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掀開經本,第八十七面,第八行,經文的小題目,不著微細相,請看經文: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
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比前面更深。前面是講三千大千世界,為什麼不著世界相?世界原來是微塵累積而現的幻相;換句話說,世界相只不過是微塵聚集的現象而已,離開微塵,就沒有世界可得。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都不難懂得。今天這一段的經文,「此意比前問意更進」,更進一步。
【不但世界,並且微塵非微塵,微塵亦是假相假名。】
這個事實,一直到近代科學家才發現,才證明佛在經上講的沒錯。在相宗經論裡面,佛告訴我們,色法,我們講的物質,物質最小的是微塵,經上所講的微塵,它小到什麼程度,不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我們看到這個微塵,以為是很細的微塵,不是的,那個還很粗的;肉眼沒有辦法看見的。如佛在經上常講的,大概我們肉眼能夠看得到的,要很好的眼睛,能夠看到牛毛塵。牛毛那個毛尖端上有一粒塵,在牛毛尖端上不會掉,擺在那裡擺得很穩當。你看牛毛的尖端,它的面積多大?放在那個地方,它不會掉下來,這一粒塵就叫牛毛塵。佛說了,牛毛塵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那更小,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細,那個尖端就更細,放在羊毛上面不會掉下來,擺得很穩當。羊毛塵再分為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兔毛就更細了,叫兔毛塵,真的很好的眼睛未必能看得出來。兔毛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塵,我們現在學了一點物理,知道水的密度不大,水當中有空隙,這一粒微塵在水裡面可以自由的游來游去,沒有障礙,在水裡面可以游來游去,叫水塵。水塵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塵,金屬,金屬的密度大,密度大當中還有空隙,這個我們知道,在顯微鏡之下一放大,原來那個鋼鐵裡面的空間還是很大的,這一粒微塵在金屬它自由往來,自由通過,它沒有障礙。金塵再分七分之一才叫做微塵,我們的肉眼怎麼能看見?佛說阿羅漢的天眼可以看到微塵。如果你要是能看到微塵,那你也可以證到阿羅漢果,沒證到阿羅漢果看不到。微塵還不是最小的,還可以分,再分七分叫色聚極微。色聚極微再分七分,叫極微之微。佛說極微之微就不能分,再分就沒有了。所以極微之微也叫鄰虛塵。這是用分析的方法,讓我們曉得世界是假的,微塵也是假的。
微塵從哪裡來的?相宗告訴我們:心法跟色法同源。唯識裡面講四分:自證分是本體,就是真如本性。因為一念不覺,這就迷了,迷了第一個相,就出了見相,就是見分,見分就是心法的根源。我們講色法跟心法,心法的根源就是妄心,這是妄想心,就是見分。從見分裡面就變出一個相分,所以色相是從見分裡頭變現出來的。見分跟相分的本體都是自證分,所以《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有道理的。有情是見分變的,無情是相分變的,見、相同一個自體,同一個自證分,所以它是同源的。因此,眾生修行成佛,不但看所有一切有情眾生成佛,無情眾生也成佛,這就是《華嚴》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圓是圓滿,圓滿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以此地講的微塵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這些可見得還都是屬於假名假相,前面我們講,剎那九百生滅因果相續的假相,微塵也是假相。
【《楞嚴》雲:汝觀地性,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
這一段是《楞嚴經》上的經文,是世尊在楞嚴會上跟阿難尊者說的。從微塵到鄰虛塵,剛才說過了,鄰虛塵是極微之微,就不能再分了。
【此是教小乘人析空觀】
世尊這個講法是對小乘人講的,小乘人這樣教法,給他說他容易明了。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科學家,都用這個方法。對於物質現象才真正能夠觀察出來,用這種方法。
【大乘人惟就性體上觀察】
大乘比小乘聰明,用不著分析,佛只要輕輕一點醒,他就明了、就通達,就曉得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大乘根性比小乘要利。
【知無論大相小相】
由此可知,大的相,像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小的相,像微塵,
【皆是緣生幻有,當下即空。】
