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佛性,與我們眾生性完全一樣,所謂:「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法性,它是自性的另外一個名稱,它還有很多名稱,在身叫法身,在經典叫第一義,在相上叫法相;形容它不變,叫它真如,或叫作法住、法位,有很多不同的名相。這些不同的名相在告訴我們:「無法」,無有一法不是你的本性,無有一法不是你的心,只是你妄生分別,所以有世間相。所以佛才告訴我們說,自性是光明的,並舉了很多比喻,實際上也是直接告訴我們,一切法,皆是你本心,皆是你本佛,所以極樂世界只在目前。
佛法是很現實的,不會離開你的生活,猶如我們的佛性,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從來沒有一絲毫間斷過,比母子還親,比夫婦還親,甚至比影子還親。影子沒有太陽它還顯現不出來,佛性它時時刻刻六根對六塵都在起作用,佛法就是講這個。我們講了這麼多名相:第一義、真如、如來藏、庵摩羅識(就是唯識中講的第九識「白淨識」)……種種名相,這些名相統統告訴我們,無有一法不是我的本性,無有一法不是佛心、不是佛性。
所以禅宗祖師就講:「郁郁黃花。無非般若。白雲流水。盡是真如。」要到達這種程度才講得出這種話來,這麼明白,佛性就在我們的眼前,在我們舉手投足之中,我們卻不識。所以佛就教我們用念佛的方便,念到工夫成片,知道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佛外無境,極樂世界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這是中峰國師三時系念的開示。念到這個程度時就曉得,原來淨土跟禅宗完全一樣,正在念的時候,就一樣,只是眾生自己在迷,不自覺知。
佛性就像太陽一樣,無論有多厚的雲,太陽都可以透得出來,只是在我們感受上它是比較暗的,實際上太陽光,並沒有因雲遮擋住有所減損。佛性、真如本性就是這樣,我們的本來面目就像太陽一樣,從來沒有一絲毫減損,所以說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這是真實狀況。
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為什麼實不去?就是本自具足,沒有心外法,它不是屬於生滅的。你認為念佛是生滅的,那是在眾生分上,「眾生在湛然無生中。唯見生滅。」眾生只見到生滅相;「諸佛在俨然生滅中。唯見無生。」佛菩薩在生滅當中,只看到不生不滅的真性。所以有句話說:「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凡夫看一切眾生都是凡夫。」看這個人也不對、看那個人也不順眼,就是我最好,我都沒有錯,從不會檢點自己,這就是凡夫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