這些想法都是屬於雜念,所以不存在任與不任,打坐的目的是入定開慧了生死,入定就是不能有任何想法,有任何想法都是不正確的,所以破除任病的方法依然是“覺觀”,覺觀就是不要想去阻止某些現象的發展,也不能去參與某些現象的發展就叫“覺觀”。覺觀就是無心,無心就是沒有任何作為。沒有任何作為就是沒有任何想法。
滅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意識滅掉成為死人,也有人稱為枯禅。這樣做是不正確的,也是修不成正果的。學佛是讓自己的意識自然升華到佛性的境界,佛性是永恆的,是不生不滅的。意識自然升華也叫開慧開悟,所以學佛是絕對不可以把自己思想意識滅掉的,要讓它自然升華到佛性的境界才叫修成正果。把自己思想意識滅掉,叫做“一念無明”,一念無明就是說從此以後不會再有念頭了,也就是他的靈魂出竅成死人了,它跟自然升華到佛性境界,修成正確還差十萬八千裡呢!修入一念無明的人稱阿羅漢果位,他們還是要輪回的。人的思想意識也是一種能量,只是這種能量比較高級,帶有思想意識,可以自己支配的,不像其它物質能量自己無法支配自己,但是其它物質能量可以被更高級的物質能量支配。一念無明也叫有余涅槃,有余涅槃是相對於無余涅槃來說的,無余涅槃是不生不滅叫無余涅槃。有余涅槃還是要輪回的,就像第八識阿賴耶識還會去投股轉世,或被佛菩薩收服支配。
滅病一般只有進入中度禅定境界後才容易做到把自己的意識滅掉,一般淺度禅定的人是無法做到把自己的意識滅掉的,但是淺度禅定的人會有想把自己的意識滅掉的想法,所以犯滅病的人是修不成正果的,大家入定後一定要注意。
三、如何正確處理入定後出現的各種現象。無論是淺度禅定還是中度禅或是深度禅定者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現象,比如看到風景,人物、物體、聲音、身體大小沉泘以及出現神通等等等現象,只能用兩個字“覺觀”,覺觀要貫穿整個修煉的全過程,覺觀就是不要想去阻止各種現象發生或繼續發展,也不要參與到現象中去,產生好奇心,或跟著現象變化自己的情緒也跟著變化。想去阻止各種現象的發生或發展叫“止病”,跟著各種現象變化自己的情緒也跟著變化叫做“任病”。覺觀就是不做任何事情,只是看著各種現象自然變化,就象你在電影院看電影一樣,只能看,不能動感情,更不能想。“覺觀就是沒有想法,沒有想法就是不動心,不動心就是無心”。佛經經常說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無心,無心就是不動心,不動心就是沒有想法”。
另外初學打坐的人還容易犯睡病一定要克服,睡病如果克服不了,那麼你永遠也修不成正果。不過犯睡病的人如果能把睡病克服了,還是很容易入定的,因為這種人心寬體胖,能吃能睡,沒有太多的煩惱,沒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很容易入定,只要方法得當是很容易修成正果的。現在就簡單說一下克服睡病的方法,打坐的時候不要把眼睛完全閉上,也不要全部睜開,只露一線之光,似閉微閉,然後用你的耳朵去聽自己的心跳,也可以用你的心去聽你自己的心跳,而且還要把心跳的數字默記下來,只要你的身體和頭沒有東倒西歪,數心跳數睡著了也沒有關系,他其實是已經入定了,如果身體和頭東倒西歪,而且還有呼噜或鼾聲,那就是真的睡著了,這絕對不可以的。為了防止睡覺,也可以用一個笨辦法,就是在你打坐的上方吊一只木桶,要固定不動,木桶大小比你的頭要大一些,打坐時你的頭鑽進木桶裡面去,你一旦睡著了,身體和頭東倒西歪,頭就會碰到木桶而覺醒,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作者已經把修煉方法和修煉過程以及修煉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如何應對都已詳細說明白了,希望那些真正想修行的人認真仔細看清楚每一句話,發大宏願,徹底斷除六欲,認真仔細去修,作者保證你修成正果。因為至從釋迦牟尼講法以來,已經二千五百多年了,從來沒有人象作者把了生死的“真法眼藏”說的如此詳細、徹底、明了,就是釋迦牟尼當年講法四十九年也沒有把了生死的“真法眼藏”說的如此詳細徹底、明了,更不要說其他人。自古以來皆是傳道不傳法,“法皆是耳提面授,口口相傳,絕不公開的”!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是一樣,就一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誰能參透其中玄機呢?沒有明師指點,你只能在那裡望文興歎!所以你今天得大因緣,不用到處去參拜高僧明師,就算你去參拜高僧明師,緣份不好,高僧明師不會給你指點任何“法要”,要你自己去悟。今天你一書在手,了然於心,你千萬不要辜負作者的期望。
