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郭德才(研究員)
思維感傳也叫“心靈感應”。思維感傳就是兩個“意識”之間不用任何語言、符號的直接溝通與交流。這種溝通和交流有時很近,有時卻在一定距離上相互感覺。這種現象對人類來說,多數發生在孿生兄弟或孿生姐妹及親屬和戀人之間。如在孿生兄弟之間,當一個人經歷痛苦的時候,另外一個人立即就有感應,甚至會有一模一樣的痛苦。據《雙胞胎心電感應》一書記載:8歲大的理查德·波爾斯被科研人員關在一個隔音的房間內,並在他的面前放了一桶冰水。在視線和聽力范圍之外的另一個房間裡,關的是他的孿生兄弟達米安·波爾斯。實驗開始後查裡德將手伸進冰水裡的同時,科研人員看到達米安呼吸頻率監測儀上突然也出現了一個顯著的亮點。隨後研究人員又讓理查德打開一個硬紙板做的盒子,突然一條巨型橡膠蛇朝他的頭部跳起。此刻,又清晰地看到達米安的脈搏也在儀器上瞬間發生了變化。據英國2012年5月22日的《每日電訊報》報道:澳大利亞悉尼市的38歲男子布蘭頓·戈爾尼不久前因為持續頭痛到醫院看病,醫生診斷他的腦部沒有任何病變。於是醫生勸他的同卵雙胞胎哥哥克萊格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結果令人震驚的是,在哥哥克萊格的腦中發現有一個直徑約為4厘米的腫瘤。最後經過10個小時的手術,醫生為克萊格成功取出了瘤子。術後克萊格激動地對醫生說:“是弟弟布蘭頓靠心靈感應救了我的命。”而致力於雙胞胎研究的賈斯汀·蓋特醫生說:“這樣的病例非常罕見,雙胞胎中的一方為何能夠感受到另一方的症狀仍是個未解之謎,這對於研究人類腦部疾病也是非常至關重要的。”
在我國北方城市沈陽和南方城市廣州也發生了一對孿生兄弟遠隔千裡同發癫痫病的怪事。據《華商晨報》報道:這兩名分別叫大剛和小剛的孿生兄弟還在上學期間,小剛在一次被老師叫起回答問題時,突然暈倒在地不醒人事。很快哥哥大剛開始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出現了與弟弟相同的症狀。後來哥哥大剛到廣州某大學就讀,而弟弟仍然留在沈陽做起了生意,但只要弟弟在家中發病不出5分鐘,哥哥就會像被無線電遙控一樣在廣州發病。據2007年4月10日的《錢江晚報》報道:在1994年亞運會上,為中國贏得了花樣游泳、進入亞運會以來第一枚金牌的蔣氏雙胞胎姐妹同樣具有奇妙的心靈感應。蔣家姐妹從小就招人喜歡,可同時養活兩個孩子對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來說並不容易。父母決定老二婷婷由姥姥看護,老大文文則跟在父母身邊。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阻止不了姐妹倆與生俱來的相互感應。每次只要妹妹婷婷生病,很快文文就會莫名其妙地開始流鼻涕、打噴嚏。當她倆進入練花游後,雙胞胎的先天因素讓她們在訓練和比賽中有了更好的默契。2004年,文文在訓練中不慎將膝蓋半月板撕裂,不得不做手術治療。教練怕姐姐要做手術會影響妹妹的訓練,所以向婷婷隱瞞了這件事。做完手術後的晚上7點,文文慢慢感覺到傷口出現難以忍受的疼痛。而就在此時,在運動員公寓中的婷婷突然跑出來和領隊說,她的腿感到特別的疼痛,說著說著,竟然忍不住抽泣起來。令領隊驚奇的是,婷婷所指疼痛的地方正是文文手術的位置。日常生活中雙胞胎考試分數相同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如在2001年的全國高考中,江蘇揚中市的童茳、童葶孿生姐妹,雙雙獲得600分的好成績。在2004年的上海全國高考中,雙胞胎姐妹陳修文、陳修明也考出了479分的同樣“雙胞胎”分數。更令人稱奇的是,她們的單科成績也像兩人商量好似的非常接近。
據貴州衛視《取證》欄目在2012年2月播放的一期“解密心靈感應”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一個名叫珍妮的女子突然收到了美國軍方簽發的丈夫死亡通知書。此後,珍妮多次夢到丈夫在一個迷霧籠罩中的莊園裡呼喚自己。於是,她開始了漫長的尋找之路。輾轉數年後,終於在法國的一個廢棄莊園裡找到了和她夢中一樣堆滿屍骨的地窖,其中一具遺骸左手的無名指上有一枚刻著J&M的戒指,而這個戒指正是她丈夫莫林的。在歷史上,心靈感應的例子有很多。據《汝南先賢傳》記載:東漢汝南郡有一個叫蔡順的孝子,父親去世後與寡母長期相依為命。如每當有客人來訪或發生某些大事,但蔡順此刻又沒在家時,母親便會將手指放入口中輕輕吮咬。此時蔡順不論離家有多麼遙遠,馬上就知道是母親在召喚讓他很快回家,多年來此方法在他們母子身上屢試不爽。
