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欲海回狂卷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欲海回狂卷一(白話解)

  清•周安士著

  《欲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世上有一種極其慘烈、極為深重的禍患,往往使人喪失性命,可是人們卻大都沉溺其中,甚至不惜以身相殉,至死都不肯改悔,這便是對色欲的貪愛!那些道德敗壞之流,放縱情欲,尋花問柳,偷香竊玉,做下種種毀壞社會倫理的惡行,致使家庭衰敗,父母受辱,自己惡名遠揚,連累後代子孫。他們活著時壽命被削減,不能盡其天年,死後還要永久墮入惡道。這些人所受的報應姑且不論。即使是夫婦之間的正當性關系,一旦沉湎其中不加節制,由此而喪生的人,其范圍之廣、數量之多,也是數不勝數。本來是想貪圖快樂,結果卻招致死亡。鳏夫、寡婦的茕苦不幸,實際上多由自己造成,並非命該如此。那些平日沉迷於床第之歡不能自拔的人,可以說是咎由自取。但也有平時房事並不過度,只因為不知道應當注意的各種忌諱,貿然為之,因而招致死亡,這樣的事例也為數甚多。在《禮記•月令篇》中有這樣的規定:當驚蟄節氣即將到來,春雷震響前三日,要由官吏振響木铎,宣告政令,警示人們在此期間禁止房事,以免胎兒發育不全。古代聖王的愛民情懷,真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各種忌諱事宜,在《壽康寶鑒》中有詳細說明,應該一並購閱。)

  我常說世人辭世的真正原因,由色欲而直接致死的占十分之四,間接致死的也占十分之四,這是由於貪著色欲使身體虧損,當受到其它風寒、病毒等感染而死去。一般人總把這些人的死,歸之為他們的命不好。不知貪色的人突然死去,其實並非他們生來注定壽命短促。因為只有那些心地清淨、品行端正、不貪欲事的人,才能活到自己壽命的壽數。而貪色的人全都是自我戕害寶貴的生命,以致過早去世,這怎麼能說是命中注定呢?其中真正能依命而生、命盡而死的人,只占到十分之一二而已。由此可知,世上多半都是貪著色欲而枉死的人,這一禍患之嚴重,再沒有別的能與之相比。這是多麼令人深感哀痛,又是多麼的令人深懷畏懼!

  然而也有一種方法,既不用費錢,又不用費力,卻能成就至高的德行,享受至大的安樂,給子孫留下無盡的福蔭,使自己來生有貞節的眷屬,這便是戒YIN的善行!夫妻間的性生活,前面已略說其中利害,暫且不論。至於各種不正當的邪YIN行為,卻是無廉無恥,極穢極惡,完全是以人身在做畜生的事。所以當有艷女前來私會,或是妖姬投懷獻媚,君子則視為莫大的禍秧而予以拒絕,因此而福星高照,天神眷佑。小人則視為莫大的幸福而欣然接納,因此而災星降臨,鬼神誅戮。君子則因禍而得福,小人則因禍而加禍。這便是古人所說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世人若於女色關頭不能徹底看破,便是以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至高德行、至大安樂,以及子孫無窮的福蔭、自己來生的貞良眷屬,全部斷送在片刻的歡娛之中,這是多麼的令人悲哀啊!

  清代周安士先生所著的《欲海回狂》一書,對內容作了細致的分類,加以詳盡的剖析,用雅俗共賞之筆,寫下了既有誠摯勸勉,又有嚴厲訓誡的感人文字。對古往今來不YIN而獲福、犯YIN而得禍的諸多事例,原原本本作了詳細地記述。作者在書中大聲疾呼,不遺余力,宛若暮鼓晨鐘,發人深省,就是想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快樂,健康長壽,各盡天年。須知此書雖是為戒YIN而作,其所闡釋的義理與准則,無論是國家治理、自我修養、家庭完善,還是探尋宇宙人生的奧妙、悟明自性、了脫生死,全都圓滿地包括無遺。讀者若能細心領會,身體力行,融會貫通,一定會達到圓融自在、觸目是道的全新境界。安士先生的憂世救民之心,真可謂至深至切!為此我曾在民國七年,於揚州藏經院,將《安士全書》刻板印行。民國八年,又刻印《欲海回狂》、《萬善先資》二種單行本。民國十年,又募資印刷縮小本《安士全書》。原計劃印贈數十萬部,使這部書遍及全國,但以人微德薄,只印送了四萬部。另外,中華書局私下印刷出售的,也有將近二萬部。杭州、漢口等地也都仿照排版,其印刷數量也應不少。

  現有江蘇太倉的吳紫翔居士,憂念世間災禍日趨加劇,國內出現的許多所謂新學派,公然提倡廢除傳統的倫理道德與貞節觀念,一味主張自由戀愛,如同決開江堤,任滔滔洪水泛濫,使一些青年男女陷入無底欲海的湍急漩流之中。於是他發心廣印《欲海回狂》一書,施送社會各界人士,以期挽回狂瀾。眾志成城,眾擎易舉,懇請海內仁人君子大發救世之心,量力出資印送,並勸有緣之人普遍流通。同時希望父親以此教誨兒子,兄長以此勉勵幼弟,為師以此訓誡學徒,朋友之間以此相互勸告。使人人都深知YIN欲之海,立志如山,守身如玉,不但不做任何邪YIN之事,即使夫妻間正當的性關系也懂得節制。從此世上的鳏夫、寡婦、孤兒和喪子的老人,必將日見減少。富裕、長壽、健康、安寧,人人都可得到。自己與家人從此平安吉祥,國家和社會從此和諧安定。穢德轉化為美德,災殃轉變成吉祥。這樣不用費錢,又不用費力,卻能有如此美滿的結果,我想仁人君子一定都會當仁不讓,欣然為之吧!為此謹略述要義,貢獻給各位同仁。

  民國十六年(1927),釋印光撰。

  附錄:懿德堪欽(《揚州甘泉縣志》)

  元代秦昭,揚州人,二十多歲時准備前往京城,已經登船就要出發。這時有一位朋友鄧某,持酒前來送行。兩人正在飲酒時,忽見有轎子抬來一位美麗的女子。鄧某讓這位女子拜見秦昭,並說:“這是我為京城某部的一位官員買的妾。正好你進京城,就請順路幫我送去吧!”秦昭覺得二人孤身在外,一路上多有不妥,於是再三推辭。鄧某生氣地說:“你為什麼如此固執?我信任你,才把此事托付給你。若是你把持不住,那就把她送給你,也不過兩千五百缗錢而已!”秦昭迫不得已。只好答應下來。當時天氣已熱,蚊蟲很多。這位女子隨身沒帶蚊帳,在船上倍受蚊蟲叮咬之苦。秦昭只好讓她也一起睡在自己的蚊帳裡。船途經內河,過了幾十天才到達京城。秦昭讓旅店的老板娘幫助照顧女子,自己拿著鄧某的書信去找那位官員。見面後,官員問秦昭:“你來京城,一路上帶家眷了嗎?”秦昭回答道:“就我一個人來。”官員聽後,臉上頓時有怒色,但因為有鄧某的信,只好勉強把女子接到家中。到了晚上,才知道她並未失身。這名官員慚愧感慨不已,次日就立刻派人給鄧某送信,盛贊秦昭品德高尚。隨後又前去拜訪秦昭,說道:“閣下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千古少有。昨天我還非常懷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感到十分慚愧!”

  【按】秦昭的心中若不是已完全斷絕私欲,達到純然的道義境地,與這位美麗的女子同吃同住幾十天,能沒有情欲嗎?秦昭固然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這位女子也是一位貞潔的淑女。美好的品德,純潔的心靈,多麼令人景仰!因此把這則事例附錄於此,以使其廣為流傳。民國十六年丁 (1927),釋印光謹記。

  《欲海回狂》原序

  辛酉年(1681)夏末,我與周安士先生在荷花亭邊乘涼,執手傾心交談,縱論天下古今得失,因此談及行善得福、作惡招禍的世間規律。周先生喟然長歎一聲說道:“色欲對人的迷惑實在太大了!賢人智士尚且難免,更何況其他的人?”我低頭沉思良久,心想:“以口頭勸人,只能收到一時的成效。不如著書立說,可以長久傳世。”便勸他將自己的感悟,寫成一本勸善戒YIN的書。周先生說:“我所作的《萬善先資集》一書,刊板已經快兩年了,還需籌集資金才能完工。新書即使寫好,恐怕也難以問世。”我說:“只要對國家人民有益,我絕不吝惜錢財!”周先生聽後很高興,於是發心編寫此書。

  日子過得很快,一眨眼到了今年秋天,七月的庚午日那天,我再次向周先生提起這件事。他便在這一天裡,焚香淨手,正式提筆構思。書中的每一個觀點,都力求精辟透徹,使人眼界頓開,豁然開朗。同時還廣泛搜集三教經典,以備參考。寫作中他心無旁骛,連吃飯睡覺都在思考書中內容。等書稿完成,前後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我便按照此前的約定,出資招募科工,開始進行刻板,以使此書得到廣泛傳播。

  衷心希望見到這本書的人,把它當作清夜裡的鐘聲,饑荒中的糧食,常放在書案上反復研讀。若能由此領悟人生的智慧,福緣自然會變得愈加深厚。至於書中對於生命意義的探尋及對生活哲理的闡釋,精辟生動,流光溢彩。當代自有名家慧眼,我又哪有資格妄加評論呢!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十一月十六日,姑蘇顧萼青林氏題。

  【注】蓂莢:古代的一種瑞草,每月從初一日至十五日,每天生一莢;從十六日至月終,每天落一莢。三更,即變換了三次。蓂莢三更,指蓂莢生長、脫落的過程經過了三次,也就是過了三個月。

  凡例(十二則)

  一、 本書分為三卷。第一卷搜集以往事例,以引發人們的戒YIN之心。第二卷分門別類加以剖析,闡述戒YIN的方法與事宜。第三卷以問答的形式破除疑惑,以堅固戒YIN的決心。各卷內容由淺入深,不能前後顛倒。

  二、 書中引用的因果事例及古人議論,均一一注明出處,以供查閱考證。如果同時在幾本書上都有記載,就選擇有代表性的內容加以列舉。

  三、 古來貞節和YIN亂方面的事例,不少都流傳很廣,如果不是確鑿無疑,一概刪去。對現在發生尚未刊行的因果事例,則多有收錄。

  四、 古人編寫記事類書籍,往往只是簡單地各篇順次列舉出來,不分章節,讀者容易產生厭倦。所以本書在編寫中,將不同事例加以分類、標名。有針對性地進行勸誡,處處引人注目。

  五、 第一卷的事例摘自各種著述,原文雅俗繁簡各有不同,本書收錄時對文字有所改動,以統一風格。

  六、 戒YIN一類的書,前人在義理方面多有闡揚,但大都是引用以往的事例加以勸誡而已。能夠把入門修行的辦法一一說明,同時又包含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卻從來沒有過。

  七、 勸世的文章,有的初讀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很吸引人,但仔細看過後,只需用一兩句話就可以概括。本書努力杜絕這種情況,因此“受持篇”中的內容全都言簡意赅,雖然表面上只是在講戒YIN,實際上治國修身之道都包括在其中。希望讀者不要走馬觀花,辜負作者的良苦用心。

  八、 YIN欲的根源在於貪愛,貪愛之心不斷除,就像冬天的草葉雖然枯黃,然而根須還在,到了春天仍會發芽。所以第二卷中講述了“不淨觀”等修行方法,就是為了在產生YIN欲之前徹底斷除YIN念。讀者若能身體力行,自能體會其中的奧妙。如果只是隨手翻閱,認為無關緊要,則只能讓作者徒自惋惜了。

  九、 本書前兩卷,對戒YIN的原則和修持方法作了全面闡述。對這樣做的原因和根據,可能會產生種種疑問,因此在第三卷對常見的一百個問題作了解答,以使本書內容完整。

  十、 人生最迫切的問題,莫過於生死輪回。不論儒家還是佛家,都應當認真研究這一問題。人們往往以為這是佛家的范疇,因此很久以來都避而不談。本書既是為了利益世人,對此問題不再畏首畏尾,在後兩卷中,對生與死的原因、陰間與陽世的狀況等,僅就自己所見做了論述。

  十一、 本書三卷內容,根據需要可以拆分為幾十個獨立的部分。每個部分在排版時都已算好字數,與其他部分拆開時,起始頁和結束頁都保持完整。這樣不僅便於讀者在每個部分後面增補相關內容,而且可以作為字幅張貼出來勉勵自己。