這才是事實真相。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這個諸位要知道。你要真正肯定明白了,這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實的,你就開悟了。如果在這些虛幻現象當中,決定不再分別執著,那你就入了境界。這個入就是證悟,那不是解悟,證悟了。證悟,這個事實真相你享受到了,你入了事實真相。入事實真相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入一真法界,事實真相就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叫做不思議解脫境界,為什麼不思議?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從此之後,再不會起心動念,心裡頭那個妄念永遠滅掉了,再沒有妄念,再也沒有言說,言語道斷。我們大乘經讀了不少,我們明了,言語道斷不是沒有言語,心行處滅不是沒有思想。這個東西很奇怪,思議滅掉,怎麼還會思,還會議?諸位一定要明了,佛為我們說的滅,是滅一切分別執著,事還在。如果言說真的沒有,思慮也沒有,你就著了非法相。《金剛經》上講,你著空,著空還是錯,還沒有見性。也許有人講,那我證得真空之理,我證得體,沒有!果然證得體,體一定現相,一定起用,哪裡說有體沒用的?絕對沒有這個道理,沒有這個事實。有體一定有相,一定起作用。如果你證入這個境界,不起現相,不起作用,你應當曉得你走錯路。就是本經上所講的,教你無住,你是不住有,無住有了,住到空裡頭去。住到空那個境界,要不是四禅的無想天,那就是四空天,你跑到那裡面去,走錯路了。
所以諸位要曉得,佛與大菩薩,經上常說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都是證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在《華嚴》裡面,圓教初住就入了,就入這個境界,就入一真法界。他現不現相?現相。起不起作用?起作用。雖現相,雖起作用,江居士在本經注解前面說過,他的心裡若無其事。現而無現,無現而現;用而無用,無用而用;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這個意思前面也講過,它很深,很不好懂,不好懂在哪裡?因為我們凡夫總是執著,說跟無說是兩樁事情。說跟無說幾時是一樁事情,你就入了境界;說跟不說是兩樁事情,你沒有入境界。一樁事情就入了境界,入一真法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我們在此地把這個秘密說出來了。由此可知,凡是一樁法分作兩邊的,就沒辦法入,就入不進去。兩邊是對待,我們世間人講相對,相對本來是沒有的,法界原本是一真,相對從哪裡生出來?從妄念裡面生出來的。所以世尊在本經一再教給我們要離念,離念就契入一真。這個意思前面也說得很多,後面還要說,多說不妨礙,多說有好處。為什麼?我們沒有契入,多聽聽,多想想,加深印象,希望把這個境界換過來。宗門教下修行用功的原則是作觀,前面說過,所謂作觀就是把觀念轉變過來。這幾句經文就很好,「如來說微塵非微塵,是名微塵」。底下一段經文說,
經「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我們要是遇到一些困難的事情,遇到一些煩惱的事情,把這兩句經文一念,煩惱馬上就消掉,心地就恢復清淨。還有什麼好爭論、還有什麼好執著?微塵是假的,世界是假的,你還有什麼好爭論?世界都是假的,你還有什麼得失?你得到什麼東西、你丟了什麼東西?得失就沒有了。你今天得到億萬財富,你也不喜歡,為什麼?「微塵非微塵,是名微塵」、「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你以為是真的?假的。你今天丟了幾百萬,你也很開心,假的不是真的,你這個心多自在!為什麼?你才看到真的境界,才知道這個世間一切萬法是假相、假名。前面還有一個小注,我們把它念下去:
【本非實體,故曰非。】
世出世間所有一切現相,都不是實體,這個諸位要記住。所以你不應該執著,不是實體。
【不無幻相,故曰是名。】
雖然它沒有實體,但是它會現相,那個相就是剎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它會現這個相。雖現相,正如《楞嚴經》上所講的,這個相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是這麼個相,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看到這個相好像是真的,其實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的相續相。它不是一個相,它是一個一個接著的相續相。正如同我們看電影,銀幕上所現的相一樣,銀幕上所看到的相是底片的相續相。我們到放映機那裡去看,原來那個膠卷在那個地方轉動,放映機的鏡頭不斷的在開關,開一次,放一張影片,馬上關起來,再開又放第二張,一秒鐘二十四張。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就以為是真的,就沒有看到它是假的。你要看到真相,那個底片就是真相,影片是真相。打開影片一張一張是獨立的,確實那一張放出來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第二張放出來又是「當處出生,當處滅盡」,佛講的這兩句話,很有味道!我們現前這些幻相,就跟電影沒有兩樣,電影一秒鐘放二十四張片子,我們眼前這個現相,一秒鐘是兩個十萬八千次的幻相,所以你不曉得是假的,你以為是真的。其實全是假的,了不可得,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徹底明了真相,在這個世間就隨緣度日,游戲神通,自在無礙,再也沒有罣礙,沒有憂慮、沒有牽掛,那個日子怎麼不好過?世間人以為那是神仙生活,在佛法裡,神仙還過不了這個生活,是佛與法身大士的生活。我們學佛就是要學這個,學佛就是要入這個境界。《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住真實慧、惠以真實之利,就是講的這樁事情,這才是真實的利益、真實的智慧。微細相不著,廣大相也不著。
【知微塵非微塵,則世界非世界,不言可知也。】
