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不能直接給你什麼,但能給你解決問題的方法。
佛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人發現心中的寶藏。一旦你發現了自己的強大,發現了自我的潛能,那麼無論應對什麼樣的事都不成問題,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處所在。
和身邊的弟子及居士們談話時,不免常把“拜佛”二字掛在嘴邊。可能有些人因此產生了誤會,以為任何事情都能夠靠拜佛解決:想有好的因緣,就拜佛;要想有順遂富足的人生,也拜佛;具體到對治煩惱,減輕痛苦,同樣可以通過拜佛來實現。這恐怕是對“佛”的一種誤解。
佛不是萬能的,拜佛也不是實現願望的方便快捷的法門。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叫大家拜佛呢?有位記者問我:“佛教是無神的宗教,它主張即心即佛,人人皆可成佛。那人們為何還要到寺廟中拜佛,祈求佛的保佑?”我的回答是,這是一種恭敬。父母不是神,君王不是神,為什麼人們要拜父母和君王?佛不能直接給他什麼,佛只能給他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人們可以按照佛所說的方法去做,但自己的困難只有靠自己去解決。
拜佛是幫助你給自己信心,鍛造心靈的強大和堅實,然後讓你用這顆強大的心去面對世事。在《周易》裡頭,我們的祖先早就講過“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而後天助之”的道理,人先得靠自己努力,努力到一定程度,才會有人來幫助你,最後老天也會來成全你。否則,自己都沒有努力的心,神佛就更不會來管你的閒事。
一遇事就忙著求神拜佛,或者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求菩薩保佑,這個叫做迷信。我們常說,學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就是一切從自身出發,佛在自我心中,所以要自己覺悟,自己成佛。假如事事都求佛,那麼佛又求誰去保佑?
大家平日裡拜佛,有沒有想過佛是什麼?或許你們以為佛天生就有神通,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其實呢,佛在度人之前,也需要自度,所有的佛都依靠自我的修行來獲得圓滿和成就。在成佛之前,佛也只是一個普通人,就跟你我一樣。佛也有痛苦、困惑,也會遇到坎坷磨難,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不同的是,佛完全依靠自己去應對,完全相信自己,他知道內在的力量是一個無窮無盡的寶藏。
佛到底能給你什麼(圖源:網絡)
佛度眾生,認為人人可以成佛,也是因為他相信世人之心皆懷寶藏,每個人心中的能量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是欠缺了一個自我發現的時機。佛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人發現心中的寶藏,一旦你發現了自己的強大,發現了自我的潛能,那麼無論應對什麼樣的事都不成問題,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處所在。
事到臨頭,一味地祈求佛祖保佑,只是在逃避現實。過去的很多皇帝,一遇天災人禍,就下罪己诏,或者迷信鬼神,大擺排場去祭祀、禱告,說到底還是沒有直面問題,靠自己去處理問題,而是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寄托在外部的力量上。唐朝的玄宗皇帝就不一樣,他在位時,山東遭遇蝗災,這位皇帝卻沒有留在神佛面前祈求,而是親自去到災區,一邊幫助農民消滅蝗蟲,一邊燒起大油鍋,並且第一個品嘗了油炸的“蝗蟲”,以此顯示靠自己治蝗災的決心。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別人。清代的才子鄭板橋老來得子,生怕溺愛生害,在臨終前還不忘告誡兒子:“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任何事情,不靠自己去做,就沒有做成的可能。生活只能由自己掌控和承擔,即便是佛,也無法代替世人去做任何事。就如佛陀說:“我如良醫,應病與藥,汝若不服,咎不在醫;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若不行,過不在導。”佛可能會告訴你離苦得樂、解脫煩惱的方法,但也仍然需要你自己努力去實踐這些方法,才能真正達到目標。
像我們佛門中人,不是為了從佛祖身上得到什麼而學佛,而是為了善用佛的精神去應對世間一切繁雜,度脫一切苦厄,創造一個有情世界。大家也是一樣;在家可以依靠父母,在學校依賴老師,在社會上依靠朋友,在工作上依靠同事和上司,在生活上依賴伴侶,遇到困難,可能也是依靠身邊人的幫扶來解決,但是,很多事情還是要靠自己去做,自己去扛。比如說,自己的學業、事業;身體上的病痛,還有情緒上的問題等,這些都沒有人能夠代替。他人給你的幫助再多,也不能代替你度過這一場人生啊。
所以,遇到問題,一定不要先想著找人幫忙,而是要先試著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街上要抗起一件重物,你自己先得用盡全身力氣去扛,這個時候要是仍然扛不起來,街上的路人看見了;可能就會過來搭一把手,反過來講;如果你把重物放在地上,袖手旁觀,不打算花費自己分毫力氣,誰會來幫你呢?
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夠辦得成事情,相信自己身上有無限的可能。我們用內心的力量把自己撐起來了,就不會事事祈求他人和命運。萬事靠自己,也就不會在失去外力的時候束手無策,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