  十二、 著書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通俗淺近則文人沒有興趣,典雅深奧又不適合大眾閱讀。雖然淺顯易懂,愚鈍者還是會感到難以理解。再精煉周密,智識者仍會認為粗疏。就是古代的聖賢活在今天,恐怕也難以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何況是我們這些弟子呢?本書所講的戒YIN的道理與方法,有的是為了家庭幸福,有的是為了身體安康,有的是為了獲福消災,有的是為了修身養性,有的是為了超生死、出三界。就像藥店中各種藥都有,讀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病症選擇服用。

  玉峰懷西居士周安士謹記

  援引大藏目次

  《華嚴經》、《法華經》、《般若經》、《寶積經》、《楞嚴經》、 《圓覺經》、《涅槃經》、《佛本行經》、《密嚴經》、《阿含經》、《法句喻經》、《過去因果經》、《梵網經》、《雜譬喻經》、《禅秘要經》、《普曜經》、《出曜經》、《威德陀羅尼經》、《維摩經》、《三戒經》、《八師經》、《處胎經》、《摩耶經》、《修行道地經》、《僧護經》、《優填王經》、《提謂經》、《月上女經》、《摩鄧女經》、《業報差別經》、《蓮花面經》、《尼乾子經》、《造像經》、《七佛滅罪經》、《禅要呵欲經》、《大阿彌陀經》、《優婆塞戒經》、《四十二章經》、《日名菩薩經》、《賢愚因緣經》、《起世因本經》、《樓炭正法經》、《十二因緣經》、《正法念處經》、《觀佛三昧經》、《佛般泥洹經》、《戒德香經》、《瑜伽論》、《智度論》、《俱捨論》、《釋迦譜》、《觀經疏鈔》、《顯密圓通》、《准提淨業》、《法苑珠林》、《淨土文》、《正訛集》、《法喜志》、《竹窗三筆》、《現果隨錄》、《稽古略》

  援引儒書目次(道書附)

  《易經》、《書經》、《四書》、《禮記》、《左轉》、《列子》、《莊子》、《周書異記》、《史記正義》、《前漢書》、《後漢書》、《淮南子》、《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唐書》、《宋史》、《元史》、《文獻通考》、《北山錄》、《廣仁品》、《廣仁錄》、《迪吉錄》、《懿行錄》、《知非集》、《唐氏譜》、《節義傳》、《張子語錄》、《皇明通紀》、《鄭景仲集》、《茅鹿門集》、《羅狀元傳》、《三教平心論》、《欲海晨鐘》、《戒YIN匯說》、《科名勸戒錄》、《冒憲副紀事》、《不可不可錄》、《續筆乘》、《文昌化書》、《文昌寶钏》、《感應篇集解》、《感應篇說定》、《感應篇廣疏》、《感應篇圖說》、《感應篇瀹注》

  欲海回狂白話解

  第一卷

  法戒錄

  總敘

  (共二則,一法、一戒)

  在無邊無際的輪回中,眾生的罪業深廣如海,其中最難斷除的就是色欲。世間萬象紛繁擾擾,其中最容易觸犯的便是邪YIN。拔山蓋世的英雄,因此而國破家亡。文采絢麗的才子,因此而身敗名裂。從古至今,無論賢良與愚昧,全都在所難免。況且世風日下,古道淪亡,不僅放浪輕浮之人沉迷於色情場所,多才多藝的文人也慕戀風塵女子。嘴裡說要節制欲望,欲望卻更加強烈。耳中聽到戒除YIN欲,YIN心卻倍加旺盛。路邊遇到嬌美的女子,便不停地注目張望。閨中見到美麗的容顏,就青絲纏綿難以排解。這都是由於心靈被肉體所驅使,理智被欲望所迷惑。相貌平平的女子,偶然打扮一番,就覺得像西施一樣美麗。模樣難看的村婦,一旦塗脂抹粉,便忘記了她原來的丑陋。

  哪知道這一念邪YIN之心,天地難容,神人震怒。若毀壞別的女子的貞操,就會在自己的妻女身上償還。若是玷污了別人家庭的名譽,自己的子孫也受到同樣的報應。斷子絕孫的原因,無非是刻薄狂妄。妓女的祖先,必定是貪色的浪子。本應家財富有的,被上天的神明所剝奪。本應地位顯貴的,被從科舉的金榜中除名。在世時遭受責打、杖擊、勞役、流放、死刑等酷刑懲罰,去世後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忍受最苦。從前種種恩愛,在這裡全成泡影。昔日的雄心壯志,到此時蕩然無存。

  普勸青年志士、才學名流,應當及時醒悟,破除色魔迷障。紅潤白皙的面頰,其實是帶肉的骷髅。裝扮美麗的身體,不過是穿著衣服不斷向外排洩的廁所。面對如花似玉的美女,也要像對自己的姐妹和母親一樣。沒有犯下邪YIN過錯,須謹防失足。曾經做過此類惡事,務必悔改回頭。更請展轉流通戒YIN書籍,使更多的人受到勸化,人人走出迷途,步入覺悟的正路。若以為勸人戒YIN不過是迂腐之談,請看冒嵩少所得的善報。如以男女風流韻事為佳話,金聖歎的結局便是前車之鑒。

  冒嵩少(《冒憲副紀事》)

  明代江蘇如皋的冒嵩少先生,名起宗,己未年(1619)在科舉考試中落第而歸。在注解《太上感應篇》時,他對“見他色美”一句,下了很多功夫。當時幫助他抄寫的,是他家請來的私塾老師羅憲岳。後來羅憲岳回到南昌,在崇祯戊辰年(1628)正月時,夢見一個道士裝束的老者,左右有兩位少年陪從。老者手中拿著一本書,叫站在左邊的少年朗讀。羅憲岳悄悄聽著,正是冒嵩少先生對“見他色美”這一句的注解。讀完,老者說:“應該得中。”然後又叫站在右邊的少年作詩,這位少年詠道:“貪將折桂廣寒宮,哪信三千色是空。看破世間迷眼相,榜花一到滿城紅。”羅憲岳醒後,確信冒嵩少先生一定會中進士,就寫信把這一吉兆告訴了他兒子。等到發榜時,冒嵩少果然登第,後來官職一直做到憲副。

  金聖歎(姑蘇盛傳)

  江南的金聖歎,名喟,學識廣博,喜歡涉獵奇聞轶事,才思敏捷,自以為世上沒人能超過他。他寫了很多含有色情內容的書,以此來展現自己的才華。他所點評的《西廂記》、《水浒傳》等,對書中YIN穢的內容,往往引用佛經加以評述,當時人們敬佩他的才華,因此流傳很廣。他還寫了一本《法華百問》,以個人的錯誤見解擅自解釋經文,混淆視聽,贻誤眾生。順治辛丑年(1661),忽然因事被逮捕入獄,後來竟被處死,暴屍街頭。

  (原文作“荊某”,因為當時還有所顧慮。現在已過去很久了,所以特加訂正。)

  勸有官君子

  (附吏役,共五則,四法、一戒)

  同樣是人,有的勞心,當官治理他人。有的勞力,終身受人役使。有的享受榮華富貴,有的忍受貧窮困苦。這難道是天道不公平嗎?其實還是由自己所招致。《詩經》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周易》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今世富貴的人,都是前生修福行善所得。子孫能夠享福,全是因為祖上積德所致。這一切都遵循著必然的因果法則。然而享福的時候,還要注意繼續修福。就像耕田種地,年年收獲,還要年年播種,如果仗著權勢尋花問柳,豈不是孟子所說的得人爵而棄天爵嗎?難的是處於順境,容易沉溺於享樂之中,因此而喪失善念,滋長YIN欲之心。若能於此時蓦然悔悟,便是真正的福德深厚。

  韓魏公(《宋史》)

  宋朝韓琦任宰相時,買了一個妾姓張,容貌美麗。訂立契約後,這個女子忽然落下淚來。韓琦問她是怎麼回事?她說:“我本來是供職朗郭守義的妻子,前年他被部使者捏造罪名彈劾,所以才落到今天的地步。”韓琦為她感到難過,就讓她先拿著錢回家,等她丈夫的冤情昭雪以後再來。張氏走後,韓琦為她丈夫申明冤屈,准備調任其它官職。張氏按照約定來到韓琦的家中,韓琦沒有見她,而是派人對她說:“我身為宰相,怎能以士人的妻子為妾?以前給你的那些錢不用還了。”便把契約還給她,又給她二十兩銀子作路費,使她們夫妻重新團聚。張氏感激地流下眼淚,向韓琦遙拜後離去。後來韓琦被封為魏郡王,谥號忠獻,子孫極為昌盛。

  【按】宋代的司馬光沒有兒子,他的夫人為他買了一個妾,選了個時間送進書房,但司馬光卻不加理會。妾想試探他,就拿起一本書問他:“這是什麼書?”司馬光表情嚴肅地拱手答道:“這是《尚書》。”妾只好悄悄地離開。總之,只要欲心一淡,就能夠把持住自己。韓琦能夠見色不亂,全在於他欲念淡薄。

  曹文忠公(《廣仁品》)

  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曹 擔任泰和典史。因捉拿強盜,在驿亭解救了,一位漂亮的女子,這位女子便主動向曹 表示親近。曹 說:“我怎麼能侵犯一個處女呢?”就取出一張紙,寫了“曹 不可”四個字燒了,整夜都沒有動心。天亮後,找到她的家人把她領回。後來,曹 在參加殿試的時候,忽然有一張紙飄到他面前,上面有“曹 不可”四個字,他頓時文思沛然,考中了狀元。

  【按】人必須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為。“不可”兩個字之中,大有力量。

  王克敬(《不可不可錄》)

  王克敬是兩浙鹽運使,當時溫州押送的鹽犯中有一位婦女,王克敬見到後大怒,說:“豈能抓捕婦女,押送千裡之外,一路上與吏卒混雜在一起?這真是太有辱於禮教了!從今以後,凡是婦女,再也不許逮捕。”

  【按】官吏拘捕犯人,往往會將婦女一同逮捕,這樣做最損陰德。因為婦女的羞愧心比男子重得多。不要說辱罵逼迫往往會使她們輕生,即使是和顏悅色地詢問,當她們一進門到審訊案件的公堂,早已嚇得魂飛魄散,成為終身的恥辱。自己之妻與他人之妻,不過貴賤略有差別。假如讓自己的妻女跪在堂下,官吏威風凜凜地面對著她們,千萬只眼睛注視著她們,她們的感受又會是怎樣呢?像王克敬這樣的官員,由於廣積陰德,可以提前將家裡院牆的大門修得高大寬敞,以備子孫顯貴時供驷馬高車通過了。

  顧提控(《懿行錄》)

  江蘇太倉縣的官吏顧某,凡是迎送官員,都要借住在城外的江賣餅家裡。後來江賣餅因為被誣陷與盜賊有牽連而被捕入獄,顧某為他申明冤屈。江賣餅非常感激,就把自己十七歲的女兒送給他做妾。顧某婉言謝絕,禮節周全地把她送回,這樣往復了三次。後來江賣餅家更加窘迫,就把女兒賣給一個商人。幾年後,顧某任職期滿,調往京城,在韓侍郎府中辦理公務。一天,韓侍郎外出。顧某正坐在門前,聽到韓侍郎的夫人到了,立即跪在庭院中,不敢仰視。夫人說:“請起!您不是太倉縣的提控顧先生嗎?我是江家的女兒。父親把我賣給商人後,他把我當作女兒,嫁給了韓侍郎作妾,不久又繼為正房。我今天的富貴,都是您的恩賜。我正發愁不知該怎樣報答您,沒想到有幸在這裡相遇。我要把你的事告訴我的丈夫。”韓侍郎回來後,夫人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訴了他。韓侍郎說:“真是一位仁德的君子!”竟上奏給孝宗皇帝。皇上也很贊歎,讓人查哪個部門有空缺的官職,委派他擔任了刑部主事。

  【按】施恩不受報,是顧提控的仁德。受恩必報,是江夫人的情義。為國舉薦賢才,是韓侍郎的忠心。不拘一格任用賢良,是聖天子的明斷。

  劉差某(其兄向王姓者說)

  清朝順治壬辰年(1652),江寧的衙役劉某,到江北拘捕人犯,押回後入獄中,需要十多兩銀子才可以贖出。囚犯說:“我有一個女兒,請你通知我家裡把她賣掉來贖我。”劉某答應了,過江與囚犯的妻子商議,把他家女兒賣了二十兩銀子,都交給了劉某,但劉某竟然全部侵吞,據為己有。囚犯知道後,因悲傷過度而死去。過了十多天,劉某病倒了,自己說:“那位囚犯在東岳大帝那裡告訴我,我的舌頭快要被鐵鉤鉤掉了。”不一會兒,他的舌頭伸出幾寸長,七竅流血而死。

