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修行不是呆呆板板,不是每個人都一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菩薩這個名稱是稱誰的?是稱我們自己。一提到菩薩,不要就想到泥塑木雕的偶像,那就錯了。泥塑木雕的偶像是代表一種意義存在那裡,是教我們學習,提醒我們,教我們見到這個像就要想到它代表的意思,我們有沒有照這個意思去做?有沒有照這個意思去修?所以佛菩薩的形像功德就無量無邊。譬如地藏菩薩是代表孝道,這尊像你供養在家裡,就等於你請了一位老師常常提醒你要修孝道,要盡孝道,就是這個意思,怕你自己忘掉,一看到菩薩,他是代表孝道。觀音菩薩是代表慈悲,一見到觀音菩薩,我今天從早到晚待人接物有沒有慈悲心?有慈悲心,你就修的是觀音法門,這個說法都是從最淺的方面講。深一層像《楞嚴》裡面講的,觀世音菩薩是代表耳通圓通,是代表捨識用根、反聞聞自性,那是高級的修行方法。初級教你學慈悲,高級教你反聞聞自性。彌勒菩薩是代表歡喜的,見到人就笑咪咪的,那就是學的彌勒佛;大肚皮是代表忍辱、包容。你要是懂得這個意思,才曉得佛菩薩的名號與形像不是迷信,不是泛神教,那些解釋都錯了,而是一種最高級的教學藝術,佛菩薩形像是教具之一,怎麼是迷信?

  所成就的,實在是成就我們自己。我們自己能行孝、能盡孝,我們就有地藏菩薩這一分。我們待人接物能存大慈大悲的心,我們有觀音菩薩這一分。我們能夠忍辱負重、歡喜待人,我們有彌勒菩薩這一分,集一切菩薩的大成就叫做佛。這些菩薩,正如同在學校裡面讀書一樣,我們在學校讀書有許多的科目,一尊菩薩就代表一個科目。我們所有的科目都學完,這才得到一個學位,得到學位就好比成佛了;還有一部分沒有學完的,這是畢不了業,也成不了佛,所以要懂得這個意思。因此菩薩有無量無邊,代表無量無邊的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一個法門是一位菩薩來代表。一切的菩薩成就自己,自己在學生的地位自己就是菩薩,圓滿了就叫成佛。

  「萬行」,此地的萬不是數目字,是形容詞,行就是行門,也就是指行為,行為一樁一樁的來計算,算不盡,無量無邊,所以用一個萬字來做代表。我們身體的造作是「身」的行為,身的一舉一動都是行為,口的言語是「口」的行為,心裡面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一切的行為,佛經裡頭把它歸納為三大類,三業的行為,就是把一切行為都包括盡了,每一類裡面都是無量無邊。尤其是意地的行為,連睡覺,他的行為都不中斷,睡覺他還作夢,作夢是意地裡頭的行為。身與口不動了,休息了,意還在那裡動。行為有正確、有錯誤,有善有惡,有利有害。有害的行為把它修正過來,修成有利;惡的行為修正過來,使它能夠成就善的行為;邪的行為修正過來,使它成為正確的行為,這就叫做修行。

  修行不是呆呆板板,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為什麼?每個人的行為不相同,哪有說用一個方法來修正一切人的行為?沒有這個道理。修行的方法非常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修法。為什麼有八萬四千?我們毛病有八萬四千,一個方法對治一個毛病,是對治的。八萬四千是確實的數字,不是籠統說的,就是八萬四千煩惱。諸位想詳細的知道,《佛學辭典》裡面有,《教乘法數》裡面有,你們可以去查一查,細說太繁了。天親菩薩在百法裡面把八萬四千的煩惱歸納為二十六大類,六類「根本煩惱」,二十類「隨煩惱」。通常我們一般講的時候都以這二十六個提出來解釋,這是從綱領上講。每一條裡面都是無量無邊,實在講不止八萬四千,八萬四千還是從綱目上說的,細說說不盡的。諸位要是懂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佛法是活活潑潑,佛法不是死的,佛法不是一個呆呆板板的方法,極其靈活,所以才能夠對治一切眾生的毛病。

  菩薩法裡面有「四攝、六度」,這是修行的總綱領。四攝,第一個是「布施」,第二個是「愛語」,第三個是「利行」,第四個是「同事」。四攝,攝是什麼?攝受的意思。拿現在的話來說,菩薩要想推展他的教學,用這四種方法來招生,這是招生的四種原則。布施是跟人結恩惠,人家受了你的恩惠,對你有感激,你教他做什麼他願意聽,所以布施就變成攝受眾生的一種手段。菩薩的布施跟一般的布施不一樣,菩薩布施雖然是接引眾生的一種手段,出自於至誠心、恭敬心,所以能夠感動人心。世間人也有用這個做手段,但是往往收的是反效果,原因在哪裡?他的心不是至誠,不是恭敬,他用的是欺詐的心、欺騙的心、虛妄的心,所以只要一被人看破,立刻就給人生反感。所以他那個施捨遭到的是惡報,不是善報,事看到好像是善事,心不善,這是我們必須懂得的。

  布施裡面有財、法、無畏。在四攝法裡布施,布施的形相是一樣,用意不相同,四攝法裡的布施是與眾生結恩,目的在此,是勸勉他學佛的第一個階段,跟六度裡面的布施不相同。六度裡面的布施是度自己的貪悭煩惱,四攝裡面的布施是勸他學佛,不一樣。不要看到四攝法裡布施,六度也布施,那不重復?不重復。這個我們也不必細講。

  摘自楞嚴經 (第二集)1979/9 (略有刪節)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檔名:07-001-0002

 

上一篇:一語成谶的故事
下一篇:放生三年的諸多感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