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疑惑:《佛說無量壽經》中記載法藏比丘發下的四十八大願,其中提到“聞我名字”等諸多功德。
但是,我聽了那麼多遍阿彌陀佛的名號,為什麼這些功德利益在我身上沒有體現出來呢?
“聞我名字”中的“聞”僅僅是耳朵聽到嗎?
當然,耳朵聽到佛陀名號也有一部分相應的功德,到底什麼是真正的“聞”呢?
能聞我名者,謂得決定信利益行故。乃至一切所能者,皆得不退一乘因故。若雜亂垢心,雖復稱誦我之名字,而不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如是雜亂垢心,隨其所修一切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占察善惡業報經》
聽聞到地藏菩薩名號之後有如是等利益。但是,如果有人內心充滿煩惱,這樣的人不要說“聽”了,即便去念誦“南無大悲大願地藏王菩薩”,這種行為也不能被稱之為真正的“聞”。因為帶有雜亂垢染的“聞”,並不能產生決定信(勝解信)。
即便如此,聽聞、持誦佛號也可以獲得世間的福報,只是無法憑著“雜亂垢心”獲得聽聞持誦地藏菩薩名號的廣大、深妙的利益。而且帶著這種“雜亂垢心”,不論去修什麼樣的善法,都不能獲得深廣的解脫利益。
反觀自心,我們在“聞”——聽聞、稱誦阿彌陀佛名號時,有沒有“雜亂垢心”?如果有,那麼就不是真正的“聞”。
服藥和忌口
吃中藥的時候,有一些食物需要忌口,比如吃治療胃病的中藥,就不能吃生冷的水果、雪糕,這樣會使藥效大打折扣。
淨土法門,藥也;娑婆愛嗔,忌也。五悔法門,藥也;不斷相續,忌也。甫服其藥,又觸其忌,可乎?……行人各有無始惡習,速求捨離,勿使行法唐喪其功。藥忌昭然,亦可思矣。……今雜亂垢心,聞猶不聞。現行煩惱熾然不息,以此脫苦,杯水投車。逮臨終無驗,翻疑佛法不靈;自誤誤他,墮謗法罪。如服藥食忌,反致喪身。遂謂醫王殺人。顛倒至此,極矣!
——蕅益大師
蕅益大師在這篇教言中提到了吃藥和忌口的關系。淨土法門就像藥;對娑婆世界的種種執著、眷戀或者愛嗔為主的一切煩惱,如同在吃藥的過程中需要忌口的東西。“五悔”指忏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它就像藥一樣。不斷除煩惱相續任由其滋生蔓延是忌。如果我們一邊吃藥,一邊又去吃原本應該忌口的東西,這樣能行嗎?對於疾病的治療是沒有很大幫助的。
即便已經成為了修行人,但相續中仍然還有無始以來的惡業習氣種子、惡業種子,以及因惡業現前帶來的惡緣,所以一定要速速發願能夠捨離這些惡習、惡行,千萬不要使修持善法的功德耗費、虛耗。
為什麼行持的善業會被虛耗呢?四對治力中的現行對治力是指以善行來對治惡業。而善惡因果都是相通的,所以如果造作了惡業,同樣也可以對治善業。比如,一面吃養胃的中藥,一面吃雪糕,可能中藥的效果不會很快體現,或是將藥效抵消了。同樣道理,行持了極大的惡業之後,要麼減損善法,要麼推遲善法成熟的時間,要麼是將善法連根拔起。由此“藥”的功德和“忌”的過患昭昭然然、明明白白,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想一下。
要對治煩惱
如果以“雜亂垢心”聽聞、稱頌佛的名號,則“聞猶不聞”。當然,我們不能認為目前既然無法斷除煩惱相續,干脆就不念佛了,念了也是白念。這裡是從遮止的角度來強調說,我們一定要去盡力遮止雜亂垢心。
如果不去對治煩惱,任其發展的話,這些煩惱就會驅使身語去造作諸多惡業。另一方面,以“雜亂垢心”來脫離輪回苦海,簡直就是“杯水車薪”——起不了很大的作用。
等到臨終的時候,發現念佛好像並沒有給自己帶來像法藏比丘發願中提到的諸多大利益,像諸多高僧大德開示時提到的往生利益,於是就會進一步懷疑阿彌陀佛沒有功德,懷疑佛法沒有加持力,這樣反而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過患。
由於產生了懷疑,又沒有正知正見去遣除,下一步可能就會去誹謗佛法,這樣不僅會耽誤自己的解脫前程,而且還有可能去跟別人說“念佛沒用”等邪見語。
其實這都是自己沒有好好修行導致的,卻反過來誹謗佛法。就像一邊吃藥,一邊又去吃本應該忌口的東西,結果導致重病不愈,嚴重者還會招來“喪身”之禍,此時還口口聲聲說醫王殺人。沒有正知正見,不從根本上對治煩惱、平息雜亂垢心,反而懷疑佛法沒有加持力,誠如《入行論》所說:若不遵醫囑,病患何能愈。
結合蕅益大師的教言,以及地藏菩薩“不名為聞”的開示來看,念誦、聽聞佛號的利益那麼大,但是為什麼沒在我身上全分體現出來呢?是責備佛號不起作用,還是怪自己沒有對治相續中的煩惱呢?
怎麼才能對治這些煩惱?一定要與“持戒”相結合。雜亂垢心就是心不安定,心不安定是因為沒有持戒,或者是持戒的功夫還不到位。心來驅使身語,同樣身語可以影響心,通過守持別解脫戒先從身語下手,不去造作殺盜YIN妄這些惡業,不去接觸可能給我們帶來煩惱的外境,心自然而然就能安定下來,逐漸清除諸多垢染,在此基礎上再去念佛,一定能夠真正得到深妙廣大的利益。
所以,我們一定要一邊努力對治雜亂垢心,一邊以信心攝持聽聞、稱頌佛菩薩的名號。大家要對佛號有信心,懂得反觀自心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