微塵尚且不可得,哪有世界?世界是微塵累積現的相,微塵本身就不可得,本身就「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哪有世界相可得?可見得這個世界相真的是夢境一樣。佛在本經末後,跟我們說宇宙人生,這一切有為法是夢幻泡影。我們一聽,「這是比喻」,那是真的,真的是夢幻泡影,一點都不假。所以決定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執著就苦惱無邊。苦惱也是假的,也是當體即空。當體即空,你在那裡冤枉受。譬如晚上做惡夢,惡夢醒了嚇得一身冷汗,還心有余悸,那夢是假的,你不是冤枉嗎?為什麼會嚇得那個樣子?不知道夢是假的,作夢沒想到夢是假的,如果知道夢是假的,那你就很慷慨了,夢到老虎要吃你,我捨身喂虎,你會學菩薩捨身喂虎了,是假的,你就敢了。你以為是真的,你趕緊逃命,所以嚇得一身冷汗,把你嚇醒過來,你不知道這是假的。所以,必須要知道,整個世界都是假的。菩薩修菩薩道,為什麼能夠割肉喂鷹、捨身喂虎?因為他知道是假的,他知道那是夢中佛事,毫無障礙,亦毫無痛苦,他割肉沒有痛苦的。為什麼沒有痛苦?假的。我們割肉為什麼那麼苦?這是真的。真的就苦了,他不曉得是假的,假的不苦。由此可知,這是錯誤觀念造成的錯覺,害你受這麼多年的冤枉苦。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就是你沒有覺悟到,沒有曉得事實真相。
【合此二節經文觀之,是令修持般若 者,無論何種境界,大相小相,皆應不壞、不著。】
為什麼不需要破壞它?因為它是幻相,所以用不著破壞,它「當處出生、當處滅盡」,根本就不存在。你要是想盡方法去破壞它,你就起了個妄念,你起執著了,你已經生煩惱;你認為它有,著相,那也錯了。不壞,不著空;不著,不著有;空有兩邊都不著,與事實真相就相應。你的觀念、你的生活、你的作為,跟事實真相完全相應。相應也叫稱性,你的生活就是古大德常講的稱性起修、全修是性,你入了這個境界,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再看底下一段,前面教給我們不著境相,就是境界的相,這一段意思又深了,教給我們不著身相。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世間人在緊要關頭,只要能保身命,其他的都可以放下,可見得身命看得好重。不知道這個身也是假的,也應當要放下,不能執著。這比前面境界更親了一層。佛很慈悲,不用別人來做比喻,自己來現身為我們說法,佛都不著身相了,佛沒有錯,我們就想到,我們執著身相,我們錯了。前面不是我們已經讀過嗎?「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佛無我相,菩薩也無我相,我們要想作菩薩,必須要認真去做到無我相,要是有我相,決定是凡夫不是菩薩,凡夫就是搞六道輪回的。我們看小注:
【如來性體顯現應身之相,教化大千世界。為眾生開此寶藏,皆令回光反照,不著一切相,而自見本性耳。】
我們看這一段,首先我們要問,諸佛菩薩,包括阿羅漢,他為什麼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他怎麼來的?是不是他想來?他有這個能力,想來就來了。如果他還有想,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不但他不是佛菩薩,連阿羅漢也不是。諸位要曉得,阿羅漢已經沒有想。他怎麼來的?現在科技發達,比喻就容易,在從前打這個比喻真的很難。你家裡有電視機,你只要頻道一打開,裡面人相就現前,你就聽到他在那裡表演,他在那裡說話。你可以去問問他:你是不是想現身?你什麼意思在這現身?你不會問他!那個相、那個音聲,充遍每一個空間,對不對,你電視機在這裡打開,它在這裡現相;把這邊打開,它在這裡現相。那個電波就好比是法身,法身盡虛空遍法界。相是怎麼現的?眾生有感,他就現了,那個感就好像我們打開開關一樣,那個電流一樣,我們一按那個電流是感,相立刻現出來是應。諸佛菩薩、阿羅漢,示現在這個世間是跟眾生感應道交,他沒有念頭,他沒有我想來,沒有!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法身盡虛空遍法界,佛菩薩的法身盡虛空遍法界,我們自己的法身也是盡虛空遍法界。隨處有感,隨處有應;隨時有感,隨時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是真相。
至於現什麼樣的相,大家我想都念過《普門品》,《普門品》觀世音菩薩可以做一個例子,三十二應,三十二類的應身,應以什麼身說法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身,不是佛菩薩,「我應該現一個什麼身」,他要有這個念頭,就又變凡夫了,他又有了我相、我見,他沒有;完全是眾生心。眾生心,我是眾生,我沒有想讓他現一個佛,他怎麼現佛了;我沒有想要他現菩薩,他怎麼現菩薩了!其實你有想,你那個想很微細,連你自己都不知道。我們的思想太遲鈍、太粗了!微細的念頭我們不曉得,自己都不知道,那個感現的相是微細念所感的。所以盡虛空遍法界的法身,那個靈敏度極高。我們眾生的心念,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這樣微細的念頭能感,佛菩薩就能現。自自然然現,確實沒有念頭,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曉得。沒有證果之前,沒有證果就是沒有契入這個境界之前,這個境界諸位要記住,就是一真法界,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再給諸位說得明白一點,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如果用其他的法門,必須要性相圓融才能入得進去,才能證得。我們沒有這個功夫,到不了這個境界,念阿彌陀佛,靠佛本願接引,我們也能去得成。這種去法只有這一個法門,前面跟諸位說過,除淨宗念佛接引法門之外,沒有第二個法門;其他所有一切法門,都必須要性相相融。這是說明佛菩薩這些聖賢,在這個世間現應身、化身怎麼來的。