下面繼續注解經文:捨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注釋:這一段話是要你明心見性的。明心見性的目的是讓你明白不要執著任何“一相”,因為任何“相法”都不是永恆不滅的,只有無思無慮,寂然不動的如來本性才是永恆不滅的。修行人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出離生死,永恆不滅的目的。所以明心見性就是讓你明白證悟這個道理和過程。而且只有證入這一境界,才是出離生死的唯一方法,沒有第二個法門。就是道教的內丹修煉也是一樣的,也要證入無思無慮,寂然不動的境界才有希望修成大羅金仙的,只不過道教內丹是以命了性為方法,而佛教則是以性了命為方法,兩者雖然入手方法不同,但是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達到永恆不滅的目的。捨利子是佛法所化,等同於佛性,佛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捨利子也是如此。這一段話的具體含義是:修行人你的心要象捨利子一樣,不要去分辨什麼是色,什麼是空,在佛性面前色和空都是一樣的,是沒有分別的。色和空在捨利子面前也是一樣的,沒有分別的,所以在捨利子和佛性面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沒有任何差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受是指你接受到的感知,如冷、暖、寒、熱、濕、干等等感受。想是指你的思想,你的想法。行是指你日常的行住坐臥,吃喝拉撒睡。識是指你識別感知,也稱為知識。受想行識這四個字概括起就是一切感知感覺,亦復如是,也是這樣的意識。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的具體含義,就是說你的心對一切感知感覺,都要像捨利子一樣,不要有任何分別之心。打個比方說你看到某些東西,你不要去想,唉這個東西很漂亮唉,唉那個東西很差勁唉!或聽到某些聲音就想,唉那個聲音很好聽哦!唉這個聲太難聽了!或聞到某些氣味就想,唉這個氣味很好聞哦!唉那個氣味太難聞了!或在吃飯的時候想,唉這個菜的味道不錯,那個菜的味道太難吃了。再比如冬天天氣比較寒冷,正好又趕上下雨,你就不要想這個鬼天氣太遭糕了,要是出太陽就好了,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你的心不要對任何事情生出想法要清淨,就叫“無心”,你能做到無心就是明心見性了。無心就是不生想法之心,所以明心見性就是見一切事物不生心,也叫無心而住。以上內容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打坐時也是一樣對待。
捨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一段話是接著說明讓你如何明見性。捨利子,是諸法空相是說捨利子對萬事萬物都是沒有感覺的,有與沒有是沒有任何差別的。諸法空相是針對前面的受想行識而說的。捨利子等同於佛性,佛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所以捨利子也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這一段話的具體含義是說:修行人你的心要象捨利子一樣,不要有這樣那樣的想法,不要有想要這個,不想要哪個的意思,對待萬事萬物都不要生心,要把一切事物都當成是不存在的,是空的,要心空無心,這就叫諸法空相,捨利子就是無心的。這一段話不僅是日常生活中如此,打坐時也是如此。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這一大段話還是說明前面兩段以捨利子開頭的,要你如何明心見性。是故空中無色這一句話是說,即然諸法空相了,那麼空中就不存在色了,也就是心不生一物,四大皆空。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等等等等到菩提薩埵這一段話是接著空中無色說的。既然心中無物,諸法空相了,心空不存在色了,自然也就沒有受想行識各種感知感覺了,即然沒有受想行識各種感知感覺了,自然也就沒有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六欲和六塵的區別了。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眼界是六根六欲和六塵的代表,因為眼為六欲之首,而且六欲合而為意,意即心,心神發於眼,眼為心苗,眼睛為心靈的窗戶。眼空即心空,所以眼首即沒有了,還會有後面的五欲嗎?所以無眼界代表六根六欲六塵。即然六根六欲六塵都沒有了,自然就可以進入到無意識了,進入到無意識了就是無意識界的意思。
從乃至無意識界這一句開始到後面的菩提薩埵為止,都是屬於深度禅定後的境界,不是平常所能做到的。只有進入深度禅定時才能做到無意識,即然能做到無意識了,自然就不會有無明了,無明也叫一念無明,一念無明也叫無明煩惱。無無明這句話意思是:這個時候就不會有無明煩惱了,無意識界的界字是境界的意思,乃至無意識界的意思是可以到達無意識的境界了。亦無無明盡這句話是接著前面無無明說的,它的意思是說這個時候無明煩惱還沒有永遠徹底了斷。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這兩句話是接著前面亦無無明盡說的,它的意思是說這個時候就不會有生老病死了,但是也還沒有達到永遠沒有老死永恆不滅的境界,就叫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苦集滅道是接著亦無老死盡說的,這裡解釋一下苦集滅道四個字的含義。苦集兩個字的意思是招來苦難,滅道兩個字的意思是,以後修行道路上不會有障礙而半途夭折了。另外苦集滅道在佛教中稱為“四聖谛”,無論它是四聖谛,還是其它什麼,只要按字義和中心思想去理解就可以了,不用管太多,任何文字表達的都是人間的事物。既然是人間事物,有什麼聖谛不聖谛呢?只不過是說話人的身份不同而已。無苦集滅道整句話的具體含義是,你達到這個境界時,就不會再招來苦難和修行上的障礙了。滅道兩個字按四聖谛解還沒有達到涅槃道滅的時候。就叫無苦集滅道。從無無明起到後面的菩提薩埵這一段都是在說明“乃至無意識界”的現象的。
