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告新
周朝時候,楚國有個人叫做斗伯比,他的兒子剛出生時,起初被丟在夢澤的地方。因為有老虎主動來喂他吃奶,所以又抱回來養。楚國的人叫老虎為菟,稱奶為榖,所以大家都叫他斗榖於菟,他的字為子文。
子文後來當上了楚國的宰相,他每天穿著黑色的禮服上朝,回家則是穿著鹿皮做的衣服。每天早出晚歸,總是要等到太陽下山後才會回家吃飯,每天為著國事憂勞。楚成王見他如此憂勤,常常在朝上賞賜干肉干糧給他,但每當楚王賞賜俸祿時,他總是堅辭不受。當時斗般殺楚文王的弟弟子元時,他也曾捐出自己所有家產,來拯救楚國的危難。
子文先後共做了三任的宰相,三次上任時,臉上毫無任何喜色;三次下任時,臉上也沒有煩惱的表情,並且會把舊有的措施,全部告訴新任的宰相。孔子知道他的行為,也不斷誇贊他的忠心。
孔子曾說小人在還沒有得到之前,怕得不到;在得到之後,怕失去。小人因為患得患失,所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子文能夠功成不居,為而不恃,所以三上三下毫無介懷,處處以國事為重。這種盡己而已,成功不必在我的胸襟,正是忠心的最好表現。
韓休峭鲠
唐朝時有一個韓休,他為人非常耿直,直到他當了宰相後,對於一切事情還都是以國家為重,並不顧慮任何私人的情面,因此在當時有著非常好的名聲。
當時是玄宗皇帝在位的時候,有時候在宮裡的園子裡打獵,或是聲樂太鋪張了,皇帝都會忍不住問左右的人說:“今天的事韓休知不知道?”過了一會,韓休的奏章果然就送過來了。
有一次,玄宗對著鏡子,心裡很不高興,左右的人就對玄宗說:“自從韓休做了宰相之後,皇上您就沒有一天高興的日子,為何不把他驅逐出去呢?”玄宗皇帝聽了就說:“雖然他做了宰相之後,我是變瘦了,但是天下的百姓卻變胖了;蕭嵩很順從我的意思,我當時雖然覺得很高興,可是回去一想,就讓我覺得心裡很不安。韓休雖然全力反對我,我當時覺得很煩惱,可是回去一想,心裡就覺得很安然了。我之所以用韓休為宰相,就是為了國家,而不是為了我自己啊!”
根據歷史記載,蕭嵩原本推薦韓休,是因為他認為韓休為人柔和,很容易控制;但他萬萬沒想到,韓休在面臨國家大事時,卻是鐵面無私,公事公辦。這正是古人所說的仁者必有勇,平時平易近人,遇到事時卻能臨危不苟,這正是大丈夫的本色。
施氏奴事
宋朝時候,沈家有個丫頭姓施,是湖州烏墩鎮的人。她和沈家原本是鄰居,在她二十歲時就到沈家去作丫頭了。有一年地方上流行疫病,災情非常嚴重,沈家夫妻倆接連著得疫病死去了。
沈家夫婦死了之後,留下了兩個女兒都只有十幾歲,也沒有別的親戚可以依靠。於是施氏就在側屋裡替人家舂米,或織草鞋及做針黹的工作,賺了錢來照顧兩個女主人。
時間過得很快,兩個女主人也到了適婚的年紀了,施氏還幫她們找了合適的親事,並且幫主人撫育她們的兒子,凡所有奴僕應該做的她都盡心的做。每次主人出外的時候,她也會主動幫忙兼管家裡的事物,從來沒有犯過。遠近的人看了她的行為,都非常敬重她,她到了六十多歲,頭上還是綁了兩個髻,表示沒有出嫁。
各位讀者,古時到別人家裡當丫頭,通常都是年紀很小,家裡無力撫養,因此主人家還有一個養育之恩。可是施氏是在適婚年齡才去當丫環,主人家對她並沒有養育之恩,更何況依施氏的能力,足可自給自足。但她在主人家有難之時,並未捨之而去,甚至更加盡心為主人打算,致使主人在天之靈能夠安息,這些忠義的精神實在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古八德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