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每天念得最多的經就是《心經》,幾乎我們佛教徒人人會背。《心經》就是在靈鹫山說的,當時這個說《心經》的人是誰,你知道嗎?其實說《心經》的是觀音菩薩,《心經》是講般若空性的,是在《般若經》當中是,他可以說句句都是精華的這樣子。它把如來一代時教,人天增上乘,然後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到佛乘,都在這個。《心經》多少個字啊?兩百六十個字,如果加上經題的話多少?兩百六十七個字好像。當時世尊就是在靈鹫山入定,入什麼定呢?入光明定的,也就是如來藏最殊勝的那一部份。
佛陀一代時教三轉法輪的時期。我們漢傳佛教的天臺宗分,世尊一生說法分五個時期。用太陽來比喻,又用牛奶作比喻。好像第一個佛說的華嚴期,七天,就佛成道的七天,說了《大方廣佛華嚴經》,然後接下來說什麼?說阿含的。然後再說方等部的,然後最後說什麼?說法華涅槃部的。所以一生當中有五個時期,是我們天臺宗的話,就是五時八教,這樣子劃分法。如太陽初出,所以日出照高林,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先照到什麼?先照到最高的山和高的樹。再太陽起來照到哪裡?照到低谷,對不對?照到山谷,照到低矮的地方。根器小的,佛陀這時候給他們說,聲聞緣覺的,阿含部的這樣子。
但是在總的還有一種總結法,就是說佛一代說法就是說三個時期。還有一種這樣說法。就是第一個時期是說什麼?主要是講阿含和方等的這個時期。然後第二個時期用了很長的時間,說什麼?說般若的部份,說空性的部份。然後佛最後說了哪一個?說了空性當中光明的那一部分,無量光無量壽的那一部份。這也就是說,佛陀剛說法的時候說什麼呢?說我們大家都看得見的相,這個凡俗的相,這凡俗的相是什麼?凡俗的相是不是生滅的?是不是?凡俗的相是粗陋的,是粗,這個粗是粗細的粗,陋是簡陋的陋。這個凡俗的相是有漏的,這個漏是什麼?是那個漏,三點水這個漏。所有的眾生都依靠著這個凡俗的相,所以怎麼樣?就有了生老病死,所以生老病死從哪裡來?生老病死從這個物質的低級的相,低級的生命狀態裡,產生的生老病死。那要了脫生老病死要怎麼樣?就像飛機起飛,我們坐飛機快,但是飛機要不要飛起來?飛機如果不飛起來,在路上開還沒有拖拉機快呢。它而且很不安全的,飛機必須要飛起來。那飛機飛起來之後,停在低層雲,行不行啊?不行,要一直往上爬,要爬到什麼,這個平流層,氣流層非常穩定的那一層,它才能夠速度又快,而且呢又沒有抖動,平穩地可以飛行。
我們生命也是這樣,我們生命現在我們世間上的人都是在哪裡?都是在這個低級的狀態,在生命的低級狀態,在物質的表面現象裡活著。所以佛一出來先說這個,說你們都看到了這個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生滅的,這現象就是苦的,你們要不要出離啊?要不要擺脫這個低級的生命狀態?要,那佛陀就講,接下來講什麼?講般若空性。般若空性講這些現象有本質嗎?有本體嗎?它有固定的石頭嗎?有固定的空氣嗎?有固定的水嗎?有固定的地、水、火、風、空嗎?這些法是從因緣生起來的,它是因緣和合的。我們現在讀化學、讀物理了就知道,水是由氫的元素,和氧的元素加起來的。如果把它試管裡面去燒一燒,火加一下熱,這個水就變成那個東西,就分離出來了,氫氣和氧氣,水就沒有了,對不對?