在人類文明還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感應更是常見。早在20世紀的30年代,悉尼大學人類學家埃爾金教授,在對澳大利亞原住民長期調查時就發現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原住民在距離家鄉相當遠的地方工作,突然有一天他對同事說自己的父親過世了,而他的妻子又生了孩子,他急忙趕回家去一看,果然是如此。在埃爾金教授的調查中,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只不過是隨著人類的理性發展,心靈感應被壓制在了多數人的潛意識之中。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心靈感應是意識的一種自然能力,但也是一種已經被丟失的能力,或者至少是一種被減退了的能力。我們必須承認,心靈感應是隨著人類科技、工具的發展,及人類過分依賴於那五種感官而減退的。我們往往把語言的創造和發展看成是一種進步,但正是語言的出現也削弱了心靈感應的能力。語言在現代社會的交流中確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但在削弱生物的某些本能上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
在意識形態研究上獨樹一幟的英國生物化學家魯珀特·謝爾德雷克,20年來一直在這方面搜集資料和進行科學實驗,以證明人類的心靈感應可以從生物學角度得到解釋。謝爾德雷克認為:人類的心靈是要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但同時也在周圍環境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與電磁場的存在一樣,心靈也有自己的場域,當兩個場產生共振效應時心靈感應就出現了。但在一般情況下只有自己最親的人才有可能與你在形態場發生心靈上的共鳴。而這種場叫做人體的“形態共鳴場”。
如果對高等生物的人類來說,大家相信會有思維感傳現象發生,那麼,在動物與人之間是否也有呢?早在上個世紀的中期,國外有位名叫貝努亞的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50只蝸牛分成25對,並將每對單獨放在一起。過了一些時候,他在每對蝸牛的殼上寫上同樣的字母,然後將每對中的一只帶到美國,而另一只仍留在巴黎。後來在商定的時間用電流刺激留在巴黎的蝸牛。不可思議的是:就在同一時刻,它那在美國的伙伴也表現出同樣的“電流刺激反應”。前蘇聯科學家還用兔子進行過一次很殘酷的心靈感應實驗。一位醫學博士將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兔寶寶帶到一艘潛水艇上,而將兔媽媽留在岸上並在它的頭部連上測試腦電波的電極。當潛水艇潛入深海之後,兔寶寶按計劃時間被博士殺掉。結果就在小兔死亡的那一瞬間,兔媽媽的行為表現極為異常,儀器上很明顯地記錄下大腦激烈活動的曲線,這說明在動物之間確實存在有某種看不見的聯系。
據2012年1月13日的《科技日報》報道,英國著名生物學者魯珀特·謝德瑞克在其所著的《探索不可思議的動物感知能力》一書中記述了很多令人不解的動物行為。謝德瑞克在書中寫道:我的一個鄰居是個寡婦,她的兒子在一支商業船隊謀生。兒子每次從海上結束工作回家前,為怕路上有事耽擱不能如期到家,故從不告訴母親具體的歸期,但是老婦人卻總能提前知道兒子何時到家。原來是家裡養的那只貓咪,每次在少主人到家前的一兩個小時,就會坐在門前喵嗚、喵嗚地大聲叫個不停。基本上貓咪的每次報信都不會讓主人們失望。在英國和美國進行的電話調查結果顯示:除了寵物貓外,家養的寵物狗、鹦鹉、馬,甚至雪貂、小羊和鵝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心靈感應”事件。其中50%接受調查的狗主人都稱,他們的狗狗擁有預測家庭成員歸期的“超感能力”,而寵物貓的這一比例為30%。更為離奇的是,一些動物甚至可以在很遠的地方感知到主人何時會發生不測或者身亡。據謝德瑞克的調查案例數據顯示:在超過5000件類似動物心靈感應的案例裡,其中有177宗案例是狗狗遙感到主人的死亡或者正在受難。他們的表現方式一般是哀嚎、嗚咽或者發出類似哭訴的嗚嗚聲。
如果說人類和動物有靈感、有思維,相信大家還能認識、理解。但對於那些沒有大腦的草木、花卉,你相信它們也有靈性和意識嗎?早在1966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測謊專家克裡夫·巴克斯特一時心血來潮,他將測謊器的電極接到了一株名叫“龍葉蘭”的葉子上,然後他又拿起水杯向龍葉蘭的根部澆水。當根須吸足了水分以後,巴克斯特卻意外地發現:在自動記錄儀上竟畫出了如同人類在短時間內感情沖動時所表示出的一種鋸齒波圖形。此時巴克斯特突然想到:如果我用火柴去燒龍葉蘭的葉子,儀器上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沒料到他剛剛有了這個念頭,記錄儀上的顯示就開始不停地向上跳動。在以後,巴克斯特又和他的同事們在全國各地的許多機構,依然用測謊器對包括莴苣、蔥、香蕉在內的25種植物做了類似觀察,其實驗結果如預料的那樣完全相同。另外,巴克斯特還專門設計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將兩棵植物並排放置於同一房間內,然後讓一名學生當著一株植物的面將另一株植物毀掉。接著巴克斯特又讓這名學生戴上面具後混在幾個穿同樣服裝的人群中,再讓他和大家一樣,一個個地向活著的那株植物走去。結果只有“毀壞者”走過去時,植物才在儀器上記錄了極為強烈的恐懼信號。
