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發廣大心能降伏妄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須菩提前面請法,佛允許為他宣說,但是須菩提前面先問的,是如何安住真心,後問的是如何降伏妄心,那這裡佛為什麼先回答的是如何降伏妄心呢?這是因為佛明了,眾生的真心之所以不能安住,是因為不能降伏這個妄想,如果把這個妄想降伏了,真心自然就顯現出來。所以對這個已發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來說,下手處就是降伏。古人說,“但求息妄,莫更覓真”。妄心是怎麼來的呢?就是因為真如不守自性,對所見的境界起分別,認妄境為真,繼而起分別心,真心才轉為妄心的。就像這個水,水是因為風的吹動它起了波浪,那波浪是水因動而起的,其實它的本質仍然是水,所謂真妄和合名曰實。所以只要降伏妄心,真心自自然然的無住而住了。就像這個波浪,波浪止了以後就是水。

  諸菩薩摩诃薩,須菩提是替這些善男子善女人請問的,那佛在這裡不說善男子善女人,而是說菩薩摩诃薩,我們先來解釋菩薩摩诃薩。菩薩是梵語,全稱為菩提薩埵,簡稱菩薩,我們中國人都喜歡從簡,簡稱為菩薩,譯成中文就是覺有情。菩薩不但自己覺悟,而且還幫助一切眾生覺悟,但是菩薩並不是在自己覺悟之後,他才發心度眾生的,他在初發心的時候,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度眾生,他才發心學佛道。就像看見有人落水,一心想救他上岸,但是又不會游泳,那麼為了救落水的人而去學游泳,學會了游泳才能去救人。摩诃薩,摩诃是梵語,譯成中文是大的意思,摩诃薩,菩薩摩诃薩就是大菩薩,比如我們稱觀音菩薩摩诃薩,文殊菩薩摩诃薩。雖然都是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但是發心究竟圓滿,將來就成大菩薩,發心不究竟圓滿,只能成菩薩。權教菩薩,他是著相修行,認為有法可修,有般若智可得,有眾生可度,有佛可成,這樣的菩薩,就不足以稱為菩薩摩诃薩,不能稱為大菩薩。而這個實教菩薩,它是離相修行,發心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知道上成佛道而實無所成,下化眾生而實無眾生可度,乃是無所成而成,無所化而化,性德究竟,體用圓滿,這樣的菩薩才能稱為大菩薩。按所證的果位上來講,三賢位的菩薩稱為菩薩,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這是三賢位的菩薩,他們稱為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稱為大菩薩,我們說十聖,三賢十聖。十聖位的菩薩呢稱為大菩薩。在這裡,稱這些菩薩、發菩提心的為菩薩摩诃薩,是因為這些人能發大心,能做、有做菩薩摩诃薩的資格;再有呢,佛這樣稱這些初發心的善男子善女人,是為了讓他們能夠直下承當,不要自失殊勝的利益。就像師父一稱你們都為菩薩,是讓你們能夠發起這個心來,通過這一句的稱呼能夠發起心來,努力去做菩薩,處處和菩薩的這種德、行看齊,不要自失這個殊勝的利益。應如是降伏其心,如是,是指法之詞,指的就是下文,這些菩薩摩诃薩怎麼樣離相來度眾生。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

  我們先來對照玄奘法師翻譯的《金剛經》,在我們剛才讀的這一段前面,玄奘法師的經文還有一段:佛言,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當發趣如是之心。也就是說,這是佛教給想要做菩薩的人如何來發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眾生的種類很多,所有一切,全都包括了。這是顯菩薩發心之大,度眾生之廣,所有一切眾生無有遺漏。《大乘同性經》中說:“眾生者,眾緣和合名曰眾生”,眾緣和合名曰眾生,所謂地水火風空識名色六入因緣生。昙鸾大師在《往生論》中這樣解釋眾生:“有論師泛解眾生名義,以其輪轉三有,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這是眾生的兩種解釋。眾緣和合而生 名眾生,還有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眾生本具佛性,但是由於被無量的煩惱所纏縛,在六道中生死輪回,所以菩薩發廣大心,來度一切眾生脫離生死苦海,登涅槃岸。三界中的眾生,由於造業的差別不同,所受生的方式不同,造業不同,受生的果報自然不同。有的是卵生,有的是胎生,有化生,還有濕生,胎卵濕化,這是四種。據《俱捨論》中說,卵生就是有情眾生從卵而生。就像我們見的雞鴨鵝、孔雀這些飛禽、鹦鹉等,他是卵生。胎生是從母親的腹中懷胎一段時間,然後才出生。我們人就是屬於胎生,還有豬羊馬,我們見的這些狗貓,這些都是屬於胎生。濕生就是因濕氣而生,像小的飛蟲、蚊子、蜈蚣這些眾生,如果沒有濕氣,他們就不會出生,他們是依賴濕氣而生,這就是濕生。化生,這個就是什麼,他沒有任何的依托,靠業力頓時出現的,他也不是從小到大的一個過程,沒有漸漸的,沒有漸漸的生長,他是業力頓現。就像這個天道,往生天道,他是福報,頓生天道;還有地獄裡的眾生,我們看提婆達多出佛身血,立刻地獄裡的火車現前,載著他直墮地獄,這是立刻,這是化生。而且我們人臨欲命終以後,到了命終以後,中間有個中陰身。做善的,做大善的,天道、佛道、極樂世界,這個是化生到這種殊勝的地方。做大惡的,直接墮落化生到地獄。那中間不善不惡的,他這個時候就是化生中陰身,四十九天的中陰期,所以中陰身也是屬於化生。我們要知道,我們人道和畜生道,這四種受生方式其實是都有的,胎卵濕化這四種都有。在《大毗婆沙論》中說:“昔於此洲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鶴,形色偉麗,奇而悅之,遂生二卵,於後卵開,出二童子,端正聰慧,年長出家,皆得阿羅漢果,小者名邬波世羅,大者名世羅”,這是卵生,又如毗捨佉母生三十二卵,般遮羅王妃生五百卵等,這是卵生。人胎生者,如今世人,我們今天。濕生者,如曼馱多遮盧,邬波遮盧,鴿鬘庵羅衛等,這是濕生的,人類濕生的。人化生者,如劫初人,我們在劫初的時候,這人是化生,這是人道的四種方式。《大毗婆沙論》當中說的畜生道的胎卵濕化,我們剛才都講了,胎生的,馬驢這些眾生;卵生的呢,這些飛禽、雞鴨,這些都是卵生;濕生的,蚊蟲;化生的,大家沒有見過,大鵬金翅鳥,就是化生,大鵬金翅鳥梵語叫做迦樓羅,他是天龍八部之一,他是化生。鬼道有胎生和化生兩種,《俱捨論》中說,“餓鬼女白目連雲,我夜生五子,隨生皆自食,晝生五亦然,雖盡而無飽”,這是《俱捨論》中說的,餓鬼女她生五子,這皆是胎生,鬼道呢,也是屬於化生。這是按照受生方式的不同,把三界眾生分為四類,胎卵濕化。