包括我們現在看到的光,現在看到的這個,森林看著是綠色,對不對?你晚上還看得到綠色嗎?那現在看到為什麼?是因為陽光照在了樹葉上,對不對?那為什麼陽光照到樹葉上,看到就是綠的呢?因為陽光裡面本身有綠色,對不對?然後綠葉素又折射出綠色,對不對?它只能返出綠色,所以我們看到是綠色。那我們有沒有看到那個白色的花,它為什麼是白色的?因為陽光當中有白色,對不對?它折射出來。是不是樹葉子它自性就是白色?不是。那如果自性是白色,晚上為什麼看不到是白色,對不對?那陽光的白色,我們看這個陽光都是白色,那為什麼藍天看上去是藍的呢?因為陽光照在藍天上的時候,什麼?只有藍色會被折射回來,對不對?我們所以就看到藍色了。是不是藍天就一定是藍色?那為什麼晚上不是藍色,對不對?那為什麼早上初出的時候,和晚上看上去是紅色,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的陽光,是在大氣層折射了之後,只有紅色的光被折射回來,對不對?所以我們才看到紅色。那連一個天都一會黑,一會是藍,一會是白,一會是紅,到底天是什麼色?天有自性嗎?沒有。我們活的這個世界,這所有我們看到的這些有自性嗎?我們生命的地、水、火、風組成的,我們有自性嗎?那我們為什麼執著在這裡面?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智慧。所以佛在講法就是灌頂,就是給我們智慧,讓我們的生命成長起來。塬來是這樣,那這個我呢,這個我是什麼呢?我除了肉體的地水火風,除了精神上的自認為這個我。那所以佛又從物質的方面,分析到精神的層面,總的來說都圍繞著什麼?圍繞著一個空性。空性是什麼?空性是一種智慧的狀態,看到物質的本質,對不對?這個叫空性。所以佛陀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來講空性的部份,講般若的部份。佛陀用二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
最後佛第三轉法輪的時候就什麼呢?那大家已經知道這個,剖析自我。沒有這個智慧怎麼樣,就會什麼?我們就會有我,有我的執著,我的執著就落在哪裡?就落在生命的陰影當中,知道嗎?你的這個生命是沒有陽光的,生命是沒有智慧,愚昧的生命狀態,愚昧的生命狀態就會怎麼樣?就會貪、嗔、癡。貪嗔癡,身口意就造一切惡。所以我執、愚昧是一切惡的源泉,是一切痛苦的源泉。我們要離苦得樂,要離開這樣的苦,就要離開這個愚昧,要離開生命的低級狀態,黑暗的狀態。所以要經過般若的太陽,智慧的陽光來沐浴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要思惟著這樣子的法,在樹下、在巖下、在洞窟中、在沒有人干擾的地方,我們跟法住在一起。我們依著法,而得到新的生命。什麼新的生命?讓這個生命升華,所以這個法叫無漏,這個智慧是無漏的。我們低級的生命是苦的,是有漏的,是黑暗的,有障礙的,那通過對佛法的思惟,佛給予我們法,我們依著法而住,生命就升華了。
就像那個飛機怎麼樣?爬空,往上爬高,就超過了什麼?大氣層,很多的氣流層,就來到什麼?很高的,很高的時候什麼?天更藍,陽光更亮。所以佛最後講什麼?講法華、涅槃,講什麼?如來藏的光明。也就講什麼?講我們的佛性,我們每個人有沒有佛的特質?有。當你擺脫了黑暗,擺脫了低級狀態之後,自然而然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佛性是什麼。就像《心經》裡面第一句裡說:照見五蘊皆空。你就有照見五蘊皆空的智慧和光明。這個時候佛著重講光明的部分,讓我們就安住在如來性的當下。那你已經擺脫了生命的狹隘,我執,貪嗔癡的那種黑暗面。所以你可以很穩定的像飛機一樣,翱翔在平流層當中,所以那個時候安住在光明中。這個佛就說了《無量壽佛經》。《觀無量壽佛經》就是在這裡講的,所以如來的無量壽無量光的部分。在《妙法蓮華經》裡講到《如來壽量品》也是講這個,著重就是講這一部分。這個部分講的時候,弟子們跟著佛陀的智慧,也得到如是的灌頂。這樣的灌頂既是來自外在的,也是內在的,因為我們每個人有如來藏。
