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力,與我們看似無法觸及,但是其作用會有推波助瀾的動力,也會有毀於一旦的迫害力。情緒的力量,不容小觑。我們總是可以明顯感知,貪心的不滿足,嗔恨的憤怒,癡心的迷惘,以及傲慢的高高在上,但是很難去簡單的概括疑心的復雜性。如果把貪、嗔、癡、慢比喻成情緒的“小偷”,那麼疑心病就是情緒的“家賊”,難防也難以捕捉。
心陷猜疑,那種焦灼和不安的感覺,就如同身陷沼澤一般,越是用力,就越會被緊捆。心犯猜忌,會讓我們自己在一連串的聯想當中,串習所有的情緒,如果說,貪、嗔、癡、慢的爆發,單一而且容易察覺,那麼其威懾力與自毀性,也不見得持久。但是,內心一旦深陷疑慮,就會伴隨五毒情緒的同時噴發,這種“輻射”會是持久而不可控制的。
不要簡單的認為,疑心病就只是懷疑和猜忌,當然這是最為明顯的兩個方面。但是疑惑的內心 ,說它復雜,是因為它會囊括貪、嗔、癡、慢,這四種情緒的所有因素在內,而且表現形式是,五毒的習性一並爆發。如果說,很多情侶或是婚姻感情生活中的彼此,在內心缺乏安全感和占有欲的同時作用時,會有很多因為猜忌和疑心的吵吵鬧鬧,這是我們司空見慣的疑心病的表現形式。但是往細致了說,其實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當中,處處可見疑的蹤跡。當我們心生嫉妒,想要攀比,憤世嫉俗,嫌貧愛富時,種種世俗心的作用中無處不有疑的成分。現在的人,動不動就喜歡攀緣各種圈子,結交各種能讓自己沾邊和感覺臉面“貼金”的有志之士,成功人士等等,喜歡炫耀自己的圈子,喜歡張貼自己的與眾不同……這些疑的表現,一是肯定與否定間徘徊奪定自我的價值,另一方面也是在疑惑,“物以類聚,人與群分”的可靠性。內心的疑惑,一旦爆發,猜忌的疑神疑鬼,之後就是貪心不滿足情緒的連接,因為我們想要確定自我的存在感與價值,猜忌就是不安全感被撼動的起初,之後我們想要更加穩定自我的安全感與存在感,這其中就是貪心不足的表現。之後我們會想去穩固這種不安全感,不被撼動,就會表現出無比的嗔怒,來引起對方的重視,尤其是我們最親的人,之後又會繼續演變癡心迷惘的彷徨,如果可以緩和那麼還算好的,如果彼此間的關系已經無法扭轉了,那麼彼此的傲慢心裡就會作用,關系就會被決裂或是對立起來。很多親人,朋友,情侶之間的關系,能成親密無間發展成陌路之人,都是因為,疑惑內心,引發五毒情緒的一同上演,最終而不歡而散的。疑惑的心毒,真的會讓人有心陷“沼澤”般的苦不堪言,不僅傷害他人,還會痛了自己!
不但人與人的交往中會存在疑,其實,只要我們還身處輪回當中,煩惱習氣並未被全然淨化,那麼疑心病,絕對是我們需要攻克的一個修心難題,而且防不甚防,它會無孔不入。修行的能力大小,就是要看我們轉化一念佛一念魔的念力強弱了。在佛法裡,五毒煩惱習氣未被轉化之時,它就是肆無忌憚的心魔,但是一旦念頭被轉之時,我們就不會被煩惱習氣所左右,所控制了。金剛乘的教法當中,把懷疑嫉妒的本質,叫做成所作智。因為,當我們心生懷疑之時,貪、嗔、癡、慢、疑的習氣會一並暴露,而且有懷疑心的人,除了起初的猜疑之時,如果發展到最嚴重的地步,就是心生邪見,不信善法,不信因果等等。因為這種極端的疑心,也不相信他人的善心善行,而且會常生嫉妒心。嫉妒心粗重,不但無法隨喜他人的功德,還會出言不遜,挑撥離間,甚至批評毀謗,更甚者還會作出傷害他人的行為等等。我們說,疑心病會是我們內心與情緒的“家賊”,真的是不含糊的。但是,另個角度,如果在聞思的基礎上建立正信和正見,那麼配合正修行之時,明白懷疑嫉妒的本質是“成所作智”,將懷疑的習氣轉向自己,用來把沒事猜忌別人的功夫,用來時時懷疑自己的身口意是否如法,隨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以正知正念行持,就不會偏離菩提正道了。缺少智慧時 ,我們就會任憑情緒的擺布,哪怕是無孔不入的疑慮,讓我們有心陷“沼澤”般的越緊張,就越發窒息的痛苦,不僅傷害他人,也讓自己苦不堪言。那不如多些祈請與至誠隨喜,願我們大家都能福慧圓滿,因為多一些智慧,對於煩惱習氣,我們也能多一份轉化心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