他現這個身,他起作用了,教化大千世界所有一切眾生,就起這個作用。教化,他要示現動作,他要示現言語,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這我們省略了,不必一樁一樁的說。在本經的開端,為我們示現入捨衛大城乞食,著衣持缽。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當中,「普賢行願品」有四十卷經文,諸位都曉得,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就是行願品裡面的,五十三位法身大士,為我們示現在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給我們做出一個榜樣,怎樣過日子,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他不但給我們說,還做出樣子給我們看。他有沒有起心動念?給諸位說,實在沒有起心,也沒有動過念。他是說而無說、作而無作,作跟無作是一,說跟無說是一,一就入了法界。我們今天,作跟不作是二,兩碼事情,說跟不說也是二,不是一,所以我們入不了不思議解脫境界,入不進去。幾時我們這個二的念頭沒有了,那就恭喜,你就能入,你就入進去了。實在這個二的妄想斷不掉,趕緊念阿彌陀佛,除此一條路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好走。求阿彌陀佛幫忙,臨命終時來接引我們。這是說明所有一切諸佛聖賢為我們說法,要記住,人家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所以叫稱性而談。從自性裡頭,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絕對沒有意思。
我們今天學佛法,來學佛經,這個字什麼意思?這一句怎麼講?給諸位說,全講錯了!為什麼?它根本沒有意思,你怎麼可以把它亂按意思進去?我跟大家講真話,講真話很少人懂,還有不少人認為我騙大家。你讀了不少經,研究不少,你很會講經,大概你怕我會講,你叫我不要去想,不要去研究,你來騙我。真有人這個想法,我真的遇到過,這冤枉不冤枉!跟他講真話,他誤會了。如果我要騙你、害你,那個經好好去研究、多查資料,那是存心害你。為什麼?你永遠墮落在第六意識裡頭,你不能見性。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經沒有意思,因為沒有意思,所以一經通一切經通;要有意思,你還能通得了嗎?幾時在經裡頭一個意思沒有了,那叫什麼?智慧開了,根本智開了,般若 無知;你得到無知以後,你起作用就無所不知。
我們學經,我們今天跟古人不一樣,古人學一部經,一部經下手。你拜了一個老師,老師傳你一部經書,哪一部經?各宗不一樣,賢首華嚴宗的,一定是給你一部《華嚴經》,叫你去念。天台一定給一部《法華經》,給你去念。沒有講的,就是叫你去念,叫你去背。有沒有意思?沒有意思。天天念,念到熟透了,念到心裡頭什麼意思都沒有了,那就功夫成熟。念到心裡什麼意思都沒有,師父才給你講個一段、兩段,豁然大悟,就開悟了。一開悟,後頭不要講,全都通了。你要有個意思在的話,十方一切諸佛來給你講這個經,你也開不了悟。你為什麼開不了悟?你有妄想執著在擋住。學佛沒有別的,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把它念掉。念經是個方法,就是修定,打坐是修定,念佛是修定,持咒是修定,念經也修定,用這個方法修定,修清淨心,道理在此地。這都是給你講真話。所以他從一部經上開悟,一切經都貫通,不但佛法貫通,世間一切法也通了,世出世間法都通了。什麼原因?統統是自性流露出來的,你已經見性了,哪有不通達?所有一切的幻相,十法界依正莊嚴,包括佛說經也是相,也是個妄相,因緣所生法,統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見了性,哪有不通達?道理在此地。只要老實念就好,不要去打妄想,一打妄想就壞了,以為佛有什麼意思,佛什麼意思都沒有。只要你真正明白通達了,經典往桌上一擺,你拿去講,你看看底下,底下是人,跟他講人話;底下是鬼,跟他講鬼話。人話、鬼話都是經上講的。因為它沒有意思,它裡面就含無量義,所以九法界眾生,展開經本都可以跟他們說法,都契機,他們聽了都得受用、都得利益;要是一個意思,就不能有第二個意思,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
特別是你們發心學講經的同學們,你們看看古大德的注解,往往一部經有幾十種注解。《無量壽經》三十多種注解;《楞嚴經》跟《金剛經》都有一百多種注解,一百多種注解就一百多種意思,那意思都對。世尊慈悲,怕我們後人走錯路,入滅之前傳給我們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經。我們要依這個,經沒有意思,沒有意思才是真正的依靠;有意思靠不住,有意思是凡夫,有意思就是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那種人不可靠、靠不住。要找一個沒有意思的,沒有妄想的,沒有分別執著的,這才靠得住,他才能夠教化九法界眾生。
不但是佛法要悟;從前,世間法教學也講求悟。現代的學校我不知道了,我小時候在學校念書,我們聽老師跟老師在那裡聊天談話,某個學生悟性很高;我們還聽到這個說法,老師還著重學生的悟性。教學的方法,如何啟發他的悟性,從前教學目的在此地,誘導你開悟;開悟是智慧,不是教你去記一些常識,那個東西記得再多,看得再多,讀得再多,沒用!儒家在《禮記》「學記」裡面,就講得很好,「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作老師教學生,你智慧沒有開,你念得很多,記得很多,聽別人講得很多,這些東西你拿來教學生,這是錯誤的,這個不可以的。一定要自己有悟處,自己有見地,沒有大開圓解,沒有圓悟、徹悟,這是悟到一部分,那一部分是你真見到的,這才是教學真實的目標。
