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悟顯法師:了解經典的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要怎麼看經典,才能夠了解經典的意思?

  看經典的時候,你要把「讀經」跟「解義」這兩件事情分開來落實。讀經的時候,就專心讀經不要求解義,這是修定。另外找時間專門解義,解義的時候,你要依照古大德的批注,不要依現代人的,現代人很多都批注錯誤,或是他自己認定自己有修證,這類人現在非常地多,佛在《楞嚴經》上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就是現在這樣。

  你在讀經的時候,就專心讀,字句分明,縱然在讀的時候,心中忽然有意思冒出來,你也不要停下來在那裡想,也不用作觀。你需要做的就是,從頭到尾一部把它讀完。在解義的時候,你依古德、依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或是「依經不依論。」但當古大德注疏上所說的善巧方便,跟經典上所說的不同時,那我們不依論,因為這只是一時的因緣。這是講「當論典所說跟經典不一樣時的取決。」

  像現在很多人不懂這規矩,當他在看印光大師的文鈔時,一看印光大師有提倡《感應篇》、《了凡四訓》、《陰骘文》這三本書,就以這一時的因緣取代佛法正傳,使得後世的學人,不重視淨土宗的修學,反而把印光大師一時方便所提倡的世間書做過度的放大,導致佛門日漸的衰敗,大眾們不知道佛教的根本是在於心性,沒有人願意學大乘佛法。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正是俗話講的:「家門不幸」。所以學佛解經要「依經不依論」這點很重要。

  特別是在讀經的時候,千萬不要想意思。看古德批注時,如果看不懂也不要自己猜測。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心不清淨,你用你有限的所知在那裡打妄想,那是用世間的妄想分別執著,用世間人的見解去解佛經,所解出來的一定錯,因為心沒空,這也是現代很多學佛人共有的錯誤行為。你用世間的意思,你用你個人的看法、想法,那就變成是你自以為是的解釋,只是你一個凡夫的程度在理解,而不是佛的意思,也不是祖師原本所要告訴你的。

  在現代發生這類錯解的,非常多。這都是因為你在看經典、看古德注疏的時候,你使用了你在世間學習「一般世間學術」的方法、經驗。可是這種世間的學習經驗,拿到佛門裡來是行不通的。你要知道,在還沒有古大德批注的時候,最早的時候只有經典,這些祖師又是怎麼去體會到的呢?祖師是靠實際修證:打坐、念佛、參禅、觀照……,透過種種的用功、修行,使自己心地清淨,所以他能夠體會到經典的義趣,而且完全正確。

  在最早的時候,經典並沒有批注,所以想要了解經典,就應當遵照上面跟你講的方式去修習,必須像古來祖師大德一樣,你才能夠真正明白佛經的道理,而且你所理解的道理是「心領神會」,不是只在文字上、知見上,是真正可以受用的。當你遇到境界的時候,經典的意思會生出來,經典的經文,它會起作用提醒你,這就是你心清淨在看經典。不用刻意背。很多同修看到講經的人,會引經據典,他也學著刻意背誦。

  當然,背誦經典是好事情,可是你若想要真正提得起作用,必須是你平常有熏習戒、定、慧,透過修行而有工夫。在淨宗來說,就是老實念佛、禮忏、讀經,在煩惱的時候要提得起佛號,不隨煩惱,不要跟著走,那你在經典上的體會,才是真正正確的。不然如果你只用自己的猜想,用自己的打算,去解釋佛經、解釋古大德的著作,那就變成你個人的見解或看法,純屬臆測而非是佛經及祖師原來的意思。

  所以明明拿來講的是佛經,為什麼佛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說如「恆河沙」這麼多?因為現代科技發達,大家很容易都能夠接觸到佛法,但是雖然接觸到佛法,卻因為不知道真正用功的方法,就用自己的程度見解去看、去解,所以一個人看,是一個人的妄想,一百個人看,是一百個人的妄想。每個人打的妄想都不同,所謂「眾生心行無央數」,「行業音聲亦無量。」每個人的種種行為、思想不同,所以解釋出來的佛經,跟清淨心都不相應。現代的學佛人何止百人、千人,甚至有好幾百萬人、好幾千萬人的數量,所以佛在經上比喻「如恆河沙」這麼多。佛法衰是在於大家學習的方法錯了,沒有依照古大德教的方式,所以要依他們的方法學習。

  若是你用自己的想法去看佛經,為了交報告、交論文、交功課、拿學位,寫一些哲學論文、佛學論文,就去胡亂猜測,將你的貪欲心、執著心加在佛經上,揣測釋迦牟尼佛的意思、揣測祖師的意思,瞎說釋迦牟尼佛大概是王子的生活過膩了,想要過出家人的生活,才跑來出家……,諸如此類的離譜笑話。那些人也可以寫成論文,更好笑的是他還能拿到學位。

  所以眾生都是依著自己的情識,或是把佛當世間人來看,把祖師當世間人來看,當然對於佛教的經典不能體會。在經典上還有很多的義趣,有的說「空」義,有的說「有」義,有的「雙遮空有」義,有的「雙照空有」義,有的「遮照同時」,那這其中的道理,你能不能合會,能不能理解,能不能受用?這是比較深入的,也是比較正規的、正統的。這些統統都是靠你戒、定、慧的工夫,不從外得。不是你來佛門,跪在那裡磕頭,求佛菩薩給你,就能得到的。求哪一位大法師、大活佛送給你智慧,都沒辦法給你;智慧要自己開,要靠修行。他頂多可以給你方法,你自己要修、自己要轉。要於「轉處不留情。」那你就真正可以得到受用,不然你學到的,只是名相而已,那沒有用處。以上是祖師教我們的。

  希望你們在解經的時候,在看祖師大德著作的時候,要把「解義」跟「讀誦」這兩項分開來。想要真正了解佛法,你自己就要修行,不可以只是聽聽道理而已,你只聽一聽,是得不到受用的。

  學淨土宗要靠念佛,參禅要靠話頭,學習教觀的人,要能起觀。有真實的用功,那你才能夠有真實的體會,這對你是有真正幫助的。不要去猜測,不要去胡思亂想,看到不懂的部分,你不懂,就跳過去,先看下一段,千萬不要自己胡思亂想、亂猜,然後再跟人家胡說八道,說:「我覺得是……」,亂解一通、亂講一通,自誤又誤他,自己沒有成就,害得別人也不能成就,來生的果報是在三塗。為什麼呢?因為你把經典解錯了,意思講錯了,「非因計因,以非法為法」,那你是耽誤人家的法身慧命。所以學佛要在這上面特別注意。

 

上一篇:黃柏霖:流浪犬念佛往生,托夢護持道場
下一篇:放生可令財庫充盈,福報增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