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鹿斷腸
許真君,名遜,字敬之,晉朝汝南人。少年時,喜好打獵。
有一天,他上山打獵,射中一只小鹿,卻見母鹿奮不顧身的奔向小鹿,不斷以舌舔撫小鹿的傷口,似有無限的悲傷,不久母鹿也倒地而死。
許真君便將二鹿帶回,以刀剖開母鹿的胸腹部,發現母鹿肝已盡碎,腸寸寸斷。他見此慘狀,大為感動,痛哭流涕,悔恨不已,於是折毀弓箭,立誓永不打獵。
一切物類皆有母子之愛,當生離死別之際,肝腸是何等的痛苦!母鹿因為愛子情深,所以不忍拋棄中箭的小鹿逃跑,又因為過度悲傷小鹿之死,以致肝碎腸斷。唉,世間還有比此更悲慘的事嗎?
許真君後來薦舉為孝廉,官旌陽縣令,因感晉室朝政紊亂,乃棄官歸隱。後來隨吳猛學道,入山潛修,證了仙道,於是周游江湖以道術為民除害,晉孝武帝太康二年於洪州西山得道成真。因為常顯靈濟世,宋帝追封為神功妙濟真君,也簡稱為許真君,或稱許旌陽。
子產畜魚
春秋時代,鄭國賢大夫公孫僑,字子產,心地仁厚,孔子稱贊他說:“仁愛之德,古人遺風,敬事長上,體恤百姓。”他一生樂善好施,尤其不殺生。
每當有人贈送活魚給子產,他便叫僕人把魚畜養在池塘裡,眼見魚兒悠游水中,他就心神舒暢的說:“得其所哉!所其所哉!”
子產見到朋友送來的活魚,從來不忍心為享口福,把活魚殺死,由此可見子產的仁德普及物類。愛惜物命,放生善舉,其實並非只有佛教提倡,儒家聖賢君子也是應該遵守奉行的。
牛刀斷舌
從前,江蘇常熟縣黃草堂的地方,有一位以屠宰耕牛為職業的須某,他每次殺牛,必先將牛舌活活割下,牛慘痛哀鳴,須某卻都無動於衷。每次把牛宰完了,就將牛舌帶回家中,烹煮下酒食用,以為這樣味道特別鮮美。
有一天,須某將屠刀安放在門檻上方,忽然聽到兩只老鼠,在門檻上打架,須某好奇的仰臉張口往上看,哪知道兩只老鼠將屠刀弄落,正好落入須某口中,而且剛好割斷了他的舌頭,當場死亡。
唉!須某一生嗜殺成性,割牛舌佐酒,貪一時口福,不料自己也被牛刀斷舌慘死。看起來因果報應,並非是虛構之言!
三月哀號
江蘇嘉定縣南翔鎮,岡南居民曹昇元,好吃狗肉,經常殺狗烹煮。
有一天,他將已殺死的狗浸在盆裡,當正要分割時,狗突然從盆中躍出盆面約一尺多高,撲向曹昇元的頸部,狠狠地咬了一口,鮮血淋漓,他痛得昏倒過去,令旁觀者目不忍睹。
曹昇元被狗咬傷之後,遍尋名醫治療,奈何藥石無效,毫無起色。由於傷處潰爛,痛裂肺腑,他每天晝夜疼痛哀號,如此拖延了三個月才死。酷好狗肉者,得知此情,再也不敢貪食狗肉了。
鑿池放生
隋唐時代,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諱名智顗,隋炀帝尊崇其德行,所以賜號智者。大師感懷當時人心殘暴,多殺生靈,貪圖口福,為了感化人心,因此發起教徒樂捐,購買浙江臨海一帶窪地六十多所,共長四百多裡,開鑿放生池,普勸世人戒殺放生;並奏請朝廷下令立碑,禁止捕魚,直到唐貞觀年間,依然存在。
此後也有很多明君、高僧倡導,唐肅宗乾元二年,曾下诏天下州縣,各立放生池。宋真宗天禧元年,也曾下诏天下廣立放生池,杭州西湖就是宋朝時設立的放生池,現在已成為有名的勝地。到了明朝,蓮池大師也曾在上方、長壽兩處設立放生池,並寫《戒殺放生文》流通天下,普勸世人仁慈不殺。因此,自古以來,景仰德風,發心慈濟物命的仁人君子,真是不可勝數。
可惜世代久遠,倡導者皆已離世而去,時局變遷,善法也敗壞了,如今漁火星布,夜半電魚船飄飛水面,平時又有各種釣魚比賽等殘害物命的活動,實在令人悲歎!
救龜封侯
孔愉是晉朝山陰人,本是一名小官。曾見漁夫捕龜出售,孔愉心生慈憫,將龜買來放生於河中。這只龜似懂人性,在入水之後,又浮出水面,頻頻回首,仰望孔愉,表示無盡的謝意,然後才沒入水中。
後來孔愉因討伐華轶有功,被封為侯。當鑄造侯爵官印之時,印上龜紐頭部,往後回顧,鑄印官將它融毀,再重新鑄造。但是融鑄了多次,仍舊模型正直,龜紐向後回顧,鑄印官大感奇怪,便將經過情形報告孔愉。
孔愉在不斷的思索此事之後,才忽然想起從前放龜時,龜屢次回頭仰望;於是恍然明白,如今得以封侯,原來是放龜功德的善報。因此便保留這顆回顧侯印,佩帶使用。(《護生的故事》)