而以上這些對植物的一系列重要發現就是生物界著名的“巴克斯特效應”。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植物還具有非凡的測謊能力,並能夠窺探到一個人極其細微的心理活動。美國紐約羅克蘭州立醫院的心理學家阿裡斯蒂德·埃瑟和紐瓦工學院的道拉斯·迪安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將電極連在一種叫海芋屬的植物上,然後向受試者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並告訴他回答有些問題時不必都說真話。但在實驗結束後經與受試者溝通時發現植物早在儀器的圖表上十分准確地揭示出了回答的所有謊話。據彼得·托姆金斯與克裡斯朵夫·伯得在1973年合作編寫的《植物生命奧秘》一書中介紹:近幾十年來,許多生物學家都對植物這項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大量研究實驗,科學家們現已揭示了植物生命的諸多奧秘,並用大量事實證明了植物確有意識、思維及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而且對各種語言、祈禱也都能有一定的反應。目前,這項研究已成為了一門新興的生物學科——植物心理學,現已有許多其它學科的有關專家紛紛加入了這一研究行列。美國科學家馬塞爾·沃格爾在做過大量有關人與植物心靈溝通實驗後指出:“用一般人的標准來衡量,植物是瞎子、聾子、啞巴。而人是可以,而且也同時做到了與植物的感情溝通。”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教授高希武研究後也認為:植物確實有類似人類的感情,它們在遭到傷害時,甚至會迅速向周圍的同伴報警,提醒同伴采取防御措施。在如今,世界上許多一流的科學家也都承認:任何一個有生命的細胞,都具有一定的心理特性。著名物理學家波爾發現:人和動物、植物的細胞確實能發射微小的無線電波。美國著名生物學家賴特就曾說過:“精神是普遍存在的,它不僅存在於生物及它們的細胞中,而且也存在於原子、分子和基本粒子之中。”
西方哲學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意識和質量、能量一樣重要,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在微觀粒子中就存在著意識,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既有物質的一面,同時也有精神(意識)的一面。而量子糾纏,可能就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最好證據。所謂“量子糾纏”,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無處不在的物理現象。不論兩個粒子間隔多遠,它們之間仍保持著強大的關聯,仿佛兩個粒子能穿越“時空隧道”具有神秘的“心靈感傳”。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這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的關系。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神秘的糾纏聯系。假如說對一個在地球上的粒子進行擾動,那麼另一個粒子即使遠在太陽系邊緣的冥王星上或更遠,也會在瞬間感覺得到。因此,有些研究報告提出假說:認為人的大腦與某些生物的細胞,也應是量子狀態。人腦與細胞內的量子可以和外界量子互相“糾纏”,甚至宇宙的各類信息只要頻率高度一致,都會清楚的反映到的人的大腦裡來。著名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布萊恩·約瑟夫森教授同樣認為:如果存在心靈感應,其工作機理就是“量子糾纏”。他在2001年的英國皇家郵政發行慶祝諾貝爾獎成立一百周年的郵票感言中說:“目前,量子論與信息學和計算機學理論相結合後碩果累累。這些發展,也許可以解釋傳統科學中仍然無法理解的現象。如英國人處在前沿的研究領域——心靈感應。”《管子》裡講的“靈氣在心,一來一逝,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可能就是“量子糾纏”,人與天地的微妙溝通也是“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目前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實驗室所證實。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這一神秘的現象,是近幾十年來科學界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