所以佛陀說這個的時候,佛所以說不二語,他是真實語。他不是說,說另外一個法,他不是建立一個法,不是,他說我們自性的法。所以皈依三寶就是皈依自性三寶。皈依外在的住持三寶的目的,就是為了開發自性三寶。為了開發自性三寶,所以要皈依住持三寶,這兩個是沒有矛盾的。
所以當時佛陀在這裡,入這個光明定的時候。捨利弗尊者就生起了非常稀有的心。就好像這個佛陀在捨衛城,佛在捨衛城的給孤獨園說了《金剛經》。佛說《金剛經》是什麼?是佛托缽化緣回來,吃好飯洗腳,洗完腳了鋪坐,然後打坐。然後須菩提出來問,說:“世尊啊!世尊啊!您也吃飯,洗腳,您也行住坐臥。為什麼您都安住在真理裡面呢?我們眾生也在吃飯,對不對?我們也走路,我們也坐,我們也躺下來睡覺,但是我們為什麼是凡夫呢?所以很多菩薩要想成佛,也想成佛啊!您怎麼教我們成佛的法呢?”所以佛就說了《金剛經》。
那佛在說《心經》的時候是什麼?是佛完全安住在光明當中,是由大智捨利弗歎為稀有,然後想請問:佛是如何進入到這樣子的,光明中的呢?這麼樣子的殊勝呢?每一個眾生都有這樣的光明,為什麼眾生不能進呢?眾生如何才能進呢?當時捨利弗生起這樣子的疑問,他又不能把世尊給搖醒:佛陀啊,你出定吧,我要問你問題。可不可以啊?不可以。
我們佛教裡還有一個這樣的規矩。就是說磕頭啊!頂禮啊!這個頂禮也不是隨便可以頂禮的,有十二個狀況下是不能頂禮的。包括佛陀在入定的時候。佛陀在入定你跑來“咚咚咚”磕響頭,行不行啊?不行。那佛在說法的時候可不可以頂禮?也不行。那佛在吃飯的時候可不可以頂禮?那佛在走路的時候,你可不可以趴上來就磕頭?行不行?還把佛絆一個跟頭呢,也不行。佛會不會上衛生間?也會上衛生間。佛在上衛生間可不可以去磕頭?也不可以的。所以總共有十二個情況下,是不可以去磕頭的。你說磕頭啊磕頭,也不是,所以剩下的能磕頭的時間很少的,跟你說。
所以當時佛陀在入定的時候,捨利弗是不敢打擾的。但是那時候誰啊?觀世音菩薩沒有在入定。觀音菩薩代表什麼你知道嗎?觀音菩薩代表報身佛的。我前面講的觀音菩薩沒有入定,那句話是對的還是錯的?其實那句話是錯的,觀音菩薩沒有不入定的時候。讚美觀音菩薩有一句話叫:“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沒有不定的時候。但是觀世音菩薩有沒有出定和入定的相啊?沒有,是“常在定”,所以也沒有所謂的入定,所謂的出定,沒有。
所以這個時候要問光明法問什麼?這個光明法代表什麼?你知道嗎?佛陀的光明法是代表法身的狀態,法身的狀態是一切眾生都有的,但是呢佛徹證了,佛是徹證了。我們沒有證,但是我們有沒有缺?有沒有缺,沒有缺。所以《心經》裡叫“無智亦無得”,為什麼沒有得啊?
現在我跟你說:某人,你皮夾子掉了。你趕快摸,沒掉嘛,“師父我沒掉。”“那你得到了皮夾子嗎?”“我沒有得啊,就在口袋裡啊,我怎麼得。”沒有得啊。對不對。這個沒有得就是本來你就有,你沒有丟掉,所以也不存在你得到,你永遠都有,所以叫“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所以叫“在生不減”,在地獄份上也一分不減。
但是佛陀徹證了,我們眾生也要回歸,要“南無”,“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無量壽。我們也要“南無”,那我們怎麼皈依呢?所以大智捨利弗尊者就問報身佛觀世音菩薩。
為什麼我們顯宗裡面看,法身佛是什麼樣子?我們漢傳佛教比較那個,我們把法身佛都做成什麼啊?很莊嚴也有十三種報飾,頭戴毗盧冠,然後坐在千葉蓮花上,就是指的毗盧遮那佛。但是在我們藏傳佛教裡面怎麼呈現呢?法身佛,他是裸體的,沒有衣服的,沒有任何的遮擋,什麼都沒有的,裸體的,藍色的,對不對?普賢王如來就是法身佛。上座部裡小乘佛教的,他們有沒有法身佛的形象?有沒有,沒有,他們沒有的。法身佛無形象,遍一切處,周遍十方,盡虛空遍法界,你說怎麼描繪那個形象?所以他這個很符合的,教法裡就有。他說:“見境之時,見心不見境。觀察於心,心之體性空。空而非滅,無所不顯現。非違非順,雙運中觀道。”這個講的什麼啊!這個講的就是法身佛的狀態。
他說,像這個世界你看到的了,森羅萬象,是哪一個畫家畫出來的?他說,我怎麼說也說不完,我要讚美它的話,沒有辦法來讚美。但是有誰能夠把它遮住嗎?他說我不讓你看到阿彌陀佛。蒙住你的眼睛可以遮住嗎?蒙住你的耳朵可以遮住嗎?
