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上》30、牧羊人喻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善於牧羊,羊越來越多,乃至於成千上萬,卻很是悭貪,不肯讓外人沾點兒光。這時有一個人精於詭計,就找機會,去與他交朋友,對他說:「如今我與你最為要好了,已經成了一體,再沒分異之處了。我知道某家有一個好姑娘,我會替你去說媒,可讓她來做你的妻子。」牧羊人聽了,很歡喜,便給了他許多羊和財物。這人又對他說:「你妻子今日生了一個兒子。」牧羊人還沒見到妻子,聽見已生了兒子,心中大歡喜,又給了他財物。這人後來又對他說:「你兒子生了之後,於今日死了。」牧羊人聽了這話,便大哭起來,噓欷不已。
世上的人也是如此,既修習經文了,出於名利的考慮,保守住記憶和理解的方法,不肯為眾人教化演說,受了這有漏身體的迷惑,妄求世間的歡樂,譬如自己的妻子兒女之類,受了這些歡樂的欺诳,從而喪失了善法。後來就喪失了身體的生命以及財物,便悲泣起來,產生了憂苦。如那個牧羊人,也是這樣。
這故事比喻∶佛教裡有種多聞的人,經不起名利食色的誘惑,便貪著於世間的欲樂,為它所诳惑,而拋棄了修習善法功德的財寶。結果,不但喪失了善法,而且也喪失了生命及財物,弄得大憂苦,大悲泣,正是自尋煩惱。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佛教文學經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藏》12部經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卷上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捨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诃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谷從何而生。答曰。五谷從四大火風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原典:30、牧羊人喻
昔有一人,巧於牧羊,其羊滋①多,乃有千萬。極大悭貪②,不肯外用。時有一人,善於巧詐,便作方便③,往共親友,而語之言:“我今共汝極成親愛,便為一體,更無有異。我知彼家有一好女,當為汝求,可用為婦。”牧羊之人,聞之歡喜,便大與羊及諸財物。其人復言:“汝婦今日已生一子。”牧羊之人,未見於婦,聞其已生,心大歡喜,重與彼物。其人後復而語之言:“汝兒生已,今死矣④!”牧羊之人聞此人語,便大啼泣,噓欷⑤不已。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既修多聞,為其名利,秘惜其法,不肯為人教化演說。為此漏⑥身之所诳惑,妄期世樂。如己妻息⑦,為其所欺,喪失善法,後失身命,並及財物,便大悲泣,生其憂苦。如彼牧羊之人,亦復如是。
注釋:
①滋:培植、繁殖。
②悭貪:吝嗇貪婪。
③方便:十波羅蜜(度)之一,為善權、變謀之意。
④今死矣:他本作“今已死矣”。
⑤噓欷:亦作唏噓。歎息;哽咽。
⑥漏:流注漏洩之意,煩惱之異稱。煩惱滅盡即稱為漏盡;煩惱之身,稱為漏身。
⑦妻息:妻,男子的配偶;息,子女。
源流:
燕人生於燕而長於楚,及老而還本國。過晉國,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國之城。」其人愀然變容。指社曰:「此若裡之社。」乃喟然而歎。指捨曰:「此若先人之廬。」乃涓然而泣。指垅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啞然大笑,曰:「昔給若,此晉國耳。」其人大慚。及至燕,真見燕國之城社,真見先人之廬冢,悲心更微。(《列子·周穆王》)
來源: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