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十方眾生”釋
“十方眾生”,這“十方眾生”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當中的第十八願的第二句。“十方眾生”是什麼內涵?是指什麼對象?過去我們有很長一段時間研討第十八願之義,也闡釋過“十方眾生”,不過,在這裡要從另一方面來闡釋。
第一節 彌陀救度之對象
十方眾生——彌陀救度之對象。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無一遺漏。
阿彌陀佛是能救,十方眾生是所救。阿彌陀佛既然發願,就一定要有個對象,佛是慈悲的,必須要有救度的對象。
一、彌陀救度無一遺漏
“十方”是指十方世界,我們這個世間是娑婆世界,除了娑婆世界之外,在這個大宇宙當中也有其他世界,有無量無邊恆河沙數的世界。“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所以,“十方三世”就時間來講包含過去、現在、未來,就空間來講包含整個大宇宙。整個大宇宙任何世界的任何眾生,包含過去、現在、未來的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既然這樣,“十方眾生”這四個字,所包含的非常廣,廣到沒有一個眾生遺漏在彌陀救度之外,所以說“無一遺漏”。
(一)一切善惡凡夫
即大師言“一切善惡凡夫”之意,包含逆謗闡提。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開宗明義的地方,顯揚淨土門內有要門與弘願。“要門”,包含定善和散善;“弘願”,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是善導大師所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若論眾生,有所謂“十法界眾生”。十法界眾生包含聖人和凡夫。聖人包括佛的法界、菩薩的法界、緣覺的法界、聲聞的法界這四個法界的眾生,他們已經超越三界六道的輪回,不會再造罪造業、受苦受難,已經超凡入聖,屬於聖者;另外六法界的眾生就是六道輪回的凡夫眾生,就是地獄、餓鬼、畜生、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的眾生:一切眾生歸納起來就是這十個種類。
阿彌陀佛所救度的十方眾生,本來包括除了佛以外的六道凡夫以及超凡入聖的菩薩、緣覺、聲聞三種聖人。可是,善導大師把它濃縮為“一切善惡凡夫”,也就是不包含聲聞、緣覺、菩薩的聖者,而只有六道輪回的善惡凡夫。因為六道的眾生不是善就是惡,惡固然是凡夫,善也是凡夫,除非他斷除了煩惱、超越了三界,成為超凡入聖的聖人,否則,不論惡人還是善人,都是凡夫;即使上生在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禅定功夫很深,但都還是凡夫,不是聖人。善導大師用“一切善惡凡夫”來解釋十方眾生,對我們而言是很貼切的,也讓我們容易掌握。因為十方眾生看起來范圍太廣了,我們會誤以為“其他眾生能夠往生,恐怕我沒有分,遺漏了我,因為我是一個卑賤低下、惡多善少的凡夫,恐怕是沒有分吧”,所以,善導大師就直截了當地用“一切善惡凡夫”來顯示十方眾生的含義,給我們很大的、絕對性的希望,讓我們曉得十方眾生就是指我。因為,我即使不是“一切善惡凡夫”之中的善凡夫,也是屬於“一切善惡凡夫”之中的惡凡夫;盡管是惡凡夫,但也是往生有分的,並不因為是惡凡夫而沒有分。這給我們莫大的希望。
(二)包含逆謗闡提
“善惡凡夫”也包含逆謗闡提。善有五戒十善,惡有五逆十惡。這裡的惡凡夫,不但包含了十惡眾生,也包含了五逆眾生、謗法眾生,甚至是一闡提的眾生。一闡提就是斷善根的意思,也就是他否定善惡報應。所以,“一切善惡凡夫”是涵蓋著五逆、謗法、闡提的。
二、完全靠佛力而得救
故大師言(《聖教集》726頁):“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這一段法語在善導大師五部九卷之中的《法事贊》內,意思就是說:以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善的凡夫固然能夠念佛往生,五逆十惡的凡夫只要回心轉意、念佛願生極樂世界,以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的佛力、阿彌陀佛的功德力,也能使他五逆十惡的罪消滅,而得生極樂世界,這就是所謂“罪滅得生”。乃至誹謗佛法的眾生、一闡提的眾生,他只要回心轉意、願生極樂、專念彌陀名號,同樣也無一遺漏地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通通都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得生”,這就是“皆往”。
由此可見,以我們自身來講,若沒有佛力(他力)可資依靠,五逆十惡、謗法闡提的我們,都會隨著業力,在臨終的時候,由於業重者先牽,立即頭下腳上地快速栽進阿鼻地獄。可是,因為我們念佛,就乘上了佛的願力;乘上了佛的力量,就立即不降反升,往生極樂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