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

 

人皆活在不同的世界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錢氏看哲學

  生存在同一環境中的不同物種具有不同的世界觀(世界觀即指每一個個體物種秉著各自的智力對自己所生存活動空間的總體認識)。而生存於不同的生活空間和環境的同一種物種亦會有不同的世界觀,就算是生活在同一環境中的同一物種,如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同樣也會因對同一環境不同的理解與認識而產生著不同的世界觀。世界觀的差異便鑄造了生物中千姿百態、五彩缤紛的不同生存世界。因而說,生物皆活在各自不同的世界之中。

  因此,基於生物皆擁有各不相同的世界觀,所以,生物皆具有自己特定的愛好與生活方式,如同一物種中就分有愛安靜的內向與喜歡走動的外向等兩種不同性格表現,而在安靜眼裡與好動眼裡的同一空間就會產生兩種不同的世界存在。就算同一人處於同一環境中,也會因自己情緒的波動和變化,對該環境都會產生了不同樣的差異感覺和認識,例如某人心情好時,他便認識這個世界是美好的,而當他心情敗壞時則認識這個世界是非常糟糕和惡劣的;特別是對失戀或破產的人來說,他這個原來的世界已發生了倒塌。因為人的情緒有時也會影響甚至是左右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故,他便產生同一環境卻處於兩個不同世界的感覺。

  為什麼說不同的物種處於同一環境中會各自產生不同的世界呢?認識上的差異除了智力水平的差別外,不同物種還受其自身感知外部世界的器官基本上為:眼睛、耳朵、鼻子、口舌、表皮等,可是,這些都是存在著限制和局限功能感知器官。如蝴蝶的眼睛能看見人眼睛所無法看見的東西,狗鼻子要比人鼻子靈敏等;然而,人卻自持智力高於動物智力而總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所見所聞,可是,僅僅為螞蟻的微世界就是人眼睛無能認知和理解的世界所在。

  實質上,人們憑自己感官所覺知的世界只是一個表象世界——所謂的物質世界;人們僅從局限的感官上來感知世界事物,必難認清事物之本質;我們必須認清這一事實:物質世界的事物表象總是通過人感官來達到欺騙人意識認識的。人感官功能的實質就像眼睛被蒙上一層薄薄的輕紗來觀察世界事物,如此之覺知能否真實地看清事物真相和本質?可是人們卻偏偏總是自持小聰明相信它,認為凡看得見的為存在,而看不見的為不存在。實事真的是如此的嗎?人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就真的為不存在?如微生物、細菌、量子、無線電波及其信息等。

  表面上,生活於同一空間、同一環境,甚至是同一房子裡面的人同是處於同一世界,比如,一對夫妻同住一房子、吃同樣的飯菜、睡同一張床蓋同一領被子;然而,他們由於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便會鑄造和形成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以及各自不的興趣愛好與追求目的(雖然在生理需求上基本是相同的,如吃睡性等,但是,不同的三觀卻主宰著人的精神意識活動內容和追求對象),這些精神意識活動與追求對象才是人生活的對象和生活的主要內容(睡吃性僅僅是人生存的一種基本保障而已)。而人基本上就以各自精神世界的意識觀念來支配和主導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因此,更准確地說,各人實質上就生活在各自的精神世界中。

  普羅塔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其實,人認知的種類從根本上劃分只有兩類:即本質認知與表象認知。本質認知只有一種,本質就是事物的唯一本質,即某事物的性質是什麼,它就應當為什麼的存在現象;而表象認知卻有千萬種,因為人對事物表象的不同角度和層次認知就會產生各自不同的表層差異認知,此為“盲人摸象”現象即是。

  人各自世界的差異度,是人認識度差異的表現和反映。即三觀愈趨於相同的人,他們的世界就愈是為相同的一個世界。否則,縱然為夫妻,他們的世界亦是差異懸殊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世界,如夫妻間一方主要是追求精神財富,一方卻過度重視追求物質財富。井底蛙與雄鷹的世界就是一對差異巨大的世界,水裡的魚與陸地上的動物同樣如此,這只不過此兩類同僅為表象認知度上的不同;唯在對精神與物質兩者的截然不同追求才是根本性的不同——一方為堅持自己的本質,另一方則沉迷於事物的表象。 應知道,人的本質是屬於精神,身體只是精神活動支配的工具;人不應當丟棄自己的本質而只去追逐表象的東西(身外物)——這是人本性的一種迷失現象。

  從認知上來說,對待同一事物,不同的理解便會產生不同的認識,甚至是呈相反的認識,比如,有的人認為專制是壞的,民主是好的;而有的則相反地認為專制是好的,民主是壞的。看待金錢、自由等問題同樣是這樣的。凡事物皆為其概念及本質,從事物的本質上說,它就只有一個理念和規定,別無其它含義與規定;而僅從事物表象上來看,不同角度與層次便會產生不同的見解和認知,但這些都是不完整的認識,或者說是表象的認知觀。人如果不從自己的本心——良知與理性出發,當處於感性與迷亂的意識狀態下,他也會將自己本身錯誤的觀點還以為是正確的呢。

  總的來說,我們所生活著的物質世界乃作為自己意識的表象世界——對世界有什麼樣的認知(世界觀)便會產生出什麼樣的世界存在,要問井底蛙會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只須考察它所處環境及其對該環境的認知即可;進而衍生了人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每一個人都會構築出一個屬於他自己的世界,而他便活在自己的這個世界之中。

 

上一篇:宏圓法師:凡聖之別,就在於能否認識到自己的本性
下一篇:最終的依怙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