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大德的成就,在晚年的時候遇到怎麼樣艱難困苦他不變節,他能留名給後世,給當代後世人做好榜樣,他不會變節?根底厚!
讓我想到中國古時候教育,中國人懂得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從母親懷孕,叫胎教,那個根才扎得穩。母親懷孕這十個月,心裡頭正知正見,沒有惡念、沒有惡意。為什麼?不能讓小孩傳染到。她照顧他的,言語柔和,不能發脾氣(發脾氣對小孩有傷害),動作緩慢,就像小孩在身邊一樣,要好好保護他十個月。
十個月出生了,小孩睜開眼睛會看,豎起耳朵會聽,記住:他已經開始在學習了。他看父母一舉一動,他在那裡頭去學習,家裡面的大人,在他面前,只要他接觸到他都學。所以這一家人在小孩面前都得規規矩矩。為什麼?做樣子給他看,讓他以後在學校上學的時候,他一想,沒錯,我父母這樣做法的,我的家人也都是這樣做法的,他有信心。
老師不容易,老師要做學生的榜樣。所以應該教小孩熟讀的書籍,統統在十五歲以前。《四書五經》、《十三經》都背過,我們相信念個一萬遍、二萬遍、三萬遍很平常。
十五歲以上,大學生了,老師帶這些學生干什麼?是做學習分享。帶著學生,帶著酒菜,學生伺候老師,這一行十幾、二十個人,到野外去野餐,坐下來討論,討論《四書》、討論《禮記》,討論自己所學的這些東西,老師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報告,報告之後老師來做評語,是這樣教學的。不是老師講給學生聽的,是學生念透了,透了之後,都能夠背誦的時候講給老師聽、講給同學聽,這樣學會的。所以叫“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悟了,念熟了他就開悟了。一千遍,小悟;二千遍、三千遍,大悟;三千遍、五千遍,大徹大悟。你說來個一萬遍,老師點頭,他這科就畢業了,老師不講的。老師講什麼?是老師的悟處,不是你自己的悟處,這個不行,那你要記住老師的,你一生不會開悟。老師要給機會叫你開悟,只教你讀遍數,你講給我聽,我不講給你聽。
讀一千遍,講一遍給我聽,那是考試。講錯了的,告訴你再念,只給你講你哪個地方講錯了,怎麼錯的不談。你再念一千遍,到第二千遍念完之後再講一遍,前面錯誤改了,為什麼?你悟得比較深,悟的面廣了。到一萬遍就沒得說了。古人在一起考試的,大概是三千遍平常的,三千遍。一萬遍那功底太厚了,那真的是一代大儒,這個大儒出現,那就不是小成就,大成就。祖師大德肯定是超過三千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