  【按】在衙門當差,正是修善積德的好機會。但像劉某這樣的人,卻要墮入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中去了。

  勸將士

  (共二則,一法戒、一戒)

  茫茫宇宙之中,一切人都是由天地所生養的蒼生,都是為君王所護育的赤子。不幸遭遇兵荒馬亂的年代,夫妻分散,母子別離。此時能夠有條活路,不至於立即死在亂軍之中,全靠軍中將帥的保護。一旦遇上紀律松弛的軍隊,搶劫錢財,奸YIN妻女,殘殺性命,則無異於雪上加霜,火中燒油。我現在為千百年以後無路可逃的人們,拜求千百年以後的將士:請你們不要屠城,不要搶劫鄉村,不要焚燒民房,不要掠奪婦女。見別人的父母逃竄躲避,要當成自己的父母彷徨無奈一樣。見別人的妻女流離失所,要當成自己的妻女難分難捨一樣。古人說:“財富權勢絕非一家所專有。”當手中握有兵權卻不能行善積德,就如進入寶山又空手而歸。身為將士者,縱然不為這些天地生養的蒼生考慮,不為這些君王護育的赤子考慮,難道不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考慮嗎?願君早日覺悟,自然福報無邊。

  二曹將軍(《宋史》)

  宋朝大將軍曹彬,為人慈和謙讓,從來不妄殺無辜。攻克遂州時,將領們都要屠城,曹彬不允許。他下令把軍中擄掠的婦女都集中在一間房子,並派兵守衛。戰事平息後,一一尋訪她們的家人送還。失去親人的,就備好彩禮把她們嫁出。攻打金陵時,曹彬在站前與眾將領焚香立誓,攻下城池後決不亂殺一人。後來他的兒子曹玮、曹琮、曹璨,都當了將軍。小兒子曹玘還被追封為王,其女兒就是光獻太後。後世子孫榮盛無比。

  當時還有一個將軍叫曹翰,攻打江州時,由於久攻不下,非常憤恨,下令屠城,放縱士兵奸YIN擄掠。他死後不到三十年,家道衰敗,子孫中有在海邊當乞丐的。

  【按】作為領兵的將領,能夠自己赤身不染,固然很好。如果還能嚴禁軍兵擄掠,豈不是更加可貴?曹彬下令保護的婦女,都是其他將領劫掠來的,決非曹彬自己所搶,又自己送還、自己嫁出。曹公可以說是千秋萬代仁將的榜樣。

  支某(《現果隨錄》)

  嘉善有一位書生支某,康熙己酉年(1669)春天,對朋友顧某說:“我這些天神情恍惚,好像有怨鬼跟著我。”他發病後,顧某請到僧人西蓮法師,來他家中詢問情況。忽然聽到支某的腹中有鬼說話道:“我在明朝初年當副將,姓洪名洙。主將姓姚,他見我的妻子江氏長得漂亮,起了貪心。遇到有一個地方出現叛亂,他讓我帶領七百名殘兵前去征討,兵力太弱,結果全軍覆沒。姚某想霸占我的妻子,致使她也上吊自殺身亡。我懷著深仇大恨,等了好幾世想要報復他。怎奈姚某晚年修行,次世成為一名高僧,第二世入翰林院成為一位大學士,第三世成為戒行僧,第四世成為大富人,樂於施捨,我都沒有機會報仇。如今是第五世,本來應當在今明兩年的科舉考試中接連中榜,但因為他在某一年舞弄訟詞,害死四位賣茶商人,被上天從官祿名冊中削去,我才得以報仇。”西蓮法師聽他說得很有條理,就慈心加一勸解,承諾為他誦經禮忏以消解冤仇。鬼答應了,於是請西蓮法師作佛事,支某的病立刻就好了。可是沒過幾天,支某腹中又聽到這個鬼在說話。西蓮法師責備他為什麼又來?鬼說:“我已靠著佛力超生,決不會反復無常。現在來向支某索命的,是哪四位賣茶商人,不是我。我怕法師以為我不守信用,所以特來告訴你。”說完就走了。不久支某病發,不出兩天就死了。

  【按】佛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像這樣償還二、三百年前的業債,還要算是近的。

  勸求功名者

  (共八則,四法、二戒、二戒法)

  美色是世間人想得到的,科舉功名也是世間人想得到的。然而若想二者同時擁有,就像有人又想發財腰纏萬貫,又想做官當揚州刺史,還想成仙騎鶴升天,無異於癡心妄想。無奈世間最容易使人迷惑的莫過於色欲,而與求取功名水火難容的莫過於色欲。古往今來有多少才華出眾的讀書人,最終被愛欲的大浪所淹沒,可以說數不勝數。若是那些得過且過,平日對求取功名不肯努力的人,倒也罷了。若是雪夜寒窗,殘燈獨坐,慈愛的父母望明月而神傷,賢良的妻子聽雞鳴而墮淚。一旦該得到的朱衣官服被削奪,在科舉中式的黃榜上被除名,妻子多年的期望成為泡影,父母的養育深恩無法報答,此時自己的心中該是多麼悔恨!男兒若想實現青雲之志,就必須把人間的女色看空。

  林茂先(《文昌化書》)

  信州的林茂先,每天閉門讀書,非常用功。中了舉人後,鄰居有一個富戶的妻子,嫌棄自己的丈夫不肯讀書上進,欽慕林茂先的才華,就自己跑來想和他親近。林茂先說:“男女有別,這樣的事情為禮法所不容。況且天地鬼神,羅列森布,無處不在,看得清清楚楚。你怎能玷污我的品行呢?”鄰婦慚愧地走了。林茂先在其後的考試中,中了進士。後來他的三個兒子也都中了進士。

  【按】《中庸》開篇第一章,就說君子在獨處時,對於各種誘惑要有戒慎和恐懼之心。而在評論小人時,則說他們“無所忌憚”。可見修身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有敬畏之心。林茂先所說的“男女有別,禮法不容”就是敬,“天地鬼神,羅列森布”就是畏。從這裡也可以知道,他平日的個人修養的確很深。

  羅文毅公(《羅狀元本傳》)

  羅倫到京城參加會試,中途船停靠在姑蘇。夜裡夢見范仲淹先生來看他,並說:“來年的狀元將會是你。”羅倫謙遜地表示自己不行。范先生說:“某年的某座樓中發生的事情,上天已經知道了。”羅倫醒後,回憶起當年曾在那座樓中拒絕與一名女子發生私情,這個夢看來是真的。等到了殿試的時候,他果然中了狀元。

  【按】即使身在暗室之中,天神的眼睛也像閃電一樣明察秋毫。因此君子在一個人獨處時,更要小心謹慎。

  楊希仲(《科名勸戒錄》)

  成都人楊希仲,在科舉考試還未中第以前,曾在外地讀書,期間有一個美艷的婦人想與他發生私情,被他拒絕了。他在家鄉的妻子當晚就夢見一位神仙說:“你丈夫客居他鄉,也能夠操守嚴明,我會讓他在眾多考生中取得第一。”他妻子醒後感到很奇怪,不知是什麼意思。直到年底,楊希仲返回家中說起這件事,才弄明白。第二年的鄉試,楊希仲果然得了四川省第一名。

  【按】《優填王經》說:“女人最為惡,難與為因緣。恩愛一縛著,牽人入罪門。”楊希仲先生可稱得上是牽之不動了。

  曹某(《不可不可錄》)

  松江的曹某,到南京參加科舉考試,寓所中有一個婦人想與他發生私情,曹某趕緊避開,走出寓所到別處借宿。半路上見到有官員出行,一隊侍從舉著燈火,喝令行人回避,走入古廟之中。曹某悄悄跟過去,聽到裡面正在念本年科舉考試即將中榜的名單。念到第六名時,一名官吏禀告說:“此人做了惡事,已被削去,應該由誰來代替?”神說:“曹某不與寓所中的婦人發生私情,貞節可嘉,就由他來代替。”等到考試結果揭曉,果然是第六名。

  【按】好色之人,若有女子投懷送抱,必定喪德敗行,因此削福減祿,無異於災星臨門。積德之士,若有女子前來私會,必定不為所動,因此蒙神嘉許,正是福星高照。所以說福與禍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劉堯舉(《廣仁錄》)

  龍舒有一個人叫劉堯舉,租了一條船前往省城參加考試,路上總想調戲船夫的女兒,船夫隨時都提防著他。劉堯舉進入考場後,船夫認為考場裡重門緊閉,荊枝插牆,完成答卷前考生不得離開,因此不再擔心,到街上去了很久。誰知試題都是劉堯舉曾經練習過的,很快就考完出來,乘機與船夫的女兒私通。劉堯舉的父母在家中,夢到一個黃衣人拿著考中的名單,向他們報喜說劉堯舉考了第一名。他們正要看名單時,忽然被一個人奪去,說:“劉某最近作了一件欺心事,已經被取消考試資格了。”劉堯舉的父母醒後,說起這個夢都很擔憂。不久在考場閱卷時,劉堯舉因為考試違規被取消資格,主考人員都為他的文章感到惋惜。回家後,父母夢到的情形向他詢問,劉堯舉隱瞞實情不敢告訴父母。他在下一次的鄉試中才考中舉人,但終其一生都沒能中進士。

  【按】為了船上一次匆匆的歡娛,竟然用一個“省元”(鄉試考取全省第一)來換,還有誰像他這樣愚蠢呢!

  鳳陽某生(其友面述)

  鳳陽縣有一個秀才,家裡的小池塘裡種著荷花,多年都沒有開花。康熙己酉年(1669),他要到句曲參加錄遺考試,家裡的池塘忽然開了一支並蒂蓮。他的父母都很高興,認為這是在秋天舉行的鄉試中上榜的吉兆,決定第二天早上在池邊擺酒觀賞。當天晚上,秀才夫婦二人歡聚,家中有婢女走過,秀才想調戲她,見妻子沒有阻止,就私自占有了這個婢女。第二天早上再去看荷花時卻已經折掉了,經過詢問,恰好是這個婢女折的,秀才的父母非常惆怅。折花的這天晚上,秀才夢到自己去拜見文昌帝君,見自己的名字已登上天榜,忽然被帝君勾掉。他哭著拜倒在帝君面前請求原諒,連續三次都被斥退。醒後他自知不妙,心情沉重地上了路。府學的錄遺名額通常都是三個,當時去句曲參加錄遺考試的秀才也只有三人,唯獨他沒有通過。其後的三次大收,同樣都沒能通過,最後只好哭著回家。

  【按】假使他的妻子堅決不允許他占有婢女,丈夫肯定會認為她是出於嫉妒,誰知冥冥之中卻保全了他科舉的功名。春秋時期,叔向的母親因為聽從兒子的勸告,為不受嫉妒的惡名,沒有阻止娶叔虎的母親,後來羊舌氏家族因此遇難,其事詳見《左傳》。對於妻子的妒忌怎麼能一概而論呢?

  【注】清朝科舉制度規定,各級學府的生員(俗稱秀才)需要參加科考、錄科,取中亦可參加鄉試。大收是獲得鄉試資格的最後機會。

  直隸兩士(《戒YIN匯說》)

  明朝有一位書生,在南京參加科舉考試,寓所的對面是一位指揮使的官邸。指揮使的女兒見到這位書生後,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一等考試結束,就派婢女傳信,約他在晚上相會。這位書生怕損傷陰德,就拒絕了。但與他同住的一個朋友平時比較輕浮,就冒充書生前去赴約。婢女在夜色中分辨不清,把他領進指揮使女兒的房中,兩人睡在一起,忘了關門。恰好指揮使早上回來,突然進門看到,不禁大怒,揮劍殺了兩人,然後去官府自首。第二天正是發榜的日子,這位留在寓所沒去赴約的書生名列榜首。

  【按】一個登上舉人錄,一個登上冤鬼錄,兩個人的榮辱苦樂有天淵之別。僅僅一念之差,卻在一夜之間念成如此截然不同的後果,真是太令人敬畏了!

