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世尊托缽入大城乞食,遇到了一群小孩,在用沙土樹葉玩過家家的游戲,其中一個小孩看到世尊托缽乞食,升起了殊勝的供養心,就把過家家玩的那些假飯供養給佛陀,佛陀非常高興,接納了孩子們的供養,但是跟隨在佛陀身後的弟子很不高興。這次世尊乞到了這個孩子供養的食物——沙土,弟子出於對老師的愛護,對孩子們的沙土飯表示不滿。世尊卻高興地對弟子們說:“我涅盤以後,此地將會有一個國王統一印度,他會把佛教定為國教,大力推崇,這個帶頭供養我沙土飯食的孩子就是未來的那個國王。”
果然,在釋迦佛滅度後二百多年,在古印度的大地上崛起了一個王朝,它統一了五部印度,徹底結束了諸小國家林立、殘酷斗爭的局面,這位國王就是著名的阿育王。阿育王統一印度後,也從統一思想和文字入手,大興建國立制之道,古印度從這時起文字才正式產生。古印度人把文字記錄在一種樹的寬大葉子上,從而形成了貝葉經。文字擁有一個傳遞信息的功能,佛經隨文字的產生擴展開來。為弘揚佛法,排除因地域、語言、文字的差異造成的障礙,無量的大德湧現出來,潛心入佛心智,用各種語言文字把佛陀的教誨一一轉述出來、翻譯出來。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唐代西域的一個小國——於阗國的三藏沙門翻譯的,這位沙門就是於阗國的實叉難陀,翻譯成中文的名字叫喜學。實叉難陀是在中國的古絲綢之路上長大的,兒時的他隨著家人各地流轉,學會了很多地方的語言,幼小的年紀就已經博聞強記,出家後更是精通經、律、論這三藏。武則天統治時期大興佛教,這時也是大乘經典深入中國的黃金期。她招集各地佛學造詣很深的大德翻譯佛經,實叉難陀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於阗國推薦來翻譯佛經的。他一生翻譯了十九部佛經,其中非常著名的有《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和《十善業道經》。
簡單地說一下《地藏經》的開講因緣。四月初八是釋迦佛的聖誕日,每年的這一天幾乎所有的寺院都會舉行浴佛法事,這也是整個佛教界最為重要和隆重的法事。
淨飯王的皇妃摩耶夫人已有身孕,有一天她在花園游玩,但是孩子在游玩期間出生了,這個出生的孩子就是後來的釋迦佛。當孩子從摩耶夫人的右肋產下後,就能站在地上,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說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火宅,我來安之。”每走一步腳下化出一朵蓮花承托他的腳。孩子出生不久,他的母親因為福報太大,在人間已經沒有辦法享受了,就上升到忉利天享受福報去了。這位小太子一直在姨媽大愛道的關懷下長大成人。
忉利天雖然是欲界第二層天,畢竟還是天道,沒出離輪回。在天道的眾生,依靠意識為食,想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想吃什麼就有什麼,想去哪就會去哪,福報太大。但是當福報享盡的時候,天人就會出現五衰現象,這個現象只是幾天,對天壽幾千歲的天道眾生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忉利天天人壽命相當於人間三千六百萬歲)。就算是百返於忉利天,福報享盡後還是要進入輪回。天道已經是六道中最高的了,只要一流轉必然墮落,這個苦就非常巨大了。
世尊看到自己的母親在忉利天享受福報非常欣慰,但是也知道這並不是究竟的解脫快樂,他要帶給母親沒有時間限制、沒有空間阻礙的無上妙樂,於是上升到忉利天為母親宣講佛法,這才有了這部《地藏經》。
《地藏經》在很多人看來是佛經中的孝經,嚴格意義來說,《地藏經》是難得的、圓滿無上的大乘經典,不是孝經所能涵蓋和代表的了。佛教推崇的是孝道和師道,但是佛教裡的孝道和我們世間的孝有些區別。世間的孝往往只能停留在這一生而已,而佛教所說的孝,完全是橫出三界、無有窮極的,已經不再是世間小孝所能比擬的了。在世間一個人去世了,他的親人再怎麼想盡孝都沒有能力了,留下了無限的遺憾,這正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以佛教對生命實相的認識,孝就更加寬廣了。
我們若細細品讀《地藏經》就會發現:能讓自己的親人永離六道輪回,這才是真的孝!能讓自己的親人,不受沉淪,不受諸苦逼迫,得到最上妙樂,這才是真的孝!這個孝,橫無際涯,沒有邊際,沒有時間可以涵蓋,沒有空間可以阻隔,不會隨親人的老病死去而消減滅亡,佛教對生命的認識已經完全了達真相。大家要思維:同樣是盡孝,為什麼有人可以成就為摩诃菩提薩埵?同樣是盡孝,為什麼有人可以成就為無上正等正覺?
這一部《地藏經》給我們很多啟示、很多感悟、很多法門,也給了我們無量無邊正面榜樣的力量。諸佛菩薩輪番上演,在每一個一問一答間,真切地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生命的真相,什麼是得福得罪的根本。學佛沒有敬畏是不行的,如果學佛連最基礎的因果都不畏懼,這個人不是在學佛。眾生畏懼的是因果的果子,而菩薩們是害怕種下錯誤的種子,小心行做如履冰霜,謹慎保持,這樣才不用以後承受惡業。
佛陀用他八十年的人間壽,為我們上演了無量無邊的大戲,他擔心我們不信受,在佛經裡一再地宣揚這些道理;他怕我們不堅定,一再地囑咐諸大菩薩、鬼神護法、龍天八部護衛末世弟子。就算這樣,我們還是拖拉、怠惰,沒有真正把佛陀告訴給我們的“無常”,貫穿在生命的每個當下,以為可以這樣,以為可以那樣,以為可以有多少年的時光浪費;我們若真的相信“無常”,就不會有那些想法了,就會抓緊每個當下了。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