  下面,若有色,若無色,這是按照有色身無色身,把三界眾生分為兩類。有色,包括欲界和色界的這些人天,這些眾生,都是有色身的。無色就是指無色界的天人,無色界的天人,他們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只剩下受想行識這四種生命的特性,他們只有這四種生命的特性,他們沒有色身。

  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這是按照眾生有無心識而分類的。有想,是指欲界的人天,色界的天人,一直到無色界的識無邊處天的天人,他們都是有想的,都是有心識的。若無想,這是指的無所有處天的天人,此天的天人,他們已經能降伏住第七識末那識,只有第八識阿賴耶識獨存。因為他們降伏了末那識了嘛,所以第六識的分別妄想無所有,第七識的執我無所有,所以稱為無想。

  若非有想非無想,這就是指的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這也是無色界的最高一層天。此處天的天人,他的定力很深,這個阿賴耶若隱若現,但是他沒有能夠轉識成智。說他有想,阿賴耶識好像盡了,說他無想,阿賴耶又好像沒有盡,正是因為這一天的天人阿賴耶、阿賴耶識似盡未盡,所以說若非有想非無想。這個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定力雖然很高,但是沒有到究竟解脫,他們經八萬大劫以後,他們壽命八萬大劫,壽命盡了仍然墮落。我們經中就說到這個郁頭藍弗仙人,他苦修非想非非想處定,到了功成之後呢,就生非想非非想處天。但是由於他在修行的時候,他在深山裡修行用功,有很多的飛鳥在枝頭上叽叽喳喳的叫,他就被這個鳥叫聲干擾的心煩意亂,他就起了一個惡念,心想最好有一只飛狐,把這些鳥雀都給吃掉,所以在他天福盡了以後,經過八萬大劫,他依然要依因感果,墮落到畜生道做飛狐狸。

  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這裡的我,不是指的佛,不是佛的自稱,而是代發心菩薩假稱為我。這些發心菩薩應該令這些眾生,令這些眾生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是這麼一個意思,不是佛的自稱。皆令入,就是令以上所列舉的三界內的一切眾生,胎卵濕化、有想無想,無論是哪一類的眾生,都能夠入無余涅槃,也就是要平等普度一切的眾生。涅槃有四種,自性涅槃,這是指眾生的自性,眾生的自性原本清淨無染,不生不滅,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有余涅槃,這是小乘聖人所證的果位,小乘聖人斷見思惑,了分段生死,證得我空之理;無余涅槃,就是證得我空法空之理,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都了了,有漏之因都淨盡了,這是無余涅槃;最高的是無住涅槃,無住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無住,不但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因大悲不住涅槃,還要度眾生,雖度眾生,又不住生死,這是涅槃的最高境界,也叫做大般涅槃。六祖在金剛經注解中,對這一句的解釋說,同入圓滿清淨無余涅槃。智者大師在《金剛般若疏》中說,大乘以累無不盡,德無不圓名為無余。那這兩種解釋呢,都是涅槃的最高境界,兩位大師對無余涅槃,這裡的無余涅槃,所解釋的都是涅槃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們依大德們的注解,這裡的入無余涅槃,應當是涅槃的最高境界,無住涅槃。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滅是滅一切煩惱,度是度脫生死。這裡的生死不但是我們的分段生死,他是涅槃的最高境界嘛,當然包括變易生死,滅兩種生死,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兩種。世尊告訴須菩提,發菩提心就要這樣來發,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簡單的來講呢,就是說,我要平等普度一切的眾生都能夠究竟成佛。

 

上一篇:星雲大師:孩子說慌怎麼辦?看佛陀怎麼教育自己的兒子
下一篇:道生法師: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