甚至把你的身體都剝奪了,現在我身體沒有了,我現在這個身體已經是個屍體。但是雖然你的屍體躺在那,你有沒有死?沒有啊。那你死的時候,我們所謂的這個“死”字,死,非死,是名死,只起了個名字知道嗎?那個屍體躺在那邊,你會知道我沒有死啊。家裡人抱著他哭的時候“你活啊,你不能丟下我們啊……”他說:“我在這裡啊!我在這裡啊!”他看不到你。但是你有沒有存在?你存在。
那反過來說,爸爸媽媽生了你,你真的是爸爸媽媽生的嗎?請問你是不是爸爸媽媽生的?你沒有投胎之前你有沒有?有沒有,有的。所以我們佛經裡又有一句話叫:不從父母所生。所以,雖然生卻不生。佛陀投胎、出胎的時候,在藍毗尼出生,叫“生而非生”,沒有生。佛陀在拘屍那羅入涅槃的時候,叫“滅而非滅”,沒有滅,哪裡佛陀有滅。
那請問我們在座的是不是?我們為什麼要學佛?是不是我們要瞭解這個道理啊?我們要恢復我們的本性。我們的佛性不從父母生的,我們的佛性也不因,我們的死亡而滅掉。生命偉大不偉大?但是我們不了解佛法的時候,我們就活在現象裡。現象裡叫什麼?叫分段生死。凡夫就是享受分段生死的折磨,生老病死的痛苦。
那瞭解了之後怎麼樣?那我們有業障要忏悔,我們功德要修,我們要恢復我們的佛性,我們佛性要莊嚴,要種種莊嚴。這時候怎麼樣?這時候我們有智慧了,分段生死可以了掉,小乘的果位,菩薩就是分段生死已滅。然後怎麼樣,就是進入變易。
什麼叫變易啊?就是我小學一年級,通過學習我成績很好,我進入二年級了。進入二年級,一年級的人你死了嗎?沒死啊,你進入二年級了。但是你還能把你稱為一年級嗎?不能稱為,你是二年級了。這時候你什麼,你改變了,所以這個生死已經不像過去了。過去生死是很痛苦的,不管你自己死你家人痛哭,你親人死你痛哭,很痛苦的。但是你進入那個智慧狀態了之後怎麼樣?你就不會痛苦了,怎麼樣?你看到了生命的真相,這時候只有變易。
那一直到佛怎麼樣?是圓滿。佛還有沒有變易生死?佛沒有。佛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這個時候佛已經,所有的生滅現象在佛的面前全部沒有了,涅槃了,這個叫佛陀證得了涅槃。佛陀證得的涅槃就是什麼?看到一切法都是無量光無量壽的,佛就是因為看到我們也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所以才來跟我們說法,才來度我們。
雖然度我們,佛說:我沒有說過法,我沒有度你們,我眼裡沒有眾生相的,我眼裡只有大平等、大清淨、大光明。是佛的知見,佛度眾生有沒有眾生知見?沒有,佛是度眾生入佛之知見,開示我們眾生,裡面你有如來藏,開示,取寶藏。示佛之知見,告訴我們佛所證的,我所證得的,我所看到的,大快樂的世界、大清淨的世界,然後“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所以佛最後要跟沒有緣的眾生,有的眾生沒有意義啦,因為什麼啊!有的眾生面前,佛如果出現的話,這個眾生反而會墮落掉,因為他對佛沒有信心了。佛講法,他生起分別念。佛講的法是“如是”的,他是不二的,他是真理。但是當你用分別心去思維的時候,甚至想跟佛辯論的時候,這怎麼樣,反而產生了罪過,反而會墮落。所以佛說說法的因緣已經沒有了,佛跟我們眾生見面的因緣也沒有了,所以佛才入涅槃,然後什麼?