  南昌兄弟(《感應篇廣疏》)

  南昌有兄弟二人,是一對雙胞胎,他們的相貌、聲音連父母也難以分辨,就用衣服顏色來區別。長大後,兩人同時娶妻,同時考取秀才,其它各方面的境遇也都一樣。一次兄弟二人參加科舉考試,住在同一個旅店。鄰居有個女子挑逗兄弟中哥哥,被哥哥拒絕了,還警告弟弟不要與這個女子來往。弟弟嘴上答應,私下卻冒充哥哥前去與她相會,並約好考中以後來娶她。等到發榜,哥哥考中了,而弟弟卻不幸落榜。這個女子因為兄弟倆長得一樣,還以為考中的人正是來與她私會的男子,不禁喜出望外,給他錢帶在路上用。第二年春天,哥哥又中了進士。這個女子聽到後,暗地裡准備行裝,以為一定會來隆重地迎娶她,可是一直杳無音信,由於傷心和怨恨而死去了。後來哥哥健康長壽,子孫榮盛。弟弟卻很早就死去,也沒留下後代。

  【按】一個人命相的好壞,都是由前世的內心善惡造成的。前世如果行善,在母胎中自然會有富貴的相貌,出生時也會遇到良辰吉日。如果前世造惡,則正好相反。所以命相之說包含了很深的道理,不可不信。不過,雖說命相都有定數,可是人的內心卻是不斷改變的。從根本上說,一切禍福都是由內心所造,並非取決於命相,所以命相之說也不可全信。從南昌雙胞胎兄弟的不同結局,便可以悟出這個道理。

  勸私塾

  (共二則,一法、一戒)

  喪失節操、名譽敗壞的行為,世間流俗之人都不應去做,何況是受人尊敬的教師,每天以禮義道德來規范學生。寧可失於古板,不能過於靈活。寧可讓人把自己當成不善言辭的書生,也不要看作潇灑風流的才子。這樣才算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浙士某(《戒YIN匯說》)

  明朝末期,浙江有一位書生,在一個指揮使家裡做私塾教師。一天他有病感到寒冷,叫學生進屋去拿一床被子。學生不小心把家母的鞋卷在裡面,掉在塾師的床下,師徒二人都沒有發現。指揮使無意中看到了,便懷疑妻子與塾師私通,審問妻子,但她堅決不承認。指揮使就讓家中的婢女假傳妻子的意思,請塾師前去私會。自己拿著刀奪在門後,若是塾師出門赴約,就把他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殺了。塾師聽到敲門聲,問婢女有什麼事?婢女說:“我家夫人有意請你相會。”塾師聽後很生氣,態度嚴厲地把她趕走。指揮使又強迫妻子親自去和塾師約會,塾師說:“我是你們家請來的塾師,怎麼可以背地裡做見不得人的事呢?請立刻回去。”指揮使的怒氣這才稍稍平息。第二天,塾師向他辭職,准備離開這裡。指揮使這時才知道自己錯了,向塾師表示道歉,詳細述說了其中的緣由。不久這位塾師考中進士,後來的地位非常顯赫。

  【按】美女叩門,利刃高懸,態度稍有暧昧,立刻就會有人無辜地喪命!

  張德先(余髫tiáo年時親見其訃)

  昆山的張德先,在鄉村教書時與鄰居家的女人私通,被她丈夫發現後,只好趕緊離開那裡。康熙壬寅年(1662),張德先又經過這個村子,想和這個女人重修舊好,在夜裡去敲她的門。這次又被她丈夫發現,把他抓住毒打,鄰居也來幫忙,當下把他打死。然後一起悄悄把屍體丟棄,竟然沒有人發現。

  【按】佛說:“諸佛之法,國王大臣不能毀壞,而是被僧人自己毀壞。譬如獅子身上長出的蟲子,反而要啖食獅子之肉。”我認為儒家的情況也是如此。

  勸少年

  (共四則,二法、一戒、一法戒)

  年輕人誰不想擁有財富,好YIN者卻貧困潦倒。年輕人誰不想金榜題名,好YIN者卻命運坎坷。年輕人誰不想早生貴子,好YIN者卻沒有後代。年輕人誰不想健康長壽,好YIN者卻壽命短促。一日風流,最終落得終身困苦。若是胸懷遠大的志向,切不可讓自己孝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寶貴之身,片刻迷情於花柳之間。後生可畏,務必謹慎啊!

  唐皋gāo(《唐氏譜》)

  安徽歙shè縣的唐皋,年輕時在燈下讀書,有一個女子想挑逗他,屢次把窗紙舔破。唐皋把窗紙補好後,在上面題詩道:“舔破紙窗容易補,損人陰德最難修。”一天晚上有個僧人路過他們家門口,見到門上有塊狀元匾。左右懸掛兩個燈籠,上面就寫著這兩句詩。僧人感到奇怪就上前詢問,這才知道是神火。後來唐皋果然中了狀元。

  【按】窗前題詩,門外懸燈,其間的相互感應,比擊鼓時發出聲響還要快。

  茅鹿門(《茅公文集後序》)

  歸安的茅神,號鹿門,二十歲時到余姚求學,拜錢應揚先生為師。錢先生家裡有個婢女,見到他以後,就假裝到書房找貓,想與他發生私情。他嚴肅地說:“我遠離家鄉,拜師學習,如果對你做了非禮的事,怎麼回去見父母?又怎麼面對你的主人?”婢女慚愧地走了。後來他考中進士,文章名聞天下。

  【按】不忘父母是仁,尊重師長是義,嚴守節操是禮,不受迷惑是智。一份不YIN的心念,這四種善德全都具備了。

  陸仲錫(《廣仁品》)

  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陸篑(kuī)齋的兒子陸仲錫,才華出眾。有次陸仲錫隨他的老師邱某住在京城,暗中偷看對面住的一位美麗少女。邱某知道以後,不但沒有禁止,還對他說:“都城隍最靈驗了,何不向他禱告,幫你實現自己的心願?”陸仲錫聽了老師的話,就去城隍那兒禱告。當天夜裡,陸仲錫忽然在夢中大哭起來,眾人驚慌地向他詢問。陸仲錫說:“都城皇正在捉拿我們師徒二人。”眾人追問原因,他哭著說道:“城隍神查了一下我們二人的祿位,我名下寫著應當中甲戌年的狀元,老師名下什麼也沒有。城隍神把我們的情況禀告上帝,削去了我的祿籍,老師則被抽腸,以彰顯上天的懲罰。”說完又接著哭起來。此時教館裡的僕人前來敲門,報信說邱某因患絞腸痧而死。後來陸仲錫果然成了一個貧困低賤的人,以此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按】選聘老師來培養教育自己的子女,千萬要仔細慎重。邱某和陸仲錫師徒二人,就是前車之鑒。

  莆田二生(《欲海晨鐘》)

  福建莆田縣有表兄二人,他倆在一起求學,關系很好。其中一人容貌丑陋,但很富有。一人容貌俊秀,卻很貧窮。貌丑者的妻子去世,想娶一戶富家女兒作繼室,但對方一定要先見到他本人才答應。他就懇求那位容貌俊秀的表兄弟,代替他前去相親,富家看到來人後便答應了婚事。等到了婚期,女方又希望男方親自去迎親,貌丑者再次懇請他的表兄弟代他前往。剛到女方家,天上忽然下起了大雨,由於兩個地方隔著山嶺,道路難行,女方就讓迎親的人住下。他雖然再三謙讓不肯,但又不敢說明真相招致屈辱。女方家裡怕錯過良辰吉日,又非讓他們當天就拜堂成親,他無論怎麼推辭都不行。到了晚上,他不敢造次,只好和衣睡下,第二天雨下得更大,女方留他們再住一晚,他還是不敢親近新娘。這樣直到第三天,才把新娘迎娶回來。貌丑的表兄弟氣壞了,跑到縣裡去告他。縣令雷應龍親自審問,這位容貌俊秀的表兄弟哭著把事情講了一編,查清事實後,縣令對貌丑的表兄弟說:“你的未婚妻既然已經與你的表兄弟睡在一起,當然不能再嫁給你,你也不愁找不到妻子。”然後又對容貌俊秀的表兄弟說:“你在暗室之中也不做虧心事,所以上天把這個女子賜給你。原來的聘禮由我替你償還。”於是給了他表兄弟三十兩銀子,讓這個女子與他結為夫婦。

  【按】想欺騙女方,卻弄真成假。不欺侮朋友,卻弄假成真。

  勸不和妻室者

  (附女人,共六則,二法、四戒)

  夫妻關系不和,不是丈夫的原因,就是妻子的過錯,通常兩人都有責任,決不會雙方都盡心盡力,卻仍然相互抱怨。然而當今天下是男人的天下,不是女人的天下,所以家庭的不和睦,應當歸罪於丈夫。俗語說:“人生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女人離別了自己的父母親人,嫁入夫家,與他生死相隨。可以傾訴心事的人,只有自己的丈夫。餓了要等丈夫回家吃飯,冷了還要惦記著給丈夫加衣。有腳不能隨便出門,有口無處訴說委屈。以自己的身體侍奉丈夫的身體,離開自己的父母來孝養丈夫的父母。若是所嫁丈夫長期在外經商,或是四處游學,自己獨守空房,形影相憐,這樣的日子是多麼難耐!我若四處尋花問柳,造盡惡業,沉迷於色情場所,獨自享樂,一旦懲罰到來,全家都要遭遇災禍,即使鐵石心腸也會落淚!或是一旦富貴,便廣納姬妾,輕視自己的結發夫妻。受苦受累的日子一心一意跟著你,有錢有勢的時候卻將她拋在一邊,這也太無情無義了!普勸世人,安心於平淡的家庭生活,不要羨慕那些風流韻事。遇到美貌佳人,莫忘結發之妻。不然自己後世轉為女人,一定也會獨守空房,含恨落淚。

  邬憶川(《節義傳》)

  四明的邬憶川,名孟震,二十九歲時,妻子何氏去世,他發誓不再續娶,終身不談及男女之事。有改嫁後的女人,帶著財物想與他發生私情。他氣憤地說:“你自己不能守節,為什麼還要來玷污我?”晚上有女人想與他私會,他就嚴厲地讓她離去,但也從不聲張出來。夜裡自己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寂然入睡,就像守寡的婦女一樣。當地官員常贈給他一些糧食、布匹,還在他家門上懸掛“義夫”的匾額以示嘉獎。他的兒子邬元會,後來當了新安太守。

  【按】《禮記•昏義篇》規定,婚禮時新朗必須親自到女方家中迎接新娘,入門後向女方家長禮拜,獻上一只大雁作為信物。這種傳統禮儀內在的寓意,就是男女雙方一旦結為夫妻,就應該白頭偕老,終身不渝,不僅要求女子從一而終,做丈夫的也是一樣。由於男子承擔著傳宗接代的責任,一旦妻子去世,家中無人操持,難以盡到孝養父母、撫育子女的義務。所以在古代的道德觀念中,妻子的喪期結束後允許男子再娶,這也是出於無奈,並非由於男子當政,私自放寬對自己的要求。家中主婦去世後,若沒有兒子支撐門戶,或是由於無人操持家務,迫不得已才續娶後妻。如果情況不是這樣,則夫妻結合本是人類生活的基點,為什麼乾坤的正氣全由女子伸張,而堂堂男兒卻紛紛回避呢?邬憶川先生的卓越品格,令人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賈御史《懿行錄》

  明朝的賈御史,幼年時與魏處士的女兒定下了親事後。後來魏家的女兒眼睛失明,就想把聘禮退還給賈家,他卻立即把未婚妻娶了過來。他的這位夫人由於自己眼睛不好,常想讓他再娶一個妾,他卻一直都不同意。後來賈御史的哥哥在戶部當官,在京城娶了妾。賈御史的夫人就更想讓他也娶一個,可他還是不同意。他的兒子賈衡,二十歲就中了進士,一直做到刑部主事。

  【按】自古以來娶盲女的,唐朝有孫泰,宋朝有周世南、劉廷式、周恭叔、張漢英等幾個人,詳見《唐書》、《宋史》,此外就不多見了。賈御史的品行,古人也很難做到。而魏夫人也同樣是賢良之妻,令人景仰。

  史堂(《感應篇圖說》)

  史堂在原來身份微賤的時候就已經結婚,中進士後,常常遺憾沒能娶富家女為妻,與妻子的矛盾漸漸加深,以致彼此分居。他妻子抑郁成疾,臥病多年,史堂卻從不去探望。妻子臨終時,在隔壁喊他說:“我馬上就要死了,你忍心連看都不看一眼嗎?”史堂竟然不加理睬。他的妻子死後,史堂感到內心不安,就聽信邪說,用土制的器皿蓋住她的臉,並用枷鎖捆住屍體。當晚,亡妻給她自己的父親托夢說:“女兒嫁錯了人,活的時候受到虐待,死後還要受巫術的詛咒。不過他也因為虐待我,自己的壽命和官祿全被消除了。”第二年,史堂果然死了。

