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往生語錄】仰信佛言,真信切願,以修實行,決定往生(二)
《印光大師文鈔正編》雲:
【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為事,半日學解,半日學行,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楞嚴正脈》且作緩圖,縱親見如來藏妙真如性,亦不能即了生死,見性是悟非是證,證則可了生死。若唯悟未證,縱悟處高深,奈見思二惑不能頓斷,則三界輪回,決定莫由出離矣。若不通《楞嚴》,倘淨土法門能仰信佛言,決定無疑,真信切願,以修實行,則決定往生,為極樂世界中人。】
“若唯悟未證,縱悟處高深,奈見思二惑不能頓斷,則三界輪回決定莫由出離矣。”所以參禅的行者,要見性就很難了。見性之後還要把見思二惑斷掉,才能解脫生死,那是難上加難。什麼叫做見思二惑?
【見思即見惑與思惑之並稱,三惑之一。迷於界內之理者,稱為見惑;迷於界內之事者,稱為思惑。見思二惑為三界分段生死之因,天台一家將此二惑,並稱為見思。藏、通二教至極果,別教至第七住,圓教至第七信時,盡斷之。】
就藏教與通教而言,證到了四果阿羅漢,就是把見思二惑斷盡。見惑,三界有八十八使,思惑,三界有八十一品,要把見惑八十八使伏斷,談何容易。印光大師與徹悟禅師都做這樣的譬喻:“要斷見惑,猶如斷四十裡的瀑流。”正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斷見惑哪有那麼容易。三界的見惑有五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光是第一我執,我們就破不了。如果連我執都破不了,表示見惑第一身見,你根本就沒有伏斷。思惑又比見惑更難斷,思惑也有五科,貪、瞋、癡、慢、疑。三界的思惑有八十一品,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講第一個貪心就好,請問大家會不會愛錢?會!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多吃兩口,這不就是貪心嗎?會不會貪睡?有的人會貪杯,有的人會貪色,有的人會貪財,有的人會貪名,有的人會貪利,我們凡夫眾生都有貪心,多與少而已,說不貪那是騙人的。會不會生氣?會!多多少少。
尤其疑,疑心是凡夫的通病。凡是沒有親眼見到的事物,不容易完全相信。真的有阿彌陀佛嗎?懷疑。真的有極樂世界嗎?懷疑。真的念佛能往生嗎?懷疑。畜生道的眾生念佛能往生,你們相不相信?我們看《淨土聖賢錄》記載,畜生道的眾生念佛往生。《大乘莊嚴寶王經》記載,觀世音菩薩到波羅奈國穢惡之處,度化百千萬億無數的蟲蛆眾生。觀世音菩薩化作一只蜜蜂,引導這些蟲蛆眾生念“南無佛陀耶”。這些蟲蛆眾生隨著這只蜜蜂念南無佛陀耶,通通往生極樂世界,成為“妙香口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他們取了菩薩的聖號“妙香口”。在我們凡夫有限的觀念當中,我們一定會懷疑,怎麼可能蟲蛆念佛會往生?怎麼可能鳥類念佛會往生?