我們看底下,「為眾生開此寶藏」,這句話很要緊。寶藏是什麼?寶藏是眾生的自性。佛菩薩教化眾生,佛菩薩沒有東西給眾生,佛菩薩說我有東西可以傳授給你,那是妖魔鬼怪,那不是真的佛菩薩。真的佛菩薩,我沒東西給你,你所得到是你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佛菩薩為我們作增上緣,誘導我們開發自性。開此寶藏,「此」是眾生,是眾生本有的寶藏,本有的佛性,本有的自性。禅宗六祖惠能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黃梅,五祖忍和尚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忍和尚給他什麼東西?什麼也沒給,他自己覺悟的。悟了之後,他向忍和尚報告他的心得、 他的悟處,「何期自性,本來清淨」。本來清淨的意思,就是說我現在在凡夫是清淨的,看看畜生,畜生的自性是清淨的;看看餓鬼,餓鬼自性也清淨的;看看阿鼻地獄,阿鼻地獄那些眾生自性還是清淨的,沒污染,本來清淨。可見得染污不是真的,染污是迷,是不覺。不覺就染了,就叫染污,不覺就叫迷。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跟我們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來無,現在有沒有?現在也沒有。如果你覺得現在也沒有,你開悟了。不行!現在有。現在有,你在迷,你沒悟。你一定要知道,迷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本來沒有迷,現在也不迷,將來永遠都不迷。你要是了解這個事實,在這上建立信心,就有開悟的可能。到什麼時候開悟?迷悟是一,迷悟不二,就跟前面講的,說與不說是一不是二,迷跟覺悟是一不是二,就開悟了。迷是迷,覺悟是覺悟,兩樁事情,你在迷,你沒有悟。口裡雖然說覺悟,心裡還是迷惑顛倒,沒有悟。諸佛菩薩、善知識幫助我們的,是他有善巧方便,幫助我們自己明心見性,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這一契機就成功了。
「皆令回光反照」,所有一切法門,總不外這一個原則,叫你回頭,叫你反照。觀世音菩薩在楞嚴會上,你看他說出他自己用功的方法。他是怎麼用功的?他是怎麼見性的?他用耳根,「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他用這個方法。這裡講反照,在觀音菩薩就是反聞。總而言之,六根接觸外面境界時,要知道回光反照。這一反照就見性;如果隨著外面境界相,那就著相了。現在問題來了,怎麼個反法?觀音菩薩耳根聽外面音聲,如何能從音聲再聽回去?我們眼睛看到外面色相,怎麼能從色相再回過頭來?諸位要了解這個字裡面的真實義,不是這個反;所謂反是換一個觀念,是這個意思。前面不是有嗎?都講的這個修行綱領,修行的要領在作觀,觀是觀念,把觀念轉過來。「我不會轉」;《金剛經》念了,還不會轉?《金剛經》上任何四句、一句經文,你如果能夠受持,都能見性。這個話真的是一點都不假。像我們此地念的,「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我們對這個身相,馬上就轉了,這叫反觀。凡夫對這個身看得好重,神聖不可侵犯,堅固的執著,這是凡夫的妄想,錯誤的觀念;反過來,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分別執著統統破掉,這叫反,反照是這個反法。如果你心裡頭念念貪圖黃金、美鈔、珠寶,天天想這些東西,《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個貪心馬上消掉了,這就叫反。《金剛經》上任何一句經文都能幫助你回光反照,反是這個反法,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就是這個反法。他能夠將錯誤的觀念,立刻就能夠反過來歸到正確的觀念,這叫反聞。大乘佛法這是用功的原理原則,宗門裡面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什麼叫覺?觀念回過來就是覺,覺跟此地講的反照是一個意思,那個念頭要轉得快。不轉就隨著煩惱去了,一轉過來,煩惱就沒有了,心就清淨。
「不著一切相,而自見本性耳。」一回頭就見性,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性,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所現的相分,這個相分是幻相,剎那生滅,「當處出生,當處滅盡」,了不可得,是這麼一個相。「是名三十二相」,所現的雖然是幻相,是個連續相,不無作用,它有作用。什麼作用?我們今天還沒有見性,作用是用這個相來見性。已經見性的人,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他那個作用是什麼?為了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絕對沒有自己;如果還有自己,他四相沒破。諸位要知道,如果還有自己,自度度他,還有個「自」在,還有個「他」在,你看,自是我相,他是人相,你就曉得,這樣的菩薩即非一真法界的菩薩;換句話說,即非圓教初住菩薩,即非別教初地菩薩。他是什麼菩薩?在圓教是十信位的菩薩,在別教是三賢位的菩薩,他是這一類的菩薩,四相沒破的菩薩;換句話說,我在前面跟大家講過,他是十法界的菩薩,他不是一真法界的菩薩。《金剛經》的標准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前面講即非菩薩,非一真法界的菩薩,但是可以說他是十法界的菩薩。十法界,四相沒斷、沒破;四相要是破了,十法界沒有了。永嘉所說的,「覺後空空無大千」,覺就是四相都破了。由此可知,你要著一切相,你就不能見性。著相修行,修得再好,十法界的菩薩,不是一真法界。在這個地方,諸位要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的菩薩。他沒有斷煩惱,四相、四見都沒斷,他念阿彌陀佛,誠心誠意念,臨終阿彌陀佛接引,把他拉上去了。可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他四相、四見馬上就破掉。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不可思議!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西方極樂世界非常特殊,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都不能跟它相比,那是個特別的世界,可以帶業往生;其他的一切諸佛剎土、一切法門,沒有帶業的,一定要不著一切相才行。