佛以真理的形式,不生不滅的形式在世間看著我們。佛看著我們,我們看不到佛。但是我們通過皈依三寶,學習佛法、開智慧,我們就花開見佛了。見這個時候是什麼見?是肉眼見嗎?是智慧的心見。
所以這些成就者,來到靈鹫山的時候都見到佛。所以我們來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們也是,我昨天晚上講的,“法門龍象眾”,這個“眾”是大眾的眾,就指我們每一位“當觀第一谛”。“第一谛”就是佛,這個就是佛,這個就是法,這個就是僧。離開這個沒有聖果的,聖果都是從這裡來的,這也是佛的媽媽,同時佛就是從這媽媽裡生出來的。
所以法,在我們佛教裡什麼?經典要放在佛的頭上,經典不能放在佛的下麵,你不能把佛放在經書、法本上面,不可以的,法要供在佛的上面。因為什麼?法是佛的媽媽。所以我前天問大家,我說,佛的母親是誰?很多人都回答說摩耶夫人。摩耶夫人只是佛的身體的媽媽。佛的媽媽是誰?佛的媽媽就是般若空性。一切諸佛之母是般若空性。
所以我們在這邊靈鹫山,知道這個《心經》就從這裡來的,《心經》從這裡來的。觀世音菩薩說:“觀自在菩薩”,我們也觀觀自在。觀自在什麼?就是我們的佛性從來沒丟過,本來就在,叫“觀自在”。這個是無障礙的,這是對自己無障礙,對眾生也是無障礙的,沒有障礙的。自他二利都是可以的,這所以也是自在。因上自在,果上自在。我們也回光返照來觀這個自在。
安住在這樣子的自在光明當中的時候,“照見五蘊”它是沒有本性的,五蘊是自性空的。所以我們貪著在五蘊,迷失在五蘊當中所產生的一切苦果,就迎刃而解了。是可以度一切苦的,一切苦就可以化掉了,度一切苦的。已經講完了,這個經已經講完了。
下面是分得更細地講。捨利弗,你看,色法,就是講最低的了,像佛陀一開始講法,講色法一樣。“色不異空”一切色法是沒有自性的,屬於無自性空的,一切色法是無自性空的。那一切空性是什麼?一切空性是緣起的,所以“空不異色”。
佛性是什麼?我現在另外一個把它換,我這個“空”塬來是空性,不是沒有的“空”。凡夫執著什麼?凡夫認為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認為空,就講我們前面這個空。請問前面這個空不空啊?這個不空,百分之二十八的氧,百分之七十一的氮,還有其他的惰性氣體,空不空?
那把這個抽真空,我們現在有一個真空泵把它抽掉,還空不空?不空的。你手機開下來,接收得到信號嗎?你手機會發射信號給發射塔,發射塔會發射信號給你手機,有沒有?那我停電停電,把手機電池板拔掉,還空不空?不空的。月亮、太陽跟地球的磁場有沒有?有的。你說把磁場也屏蔽掉,地球的磁場可以屏蔽,月亮的磁場可以屏蔽,地球的磁場可以屏蔽,你的腦電波能不能屏蔽?