  【按】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都指揮使馬良特別受皇帝的寵信,他的妻子去世後,皇帝常常好言安慰他。不久遇到馬良好幾天都沒出門,皇帝感到奇怪,左右侍從禀告說他剛娶了新妻。皇帝非常生氣,說:“此人連夫妻情義都不講,豈能對我忠心?”令人用杖把他責打一頓,從此與他疏遠。而像史堂夫婦二人,豈不是多世的冤家對頭?“觑破怨家,各自尋門走。”蓮池大師的話語意味深長。

  裴章(《科名勸誡錄》)

  河東有個人人叫裴章,他父親鎮守荊州時,有個神僧名叫昙照,曾預言他將來的地位有可能超過父親。二十歲的時候,裴章娶李氏為妻。後來裴章到太原就職時,卻把妻子一個人留在洛中,自己帶上別的女人一同前往。李氏感歎自己薄命,就戒殺吃素,不穿用絲綢衣物,天天誦讀佛經。十年後,裴章又遇到的昙照和尚。昙照驚訝地說:“我十年前曾說你一定會地位尊貴,怎麼現在卻全被削盡,究竟是什麼原因?”裴章無法隱瞞,如實說了。昙照說:“你夫人活著的魂靈向上帝控告你,恐怕你要大難臨頭了。”過了十多天,裴章被他的部下剖腹殺死在魚缸中,內髒都出來了。

  【按】李氏可以說是“觑破怨家,各自尋門走”了。

  陳公子(其友曾向家君說)

  嘉定的陳公子是儒生徐先生的女婿,他寵愛婢妾月蘭,因此夫妻關系不和。恰好有一個算命婆到他家中,知道了這件事後,就向徐夫人索取重價,給她一個小木人,身上有七根針,,讓她悄悄縫在丈夫的枕頭裡,過三個晚上,婢妾就會失寵。徐夫人按她說的去做,半夜時,丈夫忽然狂叫,口吐血沫。徐夫人又驚又悔,取出小木人折斷了。不久,徐夫人也狂叫起來,自稱是“杭州萬卷書”,過了十多天就死了,家業也因此衰敗。

  【按】丈夫固然不好,妻子也是咎由自取。丈夫和婢妾的業報,也都難以逃脫。

  婆羅門婦(詳《雜譬喻經》)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印度有一婆羅門,他的妻子沒有小孩,妾生了一個男孩,丈夫因此很喜歡她們母子。妻子非常嫉妒,裝作疼愛孩子的樣子,把一根細針從嬰兒的囟門扎入頭頂,全家人都不知道,嬰兒就這樣哭著死去。妾因為自己孩子慘死而悲痛欲絕,後來對此事有所覺察,就問一位僧人說:“如果能受持八關齋戒,有什麼願望都能實現。”妾就受持了八關齋戒,七日後死去。她死後轉生為婆羅門妻子的女兒,容貌端正,不過剛一歲就死了,婆羅門妻子哭得比妾死了兒子還傷心。接著又生了一個女兒,比前面的孩子更漂亮,但不久也死了。就這樣一連生了七個女兒都死了。最後生的這個女兒,長到十四歲,快出嫁的時候死了。婆羅門妻子天天傷心欲絕,不吃不喝。她女兒的屍體放在棺材裡,不忍心上蓋入殓,她就天天看著女兒的屍體,覺得容貌更加可愛,這樣過了二十多天。有一位阿羅漢,化作一個僧人的樣子,到她家中直言相告。婆羅門妻子這才有所醒悟,再看女兒的屍體,已經臭不可近。於是就請僧人給她授戒。第二天她想前往寺廟,忽然有條毒蛇擋在前面。僧人知道這條蛇是婆羅門妾的轉世,就代它忏悔,解除彼此的怨仇。蛇死之後,又再次投生為人。

  【按】薄情負義的丈夫,前面已經說了很多。心狠嫉妒的妻子所犯下的罪惡,又豈能寬恕?《正法念處經》中說:“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以是因緣,女人死後,多墮餓鬼中。”因此略舉佛經中一個事例作為警示。

  勸求嗣者

  (共五則,皆法)

  家中想要生出男孩,人們知道取決於自己,卻不知道其實取決於天意。人們知道取決於天意,卻不知道其實全在於自己。

  為什麼說是取決於天意?世上有人妻妾滿堂卻沒有兒孫,有人只有一妻卻子女眾多,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還有人多方滋補而沒有效果,有人不吃補藥卻早生貴子。有人不斷嘗試卻總不成功,有人一次同房就懷下身孕。這些都是天意,不是人所能決定的。

  為什麼說其實取決於自己?那些斷子絕孫的人,若不是因為今生作惡多端,就是由於前世惡行的報應。坦蕩無私的上天,決不會苛待任何人。既然作惡已招致災殃,修善自然就會獲得福佑。比如老虎頸下的金玲,自己系上還要自己去解。又像寒潭之中的水凍結成冰,也一樣可以融化為水。所以人的命運其實全由自己把握,並非取決於天意。

  善於求子的人,往往在不求之中自然得到,在勤行善事、方便助人中自然得到,在慈悲平等對待一切眾生中自然得到。既然見到前人所得的善報,何不自己也照著去做呢?

  靳瑜(《懿行錄》)

  鎮江的靳瑜,五十多歲了還沒還有孩子,在金壇以教書為業。他的夫人出錢買了鄰家的女兒給他做妾,希望能生個兒子。靳瑜回家時,夫人在房中擺上酒,讓鄰女相陪,把買妾的事告訴他。靳瑜聽到後立刻面紅耳赤,夫人還以為是自己在,丈夫不好意思,就出去把門反鎖上。靳瑜回家時,夫人在房中擺上酒,讓鄰女相陪,把買妾的事告訴他。靳瑜聽到後立刻面紅耳赤,夫人還以為是自己在,丈夫不好意思,就出去把門反鎖上。靳瑜翻窗出來,對夫人說:“你雖然是好意,但這個女孩小的時候我還抱過她,一直希望她能嫁個好人家。我現在又老身體又不好,不能委屈了她。”把她送了回去。第二年,他的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文僖公,十七歲中舉人,一直做到宰相。

  【按】因為沒有兒子才娶妾,把妾送還卻反而生了兒子。要是不把妾送回去,恐怕還未必能夠得子。現在的人們若是沒有兒子就要娶妾,豈知欲火越旺盛,福德越輕薄,就像渴了喝濃鹽水,只會更加口渴。只可惜世人不能明白這個道理。

  【按】明清時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鄉試,取中者稱為舉人,各省的第一名成為解元,發解,指在本省的鄉試中獲得第一名,也泛指鄉試中成為舉人。

  馬封翁(《迪吉錄》)

  馬封翁中年時還沒有兒子,娶了一個妾非常漂亮,可是每次梳頭時,見到他過來都要避開。馬封翁問她為什麼?她說:“我父親在任職期間去世,為了籌錢把屍骨運回家鄉,只好把我賣了。我沒能在規定的日期裡為父親哭喪,就用白帶扎住頭以示追念,因此梳頭時就避開你。”馬封翁為她的遭遇感到難過,當天就把她還給她母親,買妾的錢也不要了,還資助她們一些路費,母女倆哭著拜謝而別。當天晚上,馬封翁夢見一位天神對他說:“上天會賜給你一個兒子,福澤如流,娟娟不止。”第二年果然生了個兒子,就起名叫馬娟,後來中了狀元。

  【按】岳州馮狀元的父親,因為沒有兒子,買了一個妾,知道是官宦人家的兒女後就送了回去。不久他的妻子懷孕,鄰裡都夢見敲鑼打鼓送來一位狀元,與這件事很相似。

  【注】封翁,一種尊稱,指因子孫貴顯而受到朝廷的封贈的人。

  高封翁(《感應篇瀹注》)

  揚州有一個姓高的人,原先沒有孩子。在京口經商時,借寓的旅店房間中常聞到一股安息香的味道。一天,牆壁上忽然伸進來一枝,他悄悄觀看,發現隔壁有一位獨身的少女。去向店主打聽,原來正是店主的女兒,就問為什麼還沒有出嫁?店主說:“很難找到合適的女婿。”幾天以後,高先生在周圍鄰居中打聽到一個合適的人,告訴了店主。店主覺得還可以,只是嫌他沒錢。高先生說:“我可以覺得還可以,只是嫌他沒錢。高先生說:“我可以借錢給她。”當天就為他們做媒,並送了幾十兩銀子。高先生回到家裡以後,夢見天神對他說:“你命中本來沒有兒子,現在賜給你,就起名叫‘铨’。”一年後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後來中了進士,一直做到尚書。

  【按】見到美色不起邪心很難,為她尋找合適的女婿就更難。幫忙找到合適的女婿很難,出錢幫助他們獨立生活更難。仁人君子持身處事的態度,就應該這樣!

  錢長者(《懿行錄》)

  毗陵有一個人姓錢,富甲一方,樂善好施,但卻沒有孩子。鄉裡有一戶姓喻的人,受到有權勢人家的逼迫,只好向他來借錢。錢先生沒讓他寫字據,就把錢如數給了他。事情平息後,喻某帶著妻子、女兒前來致謝。錢先生的夫人見到喻家女兒長得漂亮,就跟他們商量,想讓自己的丈夫娶她為妾,喻家也非常樂意。錢先生知道了說:“在別人困哪的時候提出這樣的要求,這是不仁厚。本來是要行善,卻夾雜了自己的愛欲在其中,這是不明智。”趕緊把喻家的女兒送回。當天晚上,錢夫人夢見天神對她說:“你丈夫品德仁厚,將賜予你一個貴子。”一年後果然生了兒子,起名“天賜”,十八歲時,在鄉試、會試中接連告捷。

  【按】佛經說:“YIN人婦女者,得絕嗣報。”那麼持身不YIN所得的善報,也就自然可以知道了。

  富翁某(《迪吉錄》)

  福建有位富翁,沒有兒子,娶了很多漂亮的姬妾,也都沒能生育。當時有位官員攜家眷赴任,途中妻子死了,帶的錢也花完了。女兒哭著說:“母親的屍體妻子死了,帶的錢也花完了。女兒哭著說:“母愛的屍體都快腐爛了!不如把我賣了,將母親安葬,剩下的錢給你作路費,等你任期了再來贖我。”他的父親說:“我只有你這麼一個女兒,怎麼忍心把你賣了?”女兒說:“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辦法了。”於是哭著把她通過介紹人賣給了這位富翁,得到三百貫錢。富翁並不清楚其中的緣故,他見這個女子端莊娴靜,舉止不同常人,雖然用白帶扎著頭發,卻並未流露出傷心的神情,問她情況也不說,就去問介紹人,知道詳情後,富翁就把她送還給她的父親。她的父親因為賣女兒的錢已經花掉,擔心沒辦法償還。富翁就讓他不必還了,還資助路費二百貫錢。不久,這位富翁的正妻生了兩個兒子,年紀很快就中了進士。

  【按】前文馬封翁所買的妾,是賣身葬父。這位富翁所買的妾,是賣身葬母。若不是遇上這樣的善人,就不能勉勵孝女。若不是降生這樣的貴子,就不能勉勵義士。

  勸求壽者

  (共三則,一法、一戒、一法戒)

  人體有精液,就像樹有樹脂、燈有燈油,增多就會茂盛,喪失就會枯萎。《解脫要門》說:“修行人若幾十年沒有動過欲念,精髓就會凝結,逐漸成為捨利。”道家的書上說:“若能不動欲念,人體的三焦內就會產生精氣,使各處經脈得到滋養。”蘇東坡說:“損害身體的事情雖然不少,但好色者必定早死。”無奈世人在YIN欲關頭,對於它生欲念,欲念生起就會損耗精氣。精氣受到損耗,欲火就更旺盛。彼此互相引發,從而加速死亡。更有人服用壯陽的藥物,助發欲火,煎灼五髒,對身體的損害更為嚴重。至於因為YIN欲而虧損陰德,被上天削減壽命,就更不必說了。有志於健康長壽的人,豈能繼續踏上這條自我覆滅之路!