鳥會念佛,你相不相信?有的九官鳥很會念阿彌陀佛。我常說,在台灣東部羅東白雲寺,有一只九官鳥,它很會念佛,那是我親眼所見。這只九官鳥它是念無量壽佛,而且是念台語。這只九官鳥就是這樣念佛:無-量-壽-佛~……真的,因為是我當場親眼所見,而且一直念,不是偶爾念而已,一句一句的無量壽佛,一直念下去:無-量-壽-佛~……我就跟它說:“鳥哥,你怎麼那麼了不起,會念佛。念佛你也會口渴,休息一下,喝一點水再繼續念。”它不理我,繼續念佛:無-量-壽-佛~……鳥會念佛。鳥會往生極樂世界,你去念一念《淨土聖賢錄》,有八哥念佛往生的,還有白鵝念佛往生的。我們本願山出版的《念佛感應錄》,也有一則老鼠念佛往生的。你一定又會懷疑,怎麼可能老鼠會念佛往生?真的!《淨土聖賢錄》記載,魚念佛往生的。很不可思議。
法藏菩薩的願力,不是只要救度人道的眾生,三塗的眾生,包括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眾生,也要慈悲救度。所以,淨土法門真的如印光大師所說的,“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所以,把禅宗與淨土宗做一比較,如果根性猛利的人,修任何一宗都沒有問題;如果是根器驽鈍的人,參禅難以見性,見性難以斷惑。那念佛,不論上根或下根的人,都可以念佛往生。所以,以根器嬴劣的凡夫眾生而言,念佛是最穩當的法門。
“若不通《楞嚴》,倘淨土法門能仰信佛言,決定無疑,真信切願,以修實行,則決定往生,為極樂世界中人。”因為要斷除見思二惑,就算大乘的別教,要到第七住,才能斷盡見思二惑,談何容易。圓教要到第七信,才斷除見思二惑。念佛不必,念佛“不斷煩惱得涅槃分”,這是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所開示的。
“淨土法門,只要能夠仰信佛言”,這句話很重要。“仰信佛言”就是仰信釋迦牟尼佛在淨土三經所開示的法語。譬如世尊在《觀經》講,念佛人一定往生,有一段經文,就是芬陀利華之文: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這段經文就是世尊為念佛人授記,念佛將來一定往生極樂世界,成就佛道。所以我們聽世尊在淨土三經所開示的法語,就是“仰信佛言”。
“決定無疑”,這一句話,印光大師用語用得很好。決定不要懷疑,不要懷疑世尊在淨土三經所說的念佛往生的道理,不要懷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善導大師機法兩種深信所說的“無疑無慮”。不管善導大師或者印光大師,這些了不起的祖師大德,都告誡我們,念佛決定不要懷疑。
“真信切願,以修實行,則決定往生”,做好往生三法,一定能夠往生,“為極樂世界中人。”
這段文雖然看起來很淺白,但是我為什麼要把它講得那麼仔細?就是因為一、二十年來,信願看到許多教界的人,修不相應法,就跟戚智周居士所犯的缺失一樣,對於修學淨土法門還沒有完全了解,就研究不是正依的經典。研究《楞嚴經》不是不好,不是《楞嚴經》這部經不好,不要誤會。是因為你要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先把淨土三經研究徹底,有余力再來研究《楞嚴經》,這樣就對了。譬如你要去學習素食烹饪,你才剛學習吃素,對於素菜還不會烹饪,你當然要去買有關於介紹如何烹調素菜的書籍,也就是素食的食譜,來好好的研究,你才會嘛。所以,世間法也是如此,佛法也是如此,要修相應教。
如果你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往生極樂世界,要好好的研讀淨土三經,就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如果你是修學地藏法門,要好好的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好好的研讀《地藏經》;如果你是修學觀音法門,要好好的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好好的研讀《普門品》;如果你是修學彌勒法門,你就要好好的稱念彌勒菩薩的聖號,好好的研讀彌勒三經,就是《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彌勒大成佛經》;如果你要學習華嚴宗,當然你要讀《華嚴經》;如果你要學習天台宗,當然你要讀《法華經》;如果你要學習唯識宗,你當然要讀《八識規矩頌》《唯識二十頌》,你要研習唯識的教法。這是一定的道理,這叫修相應教。
所以,修學佛法,次第一定要抓對,先把本宗的經論研究徹底,有了時間、余力再旁涉他宗的經典,這樣的態度與做法就正確。這段文,印光大師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對於我們修學念佛法門的行者而言,非常的重要。
所以,諸位菩薩!如果你是專修阿彌陀佛的教法,每天一定要念一念淨土的經論,讓你自己對於阿彌陀佛越來越了解。當然你知道往生的道理越多,你就會越安心念佛,這是一定的道理。
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