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淨土之要門;
安樂能人,顯彰別義之弘願。
“娑婆化主”是指釋迦牟尼佛,因韋提希夫人的請求,才開展出淨土法門裡面的所謂“要門”出來。“安樂能人”是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顯彰出“別義之弘願”。“別義”是指它別於一般教理、一般因果、一般法門,故稱作別義;“弘願”即第十八願,為救度十方眾生,此願非常弘廣,所以叫做弘願。以這一點可以看出,往生極樂世界有兩門,一門是“要門”,一門是“弘願門”。
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
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
回斯二行,求願往生也。
“要門”是指什麼呢?是指“定”跟“散”這兩門。“定”是“息慮凝心”,也就是“十三觀”,因為要觀想十三觀,必須將妄想雜念停息下來,所以叫“息慮”,將整個心集中在這十三觀上,所以叫做“凝心”,這個是“定”的法門。“散”是指十六觀內的第十四、十五、十六這三觀,雖然不像前面第一觀到第十三觀,必須息慮、凝心,也就是說他的心不是定的,而是散的,但雖是散心,必須去惡修善。
“回斯二行,求願往生”,是說要回向定散這兩門所修,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沒有這兩門的修行,就沒有功德可以回向,也就不能往生了,這是屬於要門。
那麼“弘願門”是什麼呢?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
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大經》是指《無量壽經》,在《無量壽經》哪裡有說這一點呢?就是第十八願,所以這一段是指第十八願來講的。因為第十八願一開始便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意思就是說,我成佛的目的,就是要使十方眾生,通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十方眾生包含起來,就是善跟惡的眾生,那麼十方眾生,是以凡夫為本來講,不是指聖人;一切善惡凡夫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通通都是依靠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力量,才能往生的。那麼這個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的緣,這個力量,是能夠使我們超凡入聖,離開六道生死輪回,達到往生成佛,所以叫做“增上緣”,這是指第十八願來講。
從以上就可以知道,淨土門裡面有“純他力”的,也有半自力半他力的“自他二力”的法門。
佛法大致分為聖道門和淨土門;淨土門裡有要門、弘願門。要門則分定跟散,定就是十三觀,散是三福九品,三福九品必須看《觀無量壽經》才能夠了解,這是屬於“自他二力”的法門,自力回向給阿彌陀佛 ── 他力,使他力能夠救度我們,所以說是他力中的自力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