  范縣尹(《迪吉錄》)

  唐朝有一個姓范的人,精通歷數,他推算自己到了來年秋天,壽命和福祿都會結束。當時他接到了朝廷委派,要去江西任職,就拜訪了一位算命先生。那位先生對他說:“你明年七月壽命將盡,何必去這麼遠的地方做官?”范某任職期滿回到京城,又遇到那位算命先生。那人見到非常吃驚,問他是什麼原因延長了壽命,他就把這件事說了一遍。那位先生感歎說:“我的女兒不愁嫁不出去!”就為朋友的女兒找到一個不錯的女婿,用為自己女兒准備的嫁妝把她嫁了過去。范某任職期滿回到京城,又遇到那位算命先生。那人見到他非常吃驚,問他是什麼原因延長了壽命,他就把這件事說了一遍。那位先生感歎說:“你現在的福壽難以限量。”後來范某做了好幾任官才去世。

  【按】人若在健康時經常想想死的日期,那就沒什麼善事不能去做,沒有什麼惡習不能戒除,至可惜很少有人考慮最後的歸期。佛經中所說的“菩薩八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念入出息、念死,其中的含義很深啊!

  【注】日者,古時根據星象和卜筮預測吉凶的人。

  王某(思仁目擊)

  昆山有一個秀才的兒子王某,年輕時與一位鄰居家的女子私下相好,兩人往來頻繁。他父親多次則打他,卻還是改不了。一天他因為欲事過度,胸部受了內傷,得了吐血病,怎麼治都不見效,結婚剛三年就死了。他的妻子很傷心,幾年後也死去。

  【按】以前在皇宮中,有很多宮女因為懷春得了病。醫生說:“需要派幾十個年輕男子擔當治病的藥物。”皇帝按醫生說的辦了。過了一個月,宮女們都變得健康豐潤,向皇帝禮敬謝恩。那些年輕男子也跪在後面,瘦得不成樣子。皇帝問他們是什麼人,醫生回答說:“這些都是藥渣。”王某自身已經成為藥渣,還要再服藥,又能有什麼用呢?

  【注】本書作者周安士,名夢顏,又名思仁,自號懷西居士。此則事例是他親眼所見。

  王沈二公(《感應篇集解》)

  南宋開禧(1205~1207)初年,簡州的進士王行庵,身體雖然虛弱,然而持身嚴謹,清心寡欲。他的表弟沈某,身體強壯,肆意於尋花問柳 。王行庵屢次規勸他,可他還是不聽。一天,沈某從外面回來,看到自己的妻子與別的男人在一起苟合,想取利器擊殺二人,手臂卻忽然抬不起來,長歎一聲死去,當時只有三十一歲。

  丁卯年(1207)冬天,王行庵得了病,請道士設醮祈福消災。道士向天神禀奏,俯伏在地上很長時間,起身說:“查您的壽命,原來只有五十歲。因為兩次不與別的女人發生私情,所以又延長了三十六年。”後來果然活到八十六歲。

  【按】沾花惹草的行為,固然應當徹底杜絕。即使是夫婦之間,也應當彼此節制,相敬如賓。唐朝的薛昌緒,每次與妻子相會都有一定的禮儀,先讓女僕傳話多次,然後持著蠟燭到妻子房間,高談雅論,吃些茶點後返回自己的房間。若想與妻子同房,就會提前請求說:“我為了傳宗接代的大事,想和你確定一個相會的日期。”這麼做雖然有些迂腐,然而矯枉必先過正,因此收錄在這裡,希望成為讀者有益的借鑒。

  勸遇難者

  (共三則,二法、一戒)

  在動蕩不安、顛沛流離的年代,能保全一個婦女的貞節,功德必然加倍。損害一個婦女的貞節,罪過也會加倍。一得一失有天淵之別,必須嚴格自律,勉力行善。

  王一清(《續筆乘》)

  明朝嘉靖(1522~1566)末年,漳州的秀才王一清,在動亂中被反賊抓住。當他看到反賊綁來的一位婦女正是某位學友的妻子時,就認成自己的妹妹,要求把她贖出,得到允許。反賊把他們兩個關押在一間房子裡,經過一個多月,王一清沒有起過邪念。後來這位婦女被贖回,他的學友哭著向他禮拜表示感謝。不久之後,王一清就中了進士。

  【按】柳下惠坐懷不亂的美德,在王一清身上再次見到。古往今來,曾有幾個人能這樣呢?

  【按】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柳下惠,有一次在城門過夜時偶然遇到一位無家的女子,當時天氣寒冷,柳下惠怕這位女子凍傷,就用衣服裹著她坐在自己懷裡,直到天明也沒有動過不好的念頭。魯國人聽說這件事後,知道他是一位操守嚴明的君子,沒有人對他的行為表示懷疑。

  張文啟(《不可不可錄》)

  明朝末年,福建的張文啟與周某在山中躲避賊寇,來到一個隱蔽的地方,見已經有一個少女躲在裡面。少女見到他們二人進來非常驚慌,想躲到別處去。張文啟說:“你現在出去肯定會遇到賊寇,我們倆都是老實人,決不會侵犯你。”半夜裡,周某想占有這個少女,張文啟極力阻止才沒有發生。天亮以後,張文啟擔心周某再起歹意,就陪少女一起出山。等賊寇退走後,立即找到她的家人來接她回家。張文啟後來娶了這位娶了姓黃人家的女人,嫁妝很豐厚,見到自己的妻子時,才知道正是在山中一起避難的少女。後來生了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

  【按】那位周某的報應肯定不久也會降臨,可惜沒有記載,無法了解詳情。

  池州舟子(池州人述)

  清朝康熙 卯年(1663),池州發大水。有人駕著船救起一名少女,想奸污她,這位女子只好又跳入水中,遇到一顆樹才得以生還。一年後,這位女子嫁到另一個村子,成婚的第二天,發現她的公公正是當年想強奸自己的人,心中十分悲憤,哭著告訴送嫁的人,就上吊死了。

  【按】後來女子的娘家與婆家打官司,這件事才被人知道。

  勸醫生

  (共二則,皆法)

  YIN欲沖動的念頭,別人難以克除,醫生卻很容易打消。為什麼呢?人們想到生病的時候,欲念自然變淡,而醫生每天所見的都是病人,這是其一。別人因為不懂得養生,所以才縱欲傷身,而醫生卻精通調攝保養之道,這是其二。男女的身體本來是一個皮囊,裡面裝的都是屎尿膿血,只因為被一層皮膚包著所以瞞盡天下英雄,而醫生看病首先要找到病源,無異於洞見人體的五髒六腑,這是其三。好自為之吧!

  聶從志(《文昌寶訓》)

  宋朝嘉佑年間(1056~1063),黃靖國在儀州擔任判官,有次被帶到冥間。冥間的官員問他:“你在儀州作官,當地發生了一件美事你知道嗎?”拿出一個記錄簿給他看。原來是醫生聶從志,在某年某月某日,到華亭的楊家行醫,拒絕與姓李的女子發生私情。上帝下令給他增加三十六年的壽命,讓他三世子孫都能考取功名。後來都一一應驗。

  【按】制止邪YIN,鬼神便稱為美事。若行為與此相反,其後果也可想而知。

  陳醫師(《感應篇廣疏》)

  余干的陳醫師,曾經救活一個家境貧寒的讀書人,這個讀書人很感激他。有一天傍晚,陳醫師到這家借宿,恰好讀書人出門了,讀書的妻子想來陪他過夜,陳醫師予以拒絕。她說:“這是我婆婆的意思。”陳醫師說:“不可。”婦人停留很久不願離去。陳醫師連說:“不可不可。”後來幾乎不能自持,就拿出筆寫道:“不可二字甚難。”天亮後陳醫師告辭離去。後來他的兒子參加科舉考試,考官想放棄他的文章,忽然聽到有聲音連說:“不可”。就又仔細讀了一遍,決定不予錄取。那個聲音大聲說:“不可二字甚難。”不得已,考官勉強錄取了他。等到發榜後,陳醫師的兒子前來拜見考官,才知道其中的原因。

  【按】陳醫師的兒子幾乎沒有考中,也是因為他父親幾乎不能自持的緣故吧!

  勸商農工賈

  (附豪僕,共六則,皆戒)

  身為商人、農民、工匠、店主,應當想到:我們靠著每天的經營,或是自己的手藝,披星戴月,不避寒暑,不過為了掙點錢而已。他人有妻女,我也有妻女。他人有姐妹,我也有姐妹。他人若起惡念,我必切齒怨恨。我若稍有邪心,別人也會咬牙痛恨。親眼目睹有人犯下奸YIN惡行,或是因病身亡,或被官府追查,家庭破敗,甚至賣兒賣女,傾家蕩產。只因一念之差,以致如此下場。我當盡早醒悟,斷除此種邪心。見到婦女時,年老的想成自己的母親,年長的想成自己的姐姐,年少的想成自己的妹妹,年幼的想成自己的女兒。不談閨房之事,不看YIN邪之書。並且要步步積陰功,時時行方便。這樣自己的福壽自然天天增長,子孫自然興旺發達。世間上的便宜事,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了!

  木商某(《戒YIN匯說》)

  明朝嘉靖(1522~1566)末年,宜興有一個貞節的寡婦陳氏,相貌美麗。一個木材商人見了,多方引誘,都被她嚴辭拒絕。這個商人就在晚上把木材扔到她家院子裡,然後到官府誣告她偷盜,又賄賂差役欺辱她,想以此迫使她屈從。陳氏日夜向畫中身騎黑虎的玄壇元帥趙公明禱告,一天夢到神說:“我已經命令黑虎去懲罰他。”沒過幾天,木材商人進山時,有一只黑虎跳出,越過幾個人把他給吃了。

  【按】這種惡人被老虎吃掉,固然是罪有應得。只可惜他家中年老的父母、年輕的妻子,在萬裡之外失聲悲哭,望斷天涯,卻連屍首也見不到。客居他鄉的游子,應該對此感到痛心,時刻牢記不忘。

  王勤政(《感應篇圖說》)

  滁陽有一個人叫王勤政,和一個婦女私通,兩人約好一起私奔,又擔心會被她丈夫發現。不久,這個婦女害死了她丈夫。王勤政很害怕,就跑到江山縣,以為可以逃脫了。餓了就到一家飯館吃飯,店裡的人給他准備了兩份食物。王勤政感到很奇怪,就向店裡的人詢問。店裡的人說:“剛才有一個披著頭發的人跟著你,不是兩個人嗎?”王勤政知道是死去的怨鬼,就到郡裡自首,認罪伏法了。

  【按】既然有怨鬼跟隨,自己就沒有辦法做主。王勤政前去自首,分明是受到怨鬼的驅使。

  麻村二人(《不可不可錄》)

  麻村有甲乙二人,兩家住得不遠。甲迷戀上一個寡婦,他的妻子對他非常怨恨。乙讓自己的妻子去挑唆,乘機與她私通。時間一長,乙的妻子也非常不滿。一天晚上,甲在寡婦家渴了,急著回家喝水,到了家門口,忽然聽到乙和自己妻子說話的聲音,心中大怒,就到寡婦家拿了一把斧子,准備把二人砍死。經過乙家門前時,想先奸YIN乙的妻子來報復。乙的妻子怨恨丈夫不回家,也就順從了甲,與他苟合。當時乙在甲家,估計甲快要回來了,就想殺了甲,長期占有他的妻子,拿了一把斧子守在門前。忽然聽到自己家中有男人的聲音,急忙回家敲門。甲拿著斧子躍出,乙拿著斧子砍入,雙方在夜色裡大聲叫喊。鄰居們拿著火把,前來勸阻。乙看見奸夫是甲,非常吃驚,問甲說:“你從哪裡拿的斧子?”甲說:“我本想砍斷你這個奸夫的頭,但因為我也污辱了你的妻子,姑且饒了你的性命。”乙說:“我什麼時候奸YIN過你的妻子?”甲指著乙拿的斧子說:“這不就是我家廚房裡那把缺柄的斧子嗎?”乙一時說不出來話來。大家都說:“這是上天的報應啊!”一哄而散。

  【按】奸YIN別人的妻女,自己的妻女也被別人奸YIN。這與《左傳》中記載的慶封與他人互換妻妾,有什麼不同呢?