無智亦無得這句話是接著無苦集滅道說的,其實這一段從是故空中無色到後面菩提薩埵都是在用各種方法來說明空中無色和乃至無意識界的。無智亦無得的具體含義是,你已經進入無意識的境界了,你也無法知道什麼,你也無法得到什麼,也叫“混然無知”。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這兩句話是說明無智亦無得的。菩提薩埵的意思是菩薩。這兩句話的整體意思是說:你已經進入無意識境界了,即什麼也無法知道,什麼也無法得到,只能像菩薩一樣坐下去,也可以這麼說:你只要像菩薩一樣坐下去,你將來就可以成為菩薩。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一段話是告訴你如何修煉的,這一段話的整體含義是說:你即然要按禅定開慧了生死的方法去修煉,那麼你的心就不要牽掛任何東西,你如果能做到不牽掛任何東西,那麼你就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了,當心害怕會發生意外,這一句是無有恐怖的解釋。你即然想了生死,又沒有心理負擔了,當心害怕會發生意外,自然就不會生出各種妄想雜念了,這一句是指遠離顛倒夢想的。另外遠離顛倒夢想這句話也指你日常生活中,要你不要執著人間的俗世,執著人間俗事就叫顛倒夢想,放下一切相法就叫遠離顛倒夢想你既然沒有心理負擔,又沒有妄想雜念了,只要象菩薩一樣坐下去,自然就會修成正果的,這一句是指究竟涅槃的。究竟涅槃就是修成正果的意思。
三世諸佛依般苦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兩句話是說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功效的。三世是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三世諸佛是指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佛。阿耨多羅是無上的意思。三藐三菩提是正等正覺的意思。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兩句話的整體含義是說: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佛都是按照禅定開慧了生死的方法修成無上正等正覺的。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一段話是觀世音菩薩自己贊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神奇功效的。咒是有神力的語言,觀世音菩薩自己贊歎禅定開慧了生死心法說:禅定開慧了生死心法就像大神的咒語一樣,能解除所有苦難,而且是真的,不是假的。是大明咒這一句話的意思是:禅定開慧了生死心法就象是無量光明的咒語一樣,能照破一切黑暗沒有死角。是無上咒這一句話的意思是:禅定開慧了生死心法就象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咒語一樣,沒有任 何力量能超越它。是無等等咒這一句話的意思是:禅定開慧了生死心法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神奇的修煉方法了,沒有任何一個修煉方法比它更神奇的了。
故說船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這一段是觀世音菩薩自己給禅定開慧了生死心法說了一段咒語,作者前面說過,咒是有神力的語言,而且作者自己目前沒有任何神通,所以不作注解,請見諒!
最後要給女佛子說幾句話,釋迦牟尼佛說:萬物皆有佛性,而且佛性平等。可是男子修成正果成佛的就比較多見,女子修成正果成佛的就很少見,真的如鳳毛麟角。究其原因有二:一、佛學自古以來皆是傳道不傳法,得窺了生死法要之人少之又少,女子得窺了生死法要的就更少;所以女子修成正果的就如鳳毛麟角了。
二、由於女子性柔弱,不如男子性剛勁勇猛,意志不如男子堅強,故女子能斷七情,絕六欲者,亦是如鳳毛麟角,所以女子修成正果的少之又少。
綜合以上兩點,中國幾千年來女子修成正果成佛的一個沒有。修成正果成羅漢者僅三五人而已,真是悲哉!作者把佛教幾千年來不公開傳授了生死的“真法眼藏”今天徹底公開了,希望女佛子們發大宏願,發大勇猛精進之心,修成正果,為佛法爭光,為現代女子做出榜樣,你將千古留芳!女佛子如果能斷七情,絕六欲,能入定不出偏差,作者保證你能修成正果。女佛子如果能斷七情,絕六欲,能入定不出偏差卻修不成正果,那麼作者肯定下地獄,而且永世不得超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