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道場在哪裡?佛在心中心即道場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 / 一心

  多數情況下,道場是指修道或成道的場所,是佛道兩教誦經禮拜的場所,有時候,和尚或道士做法事也被稱為道場。按照我們一般的理解,大多人所了解的道場是與佛道教相關的“聖地”、“山岳”、“場所”、“名山”、“石窟”等自然空間,比如馳名域內外的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以及九華山等。但是,在佛教中,這僅僅是一種“有相道場”。

  在佛教的教義中,對佛教道場的認識遠比能看到的“有相道場”更為豐富。在《普賢行願品》中,有偈曰:“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意為“一塵中”即有“塵數佛”,法界虛空,自然是“諸佛皆充滿”,這就是“佛住”,即諸佛之住處。而諸佛之住處,自然便是道場了。

  關於“佛住”,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討論王捨城時有所言及:

  復次,四種住:天住、梵住、聖住、佛住。三住如前說。佛住者,首楞嚴等諸佛無量三昧、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等種種諸慧,及八萬四千法藏度人門。如是等種種諸佛功德,是佛所住處,佛於中住。

  “四種住”中最後一“住”是“佛住”,是說“諸佛無量三昧、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等種種諸慧,及八萬四千法藏度人門”。這種種佛的功德,就是“佛所住處”。從中可以看出,在龍樹的筆下,“道場”的外延進一步擴大,佛智、佛法、佛度眾的法門等皆是“佛所住處”,這其實是說,道場就在佛的智慧中,就在佛法中,就在佛的法門中。

  這其實涉及到了“無相道場”。明代雲棲古德法師曾言“諸佛住處,無量甚深法性也”,這便是對“無相道場”的一種釋義。

  《維摩經抄》中有句話:“有相道場,有其處所實有來去;無相道場,本無處所何有去來”。“無相道場”實際是在表法,所表達的是甚深的佛法,表佛的福德、智慧、慈悲、大願、大行、大力等。能感知到這種“甚深法性”,不僅利於佛教徒修行,而且還可從其“神聖性”中淨化身心。無疑,道場是神聖的。

  宗薩欽哲仁波切認為:“從佛教的觀點,一個人、一件東西、甚或一個時刻被描述為‘神聖’,是指它不為人類的貪婪與嗔恨,或者更重要的,不為二元與分別的心所污染。”藉此觀點,道場又可用來修心了。

  再發展到後來,就是佛陀在人心中,而人心就是道場了,如星雲法師在《佛陀,您在哪裡》中指出,佛“不是坐在山上”,而是“映在人的心中”,“終於,我知道了您在哪裡?您安住在每個人的心中。”甚至,有人認為還可以創造道場,如宗薩欽哲仁波切說:“由於這些人有著如此專一渴望的虔誠心,因而創造了聖地,甚至迎請了聖者親身示現在他們自己的感知之中。”這裡的“聖地”無疑就是道場了。這一思想,其實是更多的受到了中國文化尤其是禅宗的影響。

 

上一篇:印光大師:如何勸親信佛親屬不信佛不如法怎麼辦?
下一篇:傳喜法師:關於念佛這些問題不可不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