  【注】春秋時齊國大夫慶封,一度專權,嗜酒好獵,後被滅族。

  戈阿己(目擊其審單)

  康熙己酉年(1669),昆山有一個人叫戈阿己,與一個姓邱的人的妻子私通,兩人時常相會。一天戈阿己對她說:“我干脆把你丈夫殺了,你覺得怎麼樣?”女人聽了很生氣,阻止他這麼干。但當天晚上,戈阿己就拿著刀到邱氏家中,他的妻子也沒有察覺。戈阿己趁著天黑用刀砍去,恰好姓邱的人上廁所去了,結果誤傷了他的女兒。姓邱的人就告到官府戈,最後戈阿己被斬首示眾。

  【按】奸污別人的妻子,又要殺掉她的丈夫。起了這樣的惡念,必然難逃上天的懲罰。

  南京工某(余成童時親聞)

  康熙辛亥年(1671)冬天,有一個南京來的工匠租住在昆山,與一個賣面人的妻子私通。她丈夫發覺後,就把家搬到另外一個村子。沒過多久,這個工匠也搬到那裡。一天晚上,賣面人從外面回來,聽到工匠和自己妻子說話的聲音,就悄悄把門打開,在黑暗中用切面的刀向工匠砍去,正好砍中他的頭部,把他連著被子捆在一起仍在床下。賣面人以為工匠已經死了,就去敲開鄰居家的門,取火照明,回來後把他的妻子也一並殺掉,可是那個工匠卻不見了。第二天有人向官府報告說:“某處蘆葦中有一個死人,血流遍體,沒有衣服,只裹著一條濕棉被,凍在了一起。”派人前去察看,正是那個工匠。死的地方與村莊相距一裡多遠,中間隔著一條大河,看來是裹著棉被渡河時,冰水湧入受傷的頭部而致死。

  【按】被利刃砍中,極為疼痛。夜渡冰河,極為寒冷。屍骸赤裸,極為羞恥。訣別妻子兒女,極為悲慘。這都是由一念YIN心所招致。所以《楞嚴經》說:“菩薩見欲,如避火坑。”

  張甫(萬人目擊)

  太倉的張甫,平時就有奸YIN搶劫的惡行,良家婦女有時也被他奸污。後來他投靠了郡城一個高官家,更加橫行霸道。康熙壬戌年(1682)秋天,受害者列出他做過的惡事,向提督控告他。官府經過審訊,查獲犯罪事實,將其嚴刑拷打,帶著枷鎖在阊門示眾,下令直到死了以後才把他放開。

  【按】我在阊門親眼目睹了這件事,回來後正好刻板工人拿來這塊板的書樣,所以便將此事一並列入。

  勸親狎妓童者

  (共二則,皆戒)

  妓女對社會造成的毒害真是太大了!使人精氣枯竭,家財 損耗,夫妻離異。樸實的人與之親近就會變得YIN蕩,聰明的人對之愛戀就會變得癡迷。妓女迎新送舊,藏污納垢,可以說是天下最污濁的了。可是世俗之人卻樂此不疲,真是太奇怪了!至於那些同性戀者寵愛男色,就更是多此一舉。有幸生為男人,不會被人所污,卻在本來不會受污的地方,非要想方設法被人所污,豈不是自尋煩惱?不知是誰開的先例,以至今天還有這樣的惡習。潔身自愛的君子,應一並戒除。

  趙劉二子(都中競傳)

  宛平人趙林,有一天陪同劉方遠在一個妓女家飲酒。這個妓女過去的相好王宗義也來了,劉方遠與他斗毆,將王宗義打死。官府知道後,劉方遠就讓這個妓女說是趙林殺的,結果趙林卻被處死。一天,劉方遠正在宴請賓客,客人忽然揪住他的頭發,用趙林的口音罵道:“人是你殺的,竟然嫁禍於我。我已經在陰間把你告了,閻王馬上就會來抓你們!”,不久,劉方遠和這個妓女都死了。

  【按】北宋抗金忠臣楊邦乂,從不涉足茶館酒樓。一天被朋友騙到妓院,他就把穿的衣服燒了以責備自己。與趙林、劉方遠相比,真是天淵之別!

  張崇義(友人目擊)

  康熙辛亥年(1671),山西永寧州的銀匠張崇義,和一個叫武根耳子的娈童搞同性戀,吃睡都在一起。一天,張崇義喝醉先睡了,根耳子看見鋪子裡有值錢的物品,就把張崇義打死,偷了東西逃走。當時正值五更,他逃到東門,城門還沒開。早晨將其抓獲,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按】家中有俊美的男童,往往與家裡的女眷釀成丑聞。張崇義被娈童殺死,只是屬於意外事變。

  勸悔過

  (共三則,各兼法戒)

  邪YIN的過失,世人犯過的很多,雖然一時沒受到惡報,但在冥冥之中,有被削奪了福報,有被縮短了壽命,有被削去功名,有被死於毒蛇、猛獸、戰爭、刑罰、水旱。還有的自己暫時逃脫,但子孫後代受到報應。有的今世沒有償還,便在來世酬報。就像落進羅網的鳥雀無處可逃,又像漏器中的魚兒漸漸臨死。今天人們舉足動步之間都在暗廁深坑的邊緣,卻安然處之,不知畏懼。一旦業報到來,又手忙腳亂,如同落湯的螃蟹,然而此時後悔歎息又有什麼用呢!

  奉勸世人早日醒悟,生起大恐怖,萌發大羞愧,發起大勇猛,在佛菩薩前,一一忏悔。須知罪從心起,還從心滅,積德日久,自然可以挽回。若想超出三界,永脫輪回,就應發菩提心,立誓在未來世度盡一切眾生,將他們因YIN欲罪業所受的惡報全部予以救拔,使其往生淨土,蓮花化生,不再投生母胎。這樣不僅消除自己的罪業,還會獲得無量福德。所以《涅槃經》說:“譬如氎花,雖有千斤,終不能敵真金一兩。如恆河中,投一升鹽,水無鹹味。”放下屠刀,便會得到與佛一樣的不壞之身。苦海回頭,就能登上無上菩提的彼岸。努力精進,時不待人。若智若愚,都應自勉!

  洪熙(《迪吉錄》)

  明朝的洪熙,是文忠公的次子。一天上廁所時,被死去的僕人拉到陰府,看見一位官員坐在中間,左右站著绯衣和綠衣的侍者。洪熙問起自己的前程,綠衣侍者從衣袖中拿出一本手冊,上面的字很小,自己的名下的內容看不全,最後一行寫著:“本應擔任參知政事,但因為在某日奸污了家中的婢女,降為秘閣修撰、轉運副使。”洪熙呆呆地流下眼淚。綠衣侍者說:“只要你努力行善,事情還是可以有所挽回。”洪熙蘇醒時,已經死了三天,從此就力行善事。後來他果然被委任秘閣修撰、兩浙漕運,心中非常擔心,但也沒發生什麼事。後來他年享高壽,一直做到端明殿學士。

  【按】最容易侵犯的,就是家中的婢女,誰知竟也如此折福。慎之慎之!

  項夢原(《知非集》)

  北直的項夢原,原名項德棻。一次他夢見自己本應在癸卯年鄉試中舉,因奸污了兩個婢女而被削去。於是他就立誓戒除邪YIN,力行善事,並刻印《金剛經》每年贈送。後來又夢見到了一個地方,看到黃紙上第八名姓項,中間一個字很模糊,第三個字為“原”,因此他改名為“夢原”。九年後,他參加己未年會試,他中了第二名。因為兩次都與夢境不符,心裡很是疑惑。等到殿試時,他是二甲的第五名,這才明白夢裡的第八是怎麼回事。原來殿試一甲有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他是二甲的第五,加上三鼎甲,正好是第八名,而且榜紙正是黃的。後來他的官職做到副憲。

  【按】能夠立誓戒YIN,非常正確。又能流通佛經,更是殊勝的善行。豈止能夠滅罪,更能增長福德智慧!

  田某(《不可不可錄》)

  明朝末年有個姓田的人,儀容俊雅,女人常主動與他發生私情。他雖然知道這樣做不對,卻還是不能戒除。一次他住在南山寺讀書時,白天見到一位神仙對他說:“你是個有大福的人,但因為男女私情,已經快被削盡了。若能從今以後痛改前非,還可以當上進士、御史。”田某忽然醒悟過來,痛自改悔,後來的官位果然和神仙說的一樣。

  【按】《解脫要門》上說:“若忏悔YIN業,須觀女根,如毒蛇口,其罪自滅。”已經觸犯YIN戒的人,不可不知。

  勸犯根本重罪者

  (共三則,皆戒)

  《華嚴經》說:“犯下邪YIN的罪業,能使眾生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若從惡道出來再次轉生為人,還會受到兩種果報:一是自己的妻子不忠實,二是自己的親屬不如意。”《罪福報應經》說:“奸YIN他人的妻女,死後將墮入地獄,男的抱著燒紅的銅柱,女的臥在熾熱的鐵床上。從地獄出來以後,還要長期投生在卑賤的種群之中,成為雞鴨等動物。”這還只是就一般的YIN業而言。如果是對至親尊長,以及清淨持戒的僧尼,犯有亂倫和玷污的惡行,則稱為根本重罪,死後將直接墮入無間地獄,忍受屠割燒磨的酷刑,沒有片刻停息。當原有的世界若再毀壞,就又接著轉到別的世界,繼續在地獄中受罪。佛經中對此有詳細敘述,令人不寒而栗。若世人不知道果報的嚴重性,犯下了這種罪孽,或者雖然行為上沒有發生,但心中已有惡念,這也同樣是犯戒。

  必須明白,這樣的人一旦斷氣,必然墮入無間地獄,經歷千萬億劫,依然不知何時候才能脫離。一定要趁身體健康的時候,在三寶前痛切忏悔,發誓普度十方一切眾生,使他們都能出離三界,然後我再成佛。這樣即使有必受報應的罪行,也會自然消除。從前阿阇世王曾犯下殺父的罪行,因為他懇切忏悔,所以在地獄中受的苦,不過像在世間牢獄中被監禁了五百天。(詳見《菩薩本行經》)由此可見忏悔功德不可思議。如果因循懈怠,就難免要在長劫之中備受痛苦了。

  朱公取卷(本房吳履聲述)

  宿松縣的縣令朱維高,康熙己酉年(1669)在江南地區的鄉試中擔任考官,取中了一張考卷。晚上夢見鬼對他說:“此人不可以錄取。”並寫了一個“YIN”字。朱維高詢問其中詳情,鬼說:“此人奸YIN了繼母的女兒,已招致上天的懲罰。”第二天,朱維高把這個夢忘了,還是把這份考卷呈送主考官,主考官對試卷中的文章大加贊賞,但用筆抹去了文中的“險阻”二字。朱維高說:“在第二場的考卷中這兩個字還有不少,似乎不應該抹掉。”主考官也覺得不妥,就讓朱維高把塗上的墨跡洗掉。洗的時候發現墨跡已經滲透了好幾層紙,這時朱維高忽然想起昨晚的夢,於是決定不錄取這個人。

  【按】《起世因本經》說,北俱盧洲的男女交合時,兩人走到樹邊,樹枝會從四面垂下,自然有床褥等臥具。如果這位女子是自己的母姨姊妹,樹枝就不會下垂。若是強行奸污,樹就會枯死。可見近親之間若發生YIN亂,最為觸犯上天的禁忌。此人名落孫山,還不足以懲罰他的罪孽。

  許兆馨(《感應篇說定》)

  晉江的許兆馨,在戊午年考中了舉人,考試結束後,前往福寧州拜見主考官。經過一個尼姑庵時,他看上了一個年輕的尼姑,就去挑逗她,這個尼姑不肯屈從。第二天他忽然精神失常,把自己的舌頭嚼斷後死去。

  【按】這僅僅是花報,最終的果報必下地獄。

  【注】花報,又作華報,與“果報”相對應。植物都是先開花,然後結出果實。因此在果報成熟並降臨之前,程度相對輕微並帶有預示性的報應,就稱為花報。

  進香舟人(姑蘇同進香者述)

  清朝順治初年,有一對夫婦到九華山進香,晚上就睡在船上。有人看到那位女子長得很美,半夜時假裝她的丈夫奸YIN了她,第二天早上發覺後,那位女子非常羞愧,就上吊自殺了。她的丈夫非常痛苦,買了棺材將她入殓後暫時停放在路邊,等進山朝拜結束,載著她的靈柩返鄉。到了家裡,卻發現妻子已經先回來了,丈夫吃了一驚,以為遇見了鬼。妻子說:“是你送先回來的。”丈夫更加吃驚,打開棺材一看,發現裡面的死人是進香時同船的人,脖子上還套著繩索,是上吊勒死的樣子。這件事流傳的很廣,從此到九華山朝禮的人就更加莊重恭敬了。

  【按】朝山進香的人,必定都是善男信女,所以惡人受到的報應竟如此迅速而神奇。

  勸發心出世

  (引經十則,八法、二戒)

