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為什麼要來道場?大家在家裡用功要定個時間出來,這段時間我一切不管,把手機關掉、把電話拔掉不要接了,這就是我用功修行的時間,一心一意精進,這個時候什麼都不想,什麼事來了也不管它,家裡的狗綁起來,不要讓牠亂叫吵到你,把小孩送到托兒所去給保姆帶,或是送給那些不想修行的親戚朋友幫忙帶一下,讓他們也修點福護持你,你就是用功。
夫妻就互相護持,有時候你用功,他幫你弄一些雜事,這是互相成就、互相精進、互相提醒,要是睡得太晚起床,就提醒對方一下,不是要共修嗎?單身的同修,手機是你最好的朋友,用手機提醒自己,用這些方式幫助自己用功修行,真的一切不管,全部都放下。或是半個小時、或是一個小時、或是一天、或是一個禮拜,那福報就很大,一個禮拜什麼事都別做,就是這樣用功,念佛、拜佛、看經,這樣精進,把自己所有心力安住在道業上,這就有一點像閉關。
所以不要認為很難,做一點是一點,如果沒有辦法一下子全分的精進,也要少分的精進,五分鐘十分鐘也好,在家裡可以這樣做,不要懈怠,不要攀緣。
還有,要少看電視,少看報紙,不要上網,上網盡量多浏覽祖師大德的著作,善知識的開示,網絡可以這樣用,或是聽講經、聽正法,不要東看看西看看。
現在網絡很厲害,不用出門就可以逛大街網絡購物,這樣只會增長自己的欲望。以前較不方便,還要出門才能逛百貨公司,現在很方便,賣場的商品就在網頁上,想要什麼就手指頭按一按,就幫你送到家裡來,也不用轉賬直接刷卡就可以,要是不會修行,這些都會讓你欲望熾盛。要先學遠離,都市叢林誘惑特別多,想要住阿蘭若,就是不接觸這些亂源,心還沒有定下來,就說要在紅塵中修,這只是自欺欺人。
我發現很多人上網都會心隨境轉,愛看政治新聞、社會新聞來染污自心,總在起對待,分這個顏色或那個顏色,心要平等不要分別,但不是分不出來,這要講清楚,是先讓心平等,沒有二念,「二」是對待的念頭,要先訓練讓心清淨,再來「分別」,那就叫從體起用,大用就現前。先把你的心洗干淨,這也是和盤托出都告訴你們,看你們要不要做,能做幾分?有人說念佛念了好幾年都沒有工夫。因為你們連三個月都沒有好好用功過,還想要什麼工夫,還想要什麼解脫。
有位居士問我:別的道場法師告訴他:所有境緣都可以用功,做事情也可以,在動中用功就可以了。許多人都聽過這種說法,道理是這樣講沒有錯,可是在用功的時候,心就是靜不下來,又怎麼能在動中用功呢?我回答他:因為你心從來沒靜下來過,你又怎麼會知道你在動亂?何況又處在動亂的境緣,那你就更亂,亂到連你自己都不曉得。
你心要先靜下來,從沒有靜下來過,就不知道「動」是什麼感覺,還想在動中修行,那怎麼可能?有人說工作也可以修行,是可以修,沒有錯,但是你的基本功要先練,要有基礎,不要好高骛遠。還有,如果你是當老板的,你的員工要是有在學佛的,希望不要跟你的員工講:來公司就是修行。不要講這種違心論,因為你心裡是希望員工來公司幫你賺錢,不是來修行的,這不要混淆。
初學工夫不夠,一定要住阿蘭若,阿蘭若是寂靜處,在古代,是聽不到牛叫聲的地方,現在是聽不到車聲的地方,住都市就裝隔音窗,裝隔音窗就聽不到車聲,但是真正義趣不是說沒有聲音,而是說你不要有那麼多雜事,更不要去攀緣,心要清淨,這就是住阿蘭若。
有些人沒住過阿蘭若,馬上就說動中也可以修行,那看他修什麼行,修到哪裡去?我們根器應該沒有捨利弗、目犍連這麼好,他們都住阿蘭若,我們還能不住嗎?道場就是阿蘭若,要來這裡用功。我們精捨的義工,絕對不會叫他們做很多事,他們大概是佛門裡面最輕松的義工,都沒事,要是他們太多事,我還會說:事情怎麼那麼多,為什麼不好好用功?每個人自己的事情做完了,趕快用功,我在道場就只管這件事而已。當然義工所做所為要如法,不用功只來做事功德就少,只是福報而已,還是輪回,還是出不了三界。
阿蘭若是寂靜處,所以人家找我外出,都會被我婉拒,今天在修學佛法上,心能夠定得下來,這真正是住阿蘭若的功德。剛剛教你們什麼是「阿蘭若」了,不要看報紙,不要看電視,要看佛法;嘴巴說話要說佛法,不要說世間法,世間的東西就是「業」,你的妄想,越說越多,越說越嚴重,越說越止不了。
碰到一件事情,想要解決,你越去打世間的妄想,想世間的事情,我要這樣做我要那樣做,越想問題越多,越想煩惱越重,雜念越重,不如直接念佛,萬緣放下,一切不管,一切隨緣,不慮其前不謀其後,你這個修行有一點點進步,有一點點往菩提道邁進。所以和盤托出,登峰造極之談,始於初步;初步從這個老實念佛,住阿蘭若下手。
我知道大家平常工作,事多雜亂,尤其是現代的工作要動腦筋,工作不用動腦筋的福報就大,只要逮到機會佛號就提起來,正念就提起來,這就是真正修行人,就怕有一刻失了正念,去工作是不得已,混口飯吃,不求這些名利,不求這些財富,只是要過最低水平的生活,修行人是這樣的。現在要過最低水平的生活也要很努力,那也沒辦法,眾生業就是這樣,但是你的心還是不能離道。
李炳南老居士講:「白衣學佛。不離世法。要在敦倫盡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敦倫盡分。但是學佛的人要怎麼孝養父母?要不帶情見,照顧你的家庭但不帶執著,這是佛弟子的敦倫盡分,不要忘記這一點。
有的人學了佛,心想:我要敦倫盡分,還是滿心世間意,就在佛法上敷衍,來道場修行就像沾醬油一樣,沾一點碰一點就算有修。不是這樣做,來道場修行要勇猛精進,世間事情要少,要看得淡看得破,這才是敦倫盡分,一切時處要能放得下,要處世不忘菩提,這真的很重要。
一般人只想:我敦倫盡分就好,常忘記佛弟子是什麼樣子,所以精捨才提倡《學佛行儀》。《學佛行儀》裡面提到:一個佛弟子在工作裡,該怎麼存心,怎麼用心,怎麼修行,這是很重要的。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職位,或是什麼樣的工作,書裡面都有教導原理原則,也都是佛在經上講的,只是把它匯編起來,是很好的一本書。
所謂「處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應。」「解」就是對於經教的理解,還有心開意解,就是看得破;要你對經教理解,目的就是要幫助你看得破,這才叫解,你沒有解,還是會被煩惱給纏住,還是不願意修行。像信願行的「信」,要信入、要深信,也是要在行解相應,「行」就是去轉變,因為你解得了,雖然看得破,但是習染還在,你的妄想、執著還沒有除滅,所以要在日用平常當中,提得起你的修行。前面講的,住阿蘭若,要給自己一點空間,給自己一點時間,不要把一生都賣給了公司,賣給了你的名利,名利到頭是一場空,生不帶來,死也帶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