那我修四禅八定,我把我的這個停止掉,腦電波把它平穩下來。有一個腦電波測試圖,入四禅八定,腦電波也平了,平成一條直線了,還有沒有?還是有的。你那個屏(蔽)掉了,你自性的光明有沒有啊?有的。你有辦法把自性光明給掃掉嗎?掃除掉嗎?沒有辦法的。
那為什麼入定?入定就是要顯發你的自性光明。我們平時在貪嗔癡,在思維、攀緣的時候,自性光明有沒有?雖然有但不顯現,被障掉了,所以叫業障。地藏菩薩說:“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你現在明白了嗎?為什麼“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因為起心動念之後,你分別心一生,你自性光明還能顯嗎?佛知道你的自性光明還在的,如如不動的,所以我們要念不動佛心咒。
但是我們自己覺得到嗎?我們能得受用嗎?我們的自證智,能夠體驗到你的自性光明嗎?你能安住在自性光明裡,受用與佛一般嗎?你得不到佛的受用,你就得凡夫的果報,苦不苦?那你這個苦的凡夫的狀態是誰製造的?自己,自己是這一切的製造者。
所以佛成道的時候,在菩提伽耶他就說這一句話:我已經找到了製造煩惱,製造輪回的主人,我這個輪回的房子,我再不會建造它了。我們現在是不是,要努力地也要向這個方向?要向這個方向。那我們現在沒有達到之前。我們還有沒有在建,我們繼續還在建,但是是不是要手腳慢一點啊!慢一點啊!不要太快啊!建得慢一點啊!修行要精進一點啊!
所以這個就不一樣了。就像我現在跟佛,你看,拿話筒我還是聲嘶力竭地,喉嚨喊啞掉了。佛陀不用話筒的,就靜靜地,佛陀靜靜地說的時候,每一個耳邊都很安詳地聽到,清楚地聽到佛陀的聲音。我們修得好什麼?丹田發聲,佛陀已經什麼?丹田不在自己的肚臍眼下了,所有世界都是佛的丹田。我講這句話你懂嗎?
就是說我們現在入壇城,一個壇城。我們撒花入壇城,那還是表象壇城的。真正壇城是什麼?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壇城,佛就證得了這種。我們現在修中脈,觀中脈,中脈在裡面。真正的中脈在哪兒?三千大千世界都是中脈,佛陀就證得了。所以佛講話在任何的地方,你在月亮上也可以聽到。
但是我們現在跟佛怎麼樣?不具足那個因緣。如果當你的業障清淨了之後,你與佛相近了,你就會聽到。智者大師就證得這個:“法華未散,靈山猶在啊!”靈山還在,法華還沒有散,佛陀還在講法。希望我們在座的菩薩,都要學智者大師那樣精進修行,有一天也證得這個,法華三昧,“靈山猶在,法華未散”。
這個是我們寺院,我一直就掛在那邊的一副標語。然後這次我們出來,我們寺院就在念《法華經》,一直念到十七號,十七號是阿彌陀佛聖誕,所以今天就是觀音菩薩的日子。每一個月的十九都是觀音菩薩的日子。觀音菩薩的日子的時候是怎麼樣?就是日月齊天的。
所以我今天著重是講觀音菩薩,就是在靈鹫山講的這個《心經》,講完《心經》之後,怎麼樣?佛陀出定啦!從法身佛的狀態,又顯現成化身佛的狀態了。然後佛陀這個時候就讚歎:是啊!是啊!觀世音菩薩說的是,句句是如實語。所以這時候佛陀來證明,說觀音菩薩說得是對的,然後這個《心經》就結束了。
我們現在漢傳佛教讀的《心經》是什麼?玄奘法師翻譯的,把頭也去掉了,尾也去掉了。我們在正覺大塔念的梵文的,那是完整的,有頭也有尾的。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靈鹫山,入甚深光明定。彼時捨利弗尊者,欲要了知佛陀的這種定的殊勝境界,來請問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給他講,然後是才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然後怎麼,一直到哪部分,“是無上咒,無等等咒…”然後還有一個尾,一個尾是什麼?流通分,又叫流通分。佛陀出定來證明是對的,然後讚歎這個功德,然後才結束。最後,般若心經的心咒是什麼咒?它就是般若咒,般若的心咒:達地雅他 揭谛揭谛 波羅揭谛 波羅僧揭谛 菩提梭哈。這個就是整個般若的一個精華。所以到這裡才就是,這個經,所以這個梵文裡面是有經的序分,也有流通分。
我們漢傳佛教玄奘法師翻譯的,那個叫什麼?叫正宗分。經有三個部分。所以他把序分和流通分都去掉了,為什麼?因為你緊急的時候,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你還來得及什麼再來序幕,再結束?有沒有?就直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好了,可以解決問題了。這要什麼?不是嘴念,要用心去思維法啊!這時候你念的人,你就要做觀自在菩薩,就要照見五蘊皆空,然後你就離苦厄。不單你離苦厄,你也令眾生離苦厄。