「眾生自性,與佛同體,所謂一真法界是也。」後頭這一句就講得更清楚、更明白。我們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是一個自性,不是兩個自性,這樁事也很難懂。世尊在《楞嚴經》上有個比喻,那個比喻很好。他把自性比作大海,把我們每一個人比作大海裡起的水泡。水泡不一樣,很多小水泡都不一樣。水泡依什麼起來?依大海起來的。你依的那個自性是一個。什麼叫明心見性?水泡破了,破了跟大海就沒有差別。幾時這個水泡一破,就明心見性,就證得如來。沒破,堅固執著這個水泡是自己,那個水泡是別人,不曉得是同一體,所以在這裡面生分別、生執著,引起許許多多的誤會、斗爭、殘殺,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就冤枉!我們看佛的比喻,想想很有趣味,不曉得是一體。普賢菩薩修行,那個方法跟別的菩薩不一樣,別的菩薩,剛才講了,自度度他;我說個自度度他,你就要知道,四相具足,十法界的菩薩。普賢菩薩是一真法界的菩薩,不是十法界的菩薩,所以普賢菩薩的修行不一樣。他修行到最後,歸納成十大綱領,就是十大願王。
禮敬,「禮敬諸佛」,諸佛是指誰?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這是諸佛,三世諸佛。過去佛,世尊在經上講過,我們知道一些。現在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現在佛,沒有入般涅盤。東方琉璃世界藥師如來也是現在佛,沒有入滅,我們也知道幾尊。未來佛,每一個眾生都是未來佛,你要是對這個人瞧不起,那你瞧不起佛,你這個禮敬諸佛怎麼修的?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蚊蟲、螞蟻都是未來佛。蚊子來叮你,一巴掌打死,打死一尊佛了,哪裡叫禮敬諸佛呢?普賢行難修,要用清淨心、平等心才行。跟那個自度度他的菩薩,那個菩薩好修,普賢行難修。說老實話,《華嚴經》可以講講,做不到,決定做不到,真平等,真清淨。不但是所有一切有情眾生是佛,無情眾生也是佛,這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我們舉例子說,桌子善知識,板凳善知識,蠟台善知識,香爐善知識,那是無情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眾生叫佛性,無情眾生叫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就是自性。自性,在有情眾生,給它立一個名字叫佛性;在一切無情,就是植物、礦物,就叫它做法性,但是是一個性。既然是一個性,都是佛,都是未來佛。我們對桌子要恭敬,對椅子要恭敬,那個恭敬不是叫你見到它給它磕頭頂禮,那就變成神經都有問題了。這個恭敬就是擺得整齊、擦得干淨,這對它有恭敬,禮敬。普賢那個禮敬,的確是人天最佳的榜樣。經書要對它禮敬,看的時候展開,規規矩矩的看,端端正正的看,看完把它合起來,放到書架、放到書櫥,這對它恭敬。如果隨便亂丟,在書上寫字,現在這個書是普通的本子,印的數量很多,你可以在上面寫,但是寫得很潦草、很凌亂,不恭敬,要規規矩矩的寫,端端正正的寫,恭敬。不簡單、不容易!為什麼?因為情與無情同一體,跟十方一切諸佛是同一體,這一體就叫一真法界。佛用種種善巧方便,幫助我們證得自性,證得自性就是契入一真法界,就是《華嚴》上講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若能自見本性,便是得見如來。】
如來就是自性。佛在本經,特別把如來的定義跟我們說出來,「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四個字解釋得太妙、太完美了。諸法是一切法,情與無情,我們今天講動物、植物、礦物,乃至於虛空,自然的一切現象,這都是法,一切法。如義,如是什麼?如就是自性,相如其性,性如其相,這叫如義。性跟相一樣,相跟性一樣,古人解釋這一句,怕人聽不懂,另外用個比喻,比喻黃金,「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用黃金做出許許多多首飾這些東西,做出樣子統統都不一樣,千種萬種,看看它的體都是黃金,成色都是一樣;金就是器,器就是金。如的意思是「就是」,原來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這叫諸法如義。實在講,世尊四十九年為我們說一切經,說一切法門,說的是什麼東西?就是講的如義。所以經一開端,「如是我聞」,你想想那個如是的味道,如是就是諸法如義。佛跟我們講什麼?沒有講別的東西,就是跟我們講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千經萬論就說這麼一樁事情。除了這樁事情之外,你再仔細看看,釋迦牟尼佛確實沒有講第二樁事情。佛經講什麼?開端兩個字就說清楚了,後面無論說多少,都是「如是」兩個字的解釋。為什麼有那麼多?才不多!佛所講的不過大海一滴而已,要細說永遠說不完,永遠說不盡,就是如是兩個字,永遠說不盡,一切諸佛都來說都說不盡。為什麼說不盡?自性是無盡的,自性所現的相是無盡的,自性所起的作用是無盡的,哪能說得盡?所以佛法要簡單的說,太容易了,如是而已,就說完了,全都說完了;細說,四十九年也只說大海一滴而已。所以見了性就見如來,見如來就是見性。
