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比喻:我們的心就像一匹脫缰的野馬,直接抓它是很難的,因為它始終在一個警惕的狀態中,你一有動靜或准備,它就跑了,你不要直接抓它。牧區的人抓野馬的時候有方法,就是在它們經常去、經常停留的地方,放著能抓它的繩子,再放點它喜歡吃或聞的東西,就可以讓它自己停下來,然後就可以抓住它了。不要直接去抓它,否則,它跑得更快了。
調整心態也是同樣的道理。用這樣的方法,很容易見性。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狀態,當你相續成熟的時候,一下子就會找到那種本具的光明。雖然什麼分別念也沒有,很寧靜、安詳,但是不是見性?不是見性。雖然說都不離開本來面目,都不離開覺性,但是你自己沒有認識到,沒有覺察到,還不能說你回歸了自性。
眼前這個人就是你的媽媽,但是你沒有認出來的時候,對你來說還不是,他還在失去媽媽的心態中沒有出來,還在尋找。其實眼前的這個就是,只是沒有認出來,沒有覺察到而已。認出來了,覺察到的,這就是。就是這種差別。
禅宗的祖師說:“不是外面的樹在動,而是你的心在動。”什麼是覺性?什麼是法界?這一切其實都是覺性。各種各樣的顯現,都是它的光芒,也可以說就是它的覺性。都覺得有另外的世界,有另外的空間,其實沒有,一切都是法界,都是徹底平等的。一真法界,徹底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