  從前釋迦牟尼佛在祇園精捨時,有四個比丘在一起討論時間什麼最痛苦,一個說是YIN欲,一個說是饑渴,一個說是嗔恚,一個說是驚怖,互相爭論不休。佛說:“你們所講的,都沒能找到痛苦的根本。其實天下最大的痛苦,就是有這個身體。無論是饑渴、嗔恚、色欲、怨仇,所有這些痛苦的產生都是因為有這個身體。因此身體是眾苦之本,禍患之源。”(《法句經》)

  就拿YIN欲來說,投生為女人之身,就愛慕男子。投生為男子之身,就愛慕女人。敗名喪節,損福削壽,都是由此而起。即使有人能堅守貞操而得到富貴的果報,享受富貴的時候又不免造下惡業,一天所做的壞事要用一萬劫的懲罰償還,所得到的遠遠不能與失去的相比。即使享福的時候又能勤修善業,投生到天界,但所修的天福一旦耗盡,仍要進入痛苦的輪回。所以佛經上說:“轉輪聖王統轄四大天下,飛行自在。但在福盡之後,卻成了一只牛脖子上的蟲子。”

  因此可知,善惡因緣之中一切短暫的福報,都是導致墮落的原因。無論地獄還是天堂,同樣都是無盡輪回的處所。如果不能發起出世之心,走上徹底覺悟的大道,而只是庸庸碌碌的今天修善,明天改惡,輪轉於三途八難之中不能自拔,這絕不是一個血性男兒所當有的志向。然而曲調越是高雅,能理解欣賞的人就會越少,這句話可以送給那些具有善根智慧的人們。

  如來降誕(《釋迦如來譜》)。。此條雖無與乎戒YIN,然欲為下文張本,不得不述應化原由,庶使一段大事因緣不至泯沒耳。)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前,早已圓成佛道。為了救度更為廣大的眾生,所以化現出無數的身相,在無量的世界中處處示現,降生於其間。以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而言,他是天竺國淨飯王的太子。未降生前在兜率天宮,名叫善慧菩薩。當時天竺國有位國王名叫淨飯王,王後名叫摩耶夫人,他們也都是過去的古佛,現身為國王、國母。菩薩乘著六牙白象,騰空進入摩耶夫人的右脅。聖母隨即感到身體安樂,如飲甘露,當下便擁有了智慧與辯才。諸天的精妙飯食,也會自然到來。懷孕的月份快滿的時候,聖母帶著宮女在花園中游玩,舉起右手,扶著波羅叉樹的樹枝。這時太子忽然從她的右脅誕生,放射出盛大的光明,遍照天地。無量諸天聖眾,都由衷地歡喜贊歎。花園的地上忽然湧出兩池香水,一冷一熱,給太子沐浴。虛空中有九龍吐水,澆在太子的身上。四大天王抱著太子,忉利天王用天衣捧護。此時太子向四方各行七步,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淨飯王正坐在寶殿上議論國政,忽然聽到大臣敲打歡喜鼓,奏報說太子誕生。淨飯王想用寶辇把太子載入宮中,這時毗首羯磨天神變出了七寶車,四大天王作為御者,諸天仙人在虛空中點燃奇妙的香供養太子。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成道。這就是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概況,詳見《大藏經》中相關經典,這裡不再詳盡敘述。

  不染世緣(《佛本行經》、《過去因果經》)

  當時淨飯王聘娶了耶輸陀羅作為太子的妻子,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接著又為太子娶了兩位妻子,一個叫瞿夷,一個叫鹿野,於是太子就有了三位妻子。淨飯王還建造了三座宮殿,選了三千名宮女,用於服侍太子。第一宮的宮女於前夜侍奉,第二宮的宮女於中夜侍奉,第三宮的宮女於後夜侍奉。宮中還演奏千萬種音樂,晝夜不絕。那時太子在宮中,無論行住坐臥都與他的妻子們在一起,但卻從來沒有世俗的欲念。在安靜的夜晚,他都在專心修習禅定,不曾有過夫婦間的性行為。

  菩薩降魔(《觀佛三昧海經》)

  魔王波旬看到太子勇猛修行,想要破壞他的行持,於是四處糾集了天兵、毒龍、惡鬼,前往太子禅定的地方,個個手持刀槍火箭從四面圍攻。此時太子進入慈心三昧的定境,完全受不到任何傷害。

  波旬大怒,又派自己的三女兒,戴著天冠,身佩纓絡,容光煥發,乘坐七寶車,車上有華麗的寶帳。無數曼妙的天女演奏著天樂,身上的毛孔散發著美妙的香氣。到了太子的前面,三個魔女下車合掌,姿態娴雅,徐步向前禮敬太子。手裡拿著寶器,裡面盛滿天上的甘露獻給太子,說道:“太子出生時,萬神侍衛。你為何放棄如此尊貴的地位,到樹下獨自忍受孤寂呢?我們是天王的女兒,在欲界的六天之中最為美麗,願以我們的身體侍奉太子,望太子能夠滿足我們的心願。”

  此時太子身心不為所動,用眉間白毫旋轉放光,照向三位魔女。她們頓時看到自己身體內部,只見體內的膿液、血液、鼻涕、唾液、九孔、筋、脈、大腸、小腸、生髒、熟髒,裡面有無數寄生蟲爬來爬去嬉戲著。三個魔女看到自己身體的真實狀況以後,當時就嘔吐起來。又見自己的頭部,一個變成蛇頭,一個變成狐狸頭,一個變成狗頭。身後各自背著一個老太婆,頭發花白,滿面皺紋,猶如僵屍。胸前還各自抱著一個死去的孩子,從六竅中流著膿液。三個魔女驚恐不已,匍匐在地上爬著回去了。

  丑诃美女(《雜譬喻經》)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個婆羅門,他的女兒容貌端正,艷麗無雙。他在外面懸賞說:“如果誰能說我女兒丑陋,我就把賞金獎給他。”過了九十天,竟然無人提出異議。他把女兒帶到佛的面前,佛見到了就诃斥說:“這個女子非常丑,沒有一處好的地方。”阿難對佛說:“這個女子真的很漂亮,您為什麼說她丑呢?”佛說:“人的眼睛不貪著美色,便是好眼。耳、鼻、舌,也都如此。身體不貪著細滑,便是好身。兩只手不偷盜他人的財物,便是好手。而這個女子眼睛貪著美色,耳朵貪著音聲,鼻子貪著香味,身體貪著細滑,兩手喜歡盜財,因此說她沒有一處好的地方。”

  佛破男欲(《出曜經》)

  拘睒(shǎn)彌國有一個人叫摩因提,他的女兒非常漂亮,就把她帶到佛前,想讓她來侍奉佛。佛說:“你認為你的女兒很漂亮嗎?”摩因提說:“從頭到腳,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沒有不漂亮的地方。”佛說:“人的肉眼這麼容易就受到迷惑!我看這個女子,從頭到腳,沒有一處漂亮的地方。你看她的頭上有頭發,頭發就是一種毛,大象和馬的尾巴上也都長著毛。頭發下是頭骨,頭骨就是骨頭,這和屠戶家豬頭的骨頭也差不多。頭部中央有腦漿,腦漿就像泥一樣,氣味臊臭撲鼻,扔在地上誰也不願踩到。眼睛像一個水池,裡面流出來的全是淚水。鼻子裡有鼻涕,嘴裡有唾液。腹部有肝、肺等內髒,氣味都很腥臊。腸胃、膀胱裡面盛著屎尿。人的四肢、手腳,一塊塊骨頭彼此支撐。肌肉活動,皮膚收縮,全靠氣息來帶動。就像木人靠各種裝置驅動,所以能做出各種表演動作。表演完之後進行拆解,各個部件彼此分離,頭、腳等各個部位擺得到處都是。人的身體構造也是如此,請問哪個部分漂亮呢?”

  佛破女欲(《摩鄧女經》)

  佛對摩鄧女說:“你愛阿難什麼呢?”摩鄧女說:“我愛阿難的眼睛,愛阿難的鼻子,愛阿難的嘴巴,愛阿難的耳朵,愛阿難走路的樣子。”佛說:“眼睛裡只有眼淚,鼻子裡只有鼻涕,嘴巴裡只有唾沫,耳朵裡只有耳垢,身體裡只有屎尿,臭穢不淨。結為夫妻後,行房時便有不潔的津液。津液交合,便會生下孩子。有了孩子,就會有死亡。有了死亡,就會有悲傷哭泣。你所喜愛的這個身體,究竟有什麼好的地方呢?”

  【注】摩鄧女,又作摩登伽女,由於戀慕阿難,曾試圖用幻術迷惑他。後來被佛度化,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位。

  目連卻婦(《禅秘要經》)

  長老目犍連隨佛出家修行,證得阿羅漢果位。他從前的妻子想與他重修舊緣,打扮得非常漂亮。前來引誘他。目犍連對她說了一首偈:“汝身骨干立,皮肉相纏裹,不淨內充滿,無一是好物。我心如虛空,一切無所著,正使天欲來,不能染我心。”

  沙彌守戒(《賢愚因緣經》)

  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安陀國有一位優婆塞,供養一維比丘和一位沙彌,天天給他們送飯。一天優婆塞全家都出了門,只留下一個十六歲的女兒在家,容貌非常美麗。由於優婆塞匆匆離開,忘了給比丘、沙彌送飯,到了吃飯的時候,比丘便派沙彌去取。優婆塞的女兒聽到敲門,知道是沙彌,心中非常喜悅,就請他進來,作出種種YIN媚的姿態,糾纏著沙彌說:“我家的財寶無數,如果你現在能滿足我,我就作你的妻子。”

  沙彌想:“我有何罪,遇到這種惡緣?寧可喪失性命,也不能破戒。可是要轉身逃走,她一定會拉住不放,路上的人見到了,反而會受到侮辱。”於是就對她說:“你把門關上,我到房中歇一會兒,再滿足你。”女子出去把門關上。沙彌進入室內,看到一把剃刀,心中很高興,就脫下衣服,合掌跪下,對著拘屍那城佛涅槃的地方,流著眼淚發願說:“我現在為了不破佛菩薩戒及和尚戒,決定捨棄自己的生命。願我生生世世出家修道,圓滿成佛。”於是就自刎而死,鮮血流淌。

  優婆塞的女兒進來見到,欲心頓時息滅,極為悔恨,便將自己的頭發剪斷。父親回家敲門不開,讓人從牆上翻進去把門打開。他進來後見到女兒這個樣子,吃驚地向她詢問原因。他的女兒默不作聲,心裡想:“如果說實話,太丟人了。如果撒謊說沙彌想污辱我,將來必定要墮入地獄受苦無邊。”想來想去,還是說了實話。優婆塞就進到沙彌死去的房中,向他的遺體合掌作禮。國王聽到了這件事,也親自前往禮拜贊歎。耳聞目睹這件事的人們,都發起了菩提心。

  抱眠罪果(《僧護經》)

  僧護比丘從龍宮出來以後,來到一個地方,見到種種可怕的情形。這裡的殿堂的牆壁、柱子,以及各種器皿,都是血肉形成的,烈火焚燒,裡面的人們受盡痛苦。共有五十六中情形,詳見經文。其中有兩個沙彌,互相抱著睡在一起,猛然的火焰焚燒他們的身體,沒有片刻停息。僧護比丘離開這裡以後,就去請問釋迦牟尼佛。佛對他所見的情形一一作了解答,並說:“你看見的兩個沙彌,正在地獄中受苦。迦葉佛的時候,他們是出家人,因為在一床被子裡抱著睡覺,所以墮入地獄,在烈焰焚燒的被褥中互相抱著受苦,至今還沒有停止。”

  業識化蟲(《法句喻經》)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位信佛的居士,平日供養三寶,努力向善。臨終時,他的妻子守在一旁,非常悲傷痛苦。他聽了很傷心留戀,命終後魂神捨不得離開妻子,就在她的鼻孔中變成了一條蟲子。當時有位出家的僧人,見到居士的妻子悲哀痛苦,就說法勸導她。婦人一時涕淚交流,鼻孔中的蟲子掉在了地上,她看到後不好意思,就用腳去踩。僧人急忙制止說:“快停下,不能踩死,這是你丈夫!”婦人說:“我丈夫誦經持戒,精進修行,別人都比不上他,怎麼會是這個結果?”僧人說:“就是因為你捨不得他去世,在他臨終時哭泣,觸動他對你的戀慕之情,以致淪落為一只蟲子。”僧人為蟲子說法,蟲子聽後心生忏悔,命終之後生到了天界。

  【按】臨終之時最為關鍵,一念之差,前功盡棄,因此要格外慎重。

 

上一篇:南懷瑾:多數人適用的三種念佛的方法
下一篇:呷絨多吉上師:《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54)師兄之間一定要團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