【若著於相,則所見乃是應身之相,非法身之體,何能謂之見如來?】
假如著相,著相是見到佛的身相。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的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你見的是這相,這叫應身之相,應化身;沒見性,性是法身,法身就是自性。你沒有能夠在身相上見到自性,沒有能夠在佛的應身上見到佛的法身。諸位要曉得,見到佛的法身,就是見到自己的法身,法身是共同的,法身是自性。絕對不是,我見到佛的法身,自己法身在哪裡不曉得,沒這個道理的。一見是一切見,所有一切眾生、情與無情的法身全部見到了。所謂是清淨法身,《華嚴經》上代表法身的是毗盧遮那,毗盧遮那是梵語,意思是遍一切處。其實要是說得明白一點,遍一切時,遍一切處,這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自己的真心本體。怎麼樣才能見到?一切都不執著就見到了。法身就在眼前,《楞嚴經》上講的,「六根門頭,放光動地」,這是形容,就在我們眼前,就在我們耳邊,你為什麼見不到?因為你有妄想執著障礙,離開一切妄想執著就見到了。為什麼還是不肯把妄想捨掉,凡夫最難的就在此地。捨棄妄想,這個事情任何人幫不上忙,佛菩薩不能幫我們把妄想捨掉,不行!一定要自己肯放下才行;自己不肯放下,誰都幫不上忙。佛對我們只能把這些事實真相說清楚,道理講清楚,放下是自己的事情,成佛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佛說佛不度眾生,你成佛是你自己成佛的,你成菩薩是你自己成菩薩的,佛幫不上忙,佛只能在旁邊勸你,是要你自己去做,路是你自己走的。佛可以指路,但是佛不能幫你走路,佛指得再清楚,自己不肯走也是枉然!諸位要細細想想其中的道理,所以絲毫著相就不能見性。佛在此地問,「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這個意思,換句話說,可不可以從相上見性,這個意思在此地。其實,佛問得很好,尊者答得也很妙,答的意思也是妙極了。告訴我們不可以著相見;離相,那個相就是如來,相就是性,關鍵在著與不著。我們看底下的注解:
【三十二相,亦是緣生。】
既是緣生,換句話說,它這個現相也是剎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連續相,也是這個性質,也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跟其他一切的色相沒有兩樣。
【當體即空,有即非有。故曰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實在講這已經就見性了,已經就徹底明了了。可是凡夫之人有執著,做出這個樣子給凡夫看的,幫助我們、啟發我們,讓我們從這個當中去領悟。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應化身所現。若佛報身,則不止此數。所謂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在《觀無量壽佛經》上看到,看到佛的報身,佛的報身的確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從哪來的?自自然然變現的,報身之相是性德圓滿的顯現,他就是這麼好;不是我要想這樣作法,不是從意識裡頭生的。有很多人看到《彌陀經》、看到《無量壽經》起反感,說西方極樂世界這麼樣的美好,這就是完全在那裡誘惑人,恐怕不是真的,宮殿都是七寶的,黃金都是鋪地的,過這樣奢侈的生活,學佛沒能學苦行,你這個完全在享福,這是難以相信!他起這麼多的分別執著。他不知道,極樂世界的那個現相,跟《華嚴經》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的那個現相,都是性德自然變現出來的,沒有一絲毫造作,沒有一絲毫意思在,自然變現的。在那裡面的人,從來也沒有想到所謂有享受這個念頭,沒有!還有一個我要享受,那就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凡夫;人家的心地清淨,從來沒有念頭說是我在這裡享福,沒有,你們凡夫在那裡受罪,也沒有,絕對沒有這個念頭。他看十法界,十法界在不在?在,他都看得到,他住一真法界看十法界,十法界也是一真法界,這正是所謂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凡夫看一切諸佛都是凡夫,這話沒錯!什麼時候你成佛?你看到所有一切眾生各個都成佛,你成佛了。你看到,這個壞人,那個不是佛,你決定沒有成佛。
諸位要知道,善人看一切人都是善人,惡人看一切人都是惡人,你要好好的反省,要好好的檢討。看這個人不是好人;自己不是好人,看人家不是好人。所以要回光反照,想想自己不行,要認真修,修到什麼?修到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人作善作惡,清不清楚?清楚。如果不清楚,你不是變成白癡?白癡不是佛菩薩。怎麼又清楚又平等?我們再用一個比喻說,譬如鏡子,鏡子照外面境界,外面境界的人,好丑都在裡頭,它並不是沒有好丑,確實有好丑、有善惡,統統都有,鏡子有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沒有分別就是平等的。我們用心要像鏡子一樣,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心地清淨平等,看一切眾生都是平等。那個現的相不平等是他的事情,他的心不平等現的相不平等,我心平等在我心裡頭統統平等,這才與一真、與如來比較靠近一點,這是功夫,這是真正修行。大家要記住,真正修行並不是每天拜幾百拜,每天念幾千聲佛,每天念幾卷經,不是!那叫裝模作樣,那不管事。該怎麼輪回還是怎麼輪回,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學佛要轉心、要變境界,要在這上做真實的功夫,這一定要懂得。所以才曉得,到自己功德圓滿的時候,什麼圓滿?一個惡念都沒有了;不但惡念沒有了,善念也沒有了,心才清淨。清淨心中本無此物,真假、是非、邪正、善惡什麼都沒有了,干干淨淨,從這個性德裡面現出來的報身叫圓滿報身。那個報身是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也是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來具足」,它不是從外頭來的,依正莊嚴都是本來具足。