所以這個《心經》應當如是地去持誦。希望今天在這個靈鹫山,我對這個《心經》的一點講解,能夠對大家有一個啟發。以後對你們誦持《心經》的時候,能夠去思維它的意義,與這個意義相應。
所以這個裡面,有了這個空性的光明智慧之後,就怎麼樣?“無生老病死”,前面“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沒有你眼耳鼻舌身意的狹隘,無色聲香味觸法的狹隘,這個色聲香味觸法,已經不再是牢籠了,你跳出來了。所以“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眼界”是什麼意思?我們前面講了,眼耳鼻舌身意狹隘性嘛,狹隘性是什麼?就是這個界。我們現在看,我們靈鹫山就看到這,我們再遠看不到了,對不對?為什麼你看不到了?因為你有眼界啊!你倚著這個眼所看到的,你對著這個什麼色法,你起分別了,所以就眼界。當你無眼界的時候就怎麼樣?你就可以看到臺灣,你可以看到新加坡,誰在干什麼,你都可以看得到。甚至誰在想什麼?你都可以看得到,眼睛可以看到他想什麼。眼睛可以看到別人在唱歌,你眼睛可以看到他在唱歌,唱什麼歌?眼睛可以當耳朵用,厲害不厲害?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其實當中還有,無眼界、無耳界,無什麼?無觸的界,無受的界這個界,色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無鼻子的界,無這個身體的觸的界。最後,“無意識界”。如果你能修到無意識界,那你好了,就有他心通,有三世通,過去、現在、未來你都可以知道了。因為一切都呈現在你的這個當中,你的大圓鏡開了,所以是這樣子,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這個是無明,無明有自性嗎?無明沒有自性的,無明是起一個名字叫無明。這個無明是什麼體性啊?無明的本性就是如來的本性,所以“無明無性本是諸佛不動之體”。是這樣子,無無明,所以說也沒有無明滅的一天,那個狀態啊!這個法是非常圓滿的,這個《心經》就是大手印,就是大圓滿的。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乃至無老死盡。”老死,這個是現象,那你有智慧的人,是住在現象裡,還是住在智慧裡?如果住在智慧裡,你就沒有“無老死”啦!那是不是老死的現象?當現象發生的時候,你有沒有受在裡面,束縛在裡面?你沒有,你已經超脫了,你已經了脫了,所以一個了脫的人“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這個時候還有沒有,聲聞法的苦集滅道?“無苦集滅道”,乃至無智,無智亦無得。這個很殊勝的,所以《金剛經》裡面,兩番囑咐的這個“如是安住其心,如是降服其心”,這個關鍵點在《心經》裡,就在這個“無智亦無得”上面,這個“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的緣故,所以沒有恐怖嘛,沒有掛礙嘛。我們有恐怖,有掛礙就因為什麼?我們覺得有得啊!有得就有失嘛!如果你平坦地安住,一切的現成。我們的六祖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圓滿的。”完全是這樣。那你還有沒有丟掉?你會不會丟掉?不會丟掉的,不會有得,不會有失,不會有恐怖,不會有掛礙。
所以不會有顛倒夢想,“遠離顛倒夢想”。這個時候是什麼?究竟的大涅槃境界,生命最高的境界,大涅槃境界。這是什麼?這是一種智慧的境界。這個從佛證得,我們現在是遺教弟子,我們要靠哪?要靠善知識,燈燈相傳,我們才能體驗到那個大涅槃的境界。
後記:我因為看到上傳下喜法師的光盤《印度之旅》,其中為隨行人員釋義心經的部分,如醍醐灌頂,慧光圓照,故將這部分文字奉有緣人一覽。(若渴求受益更多,建議您看光盤“印度之旅“中關於心經的開示)
網上可以搜索到法師講解的《佛說阿彌陀經》《地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回頭如意》(即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