【此大千世界、三十二相兩節,這兩節經文合而觀之,妙義無窮。】
諸位能體會到一點嗎?我說出這一點,諸位要細細能領會,應該可以體會到一分、二分,實實在在是妙義無窮。
【果能於此悉心體會,可於般若 要旨,渙然洞然也。】
佛在這個經上,時時處處提醒我們,受持讀誦四句偈,這個四句偈是任何四句,任何四句都是妙義重重,無有窮盡。《金剛經》要不這樣講法,不這樣領會,實在是辜負世尊,辜負羅什大師的翻譯,辜負歷代祖師大德的承傳。這一代一代傳遞,傳到我們手上來了。「下明其義」,意思妙義無窮,哪些意思?下面給你說一點。
【約眾生以明】
就眾生這一方面來說明。
【世界終為塵境】
世界可以解釋為物質環境,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的物質環境。
【取著則心不清淨】
物質環境裡,你要取,你要執著,你的心就不清淨;取就是有求的意思,我要想求。譬如我們的物質生活環境,總想要改善,總想要把生活品質提升,有這個念頭,而且不斷的還去造作,想方法來求得。你能不能求得到?不能。如果真的被你求到,一切諸佛都要拜你做老師,你了不起!為什麼你了不起?你把因果的定律推翻。十方諸佛都沒有辦法推翻因果定律,你能夠把因果定律推翻,那還得了!因果定律是什麼?人一生的物質享受,命裡注定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沒有的,你到哪裡求?你怎麼會求得到?命裡有的,不求都來了,何必要打妄想,何必要去求!所以,這個淺顯的道理事實,你要是真正透徹明白,你的心就清淨。你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最近流通很多,你們大家發心去印,這個很好。我們學佛,學佛功夫不得力,實在講,不了解這個基本的道理,天天在打妄想,在患得患失。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命,統統算出來了,算得很准確;一年向公家領多少斗的米,一點都不錯,他相信了。所以他攀緣的心統統放下了,能夠跟雲谷禅師在禅堂裡面,坐上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禅師以為他很了不起,有很深的定功,向他請教,他說:我沒有什麼功夫,我只是命被人算定,我想也沒得想,何必打妄想,干脆不想了,反正到時候俸祿就來,到五十三歲就要死,沒有話說,一生都是命注定的,還有什麼好求?雲谷禅師聽了就哈哈大笑,原來以為你是聖人,結果你還是個凡夫。
了凡先生是個標准的凡夫,我們都不夠標准。他能夠相信,他能夠接受,所以他心清淨;但是心雖然清淨,依舊墮在無明裡頭,沒開悟,沒有智慧。雲谷禅師一開導他,他覺悟了,原來命運可以改造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上。命裡注定沒有富貴,可以求得富貴;命裡注定沒有兒女,了凡先生命裡注定沒有兒女,可以求得兒女。命裡注定短命,可以求得長壽;他的命注定是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多歲,多活了二十多年。所以,佛法承認有命運,但是佛法不承認宿命論,命是自己造的,命可以自己改造,只要你懂理論、懂方法,如理如法就能改造命運,創造命運。你要是真的懂得佛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創造是永恆的命運,永遠不死,這一生真的生死就了,圓滿成佛。所以這個相決定不能取,明了的時候,創造。你的財富從哪裡來的?從布施得來的。有的人很有福報,錢財來得很容易,日子過得很自在;有人錢是賺到了,賺得好辛苦。什麼原因?有人布施很痛快、很歡喜,他的果報就來得好。有人雖然是布施,看到人家布施跟著布施,布施出去像割肉一樣,好痛苦、又後悔,他將來能不能得財富?能得財富,賺得好辛苦。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你為什麼不痛痛快快做,為什麼要那麼辛苦?辛苦施出去,還是辛苦得來。你如果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怎麼做了。無論做什麼事情,歡歡喜喜、快快樂樂、誠心誠意去做,果報不可思議!熱心去做,主動去做。
了凡先生全家人斷惡修善,他的果報不要到來生,三、五年之後就現前,實實在在是快,非常的快速。這個時代真正肯修的人,我相信果報之快速,超過了凡先生。因為現在修大福報幾乎人人都有機會,從前許多人沒有機會。譬如,了凡先生發願做一萬樁好事情、善事,一萬樁好事,到哪裡去做?他做了縣官,看到老百姓田賦納稅太重,他減稅,這一減稅,全縣多少萬人都得好處,他這一樁事情,就把一萬樁善事圓滿了,這個不可思議!所以你不在那個地位,你就沒辦法修行。現在借重科技的發達,像這樣大善幾乎人人都能修,一切善裡面印經是大善。你做一萬條善事,印一萬本經書在今天不難;你做一萬個錄音帶送人不難,比從前真的方便多了。這個得的利益是得法益,功德超過了凡先生。了凡先生教人得的利益是財,是財施。我們在佛門今天做法布施,功德的殊勝,就像佛在經上所講的,真的是無量無邊。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